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敦煌吐鲁番文书中记载了唐代沙州、西州官府民间大量使用非本地所产白练的现象。本文指出,沙州、西州的白练来自剑南道。从剑南至凉州、沙州,向伊州、西州、庭州,剑南道白练进入丝绸之路。通过与官府运输和客商贸易,剑南丝绸深入西域腹地;通过绢马(驼)互市,与游牧部族贸易,剑南丝绸走向了欧亚草原。本文估算盛唐时期每年有三百多万匹剑南道白练进入唐西北边疆,剑南道的白练,改变了河西地区的货币体系。  相似文献   

2.
在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关土地文书可分为三类。一是土地收授文书(给田、退田、欠田文书),反映出均田制下民户与封建国家的关系;二是佃田簿(包括租种职田、公廨田文书、转租田亩公文),表现出承佃农户与地方官府的关系;三是民间佃人文书,即民田出租的租佃契约(或称夏田券),显示出佃人与田主之间的关系。本文试图通过对第三类文书的分析,探讨唐代西州地租的性质及形态。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状有奏状、申状。申状在唐朝政务运行中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敦煌吐鲁番文书中可见申状的多种类型,其写法也发生着变化,乃至与礼仪书状有分有合。对其形式和性质的再分析有助于我们对唐代地方机构政务运转情况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出土了大量的丝织物、麻织物以及一些棉织物。这些纺织品,尤其是唐代的绚丽多彩的丝织品,引起了人们极大的重视。不少中外学者对它们的纺织工艺、印染技术和纹饰图案进行了研究,指出这些纺织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繁荣的唐代丝织工艺多方面的成就,也是研究中西交通史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5.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为了维系自己的统治,吐蕃统治者在支持佛教发展的同时,还非常注重对寺院经济进行有效的管制,设置了专门管理寺院经济的官员如岸本、寺卿等,且吐蕃世俗长官如节儿、瓜州节度使甚至吐蕃东道节度使往往会同僧官如宫廷僧统、瓜沙都僧统、住持沙门和寺院纲管等一道共同对寺院经济进行核算管理。同时,吐蕃统治者还通过对寺属民户征税课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敦煌寺院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均田制是我同古代的一种重要的政治制度,在我国土地制度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将以出土的敦煌吐鲁番文书为依据,对其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7.
从出土文书看中古时期吐鲁番的葡萄种植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根据吐鲁番出土书中所保存的大量的关于葡萄园租佃、买卖及与葡萄园经营活动相关的书,对中古时期吐鲁番地区葡萄种植的规模、属性,葡萄园地的还授、租佃、买卖关系,葡萄园的经营、税役以及葡萄的加工、销售等问题作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吐鲁番阿斯塔那222号墓出有一件两面书写的文书,一面为《唐垂拱四年(688年)队佐张玄泰牒为通当队队陪事》(以下简称《队陪牒》),一面为《唐中军左虞候帖为处分解射人事》(以下筛称《解射帖》)。今录《解射帖》如下:  相似文献   

9.
考古工作者在塔里木盆地的汉晋遗址发现的丝绸和锦缎为内地西输的织物,非当地所产。土著居民习于其固有的生产方式,以皮制品为主,桑蚕植麻织布技巧并未推广开来。内地丝绸麻布纺织业发达,可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因道路不畅,草棉种子及其种植、纺织技巧未从印度传入中国内地。从汉晋至隋唐,中国内地并不种植棉花,也无绵纺织业。公元1世纪中期,因佛教之传播,棉花种植及纺纱织布的技巧从印度传入塔里木盆地绿洲诸国;可能迟至在公元3世纪传入高昌地区。考古工作者发现棉布实物、吐鲁番出土文书记载棉布时间约在公元4世纪。  相似文献   

10.
随着汉武帝对西北的拓土与开发,最初指称西南的区域概念"西州"逐渐扩及西北之朔方、凉州,有时甚至专指西北。两汉之际西北移民增多,经济渐盛,地方豪族发展壮大,地方乡里认同和区域关系网初步形成,完成了从异域到旧疆的转变。隗嚣、窦融和卢芳三股西州割据势力,凭借特殊的地缘位置和羌胡劲兵对东汉政权的建立起到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边疆与中央的关系中,边疆并不完全是被动性的,亦有其主体性及主动选择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甘肃敦煌和新疆吐鲁番出土唐代文书中,有一部分与土地租佃有关的文书,对于了解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颇为重要,中外学者曾对这些资料进行了研究,发表了一些文章,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引起了争论。遗憾的是,由于当时能看到的土地租佃契约等文书较少,各方论据尚嫌不足,问题未能深入展开,结论也有待于新发现的资料加以证明。此后随着新中国  相似文献   

