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吴镇烽 《文博》2012,(1):25-30,18
传世有秦子戈、秦子矛等数件青铜兵器,上世纪九十年代甘肃礼县大堡子墓地出土了一批秦子青铜礼器,其时代均属春秋早期,专家们看法基本一致,但秦子是谁,研究者却众说纷纭,各执其词,莫衷一是。我在1985年《金文人名汇编》中就主张秦子是未即位而去世的秦文公长子,死后文公追封其为静公。近几年又有一批大堡子出土的秦子器发表,以及乐器坑的发掘,给我们提供了新的重要的资料,笔者根据这些资料,结合文献进一步论证秦子就是秦静公,同时进而可以确定大堡子2号墓就是静公墓。  相似文献   

2.
礼县大堡子山秦子“乐器坑”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2008,(11)
2006年秋,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在甘肃礼县大堡子山遗址被盗秦公大墓附近发掘一座大型“乐器坑”,出土铸有“秦子”铭文的成套青铜钟镩和石磬[1]。这里重点探讨秦子“乐器坑”的年代、性质及其所关联的诸问题。 一秦子“乐器坑”的年代及性质“乐器坑”位于被盗大墓M2西南约2  相似文献   

3.
2006年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祭祀遗迹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物》2008,(11)
20世纪90年代初,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大墓被盗掘,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后对被盗大墓进行了清理。2006年9月初,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对位于被盗大墓(M2)西南20余米处的祭祀遗迹进行发掘,发现的主要遗迹有人祭坑4座、乐器坑1座以及灰坑6个。乐器坑为一东西向的长方形坑,坑内出土有铜镈、钟和石磬等器物。其中1件铜镈上还铸有铭文。乐器坑出土的铜镈、钟与宝鸡太公庙出土的秦武公镈及甬钟形制接近,年代应同属春秋早期。  相似文献   

4.
2006年发掘的礼县大堡子山秦公陵园乐器祭坑出土编镩3件、编钟8件。其中最大的1件青铜镩高度为65厘米,透雕扁形龙纹纽,体腔及舞部主题纹饰为龙纹,附铸四条龙纹脊。镩鼓部有竖向排列的铭文26字,铭首为“秦子”二字,故曰:“秦子”镩。这种形制的编镩承袭了西周晚期的“克铸”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5.
甘肃礼县圆顶山98LDM2、2000LDM4春秋秦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圆顶山墓地位于甘肃省礼县城东13公里的永兴乡赵坪村西南部,与大堡子山秦公墓地隔河相望。继1998年抢救性发掘之后,2000年5月墓地又一次被盗,礼县博物馆进行了第三次抢救性发掘。编号为98LDM2、2000LDM4的2座墓葬位圆顶山墓地西侧,两墓相距约20米,均为圆角长方形竖穴土坑墓。98LDM2葬具为一棺一椁,有殉人尽其才,殉狗1。出土随葬器物102件(组)、有铜器、玉石器等。2000LDM4由于被盗严重,葬具和殉人情况不明。出土有铜器和玉器等。出土有物中铜礼器的组合为鼎、壶(方壶、圆壶)、盘、盉等,有食器、酒器和水器,许多器物纹饰精美。圆顶山秦墓的年代为春秋中晚期,两座墓葬的墓主均为男性贵族,从与大堡子山秦墓地的关系看,这里应是春秋中晚期秦国的贵族墓地。  相似文献   

6.
秦西垂陵区出土青铜器铭中的“秦子”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西垂陵区所出青铜器铭信息的陆续披露,为"秦子"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应将古文献记载与器铭内容结合起来,对秦子身份作出判断;再立足于出土器物显示的时段,联系秦公大墓的墓主进行考察,探索秦子究竟为何人。对秦子作一元化解读的思路是不对的,不同器铭中的秦子并非一人。两座大墓乐器祭祀坑所出钟、镈铭中的秦子,当为秦宪公;澳门珍秦斋所藏簋盖铭中的秦子,当为秦武公;而几件传世戈、矛及一件新发现戈的铭文中的秦子,当为文公的太子静公。  相似文献   

7.
论秦子簋盖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出现的一件簋盖,已经残缺,但盖内文字基本保存,系全铭的后半。由铭文释读知道,器主为秦子。盖捉手内的纹饰,与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大墓M2所出漆匣花纹相似。结合近期所见秦子钟、戈等考虑,秦子年代当定在东周初年,很可能是秦文公太子静公,他比文公早卒两年。这给推断大堡子山大墓的墓主提供了前所未知的线索。  相似文献   

8.
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主之管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堡子山秦公墓位于甘肃省礼县永坪乡和永兴乡交界处呈东西向的丘岗之上,西有永坪河纵贯其境,南有西汉水蜿蜒流过。上世纪90年代初该墓地经受了大规模疯狂盗掘之后,传出大量的青铜重器百余件和金箔饰片若干。有学者通过对散见于海内外的秦公重器的形制、铭文、纹饰、铸造特点以及相关史料的研究,并结合1994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大堡子山秦公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材料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浅谈礼县秦公墓地遗存与相关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甘肃礼县,盛传为秦人东猎关中前旧都西垂故地,故而久为学人所关注。90年代初,哄传礼县城东大堡子山秦公大墓惨遭盗掘,出土国宝重器甚夥,巨大多已流失海外。学人闻之,莫不扼腕叹息。不久,这一消息就被刊于《中国文物报》1994年10月30日第3版的李学勤、艾兰《最新出现的秦公壶》一文所证实。嗣后,有不少专家学者就礼县秦公墓地的发现作过披露与研究。但由于该墓地出于盗掘,出土时之情况既暧昧不明,出土后文物之下落复又扑朔迷离,其中未知因素甚多,误区也不在少,故学人间的意见歧异。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礼县秦公墓地遗…  相似文献   

