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镜背铭文有产地、铸镜作坊字号,甚至是价格等信息是宋代铜镜的特点。此类铜镜的产地以湖州最为著名,湖州镜存世和出土数量最多,其他产地还有临安(今浙江杭州)、建康(今江苏南京)、成都、吉州(今江西吉安)、饶州(今江西鄱阳)等。学界对这类铜镜的称呼有“纪地镜”“铭文镜”“牌记镜”“商铭镜”“商标名号镜”“商标字号镜”“官私作坊铭文镜”等。这类铜镜注重实用,多素背无花,在宋代流行甚广,数量庞大,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是宋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的体现,更是宋代物质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姜俊俊 《收藏家》2007,(6):67-67
在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史上,战国镜、两汉镜和隋唐镜是三个重要标志。唐代相对战国、两汉,社会稳定时间较长,经济文化更加发达,制镜工艺更加精美,尤其是宝石镶嵌镜、金壳镜、银壳镜、螺钿镜和金银平脱镜的铸造,使中国铜镜绚丽多彩,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3.
北安市博物馆馆藏一件金代双鲤鱼纹铜镜,因镜背边缘有錾刻铭文"上京巡院"字样,又称"上京巡院"铜镜。金代官铸铜镜上的铭文款识是识别金代铜镜的一个重要标志。双鱼纹铜镜成为金代经典纹样,与女真族早期渔猎生活中对水与鱼的崇拜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4.
所谓花背镜,即镜背表面上明显地呈现两种或多种较为悬殊的颜色的古代铜镜。“花背”之名至迟出现于宋,宋赵希鹄《洞天清录》云:“秦陀黑漆古,光背质、后无纹者为上,花背者次之”花背镜在山东、河南、湖北、安徽等许多地方都有出土,其中又以鲁西南为夥,多见于汉唐镜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人们对它往往不太注意,考古发掘亦少见报道。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有关标本的科学分析,以了解花背镜的特点,并进一步探讨我国古代铜镜的制作工艺。今分析的标本共10件,年代由汉到宋,标本分别由银雀山汉简博物馆、鄂州市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提供,特此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清水县博物馆馆藏宋代八卦铭文镜基本特征的梳理,从而展现该面八卦镜与同时期八卦镜在形制、纹饰、镜铭、风格等方面的异同,并结合宋金时期铜镜的发展规律和历史文化背景,运用文献和相关专业研究基础理论知识,尽可能地对出现在宋镜之上錾刻金代官府验记、镜铭形式风格类同唐镜、罕见的“新官”字款铸文等特殊现象进行分析与解读,力求为天水地区宋金时期铜镜的纵深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李艳萍  王建平 《中原文物》2007,4(4):108-110
本文以江西樟树出土唐四云凤龟钮铜镜为研究对象,应用扫描电镜对铜镜进行微区形貌观察、元素成分分析和断面线扫描元素分布成分分析,发现铜镜表面漆古层含锡、氧量较高,含铜量较低,镜面和镜背元素成分相差不大,镜面和镜背漆古层中均检测出汞元素。根据分析检测数据,我们认为此铜镜在制作过程中对镜表面处理采用了锡汞齐技术。  相似文献   

7.
隋唐是中国铜镜发展的全盛时期。这时期铜镜造型新颖多样,除承前期圆形、方形镜制,还创新出菱花形、葵花形、亚字形和带把铜镜。铜镜纹饰清晰简洁,无论是人物鸟兽,还是花草的雕铸,都十分生动而精致,富有现实生活的情趣。盛唐时期出现的金银平脱、鎏金、捶银及镶嵌螺钿、松石等特种工艺镜,则使唐代铜镜更显得瑰丽绚烂,成为唐代铸镜全面创新发展的重要标志。本文拟对唐代铜镜纹饰的内容、表现方法、结构布局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博物院藏有战国至明清时期的各类铜镜260余面,其中以唐、辽、金铜镜数量较多,类别丰富,品质较好。辽金铜镜中尤以辽契丹纹铜镜最为大众所熟知。这些铜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时期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与中原文化的交流情况。馆藏铜镜中,汉代铜镜有38面,可分为铭文镜、蟠螭纹镜、博局镜、禽兽纹镜、人物故事镜等,时代分布在西汉早期至东汉晚期之间,这些铜镜具有明显的中原铜镜特征。  相似文献   