12.
东汉立国缺乏宏规,关东、关西的断裂使得羌患得不到朝廷足够重视而持续升级,内郡武力的孱弱造成平羌战争接连失败。边防安全形势的恶化逼迫朝廷逐渐调整对西州地方势力的压制政策,西州武力再一次崛起。董卓继承这一武力,兵锋向阙,操控朝政,但董卓亦承负羌胡化西州兵的贪狼暴虐,只能破坏而无法进行任何建设。西州武力走向自我灭亡,东汉政权经西州武力的冲击,亦走向最终的覆灭。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列举了唐朝民众或低级胥吏申报、申辩文书中的几种不同的"保证语",主要有:一"求受罪""求受重罪""求依法(准法)受罪";二"求受违敕之罪";三"求受重杖十下""求受重杖廿"下等三种不同类型。这三种不同类型的"保证语"与时代有一定关系:从开始时的战战兢兢,到"依法受罪"的踏实;"求违敕之罪"告诉我们在律令格式之外还有"违敕罪";"求重杖"若干告诉我们"重杖"已经成为实际刑罚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了。民众依据不同时期的刑罚标准采用不同的"保证语",所以虽然在某一时期看起来"保证语"是套话,但从整个唐代看去,"保证语"则非常直观地展示了刑罚的变化,并且非常底层地反映了民众所具有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4.
唐朝建立以后,为了强化封建统治,巩固中央集权,加强了中央及地方各级统治机器。在中央继续实行隋代以来的三省六部制,在地方实行州县两级制。县下有乡里,乡里是最基层的政权组织。唐朝法令规定:“凡百户为一里,里置正一人,五里为一乡,乡置耆老一人”。关于里正的设置和职责,史籍中留下来一些记载,可以了解他们的一般情况。甘肃敦煌和新疆吐鲁番等地出土了很多唐代文书,为研究唐代里正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使我们能够具体地看到他们的职能和作用。同时通过与里正有关的文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唐代前期强化封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以及唐朝政治、经济、军事等制度在甘肃、新疆等地区推行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从一件奴婢买卖文书看唐代的阶级压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72,(12)
敦煌文物研究所收藏的唐代奴婢买卖文书,是敦煌遗书中一件少见的历史文物。文书现状,头残尾缺,现存部分也已割裂为二:前半段纵23厘米,横14厘米,9行,第1行上下全缺,其余各行只缺上部,但下部模糊不可辨;后半段纵19厘米(下部已残缺),横15厘米,6行,除第一行缺4字外,余均完好。(原件见插图)  相似文献   

16.
高昌至西州寺院三纲制度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所周知,佛教寺院首长,向有“三纲”之目。所谓“三纲”,《僧史略》卷中“杂任职员”条云:“梵语摩摩帝、悉替那、羯磨陀那,华言言寺主、上座、悦众也。”其中“悦众”的正式名称是“维那”。然而,寺院三纲制度究竟建立于何时?后来如何演变?分职何时确定?等等问题,佛教典籍却没有明确的解答。我们只知道,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经历曹魏、西晋,才逐渐兴盛。在佛教兴盛之前这一时期,寺院规摸不过同于我国的祠堂,形制狭小,事务简单,僧侣也不多。因此,可以推测,分职明确的寺院三纲制度的建立,是佛教寺院在我国定型并且扩大规模以后的事。但是,推测不等于史实。兹根据新出吐鲁番文书,对上述问题作一些解答。  相似文献   

17.
唐代军事制度及兵制研究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论题。由于传世史籍资料的欠缺和脱误 ,许多内容不为后人所知。罗振玉、岑仲勉、唐长孺、谷霁光、滨口重国等中日前辈学者筚路蓝缕 ,对唐代兵制研究曾做出杰出贡献 ,但限于文献资料的缺乏 ,有关这一历史时期兵制和军事制度的不少问题仍然悬而未决。随着敦煌吐鲁番文书的陆续刊布 ,内中关涉庸兵制、军事制度的资料受到中外学人的充分关注。唐长孺、王永兴、朱雷、姜伯勤、程喜霖等中国学者和那波利贞、菊池英夫、日比野丈夫等日本学者相继围绕敦煌吐鲁番所出军事文书进行探讨 ,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试释吐鲁番出土的几件有关过所的唐代文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在民丰县汉代精绝遗址中,发现了相当数量的过所。在吐鲁番县东南阿斯塔那附近唐代墓群里,又发掘出很多件唐西州户曹文书。这些文书,有不少是和过所有关的,对我们了解唐代中央政府有效地统一管辖边疆地区的具体情况以及当时的阶级关系、赋税制度等,提供了珍贵的材料。这里,试就阿斯塔那出土的几件有关过所的文书作一个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王素 《中国史研究》2012,(2):191-195
刘安志《敦煌吐鲁番文书与唐代西域史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是作者近十余年利用敦煌、吐鲁番及甘肃、新疆其他地区出土文书研究唐代西域史的成果结集。所收各文,都经过不同程度的修改,有的甚至是面目全非的大改,  相似文献   

20.
吐鲁番阿斯塔那左憧憙墓出土的几件唐代文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伟大导师恩格斯曾经指出:"由于文明时代的基础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所以它的全部发展都是在经常的矛盾中进行的。……对一些人是好事的,对另一些人必然是坏事,一个阶级的任何新的解放,必然是对另一个阶级的新的压迫。"196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阿斯塔那左憧熹墓(编号64TAM4)出土的几件唐代文书,正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