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物》2014,(6)
<正>汉平帝康陵是西汉王朝的最后一座皇帝陵园。考古成果显示,相对于早、中期的西汉帝陵,其形制布局与陵园结构均发生了很大变化[1]。笔者拟从康陵的陵园方向、规模及其布局的形成原因等谈几点认识,祈请方家指正。一陵园方向变为坐北面南西汉帝陵在早、中期的陵园方向应为坐西面东。例如刘邦父亲太上皇的万年陵,四面各有一条墓道,"南、北、西三条羡道(即墓道)大小相同,东羡道的规模大于上述三条羡道,应为  相似文献   

2.
汉武帝茂陵考古调查、勘探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茂陵是西汉第五位皇帝汉武帝刘彻的陵园,位于今陕西省兴平市南位镇策村南。茂陵陵区由茂陵陵园、茂陵邑、陪葬墓区及修陵人墓地四大部分组成,茂陵陵园位于陵区的中央,茂陵邑位于陵区的东北部,陪葬墓分布在茂陵陵园的周围。茂陵陵区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具有完备的道路系统。  相似文献   

3.
义陵是汉哀帝与傅皇后的合葬陵园,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周陵办南贺村东南。经考古勘探发现,义陵有双重陵园,即义陵陵园和其内的汉哀帝、傅皇后各自的陵园。帝陵的墓葬形制为带四条墓道的"亞"字形,后陵为只有一条南向墓道的"甲"字形。另外,还发现了6处建筑遗址,17座外藏坑,23座陪葬墓,多条陵区道路。本次勘探调查,基本掌握了义陵陵区的范围、布局、结构及主要内涵,为义陵的大遗址保护和汉陵制度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4.
2011~2013年,对西汉宣帝杜陵进行了全面地考古调查与勘探.基本探明了杜陵陵区范围与布局,明确了杜陵陵园有一重外围沟、一重外园墙,外园墙之内发现帝陵陵园、皇后陵园、100座外藏坑、57座祔葬墓、6座建筑遗址、数条道路;陵区东、东北、北部发现75座陪葬墓;陵区西北发现陵邑墙基、围沟,并在陵邑内发现4处大型建筑遗址、2座陶窑等.对全面认识西汉中期帝陵的形制要素与布局及西汉帝陵埋葬制度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2010年5~6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隋文帝泰陵陵园及隋文帝庙遗址进行了全面地考古调查和勘探,搞清了隋泰陵陵园的平面布局,证实了文献关于泰陵"同坟异穴"的记载;隋文帝庙遗址上发现的城址,带有4个马面,可能利用了早期的建筑,兼具防御与祭祀功能.  相似文献   

6.
2011年3月~2012年7月对位于咸阳原上西汉成帝延陵的大遗址考古工作勘探发现陵园二重(3座)、亚字形陵墓2座、建筑遗址14处、祔葬墓19座、外藏坑20条、道路10余条及陪葬墓36座,基本掌握了延陵的范围、形制、布局和内涵。此次考古勘探厘清了延陵与其东的严家沟战国秦王陵及其西北汉昭帝平陵陪葬墓的叠压打破关系,为延陵名位的确认、延陵的弃而复建、昌陵的营建动因以及延陵的特殊布局形成原因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7.
咸阳“周王陵”考古调查、勘探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王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北侧,陵园平面为长方形,方向170°,由南北两陵、内外双重围墙、双重壕沟、外藏坑、建筑遗址、小型墓葬等部分组成。内陵园中除南、北两陵外,还有少量的建筑遗址及外藏坑。外陵园内则有较多的外藏坑及建筑遗址。外陵园的西北角、东北角及东侧外围墙、外壕沟之间的北段发现小型墓葬三组。据陵园形制、布局特点及出土遗物分析,周王陵的时代为战国晚期,为秦悼武王及其夫人的陵墓——永陵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8.
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郑市文物局联合开展了后周皇陵的调查工作.本次调查对各陵的构成要素进行了测绘,证实了后周皇陵实施简葬的历史记载.根据采集哀册的内容,纠正了以往对皇后陵的认识.后周皇陵的地宫形制完成了由方形向圆形的转变,对北宋皇陵有直接影响.陵上遗址可能为北宋前期所修建的陵庙.  相似文献   

9.
2012年7~8月,为配合渠县汉阙保护规划方案的制定,考古工作者对渠县汉阙阙体周围进行了考古勘查,初步掌握了阙体周边神道、墓葬等遗迹现象的分布情况。勘探得知,神道一般位于双阙中间,为凹槽状,沿地势上升。阙对应的墓葬一般分布在神道一侧,既有各墓葬明显具有主次关系的墓群,也有各墓葬大小较一致的墓群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10.
徐长青  王意乐  李昆 《文物》2020,(3):4-10
筑卫城遗址位于江西省樟树市大桥街道办事处彭泽村委会洪光塘自然村东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理坐标为北纬28°02′07″,东经115°36′14〃,海拔约55米。遗址处在赣北平原与赣中丘陵交接区域,位于大姑山北坡余脉土岗上、赣江东岸丘陵山地的西侧边缘地带。其南20公里为新干牛城遗址和大洋洲商墓,西南30公里为吴城遗址,周围还有新干战国粮仓遗址、丰城丽村古城遗址等(图一)。  相似文献   

