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州东山镇。又名东洞庭山。这是因为太湖中有洞山、庭山。东山在其东而得名。东山镇只有63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5万多,但已有2500多年历史,自古以来人才辈出。从东山较为鼎盛的明代中期起,至清朝末期.出了2名状元、1名探花、48名进士和84名举人;仅元、明、清三代所出的作家、诗人便多达150多名,结集刻印问世的诗集、小说、方志、医书、  相似文献   

2.
2008年2月25日,省政府副秘书长齐国生在省地方志编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秦安禄和党组成员、副主任罗亚夫的陪同下参观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方志馆,并听取方志馆藏书建设、资料利用、现代化管理等情况汇报,还参观了“四川名人名作珍藏馆”。翻阋部分珍贵史志资料。齐国生同志对方志馆工作予以肯定.对省地方志编委会编纂出版《三星堆图志》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3.
<正>苏州东山镇古称“东洞庭山”,位于苏州城西南太湖中,明代时因四面围水,亦有“包山”之称。“2000年,东山镇面积96.55平方公里(包括山地、小岛)。最高莫厘峰海拔293.5米。”[1]宋代以前,东山人烟稀少。“靖康之变”后,宋室南迁,经过东洞庭山附近的太湖水域,见洞庭山地势险要,风光秀丽,不少朝廷重臣及中下级官员遂把家室留在了东山。这一大批北方世族在这里聚居和生活,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技术和中原文化。800多年后,仍能在东山看出其繁衍的脉络、聚居的村落、遗存的古迹及“非遗”等记忆。  相似文献   

4.
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是一个面临太湖、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历史化名镇,可是在旧社会,战乱频繁,政治腐败,人民生活贫穷落后。为了生活,不少青少年不得不放弃学业,到上海、南京等地当学徒。这一批批青少年向往民主、自由、和平、幸福,他们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影响,于1936年起,纷纷组织起以自己东山母校为名的同学会,出版了《新东山》、《东山青年》等刊物,还在东山创办了“新东山流动图书馆”。“七七”事变后,不少旅外青年返乡,又成立了东山抗日后援会,创办了莫厘补习班,为176名男女学生补习化,还以街头娱形式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5.
东晋谢安(320-385年),年青时便名闻朝野,朝廷征他为官,他屡辞不就,隐居会稽东山。谢安到建康后,怀念会稽东山,他仿照故居式样,在今江宁县东山镇土山兴建别墅,常去休憩饮宴,土山因此也就改名为东山了。4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年),前秦国主苻坚...  相似文献   

6.
四库馆臣在《四库全书总目》当中对明代方志给予了肯定和嘉许。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四库馆臣肯定这些方志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张晓光 《沧桑》2014,(1):14-16
刚才,茂盛主任对全省过去一年的方志工作作了总结,对今年的工作作出部署,强调了专志工作、市县情(方志)馆建设。下面我就专志工作和市县情(方志)馆建设谈点具体工作和学习体会,与同志们共勉,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8.
祁朝丽 《沧桑》2010,(1):94-95
四库馆臣在《四库全书总目》当中对明代方志给予了肯定和嘉许。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四库馆臣肯定这些方志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如何让方志更好地发挥存史、资治、教化的作用,建立方志馆是明智和有效之举。县(区)级方志馆建设应立足于四个方面的功能定位,即应建成地方特色彰显的地情馆、各类地情文献集于一身的资料馆、普及方志文化的展示馆和方志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馆。  相似文献   

10.
臧丽娜 《民俗研究》2004,(1):129-139
明清时期的苏州东山民居主要分布在苏州市东山镇新义村、陆巷古村、杨湾古街等地,保存较为完好的有明善堂、绍德堂、瑞蔼堂、凝德堂、遂高堂等。通过对这些东山民居的平面布局方式和建筑装饰特色的实地考察,可以看出这些古老的建筑物既具有苏派民居的典型特征,又具有独特的地域建筑艺术特色,体现了当地“香山帮”匠人的精湛技艺,并由此折射出民居文化中蕴涵的传统审美心态。  相似文献   

11.
《江苏地方志》2009,(1):36-36
为弘扬和宣传中国方志文化,展现其发展历程,彰显地方志事业成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拟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十集电视专题片《中国方志》。我省确定了8个选题,分别是:一、方志之乡——江苏省;二、新方志编修的首倡者和推动者——胡乔木;三、两个方志名人与两座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市政协副主席、市志办主任苟德麟,苏州市志办原主任徐刚毅在方志资政、存史,  相似文献   