9.
一 "渤海县官□"铜镜,1995年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通辽市喜伯艾力苏木仓粮窖村东南的墓葬中①.镜作六瓣花口式,背素面,中心镜纽已残失.镜背边缘刻"渤海县官□"五字,末一字当为"监"字的简写(图:1).撰文介绍这面铜镜的武雅琴同志,认为其上刻铭中的渤海县,非唐代渤海国的渤海县,而是辽灭渤海国后为迁置渤海人而设立的渤海县,是辽上京临潢府所辖十县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浙江省绍兴博物馆收藏的唐代双鸾长绶镜与日本鸟取县三德山三佛寺收藏的鹦鹉纹铜镜图案相同,尺寸一致,应定名为唐代鹦鹉衔绶镜。这两件同形铜镜是用同一镜模翻制的不同镜范浇铸的同模镜。镜背图案细微之处有所不同,是泥质镜范脱模时图案遭受缺损后进行修补所致。唐代,中国的铜镜通过多种渠道流入日本。三佛寺收藏的唐代鹦鹉衔绶镜大约在唐代中期由遣唐使带回日本,流传两百余年之后,由一位叫做“平山”的女信徒在一次高山祭祀活动中奉献出来的。我们期待这两件离别千年之久的“兄弟镜”能够聚首,使中日友好交往的这段佳话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博物馆于1959年曾征得铜镜一面。径25、厚0.1厘米。镜背铸文楷书,五行二十四字:“左厢南颍界弟子张再兴,镜一面舍一郎、二郎、三郎、四郎、五郎”;边款为阴刻女真文“????”四字,尾附“?”记官府签押(见图)。下面试将镜背的铭文、边刻女真文字的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博物馆收藏东汉晚期的二面铜镜,“周仲车马二神镜”、“龙氏镜”(见图版叁)。铜镜主题纹饰布局采用四分法,其形制和浮雕式的技法,标志着中国铜镜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周仲车马二神镜:直径21.8、厚1.2厘米。圆形,大圆钮,钮座外有连珠纹一圈。四乳钉将主纹饰分为四区,神人与车马两两相对。一区神人盘坐椭圆形座垫上,背两侧均有羽毛向上卷,左右侧为羽人。与此神人相对的为长胡须神人端坐,座垫为长方形,背羽毛下卷,左右侧为羽人。一区为六驾马车,均作奔腾状,第二、四、六匹马昂首竖耳,第一、三、五匹马回首张望。车作…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国内学术界普遍认为,唐代螺钿铜镜是一种漆工艺与贝壳镶嵌相结合的特种工艺镜。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传世和出土的唐代螺钿铜镜的综合考察,以及对早期西亚美索不达米亚和我国商周时期两种不同风格的螺钿工艺的比较研究,论述了唐代螺钿铜镜大致可分为虫胶树脂地镜背和漆地镜背两种样式,前者更接近于早期美索不达米亚螺钿工艺,应该是萨珊波斯文化影响下的产物。我国国内出土的螺钿铜镜,绝大多数应属于虫胶树脂地螺钿铜镜。螺钿铜镜皆为漆器是我们认识上的一个误区。  相似文献   

14.
何洪源  李晶 《收藏家》2008,(3):40-46
古时人们用水照面,铜器发明后,以铜盆盛水鉴形照影。《尚书》、《国语》、《庄子》等书中,提到过古人“鉴于水”,《说文·金部》释“鉴”为“盆”,因此,可以说盛水的盆(鉴),就是最早的镜子。由于合金技术的出现,开始了使用铜和锡或银铅等制作铜镜的历史,将铜镜制成圆形或方形,其背面铸铭文饰图案,并陪钮以穿系,正面以铅锡磨砺光亮,可清晰照面。  相似文献   

15.
杨金平 《文博》2007,16(2):58-61
传世与出土的西汉铜镜成千上万,但镜背图饰通体鎏金的却少之又少,仅见相关图册中刊载的两面和收藏家苏煜于几年前得到的一面“鎏金四乳龙虎镜”,此也是笔者多年研究古铜镜中见到的唯一西汉鎏金铜镜的实物。有缘见两千年前中国古代宝镜,看到它依旧光彩夺目的图像和清晰可照容的镜面,不禁感慨万  相似文献   

16.
济南魏家庄墓地共发现汉代墓葬95座,出土了一批保存较为完好的汉代铜镜。这批铜镜的年代以西汉中晚期为主,数量、种类较多,演变脉络清晰,从连弧纹镜、星云纹镜逐渐转变为四乳四螭纹镜。铜镜在墓葬中的摆放位置却未因时而变,始终保持固定位置。铜镜随葬呈现出的“动态”与“静态”并存现象,证明铜镜的背部纹饰不断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其在墓葬中的功能却始终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7.
李军 《南方文物》2004,(1):33-37
一、由“三角缘神兽镜”引伸的问题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在日本发掘的一些古纹中,相继发现了大量的古铜镜,其镜背内区主题纹饰为半浮雕的神仙和神兽的组合,外区由两周锯齿纹带及一周复线水波纹相组成,边缘断面呈正三角形,并且形体较大,一般直径在20厘米以上,日本考古学界称之为“三角缘神兽镜”①。有关资料表明,截止1998年,在日本已出土的这类铜镜已达485枚,伴随而出的还有一些三角缘佛像镜,这些铜镜存续年代大多都在公元三至四世纪初,且出土区域主要集中在日本畿内一带②。三角缘神兽镜的考古发现引起了中日考古学界的普遍关注,从目…  相似文献   

18.
王牧 《收藏家》2007,(5):39-46
所谓线刻铜镜是指在铜镜的镜面或镜背直接用锋利的刀笔作阴刻图纹,它是铜镜中较特殊的一种装饰工艺,除此特性外,从形制而言,与普通的铜镜没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19.
沤鲁抹铜镜     
1979年,吉林省汪清县罗子沟公社古城内出土一面镜背铸有忍冬菊花纹饰铜镜。边款镌刻"沤鲁抹官"四个汉字,下有官府签押之"(?)"记。近年,在金代城址中出土镌刻金时官署或地名之铜镜,常见字下附此押记,故断  相似文献   

20.
1998年以来,安徽镜内陆续出土了多面宋代铜镜,由于是零星发现,又没有具体详细出土地点,故本文选取四面湖州铭文镜刊出,以备参考研究之用。 镜一,鸡心形,素钮,面长10.8厘米,背长10厘米,缘厚0.3厘米,铭文“湖州真正石家炼钢无比照子”。铭文模糊,不易辨识。(图一) 镜二,圆形,素钮,面径11.7厘米,背经11.3厘米,缘厚0.4厘米,铭文“湖州祖业真石家炼铜镜。”(图二) 镜三,葵花形,素钮,面径12.9厘米,背径12.7厘米,缘厚0.2厘米,铭文“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其左下缘,从右至左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