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丛振 《敦煌学辑刊》2016,(4):114-123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先秦至唐五代时期史料中有关角力、角抵、相扑、弁、卞、手搏等称谓进行遍检,并以列表形式辑录整理。研究发现:角力以徒手较力为特征;角抵在秦朝与角力涵义类同,姑且称之为狭义的角抵;在西汉以后,角抵内涵和外延有所拓展,逐渐演变为角抵戏;魏晋以后搏斗技艺与防身技术的倾向性在角抵中又占据主导地位。着装的不同是角抵和相扑之间很重要的区分特征;敦煌壁画和文献中的相扑文化呈现明显的娱乐特征,并成为佛教世俗活动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2.
百戏,又名散乐。它是杂技、歌舞及民间各种新的音乐技艺的总称。汉时的百戏通常是指流行于两汉的各类竞技、杂耍、幻术以及乐舞、俳优戏和动物戏等,当时沿袭了秦朝的称法,叫作“角抵”,如“角抵戏”、“角抵奇戏”、“角抵诸戏”、“角抵百戏”等。“汉代百戏”是在东汉以后对上述不同艺术表  相似文献   

3.
孙海岩 《文博》2007,(2):68-71
百戏,又名散乐.它是杂技、歌舞及民间各种新的音乐技艺的总称.汉时的百戏通常是指流行于两汉的各类竞技、杂耍、幻术以及乐舞、俳优戏和动物戏等,当时沿袭了秦朝的称法,叫作“角抵“,如“角抵戏“、“角抵奇戏“、“角抵诸戏“、“角抵百戏“等.“汉代百戏“是在东汉以后对上述不同艺术表演形式的统称.洛阳地区的汉墓常有这类陶俑出土,且别具特色,极富生活气息.多年来,洛阳博物馆收藏这类陶俑多达几十件,本文试就其中的几件陶俑精品,从其造型及所表现的艺术类别来略作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青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的马光星副主席送给我一本他和赵清阳、徐秀福二位先生合著的《人神狂欢——黄河上游民间傩》一书。书内介绍了他的故乡民和县三川地区土族在农历七月至九月“纳顿会”上表演的五个傩戏。其中的压轴戏《杀虎将》,使我想起了中国戏剧史上所介绍的两千多年前的“角抵戏”《东海黄公》。这是因为“角抵戏”被戏剧界认为是中国戏剧之源。而民和县三川土族的《杀虎将》近似“角抵戏”,所以笔者将本文题目叫做“戏剧艺术”的活化石——土族傩戏《杀虎将》。”先说啥叫“角抵”。司马迁著的《史记·李斯传》中有这样的记载:“二…  相似文献   

5.
四川郫县新胜乡汉代画像石棺上的一副图像历来被认为是“曼衍角抵”图.但考证“曼衍”一词的含义,可知“曼衍”为一种以人装扮的、以巨型鱼龙等形象演绎神鳖负山等古代神话的幻化之戏.根据画面内容,结合文献记载,可知郫县石棺上的“鱼龙曼衍”图案应为“象人角抵”.  相似文献   

6.
高台县地埂坡M4墓葬壁画娱乐图由击鼓图和角抵图构成。图中人物高鼻深目,髡发留辫,穿连衣窄袖长身短裙,经研究是粟特人的长相、发式和服饰。所击之鼓是流行于康国、安国的和鼓,又称应鼓、加鼓,即史籍记载的小鼓。而角抵图由于肢体未接触,很可能是康国乐、安国乐中的二人舞者。该图表明十六国时期酒泉郡表氏县(高台县)粟特人聚落已经存在,到西魏时代表国家出使突厥。  相似文献   

7.
《文史博览》2008,(2):34-35
在英国都铎王朝时期(1485-1603),盛行一种叫做"斗牛"或"斗熊"的运动,人们把牛或熊拴在一个木桩上,观看它们与群狗搏斗,以此取乐。牛在攻击对手时往往都是往前冲,用角抵住对方,把对手抛高。而熊则相反,熊掌向下,  相似文献   

8.
唐代相扑俑     
相扑,古称角抵、角力,即今摔跤运动的一种。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体育项目,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历史中,这一活动形式既是军事训练的重要内容,又是社会上的一种娱乐和竞技项目。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这类极具竞技特色的中华古代传统运动形式,还不断的流传国外,成为深具影响的具有民族风格的体育运动项目。  相似文献   

