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通过数学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并发展面向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需求的核心素养,达到适应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需要的目的,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数学知识本身的严密性以及在数学知识产生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理性精神决定了数学学科在育人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的育人价值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得以体现?笔者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钉子板上的多边形”为例,从转化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我国引进西方有线电报技术,始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而西北地域辽阔,电讯传输设施投资巨大,故迟至十年之后,才开始在甘肃创办。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二月,于省会兰州设立电报局,积极督工架设线路。十月,东起西安、西至肃州,全长2900余里的电线架设完成,计耗工料银20万两。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巨大工程。由于甘肃地处边陲,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知识贫乏,故对此新奇事物感觉神秘,称电线杆为“洋杆”,而多存有戒心。光绪十八年(壬辰)陇东大旱,泾州(今泾川县)旱情尤为严重。当地群众以为“洋杆”收电,故天不下雨,此一谣传不胫而走,引起人们极大恐慌与激愤,遂酿成一场拔除电杆的自发暴力  相似文献   

3.
1958年,流行“插红旗,拔白旗”,批判著名的知识分子和专家。人们到处寻找靶子,拥有众多青年读者的巴金自然难逃此劫。在这个极端思想风行的年代,上海柯庆施、张春桥在文化方面搞了许多标新立异、极端化的花样。诸如,柯庆施到复旦大学当教授,以示教授没有什么了不起;柯庆施还要搞社(人民公社)办大学;张春桥撰文主张  相似文献   

4.
《文史月刊》2009,(3):47-47
袁世凯是北洋军阀的首领,清末,他的党羽布满朝廷内外。为了防止袁世凯专权,1909年清廷罢了他的官,他只好退居河南彰德。但他仍关心着全国形势的变化。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起义军占领了武昌。清廷极度恐慌,忙派冯国璋率军前去镇压。但冯国璋接到袁世凯的密令:按兵不动,坐等事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这是一个“粉丝”的时代,这是一个娱乐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偶像辈出,李宇春凭“帅”有了自己的“玉米”,郭德纲借“侃”有了自己的“钢丝”,甚至连易中天都有了大批拥趸,自称“乙醚”。台上选手歌舞升平,谈笑风生,台下“粉丝”则服装统一,加油助威,他们会为了选手的一次情绪波动而微笑、哭泣……中国人突然被“粉丝”的疯狂镇住了。但如果你真以为这些选  相似文献   

6.
从前,有一个脾气很不好的孩子,他的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子,告诉他:“每次发脾气或者跟人吵架以后,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颗钉子。”第一天,这孩子钉了37根钉子。后面的几天,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每天钉的钉子逐渐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实际上比钉钉子容易得多。  相似文献   

7.
“大跃进”中几所高等院校的“拔白旗”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1958年 5月 5日至 23日,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第二次会议。这是一次全面发动“大跃进”的会议。会议的目的,就是在全国范围内为进一步发动“大跃进”,统一党内党外思想,正式制订和阐述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会上,毛泽东作了几次讲话,多次讲到了拔白旗、插红旗的问题。 在5月8日的一次讲话中,他说道:我们要学列宁,要敢于插红旗,敢于标新立异。当然,标新立异也有两种,一种是插红旗,是应当的,如列宁向第二国际标新立异,另插红旗。旗帜横竖要插的。一个合作社、一个生产队,就是一面旗帜。无产…  相似文献   

8.
贺诗琼 《神州》2011,(8):93-93,95
科学发展观是党执政为民的一面旗帜,只有通过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思想,坚定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念,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持先进的思想政治觉悟,更好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化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  相似文献   

9.
黄志毓 《神州》2013,(34):65-65
应该说,教师的第一要务是教书育人。教书与育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教书是目的,育人是关键。韩愈在《师说》提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礼记》中也有云:“师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两者都将“育人”放在首要位置。我国近代教育家徐特立先生也认为:“我们的教学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经师除了教学以外,学生的品质、学生的作风、学生的生活,他是不管的,人师则是这些东西他都管,如果只传授点文化科学知识,而忽视培养方向,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由此可见,身为教师,教书自然重要,但育人更重要。  相似文献   

10.
王立诚 《百年潮》2007,(8):55-57
1958年8月,以“全国农业经济科学讨论会”(后来通称“拔白旗”大会)为开端,国内一些高等院校的农业经济系和农经科研单位开展了“拔白旗”斗争,一些教授被批判,教学秩序陷入混乱。我虽然没有参加这次会议,但会后不久被派到教学秩序已混乱的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担任党总支书记,对1958年全国农业经济学界“拔白旗”运动的情况有一些了解。  相似文献   