11.
严家沟秦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周陵街办严家沟村北侧,陵区由陵园和陪葬墓区两部分组成.陵园平面为南北向长方形,由双重陵园、陵墓、陪葬坑、祔葬墓、建筑遗址、道路、陪葬墓等遗迹组成.内陵园中除南、北陵墓外,还有少量的建筑遗址、陪葬坑及大量祔葬墓.陪葬墓区位于陵园西部、南部.严家沟陵园叠压在汉成帝延陵陵园之下.根据叠压关系以及陵园、墓葬形制、陪葬坑、采集遗物等分析,严家沟陵园应为战国晚期秦陵.  相似文献   

12.
《南方文物》2014,(2):76-82
<正>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与马皇后的陵墓,位于南京市东郊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明孝陵从起点下马坊至玄宫所在地的宝城,纵深约2620米。大约可分三段,前一段为大金门外神道部分,起于下马坊,止于孝陵外郭城主门"大金门";第二段为大金门内神道,起于大金门,包括整个神道及神道石刻区,止于金水桥;第三段为陵宫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山西省配合大型基本建设项目的文物保护工作发展迅速,对于项目选址前期的考古调查、勘探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为了配合山西大学山东校区建设项目,2017年3~4月,我们对山西大学东山校区选址范围进行了详细的考古调查和全面的文物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14.
唐泰陵是唐玄宗李隆基的陵墓,据《旧唐书·玄宗本纪》载:李隆基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四月崩于长安神龙殿,时年78岁,在位45年.谥曰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庙号玄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三月葬于泰陵[1].泰陵位于今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城东北15公里椿林乡五龙山余脉的金粟山,属于“因山为陵”的形制(图版一,1、2).是关中18座唐帝陵中最东端的一座,与最西端的乾陵直线距离约150公里,与西南方向的西安距离约130公里(图一).唐泰陵陵园遗址的考古工作是“陕西唐陵大遗址保护项目”考古调查工作的子项目之一,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唐陵考古队承担考古工作.本次工作自2008年4月开始,2009年11月基本结束,大致分为两个阶段:2008年主要是对整个陵园进行踏勘调查和全面考古钻探及测绘.  相似文献   

15.
桥陵是唐睿宗李旦的陵园,通过对陵园遗址开展考古勘探,了解了陵园下宫遗址的总体布局和陪葬墓的数量、分布及墓园形制。在对陵园南门门址、南门西侧门阙、西侧番酋殿遗址进行发掘后,对唐代帝陵陵园建筑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广州南汉德陵、康陵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谷围岛位于广州市区东南约15公里处,是珠江的江心洲,属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图一)。岛上地貌为丘陵台地,走势平缓,海拔20~40米,面积约18平方公里。2003年3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番禺区文管办,在广州大学城建设范围内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文物调查。2003年6月初,广州大学城考  相似文献   

17.
比照秦"九都八迁"的东迁路线及其文化内涵,位于陕西宝鸡太公庙一带的秦公大墓,"乐器坑"出土的秦公镈、钟,以及相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址聚落、国人墓葬等文化因素,都与秦第五"都城"——平阳关系密切.简报拟对此次大遗址考古工作中新发现的秦公大墓及其相关设施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8.
为配合"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工作,找寻与"番佛寺"有关的遗迹或遗物,泉州市博物馆于2019年4-5月对番佛寺遗址所在的旧车站地块进行考古调查与勘探,出土一批宋元明清时期的瓷片和建筑构件及一方同时刻有泰米尔文和汉字的石碑,为下一步确定番佛寺遗址范围、遗迹分布情况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9.
<正> 1989年10月,由河北省文物局第四文物复查小分队,在平山县境内进行了为期五十天的田野调查。新发现地上地下文物遗存五十六处,其中古遗址三十四处;古墓葬十八处;石窟一处;摩崖造像一处;碑刻两通。参加这次调查工作的有王桂歧、焦庆生、任亚珊同志。现将战国时期以前文物遗存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平山县地处太行山山脉东麓,是多山多陵地区。东邻冀中平原,南与井陉县相连,西与山西省五台县接壤,滹沱河由西向东贯穿全县。在县内的东、西两端各有一水库,东为黄壁庄水库,西为岗南水库。此次调查发现的遗存主要分布在滹沱河中、下游及其支流的冶河、南甸河两岸(图一)。  相似文献   

20.
濮阳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南部紧靠黄河,东部一部分市界与山东省的莘县接壤。境内地势平坦,河流纵横。西汉以前和南宋以前的两条黄河故道分别由市境西部的滑县入境,穿越市郊北部;此外,马颊河、潴龙河也流经市郊北部。古代遗址、墓葬比较集中地分布在这些河流两岸的台地上(图一)。历史文献记载,古代曾有濮水、澶水和瓠子河流经市郊的南部和东部。由于黄河水的泛滥、淤积(淤土最厚处达4米以上),这几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