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楚长城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长城。楚长城并不是一道帽形长城,而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400年间根据不同防御对象建筑的三道长城。楚长城是依山而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军事战略防御工程,其建筑方式是石垛或土筑,主墙体为单护城栏型长城,建筑原始、粗糙、古朴、实用。  相似文献   

2.
正在鄂西北的崇山峻岭中,有数百处似长城非长城、用石块砌成的古代建筑遗迹,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有人认为这些遗迹是东周时期的楚国长城。于是,这一"重大考古发现"正式进入人们的视线,至今仍被学术界所关注。由于发现之初,考古工作不深入,出土材料不丰富,关于这类遗迹的性质,一直争议较多,其中较主流的看法是这类遗存就是文献记载的"楚长城",但也有学者对此表示质疑。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此类疑似"长  相似文献   

3.
明清河南自然灾害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旱、涝、蝗、盐碱、风、沙、雹、震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明清时期河南省自然灾害的发生情况、主要原因及所采取的对策,认为森林植被的破坏和水利事业的衰落是当时自然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今日仍应引起注意。而当时人们所采取的诸多对策今日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清代末年,中央和地方政府纷纷建立起金融机构──银行,发行各种银行券,本文对当时河南省成立的“豫泉官钱局”和“豫泉官银号”及其发行的银两票、银元票和制钱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雷俊霞 《神州》2014,(3):20-21
河南地处中原,浓缩了中华6000年的文明史。河南居住民俗是河南民众在居住生活实践中创造、享用和传承的居住民俗习俗惯制。从建筑特点、影响因素、居住习俗、居住类型、居住民俗的旅游开发模式等方面来看,河南居住民俗独具中原特色传统民居文化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6.
周润山 《文物天地》2022,(9):102-111
<正>河南大运河主要分布于河南省北部、东部区域,包括隋唐宋大运河河南段、京杭大运河河南段两部分。隋唐宋大运河河南段主要指通济渠河南段(洛河、汴河)、永济渠河南段(卫河),京杭大运河河南段为会通河河南段。流经洛阳、郑州、开封、商丘、焦作、新乡、鹤壁、安阳、濮阳等9个省辖市和巩义、滑县、  相似文献   

7.
有关河南黄河水患的论文近200篇,出版专著与论文集十余部。现就主要论文加以评述。对于专著与论文集不作详细介绍,仅就所见,列举书名,供学者参考。出版的专著与论文集有《黄河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五十年黄河话沧桑》(2)、《历代治河方略述要》(3)、《明代黄河水患发生的非自然原因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变迁的影响》(4)、《明代黄河中游地区的屯垦活动与中下游地区自然环境的恶化》(5)、《北宋仁宗时期黄河水患应对措施研究》(6)、《论靳辅对河道管理机构的革新》(7)、《试论清朝初期的黄河治理》(8)、《对宋代黄河水灾原因的分析》(9)、《黄泛区农民思想观念的近代嬗变——以1938~1952年间的扶沟、西华县乡村为中心》(10)、《明代中后期归德府水患治理研究》(11)、《靳辅治河研究》(12)、《清代河南黄河水患中的民间自救》(13)、《明清时期郑州水患及其治理》(14)、《北宋黄河埽所研究》(15)、《北宋黄河中下游治理若干问题研究》(16)《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17)、《论金代河患》(18)、《张鹏翮治河思想与实践研究》(19)。从上述著作和论文可以看出,自二十世纪以来,水利史角度的治理问题研究较长时期地处于主导地位,据此,我将其大致分为两类:一、黄河水灾及其影响研究,即水灾的灾情、发生的原因及其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二、黄河治理问题研究,包括治河体制及具体的治河人物、技术等几个方面的研究。尽管这样的划分难免会有所遗漏,但本文主要着眼于总体把握。下面就按照前述划分对现有研究成果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8.
闫玮 《旅游纵览》2013,(5):24-25
河南地区目前的区域承载力已处于超载状态,成为制约中原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子。本文在对河南进行区域条件的客观描述基础上,构建评价了河南区域承载力;研究了区域承栽力现状、问题,并提出了增强区域承栽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王淼 《旅游纵览》2013,(10):24-25
河南地区目前的区域承载力已处于超载状态,成为制约中原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子。本文在对河南进行区域条件的客观描述基础上,构建评价了河南区域承载力;研究了区域承栽力现状、问题,并提出了增强区域承栽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河南仰韶文化聚落群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作者依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分册》,将河南境内的仰韶文化遗址大体区分为37个聚落群,并根据每个聚落的大小,分别区分为特级聚落、一级聚落、二级聚落和三级聚落.河南仰韶文化聚落群的宏观考察,对黄帝时代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河南水旱灾害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国时期是河南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时期 ,不仅灾害出现的频率高 ,而且灾害的强度也非常大。本文通过对民国时期河南水旱灾害资料的爬梳 ,重建了河南省水旱灾害的等级序列 ,并且对水旱灾害的变动和趋势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就河南品牌如何走出河南、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这一话题,记者采访了上海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市场营销系主任、美国达特茅斯大学塔克商学院博士后陆雄文教授。记者:陆教授,您对河南品牌熟悉吗?您怎么看待河南品牌?陆雄文:我个人对河南品牌不是很熟,也只是听说过像春都、双汇、莲花味精等有限的品牌。品牌代表的是提供给顾客价值的一种反映,即不管是从内容、形式、品质、文化内涵、精神等等层面给消费者以有形或无形的满足。不同地域的品牌,往往会反映当地的文化特征。比如法国人浪漫,其服装、化妆品和葡萄酒也总会给人浪漫的感觉;瑞士人精…  相似文献   

