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粹经济纲领与德意志“经济改革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粹党人并不是在经济理论与方案上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上台的 ,他们经济观念的最终形成 ,对经济新思想和新建议的集合 ,出自于 1 92 9年至 1 93 3年经济大危机年代德意志经济理论界的热烈讨论。在这场讨论中 ,出现了一场由主张“国家干预主义”的德意志“经济改革派”对正统主义经济与货币理论的反叛。正是借助了德意志“经济改革派”的帮助 ,纳粹党人才为他们意识形态上的理想目标找到了一种能付诸实践的经济纲领。也正是在纳粹政权的手中 ,“改革派”的经济理论和实际建议 ,才变成了服务于“政治优先权”的指令性经济措施和金融技术工具  相似文献   

2.
赵辉兵 《史学集刊》2006,6(1):88-96
从研究方法的角度看,国外主要是美国学界关于进步运动的研究大体可分为专题研究、综合研究与比较研究。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进步运动研究超越民族国家范畴,在跨国比较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从构成进步运动的主体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进步运动是由复杂多样的改革运动组成的,得到不同的变革力量的倡导与支持。作为改革的进步派不能简单地以阶级或阶层划线,他们因不同的问题忽而协同作战,转而又互为敌寇或各自为战。尽管进步运动具有多样性,但并不排斥其一致性或共性的存在。从进步运动的目标与内容看,它是一场新的历史条件下重建民主与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运动,而作为支持进步运动的意识形态,即进步主义,究其实质,是属于自由主义范畴的。作为全国范围内的首次变革运动,进步运动奠定了现代美国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自然权利观念与19世纪上半叶美国拥奴派的政治话语之间存在一种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一方面,它宣扬的平等主义原则和反抗精神,严重威胁到南部奴隶制度的维系;另一方面,在经过拥奴派改造和扭曲之后,它又成为维护奴隶制度的重要思想资源。借助当时"科学种族主义"的"研究成果",拥奴派否定了普遍平等的原则,把"自然"蓄意曲解为一种不可变更的等级序列,并把契合这种等级序列作为南部奴隶制优越性的依据。通过区分个体的"人民"和整体的"人民",他们还改造了"反抗权"的含义,把民众反抗政府的权利曲解为州反抗联邦的权利,既否认了奴隶反叛的正当性,又为南部的州权主义撑起了保护伞。  相似文献   

4.
俄国保守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诞生于18、19世纪之交,在亚历山大一世统治时期形成政治思想流派,但此前俄国也存在保守主义的元素。俄国保守主义的实质是无条件地遵循俄国的古老传统,把东正教及在其基础上形成的伦理道德视为绝对的价值观,把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视为政治核心,谨慎地对待在俄国历史上一直存在的西方扩张趋势。俄国社会和政治思想演变的特殊历史条件,特别是近三个世纪以来所谓的"赶超型"发展模式,使俄国保守主义与欧洲保守主义相比在其起源阶段就表现出明显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5.
美国第27任总统威廉·霍华德·塔夫脱,不仅以推行“金元外交”而闻名于世,其国内政策亦颇具特色。但这一点长期未受到国内史学界应有的重视和研究。部分原因在于,塔夫脱一向被认为是一位保守的总统,①至少是“与保守派站在一起的”,②其国内政策“成就平平”,不屑一淡。国外一些史学家也持有类似的观点。相当一部分美国史学家都把塔夫脱划入保守派之列,③多认为塔夫脱的国内政策“毫无建树”、④“儿无成功之处”。⑤塔夫脱究竟是改革派还是保守派?其国内政策是进步主义的改革措施还是落后的保守施政?如何评价其功过?这些问题尚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这对全面而客观地认识进步主义运动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罗得岛问题是产生于罗得岛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制宪运动中的一个有关人民变更政府的权利的问题。围绕该问题的争论既是革命时期政治辩论的延续,也是革命时期构建民主政治的继续和发展。罗得岛的改革派和反对派分别诉诸革命时期激进派和建国精英们的话语,对人民主权的含义、多数统治的限度,以及人民的革命权等美国代表制民主的若干根本问题做出了自己的阐释,而罗得岛问题的结果也表明,从革命时代到后革命时代,美国民主的制度内涵和政治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嬗变。  相似文献   

