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尚书·金縢》所载"周公居东",系周初重大历史事件之一。历代关于"周公居东"的两种主要解说——"避罪说"与"东征说",都是难以成立的。"避罪说"不符合周初政治形势,"东征说"亦与传世文献及金文材料之间存在抵牾之处。新公布的清华简《金縢》并不能证明"周公居东"为"东征"。今本《金縢》"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与清华简《金縢》"周公宅东三年祸人乃斯得"中的"二年"、"三年"应皆为周成王的纪年。"周公居东"的内涵是:周公面对周初动荡不安的局势,深入武庚与三监之叛的策源地,调查三监叛乱的阴谋与事实,为东征做充分的准备。《金縢》记载了成王元年、二年间周公为东征所做准备工作的一系列史实,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如果用"才子佳人"、"郎才女貌"来形容元载夫妇,显然有溢美之嫌,因为无论高文典册还是笔记野史,都没说女方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然而,说丈夫是才子,妻子是才女,大概就算不得夸张,而是恰如其分了。丈夫元载,新、旧《唐书》里都说他聪明好学,《旧唐书》里还说得比较具体:"自幼嗜学,好属文,性敏惠,博览子史",一个既聪明又勤奋的饱学之士,自然无愧于"才子"的称  相似文献   

3.
马军 《文史月刊》2013,(7):79-79
中国是对联的国度。古往今来,名联无数。而由官员针对自己和他人在治政过程中得出的经验和教训所撰之联,则是其中值得关注的奇葩。清朝康熙年间河南内乡知县高以永做有一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上联的意思是说当官的要正确  相似文献   

4.
吴因易作"唐宫八部",无疑是当代中国作家中写唐代历史小说中的大家。也正因此,确立了他在中国文坛上的重要地位。说起深入"唐宫",吴因易却说:"开始是误入唐宫" 吴因易不但文写得好,而且官也当得好。他现任绵阳市人大副主任,民进党四川省委副主委和绵阳市主委、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绵阳市文联主席。他是八届、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问他文人如何当官?他说:文人当官既要敢于直言,又要身体力行。  相似文献   

5.
正一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早在1924年即指出:"中国的人口,农民是占大多数,至少有八九成,但是他们由很辛苦勤劳得来的粮食,被地主夺去大半,自己得到手的几乎不能够自养,这是很不公平的。"抗战胜利后,为帮助贫苦农民翻身,中共中央于1946年5月4日发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明确提出土地改革的目的是实现"耕者有其田",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保  相似文献   

6.
正提起张申府,很多人可能会说不知其人。但他在中共的资格之老、一生之奇特连一些著名领袖和开国元勋也难出其右。张申府曾经参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黄埔军校的筹建、民盟成立等重大政治活动,却长期被政治冷落;毛泽东称他"曾是自己的顶头上司",他还是周恩来和朱德的入党介绍人,但不久后却意气用事退党,从此鲜见于党史;他  相似文献   

7.
王尧礼 《贵州文史丛刊》2013,(3):F0002-F0002,F0003
三年前年的夏天,忽得北京罗怀祖先生电话,说:"您在《〈石语〉与黔诗人》中说到陈田的诗稿抄本不知是否尚在人间,我告诉您,还在人间,就在我手里。"我与罗先生素不相识,他在互联网上读到拙文,然后搜索我的名字,找到了我的新浪博客,获知我的单位,打电话到单位询得我的电话。我问陈田诗稿何以在他手里,他说他是陈田的外孙,罗振玉之孙,前些时候整理其父遗物时,见到了这册诗稿,其中就有拙文提到《茨棃十六韵》。陈松山与罗雪堂是亲家,我还不知道呢。"这本诗稿上百年了,没想到还会有人在寻找它!"罗先生不无感慨地说。罗先生今年六十六岁。我问除此诗  相似文献   

8.
段子     
《环球人物》2013,(9):96
临终遗言我有一哥们儿得了癌症,弥留时把我叫到跟前说:"我死后你千万别说我是得癌症死的,说我是得艾滋病死的。"我奇怪:"为什么?艾滋病多难听啊!"哥们儿说:"只有这样说才没人敢打我老婆主意。"妈妈的教诲妈妈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从小你就不聪明,累死累活的才考上大学,毕业后还找不到工作,现在  相似文献   

9.
正仓储是人类物质丰富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汉代贾谊在著名的《论积贮疏》里就说:"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他分析仓储的好处说:"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最后的结论是仓储"可以为富安天下"。(《汉书·食货志》)过了近2000年,清代康熙皇帝在上谕中说得更实在:"积蓄米谷,甚为要紧。果有积储  相似文献   

10.
正"中华民族复兴"论,就其核心概念"中华民族"与"复兴"旨趣之明确组合的思想自觉形态而言,可以说形成于民国时期,大约在20世纪10年代末和20年代早中期开始出现,九一八事变之后逐渐风行全中国。但若溯其源头,恐怕还得从清末孙中山的"振兴中华"论和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谈起。前者代表排满革命党人的汉民族主义之"光复"理想;后者则预示了后来立宪党人融合中国各民族、实现共同发展的"大民族主义"(梁启超语)之国族"振兴"愿望,它们为共同孕育这一时  相似文献   

