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定州西汉怀王刘脩墓出土的竹简《论语》是目前发现最早的《论语》抄本。初步被认为是《论语》的汉简有约620枚,残简居多。简全长16.2(约合当时的7寸)、宽0.7厘米,满字者19~21字(不算重文符号),两端和中腰用素丝连缀,尚留痕迹。录成释文的共7576字,不足今本《论语》的二分之一。其中保存最少的为《学而》,只有20字;最多的为《卫灵公》,有694字,可达今本的77%。这部《论语》虽是残本,因中山怀王刘脩死于汉宣帝五凤三年(前55年),所以它是公元前55年以前的本子,是时有《鲁论》、《齐论》、《古文论语》三种《论语》存在。它的特异之处,是研究《论语》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2.
《文物》2016,(12)
正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竹简约5000支,从初步清理和保护情况看,竹简的内容包括《悼亡赋》、《论语》、《易经》、《礼记》、《孝经》、《医书》、《六博棋谱》等文献,其中,《论语·知道》篇,很可能属于《论语》的《齐论》版本[1]。简报公布的图片为同一支简的正、反面(图一)。一般情况下,竹简上的文字多书于一面,此简正、反两面均书文字,当为此篇竹书的篇首简。西汉时期,《论语》分为《鲁论》、《齐论》、《古论》三个版本。关于《齐论语》与《论语》其他版  相似文献   

3.
何晋 《文物》2011,(6):75-77
题名为《妄稽》的竹书,入藏时竹简本来的原始排列顺序已完全散乱,不再有序,目前经过初步整理和分类,归属于《妄稽》篇内容的竹简共107枚,其中完整的简62枚,残10字以下的简6枚,残缺较多的简39枚,所存文字共约  相似文献   

4.
定州西汉中山怀王墓竹简《文子》释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物》1995,(12)
定州西汉竹简1973年发现于西汉中山怀王刘脩墓。经多年整理研究,认定此批竹简中有《论语》、《文子》、《太公》、《日书》等内容。其中被初步认为是《文子》的竹简有277枚,2790字。本期发表了竹简《文子》的全部资料。《文子》是一部有争议的书,汉简《文子》的发现,对其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文物》2020,(6)
正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了5000余枚竹简和近百版木牍,包括众多珍贵典籍和历史性文书档案,是我国学术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墓葬发掘简报、展览图录等,已对简牍进行了介绍[1],这里仅就医书中保存相对完好的"房中"简再谈些初步认识。"房中"简共约60枚,简文多残断,完简字迹亦基本残泐,完简容字37~39字,与《礼记·中庸》《曲礼》《论语·述而》以及"祠祝""葬赋"  相似文献   

6.
1973年河北省定县八角廊西汉中山怀王刘修墓出土了非常重要的汉代佚籍,近年已陆续整理发表了《儒家者言》、《文子》、《论语》等几种。现又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定州汉简整理小组整理出属于《六韬》的篇文。被确认为《六韬》的竹简共144枚,计1402字,大部分仍能释读。竹简《六韬》的内容比今本《六韬》丰富,同时也证实了《六韬》决非伪书。  相似文献   

7.
《老子》是北大汉简中保存最为完整且篇幅较大的一种古书。现存完整、残断竹简共计280枚,经拼合后共有完整简218枚、残简3枚(竹简虽残断但未损文字者,或仅缺一二字可据上下文补出者,也算作完整简)。相当于今本《德经》的部分残断比  相似文献   

8.
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孙膑兵法》释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物》1975,(1)
1972年4月,在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座汉武帝初年的墓葬里发现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大批竹简。竹简出土时已经散乱,残断的情况也相当严重。本刊1974年12月号发表了《孙子兵法》残简释文,现在把《孙膑兵法》残简释文发表于后。《孙膑兵法》残简释文现编为上下两编:上编内容记孙膑擒庞涓事迹,孙膑与齐威王、田忌的问答,以及篇首有"孙子曰"字样但与同墓出土的《孙武兵法》佚篇内容不相类者;下编所收,是据内容、文例、书写等推断编定的。上下编各十五篇,标出篇题。有的篇题是整理小组据内容补加的,外加方括号以示区别。简文文字相连的,由我们连缀成段。简文不能确定位置但可以断定或大体断定属于某篇,分别附于该篇之末。简文中的号码是竹简编排的顺序号。除个别特殊的字体外,释文排印时尽量改从今体。假借字下用圆括号注明本字。缺字以方框为记,缺字超过五个和原简残断无法计算缺字,以删节号为记。可以补出的缺字外加方括号。  相似文献   

