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纸工造高级皮纸时,为使纸具有潜在的美,常用花帘抄纸。所谓花帘,是在纸帘上用线编出凸起的花纹、图案和文字,抄出纸后便隐现于纸中,迎光能看出这些图案,这种纸称花帘纸,西方称为水纹纸(Watermarks paper)。这种编帘技术中国古已有之,但在清代有新突破,呈现花纹的纸帘不用竹帘,而代之以铜网,这样可使图案更为复杂,也改善纸的表面。且不说图案,单以铜网代替竹帘抄纸,这本身就是个技术上创新之举。徐康(1820~1880年)《前尘梦影录》卷下云:“老友陈柏君大令(县令),曾觅得康熙年间阔帘罗纹纸数  相似文献   

2.
印钞所用钞纸水印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纸张抄造的历史中国,作为发明造纸工艺、火药、活字印刷和指南针而著名于世的泱泱大国,自公元二世纪东汉蔡伦发明造纸以来,确立了世界造纸古国的地位。中国早期的手工抄纸工艺,由捞纸、烘焙、晾干几个主要工序来完成原始纸张的制作。自唐代开始,造纸法由中国逐渐...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印刷术的国家.在印刷术发明之前,最古老的书只有手抄本,没有印刷的书.中国古代的书起先是抄写在“绢帛”、“竹简”上面.到汉代发明了纸以后,纸就成为抄写书籍的主要材料.在纸上抄写书,一次也只能抄写一部,抄一部书要几个月,大部头的书要抄写几年甚至几十年才成.其笨拙和艰难情形,是我们生活在机电化了的印刷书籍的现代所难想象的.  相似文献   

4.
(1)民国二十八年十月十六日抄在“太原绥靖公署政治部抄电纸”上的郭挺一发给梁化之、刘岱峰的“鱼密组”电:“忻静两县长均易据谓系突击队希查明先来电告我印”。 注:上述日期是抄电时的日期,非发电日期,下同。按“鱼”电应为六日。  相似文献   

5.
常燕娜 《丝绸之路》2023,(1):143-150
敦煌悬泉置出土的汉代古纸以麻类植物纤维为主,其数量众多,产生时代跨越汉晋两个历史时期,时代最早的麻纸可追溯至西汉时期。这批古纸展现出我国古代造纸技术从早期浇纸法逐渐改良为抄纸法、从最初用于物品包装逐渐成为书写材料的发展趋势。同时,简牍作为当时的主要书写载体,其在尺寸形制上的规定也成为纸张等其他书写材料制作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钞票纸是国家货币专用纸,水印又是钞票纸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钞票的主要防伪措施之一。它的生产,在多数国家是受法律限制的。同时它又是一种高精度的艺术品,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综合。水印钞票纸的出现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是在抄纸过程中,使纸张的纤维密度产生有规律的变化,形成一种特殊的图案。同正常的纸张比较起来,水印的暗部纤维密度高,亮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王岚 《文物世界》2005,(5):108-110,100
在修复的现场,特别是在装裱上,水,既是令我们最具信心的伙伴,也是最让我们头疼的对手。可以说没有水,装裱技术大都无法成立,但是一不小心出错的话,也存在造成作品本身被损坏的最大威胁。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何掌握好使用水这一技术,可称为是关于修复的最大命题之一。谈到水与文物的关系,这里我们试图通过“抄纸镶嵌”这一修复技法来加以说明。“抄纸镶嵌”,是一种很好地利用了水向阻力小的方向流动这一性质的技术,是没有水就无法成立的技术之一。在纸本文物缺失部分的填补修复上,一向是以手补来进行补纸的。这期间人们也曾想了各种各样…  相似文献   

