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蜀符号印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巴蜀时期的印章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类:汉字印和巴蜀符号印。前者由于出土于具有巴蜀文化特色的遗存单位,或有共存的巴蜀文物,而得以确定其归属;后者由于独特的符号内容而与一般的先秦"肖形玺"或"图形玺"相区分。三十多年来,出土的巴蜀印章续有增加,但目前系统的整理研究工作还作得不够。巴蜀符号印章的源流如何?它们与汉字印有什么关系?它们的功用怎样?它们在"巴蜀符号"整体系统中有什么意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有待解决。本文  相似文献   

2.
花原 《文物》1993,(12)
近年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等地出土了一批金、元官印,这些官印很有价值,今编为一组,刊发于次。一、黑龙江北安市出土"曷苏昆山谋克之印" 1987年6月29日,在黑龙江省北安市城郊乡长青村西南耕地中出土一方金代官印。印面6.1×6.2、印厚1.7、纽高3.4、通高5.1厘米。印文阳文,作"曷苏昆山谋克之印"(图一)。印背右刻"大定十年七月"、左刻"少府监造"(图二)。印左侧刻"系蒲  相似文献   

3.
严烨 《文物春秋》2013,(2):55-57
本文对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印章"楚骑尉印"和陶楼汉墓出土的"蕲城宋父"印进行了考释,认为"楚骑尉印"应非"楚骑都尉印"的省略,西汉初期可能设有"骑尉"这一官职";蕲城宋父"印的释读顺序有误,印文应当读作"城父宋蕲"。  相似文献   

4.
<正>近十余年来,有关春秋战国时期越文化遗存的出土资料,以浙江绍兴印山越王陵与江苏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最为重要,不仅填补了春秋战国时期越文化考古资料的空白,对越国贵族的埋藏制度、等级制度、中国音乐史、越国礼乐制度的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主要讨论的是两处墓地出土"镇"与"建鼓座"的有关问题,一发掘于1996年至1998年的春秋末期印山越王陵,共出土玉镇19件(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绍兴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印山越王陵》,文物  相似文献   

5.
顾篔 《东南文化》2007,(5):77-79
根据扬州出土的"妾莫书"印和"舒宴"印,对西汉时期的女官印进行了分类和比较,并对西汉时期诸侯国的女官制度和女官用印制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我对“滇王之印”的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第5期"晋宁石寨山出土有关奴隶社会的文物"一文中,对于"滇王之印"金质印,从其成色、蛇纽和字体三方面,定为其本族自制的。特提出以下几点意见,是否有当,希望批评。1."滇王之印"的篆体和章法与一般汉印完全一致,出土的另一方铜印"胜西印"也是很标准的汉小私印,说它们字体和汉印篆字不类,实在看不出来。同时该文最后说,"在这批随葬品里,除铜镜、铜钱  相似文献   

7.
1979年5月,玉林县蒲塘公社新忠大队金鸡坪(旧名金鸡营),出土了一颗南明铜印,印文为篆书"平东将军之印"六字(见图)。铜印长、宽均为10.4、厚1.5厘米,重1.5公斤。印背铸一虎形立状印柄。印背分别刻有"平东将军印"、"永历六年礼部造"  相似文献   

8.
《收藏家》2016,(5)
正在已发掘的西汉长沙王室墓中,曹墓是出土玉器相对较多的一座。曹墓早年被盗,但考古发掘仍出土了三百多件文物。其所出玉器共46件,包括玉印3件、单面透雕龙马玉珩2件、鸡心玉佩2件、玉环2件、玉瑗1件、玉璧12件、玉璜6件、玉贝12件以及其它玉器6件。这座墓发掘于1974年12月至1975年1月长沙市咸嘉湖陡壁山,位于长沙王陵区内,墓中出土了"曹"玛瑙印两方,"妾"玛瑙印一方,故被命名为"曹"墓。根据墓中出土器物的形制大小及规格,整理者推断,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河南省博物馆收集到不少金代铜官印,现分别介绍如下。一、"都统所听字印"一颗。1965年3月南阳县出土。正方形印面,长方形柄。印面宽7.1、厚1.5、通高4.7厘米。印文为九叠篆书"都统所听字印"六字。背面右刻"兴定元年九月";左刻"□□礼部造";侧面刻"都统所听字印"(图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广西合浦堂排1号汉墓出土的"劳邑执刲"琥珀印提出了新见解。认为:劳邑的位置在今广西玉林市境内,此印是南越国封赐给境内劳邑部族首领的官爵印。  相似文献   