11.
曾辉 《文史天地》2011,(9):60-63
会昌的显应公在此役中未"显灵",大概是他知道正义在哪一边吧。1929年1月,朱德、毛泽东率军离开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在苍茫的赣水和青葱的闽山间,红军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各级  相似文献   

12.
<正>沂南汉画像石墓M1中室八角立柱南面中部绘有一"神人"形象,考古发掘报告对此描述如下:"其下一神人,赤上身,着短裙,佩长刀,赤足,力拔一棵大的上边有果的树"。从画像图案细节上看,所谓神人,一副西域胡人的特征,因此也可称为胡神人。乍一看,以上的描述和报告中拓片基本上是吻合的,但仔细看仍有几处不同:首先,胡神人直立,双手下伸合掌执物,而不是双臂环抱、弓腰低首要"拔树"的姿态;其次,胡神人脸颊上  相似文献   

13.
正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之前,大蒙古国曾经进行了三次大规模西征,即13世纪20年代成吉思汗发起的远征中亚、伊朗、北高加索地区与伏尔加河流域的战争;13世纪30—40年代的元太宗朝,诸王拔都领导的远征欧亚草原与东欧地区的战事;以及13世纪50年代元宪宗蒙哥即位后,旭烈兀率领下的蒙古军消灭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即我国史籍中的"黑衣大食")的军事行动。其中第二次西征我国蒙元史学界多称为"拔都西征"或"长子西征"。那么,除了最终决定蒙古诸王、驸马与贵族均以长子及其附属人口参加出征之外,蒙古西征的背景是什么?在决策西征时还讨论了哪些问题?这是本文希望探求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1958年5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发出了“拔白旗”的号召,他说:凡是有人的地方总要插旗子,不是红的,就是白的,或是灰的,不是无产阶级的红旗,就是资产阶级的白旗。要发动群众,大鸣大放,贴大字报,把白旗拔掉,插上红旗。任何一个地方都要插红旗。此后不久,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插红旗、拔白旗”运动的高潮。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成为“拔白旗”的重点对象。“我的年纪虽大,但还有勇气”建国初的1952年在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中,许多专家、学者发表文章,畅谈新社会的感受,决心克服旧社会带来的思想作风,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时为复旦大学教务…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在古代就是一个发明创造的国度,培根、伏尔泰和马克思等思想家高度评价过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等中国伟大发明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事实上,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创造远不止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等"四大发明"。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摸索、思考、总结,不断积累知识、总结经验,最先栽培了水稻、粟等粮食作物,发明了丝绸、瓷器等,这些伟大的技艺发明,不仅同我国古代人民的衣、食、住、行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1958年5月,一个“拔白旗、插红旗”的运动席卷神州大地。当时有一种说法是:红旗就是我们的五星红旗,世界上什么地方都要插旗子,是插红旗,还是插白旗?不是无产阶级插红旗,就是资产阶级插白旗。我们要插红旗,资产阶级要插白旗。  相似文献   

17.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不知不觉,“90后”已然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在各行各业,用汗水挥洒青春、用拼搏诠释梦想。在西藏的“双创”浪潮中有这样一位“90后”创业者——洛加,他秉持着传承、发扬、探索西藏传统文化的初心,为梦想注入了信念的力量,为青春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相似文献   

18.
西藏史籍关于"吐蕃僧诤"的记载,其主干部分大多数来源于《拔协》,包括论辩的过程、"僧诤"的结果以及摩诃衍禅法的内容等,由此造成了众多史书在这一事件上的单一化视阈。去除《拔协》在"吐蕃僧诤"研究中独一权威地位且研究视域多元化之后,就可以发现:首先,"吐蕃僧诤"中并不存在一个正面的交锋过程,所有佛学问题的讨论都是以书面文字的方式展开的,持续时间为三年左右。其次,讨论的结果是禅宗在吐蕃"停废"之议的取消,虽然禅宗在吐蕃发展的黄金期结束,但禅宗系弟子在吐蕃依然活跃。再次,就摩诃衍的禅法而言,也不存在"无分别说"破坏善法的存在基础问题,"无分别说"是在胜义的层面阐释的。  相似文献   

19.
胡愈之一贯倡导﹃知识就是力量﹄陈原向广大群众传播知识“知识就是力量”———胡愈之同志主编的《知识丛书》,每一本书的扉页上都印了培根的这句箴言。那是在1961年,我们的人民和我们的国家正默默地吞嚼着“大跃进”孕育出的苦果。此刻我已记不得这句箴言是胡愈老...  相似文献   

20.
林平 《神州》2012,(9):23-24
“非遗保护,刻不容缓”这句话不仅仅是远见卓识者的共识,更是各地政府不容回避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