11.
正"大一统"一词最早出现在《春秋公羊传》中,意思包括对王者地位的尊崇以及对疆域的占有和"私言"的控制。"大一统"的第一个意思是要树立一种正统的王道秩序,按照欧阳修的说法是,"大一统"就是要"正者,所以正天下之不正也;统者,所以合天下之不一也。"要获得正统,王者不只要据有王位,还得拥有相当广大的疆域领土。"大一统"的另一个意思是要把思想意识集中到古圣贤的言论之中,比如董仲舒就说过:"今师异  相似文献   

12.
烈酒赠英雄     
英国18世纪作家塞缪尔·约翰逊说:“男孩喝红酒;男人喝波尔图酒(一种甜酒);而要想当英雄,就得喝白兰地。” 英雄,从来只与烈酒匹配。  相似文献   

13.
何立 《史学集刊》2000,(2):F002-F002
“学而优则仕”这句古训,学生时代就背诵了。仕,官也,择优录取,理所当然,无可非议。至于说“当官发财”这句俗话,几乎是口头禅,并没有太理会。后来读《汉书·贡禹传》。对这句话似有一知半解之悟。  相似文献   

14.
戈尔在呼声很高的情况下,为什么要放弃参加总统选举?几乎所有的人都在问。有人说,那是因为,他知道并非所有美国人都认为他是"道德典范";也有人说,他不愿玷污自己的好名声;更有人猜测,他与希拉里达成了私下交易。在克林顿的影子下早在2000年7月,英国《金融时报》在预测美国大选的结果时就说:"光干得好还不够,戈尔讨美国选民喜爱的功力还不够。"《金融时报》的分析主要有两点:其一,总统超凡魅力的光芒往  相似文献   

15.
历史时刻     
《百年潮》2015,(1):2
<正>1984年1月24日至29日,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两个经济特区。2月7日至10日视察福建厦门和正在建设中的厦门经济特区。视察期间,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为珠海特区题词:"珠海经济特区好。"为厦门特区题词:"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2月24日,邓小平就办好经济特区和增加对外开放城市的问题同中央几位负责同志谈话。他说:我们建立经济特  相似文献   

16.
梁文斌 《炎黄春秋》2010,(11):59-61
<正>我是江西南昌县人,1951年7月在南昌市劳动局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党。1953年中央决定把优秀的干部转移到工业战线,1954年2月我被调到武汉中共中央中南局组织部任职。同年大区撤销,10月我被调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负责来信来访的工作。1957年冬,中央决定"万名干部下乡劳动锻炼",组织部长安子文开动员大会,号召干部上山下乡,接受劳动锻炼。还说下去以后要体察民情,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对下面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写信向中央反映,但要署真名,不要搞匿名,共产党员死都不怕,还怕什么?  相似文献   

17.
《百年潮》2020,(2):19-30
1.贺页朵的"宣誓书"井冈山博物馆讲解员:各位观众大家好,咱们现在看到的是一份非常珍贵的文物,是一位农民党员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下来的入党誓词。CCP是中国共产党的英文缩写。入党誓词上面写的是"牺牲个人,言首泌蜜(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伏(服)从党其(纪),永不叛党"。  相似文献   

18.
莫荣强 《炎黄春秋》2010,(10):15-20
<正>中国共产党第二任总书记瞿秋白,曾为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书撰写的序言,在这篇《序言》里,瞿秋白还给毛泽东和彭湃一个称号:"农民运动的王!"其实,当时中国"农王"有三个:即湖南的毛泽东,广东的彭湃,广西的韦拔群。金冲及先生在他主编的《毛泽东传》一书中说:"中国共产党内,最早在实践上致力于农民运动的,是彭湃。1922  相似文献   

19.
周游 《文史天地》2014,(7):43-46
正后唐太祖李克用临终时交给儿子李存勖三支箭,遗言:"我给你这三支箭表示我有三个仇人。一是朱温,这就不用我多说了;二是刘仁恭,我当年举荐他当官,他竟投靠朱温;三是耶律阿保机,他曾和我结拜兄弟,竟也投靠朱温。恶气不出,我死不瞑目!我希望你代我用这三支箭射杀这三个人!"李存勖含泪点颔,于是将这三支箭供奉于家庙,每次出征就取出,带着上阵,战后又送  相似文献   

20.
<正>20世纪80年代,罗中立创作了一幅油画,题为《父亲》。据说是按照画领袖的规格来画的,确有瞻仰的视觉效果。为什么要用画领袖的尺寸来画一个农民?这里面,有着高深莫测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底蕴。中国有哪一位领袖人物,不以农民的儿子自居?自称为大地之子、农民之子的,其实都是王者的姿态,意淫着民本主义加王权主义的领袖欲,动不动就以大地的名义以农民的名义发言,代表民意。因此,作为"父亲"的农民,与其说是农民,而毋宁说是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