10.
礼县大堡子山秦公陵园面世不久,又在圆顶山发现了一片秦国贵族墓地,令人们兴奋不已.近几年来,笔者应邀参与了"西垂文化"的研究项目,对圆顶山那批秦墓的发掘概况及出土器物,得以初步了解,进而对墓地的时代和性质,形成了几点粗浅的认识,写出来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1.
礼县大堡子山乐器坑所出三件铜虎并非乐器中的"敔"。文献记载中的"敔"是木质的,其演奏方式与铜虎毫无关联。三件铜虎具有神秘的宗教意义,是秦人崇虎情结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新出秦公器铭文与籀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出秦公器铭文与籀文●李朝远1993年底,香港文物坊肆间出现一批有铭的秦公青铜器和无铭但形制与有铭秦公器相似的器群。上海博物馆马承源馆长采取果断措施,将其中有铭文的4鼎2簋抢救回归。承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函告,该器群出土于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地。...  相似文献   

13.
"秦子"新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学勤 《文博》2003,(5):37-40
最近几年,秦国初期考古文物的研究受到学术界的普遍重视。其一个直接导因,是1993年春在甘肃礼县大堡子山发现了这一时期的秦国大墓,出土大量珍贵文物,不幸流散。现在已看到的若干青铜器,如鼎、簋、壶、钟、镩等,多有“秦公”铭文,指明了大墓的性质。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学者根据抢救性清理发掘的结果,推断两座中字形大墓M2为秦公墓,M3为夫人。  相似文献   

14.
西新邑考     
目前探明甘肃礼县大堡子墓地仅有两座中字型大墓,它们应是一代秦公及其夫人的墓葬。对照《秦记》可知襄公或文公夫妇均不可能葬入其中,再加上出土青铜器有春秋早期偏晚阶段的特征,可推断他们是秦宪公及其夫人的墓葬。目前流散海外的"秦子"诸器很可能出自大堡子山墓地,"秦子"乃宪公之子出子。这又从全文的角度证明大堡子遗址是宪公的葬地"衙",同时也是宪公和出子的居地"西新邑"。  相似文献   

15.
比照秦"九都八迁"的东迁路线及其文化内涵,位于陕西宝鸡太公庙一带的秦公大墓,"乐器坑"出土的秦公镈、钟,以及相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址聚落、国人墓葬等文化因素,都与秦第五"都城"——平阳关系密切.简报拟对此次大遗址考古工作中新发现的秦公大墓及其相关设施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6.
秦子姬簋盖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珍秦斋藏秦子姬簋盖是新发现的春秋早期秦铭文材料。本文解释了铭文词句,又根据《史记·秦本纪》的有关记载,并参考宝鸡太公庙出土秦武公及王姬钟铭文的研究,认为铭文中的“秦子”是指秦出子,“秦子姬”乃是其生母“鲁姬子”。这对于讨论青铜器铭文研究中的“秦子”问题以及秦国早期历史的探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再论西垂地望——兼答雍际春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国最早都邑西垂(犬丘),本名为“西”,即汉代的西县城。西县境内有山番冢山和西汉水,其地大致为今甘肃礼县东部和西和县北部。《水经注》把西县故城错置于杨廉川经域,应当澄清;且西县故城与晋代始昌城,很可能并非一地。对各种古文籍记载作综合分析,再结合地形地貌的考察可知,西县故城应在今礼县永兴乡西汉水北岸红土嘴附近,即有关方志言及的礼县城东约40华里处的“天嘉古郡”故址。大堡子山秦陵及圆顶山秦国人墓地的发现,为上述判断提供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18.
秦人早期发展状况,史料匮乏,研究鲜。1919年天水西南乡秦公簋的出土,曾引起过史学界的轰动。1944年冯国瑞又介绍了天水南乡出土的车马器,并未引起史学界的足够重视。此后再无重大发现,对秦早期历史的研究似无重要进展。1993年秦西垂陵区在甘肃礼县大堡子山揭谜后,形成了研究众多,研究盛况火爆的大好局面。我姑妄言几点看法,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9.
大堡子山秦公陵园的发现,为西垂作为具体城邑及其方位的判断提供了有力依据。而陵园本身的发现及其所出土文物,也进一步说明了嬴秦崛起于陇山以西。秦公陵园的发掘主要分为大堡子山城址、大型建筑基址、祭祀遗迹三部分,所出器物以金器和青铜礼器为大宗,也有车马器和兵器,其中鸷鸟形金饰片、青铜鼎及铭文、青铜簋及铭文、青铜镈及铭文、附镈三虎等都更加表明了秦都东移后仍有公族率部留守故都,保持着宗庙陵畤祭统。  相似文献   

20.
甘肃礼县秦文化调查的一些认识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史记·秦本纪》对秦人建国史简单而不清晰的记录 ,一直困扰并吸引着学界。自王国维提出秦的早期都邑西垂以《水经·漾水注》所说的汉陇西郡之西县当之① 算起 ,经过了 70余年后 ,至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地被发现和认定 ,秦人是否到达过西汉水上游地区的长期争论 ,终于可以说是尘埃落定 ,得到了肯定的回答。不过 ,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问题也远不是到此结束 ,一些相关的问题随之被提出。尽管秦公大墓可以证明秦人活动于甘肃礼县境内 ,西汉水上游地区自然地成为探索早期秦文化及秦人活动的最重要地区之一 ,但墓地不等于一切 ,不大可能回答所有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