7.
《阿甘正传》是一部以战后美国历史为题材的影片,它运用对比和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和各种高科技手段,通过植入新的历史背景、重新包装以及有意或无意识的删减和遗忘,将对战后历史尤其是1960年代激进社会运动的表现、遗忘和重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阿甘个人的成功经历和美国传统家庭观念、道德观念的重要性;放大了反主流文化运动、民权运动与妇女解放运动的邪恶形象;过滤或删除了1960年代初美国青年反叛运动中纯真的政治理想主义和青年人谋求在体制内进行进步主义改革的尝试。影片在重建过去历史和传统价值观中,在特定时代的国家权力和主流意识形态作用下,被纳入了保守主义意识形态的语境中。  相似文献   

8.
雷戈所著《秦汉之际的政治思想与皇权主义》一书,认为从秦朝到汉初的思想史发展阶段是中国思想史上皇权主义意识形态的生成和确立时期,并将其概括为"后战国时代";采用独特的"历史-思想"研究法,从政治制度、官场规则和官吏的政治生活中,挖掘特定时期的政治思想共识,为政治思想史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并扩大了思想史的资料范围;认为秦汉时期生成的皇权主义秩序,把"天高皇帝远"的制度现实变为"天高皇帝近"的观念实存,实现了对人们思想的可控性,从此,思想成为皇权可以控制和规范的领域,达到了有效的思想专制。这是秦汉以降中国思想史发展的基本特征。该书在研究方法的创新和思想深度的开掘上,都做出了独到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1972年1月,在辽宁省朝阳市珍珠岩厂附近唐墓中出土了杨律墓志(现藏于朝阳市博物馆),志文明确记载杨律及其夫人"垂拱元年十月十三日合葬于威州西北三里平原".唐代时朝阳称营州、柳城,对于威州的提法甚是少见.其实威州是唐政府在契丹族地区所设的17个羁縻州之一.本文由杨律墓志入手,查阅史料,结合现代考古发现,对唐时威州设置的具体情况以及威州在今朝阳城的大致位置略作考证.  相似文献   

10.
在近现代历史上,犹太教发生的最大变化是它的世俗化现象.这一现象最突出的表现首推19世纪的犹太教改革运动,其结果是犹太教在社会世俗化浪潮的冲击下形成改革派、保守派和正统派三大教派.三大教派的出现,特别是改革派的产生及其主张反映了犹太教世俗化的加强.有人甚至认为改革派和保守派就是世俗化了的犹太教派;而正统派也是受到世俗化某些影响的犹太教派,因此被称为新正统派.这次犹太教世俗化运动使犹太教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生存下来,还促进了犹太教的发展,使它活跃在更广阔的社会历史舞台上.随着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诞生,犹太教又一次面临犹太民族主义的冲击.犹太教是如何面对这一世俗运动,怎样迎接这一挑战,用其本身的世俗化来适应社会世俗化浪潮的,这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在展开正题之前有必要对犹太教在改革运动中的分化和世俗化现象以及三大教派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1.
日本战后右翼的新旧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右翼”一词来源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国民公会。当时,以议长席为界,右侧是保守的吉伦特党,左侧是激进的雅各宾党,在法国大革命期间,两派鲜明对峙的观点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从此,凡属反共、反社会进步、反民主自由的党派或组织在习惯上被称作右翼。在日本,右翼这个政治名词有更加广泛的含义,其主要特征包括:信奉以日本主义为思想根源的天皇中心主义、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崇尚暴力的行动主义;反资产阶级、反政党的复古维新主义;大亚洲主义以及反共、反社会主义。战前右翼有完备的理论体系和系统的行动纲领,在推动政党政治的解体、军国…  相似文献   

12.
反教权主义与19世纪下半叶法国的教育世俗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崧 《世界历史》2007,13(1):39-45
本文从探讨推动19世纪下半叶法国教育制度世俗化的意识形态——反教权主义着手,说明法国教育制度世俗化的独特性。反教权主义并不是一种系统的、统一的意识形态,而是反对教权过多干预社会和政治生活的思想体系。在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以资产阶级共和派为主体的反教权主义者与政治上倾向于君主派的教权主义者之间的政治斗争推动了法国教育制度的世俗化。这种斗争决定了法国教育制度世俗化的进程及特征。  相似文献   

