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小燕 《文史月刊》2010,(12):44-44
<正>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刘禹锡和李绅过从甚密。李绅曾做过"司空"的官,刘禹锡做过苏州刺史。有一天,李绅邀请刘禹锡到府上喝酒,席间命歌妓以歌舞劝  相似文献   

2.
刘禹锡与花     
在中唐诗人刘禹锡坎坷的一生中,长安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他居处京华,还是谪居外省,长安都是诗人心中一个不变的情结,长安因此也成为了诗人诗歌创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本文以刘禹锡与长安有关的诗歌,特别是其中所描写的"长安之花"的作为研究对象,试图再现诗人出、入长安的活动情况,通过其对长安具体风物的描绘,进而探究这些因素对诗人诗歌作品内容、情感和诗人心态的影响,从而论证长安这一特殊地域与刘禹锡诗歌创作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唐朝诗人刘禹锡,不仅诗作脍炙人口,而且年纪轻轻就步入仕途,但始终没能成就一番抱负,完全是他命犯桃花所致。刘禹锡刚做官不久,因为参与朝中革新失败,先被贬为连州刺史,走到半路,再被贬为朗州司马,一待就是十年。后来,刘禹锡回到长安,此时已是物是人非,心里很不是滋味。和朋友相约去玄都观赏桃花后,感慨万千的他写  相似文献   

4.
<正>(上接第6期)在旧社会,人们习惯于把坐牢叫作"蹲笆篱子"。这并不是唐朝诗人刘禹锡所说的"溪中士女出笆篱"的笆篱,那是指用竹或草编成的障蔽物;在意念上,它也不是杜甫诗"局促伤樊笼"中樊笼的演变。我请教了几位"老哈尔滨",才知道这笆  相似文献   

5.
正历史上最早描绘香港风貌的诗是哪首呢?应该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写于816年的《沓潮歌》:"屯门积日无回飙,沧波不归成沓潮。"所谓"沓潮",指前潮未尽退时,后潮又因风迭至的潮水。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韩愈贬官岭南,写了《赠别元十八协律》:"屯门虽云高,亦映波涛没。"两首诗中都提到的"屯门",正是我们熟悉的屯门。屯门地区因紧扼珠江口外交通要冲,自南北朝起,凡波斯、阿拉伯、印度等商旅到中国贸易,必经屯门而北上广州,唐代更屯兵于此,故称  相似文献   

6.
伍玉成 《文史天地》2014,(10):24-28
正古往今来,一谈到改革,就会感到这决不会是容易的事,因为要改革就要触动旧有的秩序,触动旧有的利益,自然会遭到一些人或一些势力的反对。因而作为真正的改革者就必须不畏艰险,要有敢闯敢干的勇气,要有百折不回的毅力,要有乐观豪迈的情怀。唐代诗人刘禹锡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而且是一位这样的改革家。他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文,而且在做人方面也给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财富。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是唐代  相似文献   

7.
最近,有位诗人出了本寓言类的书,文学界也开始讨论起了寓言。在寓言文体没落的今天,这大概算一件新鲜事。回顾自己的阅读史,我对寓言气质的作品,有一种说不清的偏爱,像外国作家卡夫卡、博尔赫斯、卡尔维诺、本雅明等。几年前,编撰诗人梁小斌写思想笔记《梁小斌如是说》时,我写过一篇后记叫《正在复活的寓言》,谈过自己对其寓言气质的喜爱...  相似文献   

8.
王秀林 《文献》2003,(2):70-78
"诗僧",指善诗的或以诗名世的出家僧侣,也即孙昌武先生所说的"披着袈裟的诗人"①."唐代缁流,能诗者众"②.中唐以来,出现了一大批诗僧.刘禹锡说:"自近世而降,释子以诗名闻于世者相踵焉."(《秋日过鸿举法师院便送归江陵》诗序)③正是讲的这一情形.相较之下,晚唐五代却是诗僧自觉的时代.据《全唐诗》记载,终唐一代可考年者之诗僧共69人,僧诗2800余首,而晚唐阶段就有40人,僧诗近2000首.  相似文献   

9.
《文史天地》2013,(4):93-93
唐代大诗人自居易一生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然而,他有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却引起了一场“诗案”。他在《大林寺桃花》一诗中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一诗句引起了后人纷争不休。有学者认为,既然同是在四月里,已经“芳菲尽”了,怎么又会“始盛开”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这件“诗案”也引起了宋代大学者沈括的注意。有一年四月,沈括特地到大林寺实地察看。此时,山下的桃花早已凋零,而深山峰巅上的桃花却如丹霞般“始盛开”。见此情景,沈括不禁暗暗夸赞大诗人自居易深入生活,真实地反映了自然景物。这样的诗作,如果诗人不到实地,是无法写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百年潮》1999,(3)
憧憬浪漫爱情,却接受了包办婚姻被称为“热情如火”的诗人闻一多,不但写了许多激昂热情的爱国诗,也写过不少充满柔情蜜意的爱情诗。例如在原名《爱底风波》后改名《风波》一诗中,诗人描写“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