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白鹿原》出版后,陈忠实应人民文学出版社之邀参加作品研讨会.当他看到编辑们的工作条件很差时心里很不落忍.就毫不犹豫地拿出两万元稿费.“为改善编辑们的工作条件尽一点绵薄之力”。在当时.两万元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陈忠实却说:“虽然我也不是很富有。但我不能忘本,如果没有人民文学出版社这些编辑的倾力提携.也不会有《白鹿原》的今天。”  相似文献   

2.
中国天文台主编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 ,是我国现有诸地方志目录中收书最多的一部 ,是地方志学术研究上的重要成果之一。但是由于是一件全国性的巨大工程 ,由各地图书馆层层上报 ,编辑水平不一 ,因此难免出现一些著录错误和疏漏之处。而主编又没条件到各图书馆去逐一核对 ,虽经多次函询 ,终未能尽善尽美。就其中的河南地方志部分来说 ,未能收入的即达 2 0余种。90年代初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刘永之、耿瑞玲两专家编成的《河南地方志提要》出版了。这部提要的编纂历时十一载 ,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方始完成 ,比《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  相似文献   

3.
世人编写古旧书目录比较容易,实际要做到十全十美,确实很难。从以前各家公私编著书目来看,即使由专家学者负责,集体编辑,亦常有瑕瑜互见的现象。如果全由个人独立完成,其疏失更属难免。 商务印书馆于一九五八年出版的邓衍先生编著的《中国边疆图籍录》及一九六一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的中医研究院、北京图书馆合编的《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两书,在搜罗方面都比较完备,为专家学者提供了不少便利,有很大的参考阶值,成绩是肯定的,但其中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错误。如《中国远疆图籍录》内把专讲经学的何西夏著的《西夏经义》人名误作古代的国名。又《中医图书联合目录》误将罗振玉著之考古学笔记《眼学偶得》,误入中医眼科。看来编制书目,凡未经眼见之书,要特别留心。  相似文献   

4.
《唐代墓志所在总合目录》最近出版日本学者气贺泽保规教授编辑的《唐代墓志所在总合目录》最近由日本汲古书院出版(该书列入明治大学东洋史资料丛刊1)。气贺泽先生多年致力于隋唐史研究著述累累。《唐代墓志所在总合目录》(以下简称《目录》)一书的面世,是气贺泽先...  相似文献   

5.
赖晨 《福建史志》2014,(6):53-53
据《忆邓拓》一书(廖沫沙等著)记载:1936年,商务印书馆约邓拓撰写《中国救荒史》书稿,因为各种情况阻滞,当邓拓接到商务印书馆限期交稿通知时,只剩下三个月时间。这么短时间如何完成任务,家里人也替他着急,但邓拓却十分从容。邓拓用20天的时间搜寻资料。以纸条做标志,夹人书内,然后拟出一个提纲,即动手写稿。写稿时,他找来4个抄手(助手),两个赶抄资料,两个誊清手稿。由于家里没有那么多纸张,所以他写手稿时,是不管什么纸,拿来就用。邓拓落笔神速,写满字的纸张,像雪片般纷纷落下。  相似文献   

6.
1965年秋天,我在创作上遇到了一点麻烦。 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总工程师和他的女儿》初稿完成后,交给了上海一家出版社。他们审读后发来电报,邀我立即去上海谈意见。编辑,编辑部的主任、副主任一起和我谈,肯定了初稿,又提出三条意见,要我尽快把稿子改出来。这部长篇,后来出版时的内容说明是这样写的:“描写了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塞上古城某动力机厂总工程师和他的女儿等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7.
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前《纽约时报》副总编辑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先生,在他76岁高龄之年(1984年),胸埋心脏起搏器,到中国参观访问,并沿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路线进行实地调查采访。同行的还有他70岁的夫人夏洛特和好友-中国通谢伟思。回国后他写了《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此书于1985年10月由哈泼罗公司出版后,立即在美国引起轰动,世界许多国家纷纷翻译出版,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世界畅销书,风靡各大洲。  相似文献   

8.
傅斯年的史学思想和史学著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部未完成的中国古代史专著《民族与古代中国史》一书 ,是傅斯年先生生前未能完成的一部讲中国古代史的专著。据他自己说 ,到民国二十年 (1931年 )夏 ,“写成的将三分之二矣”。他在《夷夏东西说》的前言里说 :“这一篇文是我在‘九·一八’以前所作《民族与古代中国史》一书中的三章。这一书已成之稿 ,大致写在‘九·一八’前两年至半年间。这三章是 (民国 )二十年 (1931年 )春天写的 ,因时局影响 ,研究所迁徙两次 ,我的工作全不能照预定呈规 ,所以这一书始终不曾整理完。”在《周东封与殷遗民》的“前言”里 ,他又称此书的书名为《古代中…  相似文献   

