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英 《文史春秋》2005,(5):46-51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的天安门城楼上,在毛泽东身边站着一位美髯公,身材高大,还穿了一身布衣长袍,十分引人注目,他就是新任的国家副主席张澜先生。  相似文献   

2.
张澜的风范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张澜被推选为共和国副主席。周恩来素知张澜节俭,因为开国大典,特意拨了服装费,希望他能一身簇新地出现在天安门城楼。张澜婉言谢绝:“国家的钱,即人民的钱,我怎么可以用来做了长袍穿在自己身上?但总理的考虑是对的,我保证着新装与民同庆。”他自己出钱,赶制了一件布长衫,罩在旧棉衫外面。这就是我们在熟悉的《开国大典》那副油画上看到的张澜形象。  相似文献   

3.
丁金栋 《文史春秋》2009,(10):55-56
第一届人民政协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在北平(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召开,参加会议的共14个党派团体364名代表,中国共产党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董必武、林伯渠等和各民主党派领袖、著名无党派人士参加了会议,其中有宋庆龄、张澜、李济深、沈钧儒、程潜等。笔者所在的中共警卫师与北平市纠察总队担负着政协会议的警卫任务。  相似文献   

4.
正民盟中央委员会主席张澜在1952年赠送给川北大学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在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发现。这次发现的赠书共三册,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新华印刷厂北京第一厂印刷,1951年11月北京第二版,平装本,定价一万五千元(旧币)。每册图书扉页上均有毛笔题字:"川北大学惠存张澜赠一九五二年三月"。川  相似文献   

5.
<正>赴美看望女儿之前,我在堂哥张正华的陪同下,专程去了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看望我亲爱的祖父张澜。泪眼中,戴着瓜皮帽,身穿布长衫,银须飘胸的他,仿佛就坐在面前慈爱地看着我:噢,念晖来了……"念晖"是爷爷给我取的名字我的父亲张晓岩是张澜的第三个儿子。1942年,母亲在重庆生我时难产,当时的医疗条件尚很落后,医生让我父亲签字:大人和小孩,二者必选其一。父亲坚定地表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抗战时国民政府陪都的重庆,众多的历史事件以及关键的历史人物,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其中有一位横跨军、政、商三界的历史人物,他就是民盟创始人之一、重庆“民主之家”特园的主人鲜英。鲜英系军人出身,1925年出任江巴卫戍司令,驻防重庆;1933年春,他与张澜代表刘湘赴广西与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联络商谈反蒋抗日事宜,为后来《川、桂、红协定》的签订奠定了基础;1937年,他在成都与张澜、钟体乾代表刘湘与中共代表李一氓签订联合反蒋的秘密协定;  相似文献   

7.
伯希和的1909年北京之行,直接导致中国、日本狭义“敦煌学”的起源,因而在近代学术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有关伯希和1909年北京之行的各主要日期,包括他到达、离开北京的日期,及其在京重要活动的日期,众说纷纭,迄今没有可信定论.日本人田中庆太郎在1909年发表的《敦煌石室中的典籍》一文中记录了两个日期,即北京学界于1909年9月4日公宴伯希和、伯希和于1909年9月11日离开北京,百余年来经常被当作确切日期引用,但显然与其他史实不符.本文在现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涉及伯希和1909年北京之行的几个主要日期进行了考证和矫正,认为伯希和于1909年5月21日离开河内,应于1909年6月下旬或7月上旬抵达北京,于1909年10月4日参加北京学术界的公宴,应于1909年10月11日傍晚从前门站乘火车离开北京,最终于1909年10月24日回到法国巴黎.  相似文献   

8.
正1945年8月28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为争取和平毅然决然飞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这天中午,四川重庆嘉陵江南岸上清寺一幢典雅秀丽的建筑“特园”的餐厅里,主人鲜英(字特生)与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主席张澜正在共进午餐。突然,中国共产党南方局统战工作负责人徐冰迈着快步走进餐厅来。他喘息未停,声音急促:“表老(张澜字表方,人们习惯尊称他为“表老”),我是来奉告一个大喜讯的。”张澜、  相似文献   

9.
张茂延 《文史天地》2013,(11):15-19
本文作者是张澜先生的长女,已是近百高龄的历史老人。她于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9月加入民盟。新中国成立前,张澜在上海期间,她一直在张澜身边工作。为正历史视听,特为我们撰赐此稿。让我们祝福她身体健康!——编者  相似文献   

10.
屈平 《福建史志》2004,(6):45-46,24
1955年解放军第一次授军衔时,有一位被授予中将的老者,是从虔诚的基督徒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的。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从认识他起。不是直呼其名,而是亲切地叫他“傅医生”。他就是出身于福建长汀县的傅连暲。  相似文献   