12.
赵伍 《巴蜀史志》2000,(1):63-64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杰出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好藏方志,嗜读方志,有着丰富修志经验和对方志理论颇有研究的方志名人。道光《大定府志&;#183;序》,就是林则徐晚年写的一篇具有方志理论价值的研究论文。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两轮修志期以来,在传统修志主业基础上,方志“十业”(志、鉴、馆、网、库、刊、用、会、研、史)逐渐形成,从而使全国地方志事业呈现出“一业为主,十业并举,全面发展”的繁盛局面。而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方志各业同样需守正创新,与时俱进,以调整、新增等方式构建事业发展新格局,不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江南第一楼     
造楼并非为比富春在楼俗称雕花楼,在苏州吴县东山镇,原为金氏私人住宅,占地2亩多,1922年动工修建,1924年竣工,投资3741两黄金,为近代仿古建筑中的奇迹。要说造楼原因,先要介绍金锡之其人。金锡之,吴县东山人,祖居东山东菱田,其祖父金叶传善武功,在东山教有不少徒弟,并以此为生,金家的老宅即是金叶传从当年“施状元府”中买下来的明代建筑(靠在雕花楼的西边,今保留完好),金家迁居于此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方志文化的主要特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在方志文化中处处留痕,志书为满足社会需求,所以内容全面且地域特征鲜明,青史留名的利益驱动使各级官员普遍重视修志,名人修志保证了志书的学术品质并丰富了志书的样式,方志独有的资料来源和文本性质使方志的权威性得到世人认可,史官的品行和操守对方志编纂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传统方志文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方志本身就具有帮助人们完成文化认同和树立文化自信的价值,方志编纂活动倡导和强化了中国人对历史的尊崇,志书的编印使深藏于官府和散见于民间的相关资料得以公布和传播,方志编纂活动记载了风俗史迹并教化了社会群体行为,修志活动为知识分子表现才华和实现人生追求提供了机会与平台。  相似文献   

16.
新方志相对清代以前的方志,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个变化当中,民国方志发挥了重要的过渡作用,具体表现为记述内容的大幅度调整、记述形式的探索创新和思想方法的重要变化。这种过渡是方志变革的实践和探索,是方志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反映了民国方志在方志发展中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方志》2002,(2):68-68
由宁波天一阁博物馆主办的“独一无二的中华文化奇观———中国地方志陈列”于 2 0 0 1年 1 2月 1 5日在天一阁南园“中国地方志珍藏馆”开幕。收藏地方志是天一阁的优良传统和最为显著的馆藏特色 ,1 999年创建的“中国地方志珍藏馆”继承发扬天一阁的这一优良传统 ,在建设宁波文化大市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和影响。这次的中国地方志陈列主体分三大部分 :一、源远流长的中国地方志 ,二、天一阁和明代方志 ,三、中国地方志珍藏馆。第一部分简要回顾了地方志的历史、分类、特征、价值、修志名家、新中国领导人与地方志等 ;第二部分重点展示宁波…  相似文献   

18.
古代名人对方志的论述非常丰富,传统方志理论从方志的缘起、内容、资料、体例、原则、难点和目的等方面阐释方志思想发展演变。当代修志要突出全面系统、以志辅治的理念,凸显重视民生、关注人文的理念,彰显精取史料、追求真实的理念,追求纂著并重、因创结合的理念,昭示秉笔直书、实事求是的理念,重现敬业慎重、虚怀谦让的理念,凸显存志为用、资治教化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方志编纂、收藏、相关理论研究及利用均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新气象。国立北平图书馆在方志的搜藏与文献揭示方面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今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方志库中,藏有一批特殊文献——国立北平图书馆抄藏方志。这批文献近70种,抄写时间较为集中,缮写精良,底本多为清志,且不乏现今存世之孤本。抄藏方志中很多为现存稀见方志,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它们反映了当时条件下,国立北平图书馆对方志搜求、入藏的努力,对方志文献传播、利用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方志的地域性亦称区域性和地方性,是方志的本质特征之一。方志因为有了地域性这一本质特征,其内容和对象也就有了明确的规定性。贾思绂所谓“正史以国家为主体,方志以疆域为主体”(《定县志叙例》),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因为有了这种规定性,“不越界而书”就成了方志编写的基本规则。自清乾嘉时期陆锡熊父子强调“土断之法”,到清末张之洞提出“非为本地设者不录”,都是这种规则的具体体现。这种原则保证了志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避免志书内容的重复割裂,避免了乱拉名人、名事、名产等现象,保证了志书作为一方信史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