13.
部门人文地理是河南省开展较多的研究领域,这一领域的分支较多,根据工作开展情况,这里主要叙述经济地理中的农业、工业地理和城市及旅游地理。  相似文献   

14.
河南南部的淮河流域和南阳地区是我省楚文化遗存分布的中心区域,近十年来在过去对楚文化考古发掘与研究的基础上,又发掘了淅川下寺楚墓群,固始白狮子一、二号墓,叶县旧县一号墓,淮阳马鞍冢车马坑,平粮台楚墓群,正阳苏庄一号墓和楚部陈城等重要遗址与墓葬,为促进我省楚文化的研究,提供了许多重要资料。淅川下寺楚墓的发掘,对于研究春秋时期楚文化的内涵增添了新的重要内容。下寺楚墓位于淅川县东南60公里的丹江水库西岸的”龙山”土岭上。1978—1979年,在这里发掘了25座楚墓,大致可以区分为五组。其中第三组规模最大,内容也最为丰富,它包括主墓1座(二号墓),陪葬墓3座,殉葬墓16座和尢型车马坑1座。  相似文献   

15.
杨远 《考古与文物》2007,(3):85-90,63
从二十世纪50年代至今,河南地区发现和发掘了近30余座北宋壁画墓,主要分布于东京开封和西京洛阳之间及周围,形成了继汉、唐壁画墓之后又一高峰期。其中7座壁画墓有明确纪年,分别是宋太宗元德李后陵(1000年)、郑州南关外宋墓(1054年)、安阳天禧镇宋墓(1077年)、登封黑山沟壁画墓(1097年)、白沙1号墓(1099年)、新密平陌壁画墓(1108年)和新安石寺李村1号壁画墓(1126年),几乎每个时段墓葬均有,发展脉络清晰,为宋壁画墓的研究提供了年代序列标本。  相似文献   

16.
河南地区史前城址脱胎于早期的环濠聚落。在史前人口不断滋生的情况下,由于婚姻和血缘纽带集中聚居,构成了规模更大的史前城址。史前晚期的社会分化导致城址的构成模式由"大同模式"向"小康模式"转变,进而形成了三代大型都邑聚落的"城郭体系"。  相似文献   

17.
18.
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课题,属于文化产业的区域发展研究范畴,研究成果大量集中在2006年到2011年期间,内容涉及河南文化产业的整体宏观分析和具体各行业及个案研究。相关深度和广度都需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9.
刘龙威 《旅游纵览》2022,(17):46-49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增长,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乡村休闲旅游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人开始倾向于健康游、休闲游、绿色游。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罗店镇开始进一步对宿鸭湖进行沿湖生态建设和休闲渔业与休闲农业的旅游开发。本文运用ASEB栅格分析法,从活动、环境、体验、利益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对宿鸭湖湖泊旅游开发现状进行分析,归纳宿鸭湖湖泊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河南宿鸭湖湖泊旅游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徐玲 《中原文物》2007,1(6):102-106
河南古迹研究会与河南博物馆是20世纪30年代在河南较有影响的两个学术机构。两者不仅在创建时间上相近,而且在学术活动和人员组成上都有很多交叉。两个机构的合作,共同带动了当时河南地方文博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