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永贵 《黑龙江史志》2009,(7):40-41,43
越南抗关战争期间,苏联和北越的关系发展情况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苏越关系貌合神离。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苏联有意接近北越,但北越对苏联是不信任的。第三阶段: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初期,苏越关系逐渐变得密切。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军事战略方针的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形成了以美国为主要战略对手,保卫国家安全和防御帝国主义侵略的积极防御战略方针;二是60年代中期到  相似文献   

3.
在上世纪中期生活过的中国人,大概都留有印象:社会主义国家中,有一个对华友好的阿尔巴尼亚。60年代,中阿间建立了非比寻常的“特殊关系”——这种关系发展到70年代初期,  相似文献   

4.
50年代中期我国对苏联建设模式的突破王真50年代初期,苏联的建设模式曾对我国发生了重大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当时完全是以苏联为师的。从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开始,我国注重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标志着对苏联建设模式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中苏两国关系的不断恶化,特别是1968年8月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事件的影响,使毛泽东进一步明确地把苏联作为中国国家安全的首要威胁,准备完成其从与美国和苏联同时对抗到集中力量对付苏联的外交战略的调整,其间的关键性思路就是缓和与美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苏联文学和艺术的发展,是随着这个国家的社会变化而变化的。人们认为,战后这种变化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即战后初期,50年代初~60年代中期,60年代中期~70年代和80年代前半期,80年代中期至今(即戈尔巴乔夫执政以来)。在战争结束后最初几年的文艺作品中,是以歌颂苏联人民和德国法西斯主义作斗争的英勇事迹为主线。象作家鲍·波列伏依的《真正的人》,亚·法捷耶夫的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等。二者共同的特点都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写成的。《青年近卫军》就是描写在党的领导下一支称为“青年近卫军”的地下反抗组织,在1942~1943年初活动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出现了裂痕。到60年代末、70年代中期,由于“珍宝岛事件”和抓捕苏联间谍案的发生,中苏关系一度剑拔弩张。本文作者在那一特殊年代曾供职于中国驻苏联大使馆,亲历了当时的一些事件。  相似文献   

8.
二战后德国史学的发展脉络与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二战后的德国史学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批判史学的突破阶段(1945年至60年代中期);2.社会史学派的崛起阶段(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3.社会史学派与后现代史学流派竞争阶段(80年代中期以来)。而第三阶段又与东德史学的解体以及东西德史学的统一过程在时间上大致重叠。二战后德国史学主要有两个特点:其一是围绕纳粹主义历史根源问题对德国近现代史的批判研究,其二是研究领域随着新学派兴起的不断扩展。  相似文献   

9.
三线建设是指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到80年代初期基本结束,以战备为目的、以国防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甘肃及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史学观念的现代化为基本思路,阐述20世纪史学思潮变化的大体趋势,并认为20世纪史学观念的现代化形成了三次高潮:从五四运动后到30年代中期以前的十多年时间;从建国初期的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的十几年;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的十几年。这三次高潮,反映了20世纪史学发展的波浪式进程。  相似文献   

11.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发生了一场国际共运大论战,又可称为中苏"十年论战"。对于半个世纪之前的历史事件,为什么现在要来评议呢?第一,"十年论战"是十年文革的重要原因和思想基础。批判了苏联的赫鲁晓夫现代修正主义,引申到我国国内,打倒睡在身边的"中国赫鲁晓夫",也就顺理成章了。  相似文献   

12.
徐希军 《安徽史学》2004,(5):97-101
胡适对苏联外交的评判大体是求是的.他高度评价苏俄初期的对华宣言,希望中国政府承认苏联,赞赏苏联在30年代中期的和平努力,认为苏联是维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充分肯定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无私援助.胡适也谴责了苏联外交所表现出的民族利己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二战后,胡适以冷战思维判定苏联外交是侵略、扩张性的.  相似文献   

13.
王京晶 《沧桑》2013,(6):88-90
冷战初期,美国从与苏联对抗,争夺世界霸权的大战略作为出发点,对中国的政策也经历了试图从中国内战脱身,以和促变的灵活政策到朝鲜战争爆发后在与苏联对抗的同时向中国施压的强硬政策,再到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美国趁机适当松动对苏关系的同时加紧对中国遏制政策这三个阶段。本文通过分析冷战初期即1947-1960年间美国对中国采取的阶段性政策,揭示美国外交的实质,把握中美关系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4.
李敦白 《百年潮》2014,(11):77-79
正说起外国专家,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最多的是苏联专家,他们对新中国的建设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苏联专家总人数有几万人,当时北京比较大的单位都有苏联专家,在全国各地分布也较广,重要建设项目中都有他们的身影。苏联专家的角色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专家",更是全面的指导者,是"顾问"。他们自成体系,跟别国的专家不相往来。苏联专家无疑享有崇高权威,受到最高礼遇,但另一方面,他们并不能像在东欧那样深  相似文献   

15.
<正>20世纪刚步入60年代的时候,苏联突然面对着一个意想不到的世界,比起冷战初期的紧张年代,现在有着更多的机会可以扩大自己的影响。二战后就在亚洲开启的非殖民化的涓涓细流,到60年代末的时候已在非洲形成滚滚浪潮,旧的世界秩序崩溃了,新秩序正在形成。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奉  相似文献   

16.
地方外事制度是地方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地方外事制度以党政关系变化为主线,经历了循序渐进的三个发展阶段。地方外事制度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地方党委制定大政方针、政府具体管理外事工作的"政府主管"模式,发展到50年代中期地方党委和政府均设立外事机构、分工领导地方外事工作的"党政齐抓共管"模式,并在50年代末确立了地方党委和政府外事机构合署办公的"党政合一"模式。考察地方外事制度的构建,对于深入认识地方外事制度、更好地发挥地方外事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百年潮》2015,(6)
<正>2015年1月18日是中国与越南建交65周年。半个多世纪来,中越关系经历了不平坦的岁月,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国全力支援越南的抗法、抗美斗争,基本上是大后方与前线的关系。越南抗美战争结束后,由于多方面原因,两国关系出现分歧和矛盾,直至彻底破裂。1991年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至今。三个阶段相比,最令人怀念的还是新中国初期的那段时  相似文献   

18.
现状 我国博物馆事业,在经历了五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中期的十年发展,“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十年破坏,粉碎“四人帮”,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恢复阶段以后,目前从工作的进程和质量来讲,出现了相对的停滞状奔,其表现是: 一、陈列普遍胨旧、老化,基本上停顿在六十年代初期的水平上,落后了二十年,亟待更新。  相似文献   

19.
斯达汉诺夫运动产生在三十年代中期,是苏联社会主义竞赛的新的更高的阶段。斯大林称赞它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史册最光荣的篇章之一。”为了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这一新生事物,本文就斯达汉诺夫运动产生的历史条件、历史地位和基本经验,作一简略论述。  相似文献   

20.
赵荦 《东南文化》2016,(4):112-121
贝丘遗址广泛分部在世界各大洋、河流和湖泊的沿岸。国外贝丘遗址大量出现于全新世,新石器时代尤为常见,在一些太平洋岛屿上,直至近年仍在持续堆积。国外贝丘遗址研究史,以20世纪60年代中期和20世纪90年代为界,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阶段、发展阶段和繁荣阶段,各阶段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