13.
亚伯拉罕·考夫曼不仅是哈尔滨,而且是整个中国乃至远东锡安主义运动的领导人,为锡安主义运动做了大量工作,使哈尔滨锡安主义运动成为世界锡安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领导哈尔滨犹太社区,为哈尔滨犹太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慈善事业鞠躬尽瘁,为哈尔滨中犹人民的友谊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改组派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左派的延续.在南京政府实施压制左翼思想与民众运动政策时,改组派提出恢复国民党的民众运动,并帮助工人发动罢工,帮助农民抗租抗税,曾改善过一些工农的境遇,扩大了国民党的群众基础.但改组派反对阶级斗争,无意改变社会结构,无视工农作为"阶级"在国家战争动员与经济建设中的根本意义.其工农运动只体现为一些软弱的社会政策,而非一种民族民主政治,这是改组派与国共合作时期工农运动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后期,英国工党修正主义曲折发展。它先是1952—1963年间的盖茨克尔主义,以盖茨克尔、克洛斯兰等人为代表,就公有制、国有化以及党章修改等问题,与比万派一再论争。而后威尔逊提出"科学革命"的口号,尽力弥合党内派别矛盾。1983—1993年,金诺克利用党内右翼理论家的研究成果,不露声色地在党内灌输着求新致变的政治理念,为其后布莱尔改革准备了必要条件。工党修正主义的最后成功在于英国经济和阶级结构的变化,而工党内部的相对宽容也有利于英国修正主义的发展和演变。  相似文献   

16.
法国大革命开启了大西洋世界对"自由"等启蒙思想的系统实践,引发了世界主义思潮的再度兴起,从而对革命时代美国的国家认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法国威胁论"正是这一影响之下的产物。其核心内容认为,法国革命中出现的雅各宾主义与无神论思想会在美国人民当中制造分裂,并对美国社会造成颠覆性的破坏。奇泽姆事件与XYZ事件使得这一论调在联邦派政府中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了法美关系的破裂。此后,约翰·亚当斯政府在加拿大问题与海地问题上与英国政府合作,共同对抗法国在北美洲的势力扩张。作为一种官方意识形态,"法国威胁论"反映了联邦派在革命时代对"国家"这一概念的理解,美国外交政策在这一时期的演变则体现了约翰·亚当斯政府巩固美利坚国家、构建美利坚认同的政治需求。  相似文献   

17.
吉野作造(1878——1933年)是日本近代史上大正民主运动时期著名的民本主义思想家。从日俄战争后的反对日俄媾和运动(1905年)至普选法的制定(1925年)的二十年,正是日本帝国主义形成和确立的时期,同时也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主力的民主运动不断高涨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过程,是以民主势力同藩阀官僚(或称军阀官僚)专  相似文献   

18.
曹萍 《世界历史》2007,(4):133-140
大众民主意识的崛起是19世纪英国政治发展的新趋势。议会改革和宪章运动的展开标志着贵族精英政治逐渐向大众政治演变。传统的保守主义受到剧烈冲击。保守党领袖迪斯累里将传统融入现实,形成了富有弹性的"新托利主义"。保守主义、集体主义和所谓爱国主义成为新托利主义的主要原则;它们不仅为保守党增添新的政党理念,使其渐渐具有现代政党的特征,而且使保守主义在与大众民主意识的融合中超越自由主义。新托利主义的原则与思想在英国政治面向现代的转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一定要将社会上的意识形态的所有要求都反映出来,在当前时期一定要把科学的发展观作为指导,将形而上学的想法消除掉,将权威主义的有关想法丢弃。并且,创新政治教育模式需要将情景塑造的动态理念、双向互动的实践理念以及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突显出来同时遵循这些理念。改革深化与科技发展以及社会进步,让新阶段的创新思想教育模式不单单成为了必要,同时成为可能,创新思想教育模式体现出了微观上科学化、宏观上社会化、实践上的现代化以及理论上一体化等等趋势。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讨论日本对1960年代中苏分裂带来的冷战政治转型的反应,揭示日本两派政治家们对中苏关系的看法:"保守主流派"的政治家认为,中苏关系将会分裂,并预感到中国将加入西方阵营对抗苏联。而"反吉田派"政治家则认为,中苏关系是稳固的,并重视日本同苏联的关系。虽然两派都影响了1960—1972年间的日本对华和对苏外交,但是由于这一时期所有首相都来自"保守主流派",因此,"亲华反苏"的路线在此时期的日本外交中相对更为重要。虽然从总体上看,日本对这一时期的美、苏、中三个大国之间的国际政治影响甚微,但是田中角荣的亲华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对国际秩序乃至推动中国融入西方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