9.
、专书 开封歌谣集(编辑) 广州中l_lJ大学1929民俗学会丛书 之一 朱熹辨伪书语(编选) 北京朴社1933年辨伪丛书之一 中国交通史 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中国文化史 丛书之一 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重印 (本书于1939年由日本东京生活社出 版,牛岛俊作译) 中国回教小史 重庆商务印书馆1944边疆政教丛书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研究部1980重印 穆民文选(两册,选注) 昆明1944穆斯林丛刊 咸同滇变见闻录(校集) 重庆商务印书馆1945伊斯兰文化 丛书 中国伊斯兰教史纲要 上海文通书局1946穆斯林丛刊 (本书有法文译本) 中国伊二斯兰教史纲要参考资料(资料集) 上海…  相似文献   

10.
前几年,写过《张家旧事》、《最后的闺秀》的张允和先生曾在语文出版社出版过一本《昆曲日记》,当时只印了1000册,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了。这是一本体裁很特别的书,与其说是日记,不如说是一部记录北京昆曲研习社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西北大学西北历史研究室李之勤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交通史研究,撰写了几十篇有关川陕之间交通要道的论文,还与人合著《蜀道话古》(西北大学出版社).近期收录有关交通史论文的《李之勤集》一书,即将由黑龙江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2.
一周人物     
《南方人物周刊》2013,(32):11-11,13
近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将他今年出版的《看法与说法》一书稿费150万元,再度捐给天津宝坻桑梓助学基金会,用于资助贫困学生。从1990年代起,李瑞环就多次将自己的稿费、  相似文献   

13.
《炎黄春秋》今年第4期发表的《在〈文汇报〉北办的经历》,是朱维铮先生的口述,由金光耀先生采访整理。看到这篇文章感到很亲切。金光耀先生是历史学家,还钟情于文革史研究,我很敬重。我和朱维铮先生也有过交往,1982年,我(时任《红旗》杂志编辑)到复旦大学组稿,曾在他家和他晤谈,很投机,他还送我他著的书。朱维铮先生这篇口述,是研究文革史的一份重要史料,但他关于北京地质  相似文献   

14.
<正>为纪念尹达先生诞辰110周年,举办中国史学史学科建设与发展座谈会,是很有意义的一件学术工作。时值谢保成研究员撰写的三卷四册本《增订中国史学史》(商务印书馆,2016年)出版,我首先向谢保成研究员表示衷心祝贺!向出版单位商务印书馆表示祝贺!《增订中国史学史》是一部有分量的、显示作者独特风格的著作,对推动中国史学史研究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顾颉刚与《古史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乾嘉间,崔述积三十年之力写了我国唯一的一部科学的古史《考信录》,幸而有学生替他刻书,书总算保留下来,但很少人知道他。过了一百多年之后才得到一位真正的传人,那就是以编《古史辨》而扬名四海的史学家顾颉刚。顾先生学问渊博,兴趣广泛,除了古史之外,对于歌谣、传说、沿革地理等等都有撰述,这篇小文只谈顾先生的主攻方向辨伪史和他编的《古史辨》。  相似文献   

16.
我国最早的文字横排书学术界一直认为,我国最早的文字横排书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严复著《英文汉诂》。其实,现存最早的文字横排书应是光绪十年(1884年)上海点石斋石印出版的《士民通用语录》。该书系中英文对照读物,按照中国传统的文字...  相似文献   

17.
梅绍武 《百年潮》2003,(3):63-65
《天女散花》中梅兰芳饰天女英国汉学家施高德教授(A.C.Scott)1956年曾由香港来京考察中国戏剧并访问我的父亲梅兰芳。父亲在北京国际俱乐部接待了他,跟他交谈了两个多小时。施高德当时是研究中日两国戏剧的专家,已发表《中国古典戏剧》和《日本歌舞伎》两部著作。他返回香港后,在1959年又由香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部英文专著《梨园魁首梅兰芳》,这大概是西方人士所写的第一部梅兰芳传,全书132页,内容尚属详实。最近我从书架上取下他当年赠送的这本书,重读一遍,发现其中记载了父亲当年访美演出时的不少情况,对我很有启发。其中有些事我未曾在拙作《我的父亲梅兰芳》(1984)第  相似文献   

18.
一部慧眼独具的当代史学思想史——《二十世纪后半期中国史学主潮》编辑手记王桂琴王学典的《二十世纪后半期中国史学主潮》(以下简称《主潮》,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一书,是经我的手编辑出版的。关于这本书的价值,我完全同意承担本书终审任务的我社原总...  相似文献   

19.
周全平是创造社的小伙计,“左联”执委,是我父亲的堂兄。1929年他在上海老西门开了一爿西门书店。我父亲写了一部长篇小说《白烧》送去给他审阅,他看后认为写得相当成功,决定以新兴学丛书的名义出版,其一是郭沫若的《沫若小说戏曲集》,其二是柯仲平的长诗  相似文献   

20.
来信     
他得益于开放年代一个赛车手,一个追风少年,一个帅呆了、酷毙了的小伙子,一个依靠写作获取稿费和版税,就可以活得很滋润的新生代作家,一个宁可让贵妇人包养也不愿意让体制保养的"过早成功的人",一个想写什么就有人愿意登什么的写作者……我如果只拥有其中一个身份,就知足了,何况这诸多种种集于他的一身,我没看过他写的书,但我很早就知道他的名字。他是很多年轻人的青春偶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