8.
补纸选配是古籍修复中的重要环节,但其伸缩性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古籍修复补纸均为传统手工抄制,浸水后强度较低。按现行国家标准浸湿法检测补纸伸缩性时易产生撕裂、变形等问题,适用性较差。本研究探讨了一种古籍修复补纸的伸缩性检测方法——喷润法。利用水分检测仪对补纸相对含水量进行测定,从测量时间和可操作性的角度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通过十余种常用补纸的伸缩性检测结果发现,喷润法与浸湿法所得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随后探讨了古籍书叶伸缩性检测的适用性,并结合具体案例,建议在修复前分析古籍书叶与补纸的伸缩性匹配度。喷润法有效避免了补纸浸湿后的拉伸变形或破裂,既适用于古籍修复补纸,也适用于古籍书叶的无损检测,可为古籍修复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黄裳 《收藏家》2006,(8):79-83
武林旧事宋周密撰《武林旧事》传世旧刻只有明正德嘉靖两六卷本,至清初始有十卷本,大半旧抄。其山晖草堂抄本之卷七至十,系以清初曹炎所抄配入。至干嘉中鲍氏《知不足斋丛书》出,始有十卷刻本。此为钱唐吴氏瓶花斋手批校清初旧抄,尺凫精校并有跋尾八通。朱墨间出,楷法精妙,为清初名校。汪氏振绮堂藏小山堂本,即从此本传钞,尺凫诸跋全录入,惟十卷尾尺凫朱墨笔两跋无之,可证赵谷林借抄时,两跋尚未做也(汪氏振绮堂跋尾见王大隆“八年丛刊”)。此本虽有毛子晋父子印记多方,然不敢定为汲古阁抄本。意当时曹彬侯(炎)补抄时,偶得毛家钤印旧纸,因用…  相似文献   

10.
饱读儒家经典的华家三代人,敢为天下先,靠在边远的贵州经营盐业和成为西南巨富后,捐资近10万两白银创建学校;当教育缺书时,1898年起投资20万两白银创建贵阳文通书局;当书局缺纸时,投资60万块银元于1918年建成贵阳永丰抄纸厂。抗日战争期间,增建编辑所,文通书局成为中国七大书局之一。  相似文献   

11.
毛晋汲古阁刊本《花间集》是一个比较精审的明刊本,但其来源尚无定论。本认为,陆游跋本《花间集》仅是陆氏写了跋的一个宋本,并没有刊刻流行。毛晋所谓陆跋本是自己借用陆游跋抄补的某一宋本.这个宋本很可能就是聊城杨氏海源阁曾藏的鄂州公册子纸印本,毛本多从此出,但毛氏刊刻时也参照了其他版本。因此毛本的来源不能简单地指定某一本子,它是一个综合各本而又较多沿袭公纸印本的一个新版本。  相似文献   

12.
孙伯君 《北方文物》2008,(3):78-85,90
20世纪60~90年代,俄国的西夏学者克恰诺夫在整理俄藏黑水城文献时,在西夏文书套里发现了几张女真文草书残叶,据推测是从一本书上裁剪下来的。这些残叶不仅是目前仅存的金代女真文纸抄文书资料,而且是国内外现存唯一的女真文草书样本,文物和文献价值非常高。本文主要对其中较为完整的几件残叶进行了释读。  相似文献   

13.
西夏军队的基层组织为"抄","抄"有"正军"和"辅主"。正军大致相当于军抄的首领,辅主相当于军抄的副首领。在军抄中辅主的地位要远远低于正军。  相似文献   

14.
吐蕃统治敦煌后期,赞普墀祖德赞时期,作为兴佛的具体举措之一,吐蕃敦煌当局在敦煌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抄经运动,卷帙浩繁的佛教经卷在敦煌抄经坊中源源不断地流出.敦煌抄经坊是最基本、也是最具活力的佛经抄写机构;抄经团队达到了近七百人之多.规模庞大的抄经队伍,以抄经为业,他们的生活来源以及抄经坊的具体运作模式等是本文探讨的重点,不妥之处,还望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5.
贵州贞丰县小屯乡龙井村以生产手工白棉纸著称,其生产技艺已于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过现场考察和同村民访谈,详细了解了龙井村白棉纸的制作工艺,并对纸张外观、pH值、抗张强度、耐折度、撕裂度、纤维成分等进行了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龙井村白棉纸在关键生产技艺上忠实地继承了我国古代造纸工艺,抄造的纸张品质较好,物理强度优异,化学稳定性好,可应用于书法创作及文物保护修复。  相似文献   