9.
何江  张文江 《南方文物》2012,(4):198-205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历史悠久,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自成体系,是人类体育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世界体育宝库中的一颗瑰宝。历史上中国的体育运动十分盛行,虽然与现代意义的体育有所不同,但是体育项目众多,涉及领域广泛,既有古老的足球运动——蹴鞠,现代相朴运动的前身——角抵,也有被许多人认为是现代高尔夫球运动鼻祖的捶丸,还  相似文献   

10.
正提及相扑,很多人都会想到它是日本的国技,但其实相扑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据《汉书·刑法志》记载,相扑最迟起源于战国时期,至秦汉时称为"角觝"或"角抵"。到南北朝以后,逐渐有了"相扑"这个称呼。至南宋时,不论从竞技水平上看,还是从参与人数而言,相扑都  相似文献   

11.
《湖南文史》2008,(2):34-35
在英国都铎王朝时期(1485-1603),盛行一种叫做“斗牛”或“斗熊”的运动,人们把牛或熊拴在一个木桩上,观看它们与群狗搏斗,以此取乐。牛在攻击对手时往往都是往前冲,用角抵住对方,把对手抛高。而熊则相反,熊掌向下,或俯下身子去攻击对手。这两种动物攻击对手的方式,与股票走势类似,  相似文献   

12.
杨泓 《文物》1980,(10)
相扑,早期又称"角抵",是我国古代盛行的摔跤运动。五代时后唐的大将李存贤精于此道,《旧五代史》本传中说他"少有材力,善角觚(抵)",并记录了以下的故事:"初,庄宗在藩邸,每宴,私与王郁角觚斗胜,郁频不胜。庄宗自矜其能,谓存贤曰:  相似文献   

13.
丝绸之路与汉唐杂技艺术郑显文中国的杂技艺术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出现过一种名叫尤戏的杂技,传说它是从黄帝与尤的战斗中产生的。关于尤戏的形象,后人《述异记》中有明确的记载:“尤耳鬓如剑朝,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汉代以前,此戏颇...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历史学与体育学、考古学与民族学交叉的研究方法,结合传世和出土文献,对高句丽墓葬壁画中涵盖的民俗体育项目,从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骑射狩猎、角抵、百戏等民俗体育项目,体现了民族间的文化交融,它们既深刻蕴含本民族人文特征,又充分饱含汉文化元素,是高句丽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等地域文化发展、延续的实践形式之一,凝聚着民族文化、承载着民族历史。  相似文献   

15.
2011年11月~2012年1月,为配合向家坝水电站工程建设,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屏山县斑竹林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了比较丰富的商周和汉代遗存。其中汉代石室墓M1出土一具画像石棺保存完好,雕刻的画像内容和题材相当丰富,包括双阙、伏羲女娲、角抵戏、车马出行、狩猎图、秘戏、猿戏图、六博、仙人启门等,为研究汉代社会生活、思想意识、美术、宗教信仰和建筑艺术等提供了丰富而直观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6.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戏剧作为中华古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陕西亦源远流长。我国第一个有人物、有化装、有情节的“角抵戏”《东海黄公》,就产生在三辅地区的民间,而后经过不断地加工演出,成为我国戏剧的雏型。汉代,是我国“百戏”的繁荣时期;宋元杂剧是汉、唐杂剧的继承与发展;明代中叶到明末清初,是以秦腔为主的陕西地方剧种形成、发展和成熟时期;明代中期“秦腔”名称的出现,标志着陕西地方戏剧从金元杂剧派生出来后,成为陕西的独立剧种,同时也标志着秦腔艺术的最后形成。  相似文献   