9.
李鹏辉 《文物》2022,(3):80-84
<正>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曹沫之陈》共存66枚简,经拼合、编联后共44支,其中完整简30支,与上博简相参较可知其缺失了2支,故全篇应共46支简。安大简《曹沫之陈》完简长约48.5、宽0.6厘米,三道编绳,无编号。完简最多容字约45字(合文算一字),其中简15上端顶格书写,疑因脱文而后补写所致。其他简文均书于首尾编绳内,首尾留白或如后世书籍的天头、地脚。简背下端有两组大致平行的划痕,第一组(简1~20)最后几支简划痕不连贯,或是因为抄手在抄写过程中产生错误又替换错简的缘故。  相似文献   

10.
《文物》1989年第2期发表了何双全同志《天水放马滩秦简综述》一文,概述了甘肃天水放马滩1号秦墓出土竹简的主要内容。据文章叙述,此墓出土《日书》有甲、乙两种,内容大部分相同。文章介绍了甲种《日书》的主要内容,并将其分作8章,给第1章定名《月建》。《文物》同期图版伍还刊载了此章12枚竹简的全部照片(甲1~甲12)。《综述》将此12枚竹简作为一章定名为《月建》,似有未谛,特提出商榷。《综述》首先介绍了12枚简中的月序、建除十二客及十二地支的各自起迄顺序,并迻录了甲1简的释文和甲2简的部分释文,然后分析说:"三统历中,夏正建寅,农历正月为岁首;商正建丑,农历十二  相似文献   

11.
上博简《颜渊问于孔子》为最新的颜渊文献,使"颜氏之儒"重见天日。经过考察竹简形制,认为简文应现存316字。对简文30余字重新释读。该篇简文的文献价值在于:保存了"颜氏之儒"的文献原貌;是早期儒家思想在战国楚地传播的实证;重现了战国楚地书法的原始面貌。  相似文献   

12.
本文第一则依据《郭店楚墓竹简》的《六德》及庄子《天运》、《天下》、董仲舒《春秋繁露·玉杯》等文对《郭店楚墓竹简·语丛一》第37至44号简的排列顺序加以纠正,并认为《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六经的较原始排列次序。第二则根据《郭店楚墓竹简》的《缁衣》篇的“巷”字对金文的“(?)”字及从“(?)”的一些字的音义进行了阐释。第三则释《郭店楚墓竹简》的《缁衣》篇的“林人不敛”为“麻人不敛”,破读为“靡人不钦”。  相似文献   

13.
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王兵》篇释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76,(12)
一九七二年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出土大量竹简(概况见《临沂银雀山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74年第2期),墓中还出了一些记篇题的木牍,其中一块抄列《守法》、《要言》、《库法》、《王兵》、《市法》、《守令》、《李法》、《王法》、《委法》、《田法》、《兵今》、《上篇》、《下篇》等十三个篇题。除《委法》、《上篇》、《下篇》外,其余十篇均可根据篇题含义在一号墓竹简中分别理出相应的简文。这里发表的《王兵》篇的文字错见于《管子》的《参患》、《七法》、《地图》、《兵法》诸篇。我们根据简文文义并参照上举《管子》各篇相应的文字系联为一篇。(图版肆)此篇竹简的形制及字体,与篇名见于篇题木牍的其它各篇属于同一类型,篇末又有"王兵者必三具"一段文字,可以确定其为木牍所记之《王兵》篇无疑。《王兵》篇在当时不一定被看成是《管子》书,但它与《管子》的《参患》、《七法》、《地图》等篇关系密切,对我们研究《管子》的源流和沿革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这篇简文也是校勘《管子》相关各篇的重要资料。《王兵》篇竹简大部分残断,经过拼合后,整理出的简文占二十三根整简的地位(篇题简不计在內)。与《管子》相关各篇参互比较,并据本篇文义推勘,中间似无缺简。第一简"主所以卑尊贵贱,国所以存亡安危者,莫凿于兵……",很象是本篇的开头,其前可能亦无缺简。最后一简残断,其后是否有缺简无法确知。但从文义看,全文已近接尾,即使有缺简,也不过一两根而已。下录释文中无法辨识的字用□号表示;因竹简残断而缺去的字也用□号表示,但加〔〕号以与前一种情况相区别,缺字数系参照邻简字数推断。简文中的假借字、古字都随文用( )号注出。为了把《王兵》篇与《管子》的《参患》、《七法》、《地图》等篇的关系显示出来,释文之后另附《王兵》与《管子》相关各篇对照表。我们在对照表中把《王兵》篇分割成八段。这种划分只是为了便于和《管子》各篇相应的文字对照,不是从内容上着眼的。表中《管子》各篇只列与《王兵》篇对应的文字。不过有些片段虽为《王兵》篇所无,但能由此看出《王兵》篇与《管子》各篇的不同或能反映出《管子》各篇经过后人改动的痕迹,这些部分就不作删节,一并录入。所录《管子》原文据《四部丛刊》影宋本。  相似文献   

