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肃卣铭文中的"■"当为"肃"字异体。"■"当为"择"字。"竞谏"的"竞"为"争言"之义。"静"当读为"诤"。"非命"义为"违命"。"称命"以为"用命"。"■汝"当为"償汝"。肃卣铭文的大意是:肃之兄伯氏赐肃仆六家,其行为违反王命。被赐之仆发动邑人向上谏诤,抗议伯氏之行为。王命■叔、爯父、父重新付给肃仆以补偿之。铭文反映出西周政治中有"正义"的观念,庶人有向上谏诤,纠正"害义"的政治行为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文物》2016,(12)
正羊子山墓地位于湖北省随州市西20公里处的安居镇。自1975年以来,这里先后发现过三座西周墓葬,出土有多件"噩侯"铭文铜器。1975年,安居羊子山出土鼎、簋、尊、爵4件西周早期铜器,其中单鋬尊铸有铭文"噩侯弟■季"~([1]);1980年,这里的一座墓葬出土鼎、簋、卣、尊、爵等18件西周早期铜器~([2]);2007年,羊子山M4又出土27件西周早期铜器,其中有8件"噩侯"器和2件"噩仲"器~([3]),M4的墓主应为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宝鸡戴家湾墓地出土的两件同铭器用征尊、用征卣的铭文"用征"进行了分析,认为作为西周早期器,较短的铭文与当时的征伐类铭文不符,应作为"用于远行"之意,因此,此二器是最早有征行铭辞的青铜器,而出土此二器的墓葬应属于以鲁侯熙墓为主墓的第三代墓葬群,时间为西周早期后段。  相似文献   

4.
介绍几件从废铜中检选出来的重要文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以来,湖南省从废铜中检选出大批的珍贵文物,现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几件,介绍如下:(一)商枭卣共两件,是1957年在株州废铜交接站采集来的.卣均作两枭鸟相背立,四足一梁,极其生动,与商周彝器通考图版六四七、六四八所载两枭卣形制,如出一范.一器花纹细密,精美异常,一器虽较简单而形态毕肖.原器盖已失去,经湖南省博物馆修复始成完器.(页29图2、3)(二)西汉杨子赣铭文铜? 杨子赣铜?,系放解前在长沙市东南郊区徐家湾杨家山发现的.器全高20、口径14、腹径25厘米.器盖和器口边沿均有"杨子赣家铜?盖并重十六斤"和"杨子赣家铜?容三斗有盖重十六斤"等铭文,器内贮有粟米.  相似文献   

5.
叶家山M107是位于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国墓地中部的一座中型墓葬,出土铜、陶、玉、漆木等质地器物110余件套。根据墓葬及随葬器物特征、铜容器铭文,可推定该墓为西周早期曾国贵族墓葬。10件带铭铜容器铭文族徽大多相异,表明该墓铜容器来源较复杂。铭文"西宫"是第一次出现在西周早期曾国青铜器铭文里,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于薇 《江汉考古》2012,(2):70-77
湖北随州叶家山墓地M2新出■子鼎铭文中的三个干支可以与西周重器保卣、堇鼎的干支系联,反映出这三件器的器主都曾到王都参加周成王组织的一次盟会活动。从铭文看,盟会活动的规模很大,周王朝治下的四土封国都有参加,其中既包括周之同姓,也有异姓和庶姓,盟会中的祭祀活动在天子宗庙举行。这次盟会不是普通的会同,而是成王为确定封国政治等级秩序组织的"宗盟"。■子鼎铭文以及随州地区近年来相关重大发现,显示了南阳——鄂东片诸国在西周王朝南方地区封国政治运作中的特殊地位,也为我们进一步思考西周封国的控御方式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7.
《文物》2020,(1)
大河口墓地位于山西省翼城县,是西周时期的霸国墓地。2007年9月至2016年12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对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西周墓葬2200余座。其中M6096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底四周有熟土二层台,葬具为一棺一椁。墓主为男性,仰身直肢葬。随葬器物60余件(套),种类有铜器、陶器、玉器、石器、骨角器等。其中铜器包括礼器、兵器、车马器等,铜礼器鼎、盆铸有铭文。根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及铜器铭文判断,M6096的年代为西周晚期,墓主身份属于霸国低级贵族。铜盆铭文记载了周王朝对南淮夷的征伐战争,对于研究西周晚期的政治、军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江汉考古》2012年2期载于薇:《湖北随州叶家山M2新出耒子鼎与西周宗盟》(以下简称"于文"。该文"提要"说:耒子鼎铭文中的"三个干支可以与西周重器《保卣》、《堇鼎》的干支系联,反映出这三件器的器主都曾到王都参加周成王组织的一次盟会活动。"并认为这三件器铭都有某种"联系"和"隐性联系"。遂以之为据,演绎出一场"诸侯毕集于周庙的成王宗盟"的"重大历史事件"来。读来读去,总觉得这三则铭文中有些症结难以解开,禁不住  相似文献   