17.
在汉代,“百戏”是音乐、舞蹈、杂耍、说唱、角抵等表演艺术形式的总称。汉代百戏表演兴盛,《汉书》及张衡的《西京赋》等古文献均有详细而生动的记载。在中原地区,有大量百戏表演的砖刻、画像石、墓葬壁画和大批奏乐、舞蹈、杂耍陶俑等考古资料出土,形象逼真,再现了当时的百戏艺术。贵州地处边远,交通闭塞,经济、文化较中原落后,迄今为止,除出土数件百戏陶涌和在赫章可乐采集到一块有“舞乐”表演的画像砖外”,还未发现有汉代的百戏表演画像砖、画像石、壁画等考古材料。因而,贵州汉墓中出土的这几件百戏陶源就成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古代百戏     
百戏,汉代谓之“角抵戏”,因其节目繁多,健美活泼,后世遂通称之为“百戏”.在中国古代,由于受封建正统的礼乐思想的影响,百戏虽也常有乐器伴奏,但却一直被认为是“非部伍之声,徘优歌舞杂奏”,故在隋唐以后,其又称“散乐”或“散乐杂戏”.此外,由于百戏常与歌舞一起表演,所以,后人多以“乐舞百戏”或“歌舞百戏”并称.百戏在我国古代娱乐活动中属于品种比较多、节目比较丰富的一个大的门类,由于其表演娱乐性强,加之又具有很高的技巧性,刺激性、艺术性、竞争性和欣赏性,所以自古以来就颇受社会各阶层人们的欢迎,上自皇帝王公,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喜欢观看百戏的表演,故它在我国古代娱乐文化的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民俗是有传承的,由于地方、人文等因素,被传承的民俗文化也会慢慢地发生变化。在传承过去民俗的同时,也会产生新的民俗文化。《南齐书·志第三·乐角抵》说的游戏就属于这样的类型:“像形、杂伎,历代相承有也。其增损源起,事不可详,大略汉世张衡《西京赋》是其始也。魏世则事见陈思王乐府《宴乐篇》,晋世则见傅玄《元正篇》、《朝会赋》。”而在“江左成康中,罢紫鹿、跛行、鳖食、笮鼠、齐王卷衣、绝倒、五案等伎,中朝所无,见《起居注》,并莫知所南也。”虽然“罢紫鹿、跋行、鳖食、笮鼠、齐王卷衣、绝倒、五案等伎”,如今很难知晓其具体的形态与方法,但是作为流行在江南一带的游戏活动,却是“中朝”所没有的。  相似文献   

20.
敦煌从两汉起即为西域重镇,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地标。由于它的特殊地位,使它在欧亚文明互动、中原民族和少数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进程中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尤其是敦煌石窟里的壁画、彩塑、遗书、帛绢画等,不仅蕴藏着古代宗教、文学、历史、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政治、经济、法律等等无限丰富的遗产,而且也记录了敦煌古代人民的节日欢娱、民间游戏、民族竞技、军事习武、传统养生等世俗生活的信息。在古代敦煌的民俗、游戏、娱乐和竞技活动中,那些过往不复、无处觅求的狩猎、射箭、角抵、百戏、摔跤、相扑、健美、举重、体操、技巧、棋弈、投壶、游泳、跳跃、竞走、投掷、长跑、划船、马术、蹴鞠、马毬、步打毬、武术、气功、游戏、踏青、秋千、登山、滑沙、舞蹈、养生、?〉然婧臀南准窃兀啾磺ё税偬㈣蜩蛉缟乇A袅讼吕础?敦煌的民俗、游戏、娱乐、竞技是一个社会共同体的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是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民俗、游戏、娱乐文化与人类的其他文化事象一起,整合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全部结构。无论物质民俗还是精神民俗,都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层面,对于人类的生存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娱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有其自身的客观需求和内在魅力。在其活动过程中,人是活动的主人,追求的是参与性,体验的是愉悦和满足。在敦煌民俗休闲活动中,其所带来的娱乐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对活动的愉悦和审美体验产生互动回应的生活方式。敦煌竞技,但一直属于民俗范畴,并没有独立形成真正的体育运动。因为,古代敦煌的游戏、娱乐、竞技等长期以"技艺"为主,并未上升到"道"的境界。它们缺乏直观体悟、辩证思维等哲学意蕴,只是以"技艺"、"绝艺"等词汇来体现技术与艺术相互交融的特征,缺乏公正、公平的竞赛机制。当民俗、游戏、娱乐、竞技成为敦煌广大民众需求的载体时,也就为人类提供了一个体验自身或他人文化,回归到一种古朴的人文环境中,追求成长中的真善美和生活质量提高等存在价值,人类在休闲时空内,人类不受自然和社会必然性的束缚,可以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各种能力、爱好、特长等,选择自己喜欢的休闲内容,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智慧,实现个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