14.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1号秦墓出土 460枚竹简,《天水放马滩秦简综述》(以下简称 《综述》)称:“出土时编绳已无存,次序散乱,无 篇题。”[1]经发掘者整理、分类后,在《日书》乙种 中有定名为《天官书》简9枚,并发表其中3枚 简的释文如下: 角十二,□□□,□十五。二月,日分 甲以到戊,己以到癸;辰分子以到巳,午以 到亥。(乙68) 箕十、参九,·直倍之二,二倍之四, 四三以三倍之,到三止,四以四倍之,至于 四取。(乙67) 亢十二,娄十…  相似文献   

15.
《文物》2015,(9)
<正>一即将出版的《岳麓书院藏秦简(肆)》共收录竹简391枚,内容为秦律令,由于这些内容仅仅是岳麓秦简中律令的一部分,故该卷又定名为"秦律令(壹)"。我们根据竹简的内容、字体特征、简背划线和反印文等信息,将这391枚简分为三组。  相似文献   

16.
秦代简牍秦代简牍,重要的发现有三批。第一批是1975年湖北云梦出上的《编年纪》、《语书》和多种秦律的竹简。第二批是1979年四川青川秦墓出上的“为田律”木牍。第三批是1986年甘肃天水秦墓出土的《日书》等竹简。云梦竹简出睡虎地11号秦墓,共1100多枚。简长23.1-27.8厘米,宽0.5-0.8厘米。简文墨书秦篆,一般写在蔑黄上,少数两面墨书。字迹大部分清晰可辨。从简上残存的绳痕判断,竹简系以细绳分上中下三道编连成册。出土时,编缀的绳索已朽没,前后次序大部分散乱。  相似文献   

17.
<正>《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玖)》收有一篇与先秦法律制度相关的文献,共30支简,简长约45.2厘米,文字保存基本完好,唯简10最末一字残半。满简书写27~33字(多为30字),全篇共计896字(重文、合文均以两字计)。简上未见次序编号,背面有刻划痕迹,其中简1~19的划痕呈倒序排列,较为特别。今简序是据文义并参考简背划痕、污痕等形制信息综合排定。本篇原无题记,全文主体为"成人"针对"王"问所作的四段言辞,故试拟篇名为《成人》。  相似文献   

18.
秦简"柀"字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出现在《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柀"字,除《日书》甲简一四正壹等通"破"外,绝大多数应读为"颇"。并讨论了《秦律十八种》一七四、《效律》三五、《日书》甲二五背一中的"彼"字及《诘》篇四六背贰中的"女笔"。  相似文献   

19.
徐在国  顾王乐 《文物》2022,(3):75-79
<正>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仲尼》由13支完整竹简组成,简长43、宽0.6厘米,两道编绳。简文顶格书写,首尾不留白,书法精美。简1~7背面有编号,简7、8、12背面有文字[1]。简文原无篇题,不分章,内容为孔子言论,共25条,除一条开头为“康子使人问政于仲尼”外,其他简文均以“仲尼曰”起始。简文最后一句为“中尼之耑也”,颇疑应读为“仲尼之论语也”。或可将篇名定为《仲尼之论语》,但因文义尚不确定,姑且采用旧时惯例,取篇首“仲尼”二字为篇名。  相似文献   

20.
说明一竹简原始编号均注于释文之前,如一简有两个以上编号者,则一同列注于释文之前。二释文右上角括号内的编号,为与今本《论语》校勘的编号。三原简未发现篇题,释文篇题系据今本《论语》补加。并参照今本分篇顺序排列。四各篇章节参照今本顺序排列。简文有明显分章现象的(如一枚简上部文字表现一个完整的意思后,下部为空白,而后面相连的内容另出一简),释文按简文分章。属同章简文不间隔,属不同章简文间隔一行。五原简上的符号,释文只保留表示间隔的黑圆点,其余一概略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