9.
高江涛  庞小霞 《南方文物》2009,(4):92-92,93-96
1973年,在山东兖州西李宫村发现一批铜器,见有铜卣、铜爵、铜觚和铜刀各一件,其中铜卣盖内与腹底铸有铭文“蜀册父癸”,铜爵腹内铸有铭文“移父癸”。铜卣与铜爵铭文第一个字基本相同,应为同一个字,一般认为是“索”,材料公布者认为器主是《左传》定公四年载周初封鲁所赐殷民六族之一的索氏。本文在重新考释该字的基础上,对与其相关的几个问题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0.
侯毅 《文物》2006,(12)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商周青铜器中,多件器物带有铭文或族徽。其中一件利鼎腹部有铭文69字,从铭文可知其制作年代为西周晚期,即夷厉时期,作器者利是西周王室的贵族。此鼎铭文是研究西周晚期礼仪制度的重要参考资料。另一件铜盘的年代为西周晚期,属典型的晋国铜器。  相似文献   

11.
1986年4月山东省长清县万德镇石都庄发现2件邿国铜簠。《文物》2003年第4期载有铜簠(M1:3)器底、器盖铭文及铜簠(M1:4)铭文拓片。铭文相同,各17字。铭文的首字,M1:3器底铭文和M1:4铭文都从止从子。M1:3器盖也从止从子,但子字上下分开,不相连属。  相似文献   

12.
《文博》2014,(1)
卣作为盛酒器流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本文主要从器型、纹饰及铭文三个方面对寜作父乙卣进行论述,对其断代分析并对该器物圈足的夔纹作以辨析,对器铭独特性作以研究讨论,最终表现其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13.
陈新冬 《文博》2014,(1):49-51
卣作为盛酒器流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本文主要从器型、纹饰及铭文三个方面对寜作父乙卣进行论述,对其断代分析并对该器物圈足的夔纹作以辨析,对器铭独特性作以研究讨论,最终表现其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14.
匍鸭铜盉与頫聘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8年11月,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与平顶山市文管会在应国墓地发掘了一座西周墓葬(M50),出土了一件鸭形铜盉。此盉造型精美,在器盖内有铭文43字,内容反映了古代的頫聘礼及西周早期诸侯国之间的兼并等问题。经考证,这件鸭盉是西周穆王时期的遗物。本期刊发了有关研究文章。  相似文献   

15.
董珊 《文博》2012,(5):49-53
本文重新考释了西周昭王时期启尊、启卣铭文以及所见的历史地理,认为启尊、卣铭文分别记述了周昭王两次南行的路线。尊铭记西南行,可能是沿褒水岸边走褒斜道,目的地是汉中;卣铭记东南行,先沿秦岭谷地向东行,中途止跸于山谷而宿,又至于位于蓝田的上侯,沿蓝武道至于均水岸边,目的地可能是江汉平原地区。这两次南行都到了汉水,或有可能都是昭王伐楚的前奏。器主启在事件中担任警跸,因此功劳而作器纪念。  相似文献   

16.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上半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随州市博物馆对叶家山西周墓地进行了发掘。目前已发掘墓葬63座、马坑1座,出土铜器、陶器、原始瓷器、漆器、玉石器等共739件(套),其中铜器325件(套),部分铜器铸有铭文,有的铜器上铭曾侯或曾侯谏。此次报道的M1、M2、M27是墓地中的较大型墓,出土了大量的随葬器物,且3座墓均出土了成组的铜礼器。根据随葬器物和铜器铭文判断,此墓地为西周早期曾侯家族墓地。M1的年代大体在西周成王或康王时期,墓主可能是师;M2的年代大体在康昭之世,墓主可能是曾侯谏的媿姓妻子;M27的年代似应在昭王晚期或昭穆之际,墓主可能是白生或其夫人。此墓地的发现为研究西周及曾国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7.
作册嗌卣是西周早期时器,以文献与铭文相互参证,释读铭中关键字词,可知铭文不仅反映了大宗无嗣则取小宗支子继大宗为后的现象,同时也表现了西周初期祔祭典礼的情形,由此又进而得知此卣是为举行祔祭典礼制作的礼器.  相似文献   

18.
青铜鹰首提梁壶出现于战国早期,但传世的一件铜壶(何壶)却铸有西周早期铭文。本文通过与该壶形制相类的铜壶以及铸有相同铭文的尊、卣相关特征的综合考察,推测这件被诸多著录书辑录的鹰首提梁壶很可能是一件作伪之器。  相似文献   

19.
西周青铜器铭文是研究其时历史与制度的直接史料。本文通过对出土于河北元氏西张村的西周中期叔■父卣、尊及臣谏簋铭文的考释,揭示了西周致事制度与燕私礼。铭文记述作为邢侯臣僚的叔■父早年送其子倐于邢侯处学习政务,其后叔■父老而致事,倐则继承父职辅弼邢侯。叔■父于国致事,于家则传家,故专为其子倐作彝器以昭示,且以相应的饮酒礼仪加以体现,使我们首次通过铭文了解了西周的致事制度与燕私之礼。周人制度之完备,礼旨之深刻,仪节之绵密,于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20.
1978年,河北元氏县西张村西周初期墓中出土青铜礼器10件,其中臣谏簋与叔■父卣带有长篇铭文,通过对二器铭文综合研究,可知谏与叔■父为同一人,其身份为邢侯之臣,曾跟随邢侯与戎作战,在奉邢侯之命出居軝国时,由于自己儿子死亡,因而推荐母弟之长子随侍邢侯,年老时又为母弟攸作器,并叮嘱他继承自己在軝国的事业。谏在选取继承人时,对"母弟"、"长子"的强调,似表明西周初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确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