16.
何召军 《神州》2012,(24):66-66
计算机在电能计量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叙述电能计量自动抄表技术产生的背景,介绍电能计量自动抄表系统的结构与特点,从电能表、采集器和集中器,以及通信信道等方面阐述了电能计量自动抄表技术的现状,指出电能计量自动抄表技术在电力线载波通信、无线扩频通信、复合通信和自动抄表的安全性等方面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邪抄,后来又叫京报,是清朝抄录谕旨及题本、秦折而成的原始形态的报纸,从中可以了解朝廷施政情况,在当时为各级官员广泛阅读,受到普遍重视。而在今天,邪抄还是一个较少为清史研究者触及的题目。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有关耶抄的记载太少,且又零星散存于各类文献之中,搜集非常困难。笔者由于工作之便,曾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中看到过一些与清代邪抄有关的史料。现据以敷陈,一方面谈谈笔者对清代邓抄是否具有中央政府公报的性质、邪抄的出版者为谁以及邻抄与京报有否区别等问题的看法,另一方面也借此机会将笔者见到过的…  相似文献   

18.
浙江博物馆所藏敦煌遗书目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说明:以下著录之第一项为馆藏编号。第二项一般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计四项,分别为总长度×宽度,总纸数,总抄写行数,每行字数。第二部分为每纸的长度及界栏数(无界栏者为所抄行数)。第三部分为外观的描述性介绍。第四部分为著录号与馆藏号之对照说明,具体情况请参见下文。第三项为该卷首尾起讫与标准本的对照。标准本一般用日本《大正藏》,如非《大正藏》本,则加说明。如无标准本可对照者则空缺或径直录文。第四项为首尾题,部分首题实际为残存的品名。第五项著录该敦煌遗书与标准本异同的对照。第六项著录缀接。第七项为原卷之题…  相似文献   

19.
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长期以来,人们根据《后汉书·蔡伦传》的记载,一直以为造纸术是东汉人蔡伦在公元105年(汉和帝元兴元年)发明的。但是,目前我国学术界通过详考文献记载,并根据考古发掘的地下材料,证明我国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发明了纸。据《汉书·孝成赵皇后传》记载,公元前12年(成帝元延元年),汉成帝的宠妃赵昭仪要毒杀宫中女官曹伟能(即曹宫),派人将一小绿箧交给狱官藉武,藉武打开箧子一看,“中有裹药二枚,赫蹏(xìtí音戏蹄)书曰:‘告伟能,努力饮此药。’”注引应劭曰:“赫蹏,薄小纸也。”这是西汉有纸的最早文献记载。考古发掘的地下实物,更为我们提供了西汉有纸的有力证据。1933年我国考古学家黄文弼在新疆罗布淖尔(即罗布泊)附近的汉代烽燧遗址中,发现一片长100毫米、宽40毫米的麻纸,可惜后来毁于战火,其质料未能细加鉴定。同时出土的文物中,还有西汉宣帝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的木简,估计罗布淖尔纸亦属同时期物。1957年5月8日在西安灞桥砖瓦厂建筑工地上挖土时,从一座古墓中发掘出一批纸,纸片大小不等,大的有10×10厘米,小的只有3×4厘米,共88片。经化验分析,这些纸是用大麻和苎麻纤维作原料,经切断、沤煮、舂捣而成浆,然后抄造而成  相似文献   

20.
敦煌写本类书《应机抄》是敦煌文书中的一种抄本文献,残卷现藏于英国国家图书馆,编号:S.1380,该卷首尾残缺,共332行,不见书名和作者题文.此文就《应机抄》的编排情况和撰述方式谈其体制特征;通过《应机抄》援引书籍的情形和所反映的思想体系探讨其性质与内容;从《应机抄》卷中文字的避讳特点和援引书籍的情形推断其成书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