11.
因为没有电,宗萨寺的喇嘛们最喜欢的电器就是能在偏远山区使用的多波段收音机。彭措堪布自己就有三个,一个是一位北京的弟子送的,有学生的书包那么大,一个有半个书包那么大,一个有砖头那么大。堪布平时喜欢用的是那个最小的。他说:“两个大的都在二楼他的房间里闭关了。”  相似文献   

12.
全国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纪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浙江方志》2002,(1):3-6
全国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于2001年12月20日-2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由第三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主持。出席会议的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港、澳、台)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解放军、武警部队主管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同志,上述单位和计划单列市的地方志机构负责人,  相似文献   

13.
童念张 《环球人物》2013,(19):71-73
北京清华大学与台湾新竹清华大学,两所大学一脉相承,新竹清华的昆明湖、蒙民伟楼等,都是延续老清华旧名。两所清华有相同的校训、校歌、校徽,"一笔写不出两个清华"。梅贻琦在北京清华做了18年校长,又到台湾新竹清华做首任校长,一当就是6年。之后的13位继任者中,一小半都是清华校友。现任校长陈力俊则属于另一半"外来者"。他今年66岁,是知名物理学家,从事电子材料的研究。他毕业于台湾大学物理系,后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取得物理学博士学位,1977年做完博士后研究后返回台湾。当  相似文献   

14.
余玮 《江淮文史》2007,(2):28-43
既不失武将的威严,又颇具儒将风采的开国上将洪学智,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11月20日在北京逝世。他病逝的噩耗通过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播发传遍神州,一时间笔者惊呆了,想起了前两个月向他征集关于长征胜利70周年的特稿。没想到,而今已离我们而去……  相似文献   

15.
《陕西史志》2002,(1):30-33
全国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于2001年12月20-2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由第三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主持。出席会议的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港、澳、台)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解放军、武警部队主管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同志,上述单位和计划单列市的地方志机构负责人,  相似文献   

16.
高栋 《炎黄春秋》2014,(7):67-70
1967年11月27日,新疆霍城县发生了一起血案:在一场事先预谋的大屠杀中,一群手无寸铁的游行示威者纷纷倒在血泊里,其中11名青年学生,1名解放军干部和3名群众死于非命,14名学生和1名解放军战士身负重伤与轻伤。  相似文献   

17.
俞建华 《铁军》2011,(4):17-18
浙江西南部洞宫山下,瓯江两岸龙泉革命老区人民一直传颂着"一对表兄弟,革命两勇士"的佳话。他们就是兄长李逸民,弟弟季步高。李逸民(1904—1982),原名叶书,乳名怡菁。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从事爱国学生运动和革命武装运动的一名老党员,我军久经考验的优秀政治工作领导干部,无产阶级坚强战士。他还是我国当代左手书画的著名将军画家。1982年逝世于北京。  相似文献   

18.
曾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主席、建国后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张澜——张表方先生,他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还是伟大的教育家。1903年,他从日本留学回来,便先后在南充高等小学和顺庆府中学任教,后又任顺庆府中学堂的监督(即校长)。我们敬爱的总司令朱德同志,当时就是这所学校的学生。“五四”运动期间,他在家乡创办南充中学,宏扬“五四”运动提出的“发扬民主、尊重科学”的精神,在学校内开设师范班、农业班、工业班、中医班等专业。他还在学校内开办工厂、农场、中医诊所供学生实习。当时这所学校内民主空气很盛,吸引了许多外地…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与张澜,一个是中国共产党领袖,一个是民主党派领袖,两人经历虽不同,但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程中,在建设新中国的历史中,两人又相知相交,创造了共产党领导者和民主党派领导者肝胆相照的佳话。  相似文献   

20.
晚年蒋介石的最大罪行,是依靠美国的军事力量阻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台湾的解放,造成台湾与大陆长达数十年的分离.其最大的功绩,是在“反共复国”口号下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使台独势力受到镇压和限制.蒋介石于1949年年末逃到台湾之时,国民党军队尚占有沿海一些省份和海南、一江山、大陈、舟山等沿海诸岛.他一再高喊“反共复国”,要求向大陆反攻,但所占省份和沿海诸岛却在一个一个地丢失,为人民军队收复.人民解放军于1950年4月16日夜登陆海南岛,至30日全岛解放,又于5月19日攻占了舟山群岛.1955年1月18日下午2时29分,解放军登上一江山岛,至19日2时前占领了该岛.因105榴弹炮在一江山岛就可控制大陈岛,蒋介石只好接受美国军方的建议,于2月8日从大陈岛撤军.经1958年解放军对金门的“八·二三”炮战之后,蒋介石在1959年元旦文告中,被迫放弃“武力反攻大陆”的口号.解放军单日对金门打炮的打法,直到1979年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