11.
1983年6月,江西省九江市区山川岭基建工地离表土约2米深处出土一颗铜印。印正方形,边长5.7、厚约1.3厘米;长方形纽,通高6.5厘米。印面阳刻八思巴文篆书五行,先左后右、自上而下依次释其对音为"江西等处行中书省烧钞库印"。印背面右侧直刻汉文"江西等处行中书省烧钞库印";左侧直刻汉文两行:"中书礼部造"和"至  相似文献   

12.
琥珀制品在两汉时期风靡一时,琥珀印在琥珀制品中颇具特色。本文在对中国境内考古发现所见两汉琥珀印资料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上,对其出土地域、自身特征、出土位置及伴出物品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出土琥珀印的墓葬等级较高,且出土位置特殊,并伴随有水晶、玛瑙、海蓝宝等贵重宝石。这些宝石的产地可能源自南亚或东南亚地区,而这类随葬品在两汉墓葬中的流行亦体现了当时物质交流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琥珀制品在两汉时期风靡一时,琥珀印在琥珀制品中颇具特色。本文在对中国境内考古发现所见两汉琥珀印资料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上,对其出土地域、自身特征、出土位置及伴出物品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出土琥珀印的墓葬等级较高,且出土位置特殊,并伴随有水晶、玛瑙、海蓝宝等贵重宝石。这些宝石的产地可能源自南亚或东南亚地区,而这类随葬品在两汉墓葬中的流行亦体现了当时物质交流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一"神射第十二指挥第四都记"(图一)此印1972年在辽宁省凌源县北炉公社出土。青铜铸造。方形,长5.5、宽5.3、高1.5厘米。板状纽,纽高2.5、长3、宽1.1厘米。纽顶部有一"上"字。印面篆刻"神射第十二指挥第四都记"。印背有刻款:"端拱元年五月铸"。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民和县境曾出土二方铜印,现介绍于下。一 "陇西中部督邮印"(图一)1972年12月于中川土族乡清泉王家村出土。红铜质,方形。边长2.4、通高1.4厘  相似文献   

16.
1984年广西隆安县城厢农民耕地时发现铜官印一方。印通高4.2、边长5.5、边厚1.5厘米。鼻纽,纽高2.7厘米。印文为朱文小篆,文曰"武夷县之印",印背阴刻楷书,同印文。出土时,印置一铜盒内,盒通高9.5、盒身高4、边长6.6厘米,子口合盖,盖与身  相似文献   

17.
近年,河南省宝丰县文化馆入藏了两方金代"都统"铜印。一、"都统所印"。出土于宝丰城北20公里汝河南岸的赵庄村。铜印正方形,边长6.2、通高4厘米,重575克,印面左右略呈弧形。印文阳刻九叠篆书"都统所印"。长方形纽,上镌阴文"上"字。印背右刻"恒山公府天兴元年",左刻"造都统所印",均阴文楷书(图一)。"都统"为金代武官之名。按《金史·兵志》"大将府治之称号"条记载:"猛安之上置军帅,军帅之上置万户,万户之上置都统。"  相似文献   

18.
河南叶县境内出土元代铜印一颗。印为正方形,重1.5公斤,边长7.9、厚1.14厘米;梯形钮,上宽3.8、下宽2.27、高6.8、厚1.14厘米。印背钮旁左刻"唐县栲栳义兵万户府",右刻"中书礼部""二至正十八年三月造",字迹潦草。印文为八思巴文,译成汉文为"唐县栲栳义兵万户府之印",比印背钮旁左刻汉字多"之印"二字。  相似文献   

19.
《宁安县志》中提到的"勿汗州兼三王大都督"印和《渤海国志长编》中提到的"渤海大王"印是两方同渤海历史与考古有关的官印。关于"渤海大王"印,金毓黻已在《静晤室日记》中明确承认其是一方金代"省弹压印"的误传,显然"渤海大王"印并不存在;而"勿汗州兼三王大都督"印,也仅见于出土与传世的记录。在其真实性没有得到确切考证之前,我们对这两方印是否为渤海官印还须持审慎态度。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女真文物集粹》载有一幅谋克官印照片,所附印文残缺不全。本文订正补全了印文"也邻河拥定山谋克印",印文表明此谋克驻地为一座河畔山城。虽然现在不能初步确定也邻河拥定山谋克的驻地,但比起滨海边疆区境内的中世纪女真遗址出土的其他镌有铭文的遗物,"也邻河拥定山谋克印"的出土是大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