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历史悠久,传世文献浩如烟海,文献学和历史学及其他学科在掌握大量传世文献的基础上已取得了诸多丰硕的成果。但传世文献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也给研究工作带来很多不便。出土文献可以帮助研究者解决其中的一些问题,有利于我们了解古代的书籍制度;扩大史料范围;使一些佚失的文献重新问世;弥补传世文献之缺漏;纠正传世文献之谬误;可以为伪书正名。  相似文献   

2.
张丹 《中原文物》2012,(2):57-62
《左传》等传世文献中记载有大量薳(■)氏家族的信息,南阳浙川发现有■氏家族墓葬,楚简等出土文献中还包含有■氏家族及速氏(学界以为即薳氏)家族的信息。结合传世文献及出土文献,并运用考古出土材料和业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对上述几大家族作重新认识和考察,可以发现,春秋时薳(■)氏家族在楚国的地位很显赫,至战国时开始衰败。传世文献可见,薳氏即■氏。薳与■,作为邑是不同的地名,在金文及楚简中,■地即■地。薳与■,作氏称可互通。作氏称时,在金文及楚简中薳另作■;■则另作■(■)、■。  相似文献   

3.
《左传》等传世文献中记载有大量薳(蒍)氏家族的信息,南阳淅川发现有(郐)氏家族墓葬,楚简等出土文献中还包含有(蒍)氏家族及遠氏(学界以为即薳氏)家族的信息.结合传世文献及出土文献,并运用考古出土材料和业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对上述几大家族作重新认识和考察,可以发现,春秋时薳(蒍)氏家族在楚国的地位很显赫,至战国时开始衰败.传世文献可见,薳氏即(药)氏.薳与(莴),作为邑是不同的地名,在金文及楚简中,(蒍)地即(螂)地.薳与(蒍),作氏称可互通.作氏称时,在金文及楚简中薳另作遠;(蒍)则另作(邶)(娜)、(鄢).  相似文献   

4.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利用出土文献研究上古音又取得了新的进展,研究材料有新的发现,研究方法有所创新,成果丰富。地下出土文献不但可以弥补传世文献的不足,而且还可以和传世文献互相印证。可以说,利用出土文献研究上古音,是为上古音的研究开启了另一扇"大门",必将成为今后研究上古音的主流。  相似文献   

5.
出土文献对校读传世古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阅读《银雀山汉墓竹简》,发现了可以校读传世古书《文子》的例子,如:  相似文献   

6.
《文献》2014,(3)
<正>新出石刻文献资料,不仅能够丰富传世史料,而且可以为历史的真实提供新的信息。《唐故银青光禄大夫汴州刺史胡使君墓志铭》(以下简称《胡演墓志》)和《大唐故上开府大将军历旭宕岷武渭和六州刺史判岷州总管检校兰州都督贺拔府君墓志铭并序》(以下简称《贺拔亮墓志》)~①的出土,再一次证明了这一学术原理。在隋末群雄的割据竞争中,薛举父子是给李渊政权带来最初  相似文献   

7.
汪庆元 《安徽史学》2006,33(1):44-48
徽州家族文献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修谱以家族文献为依据.家族文献从多方面反映了宗族文化的内涵.南宋以降,精英学者关注宗族文化,把确立始迁祖作为宗族文化构建的基点;保护祖墓与生态伦理观念相关联;聚族而居的村落景观具有独特的文化品质.在徽州,不仅家族精英的文献得以传世,即普通族人的著述亦被录存,反映了社会文化的普及与深入.  相似文献   

8.
关于秦始皇的历史事迹,出土简牍证实了史书的某些记录,但也有不少史书未载的新资料。秦简记载秦始皇、秦二世进行过大赦,秦代赦免制度已经形成。岳麓秦简中有"禁伐湘山"和要求官府"毋苛徭"的律令。北大汉简《赵正书》记录了经秦始皇同意而传位胡亥的内容。这与《史记》等传世文献所记载的秦始皇"久者不赦""伐赭湘山""暴虐天下"以及胡亥改诏诈立等完全不同。《史记》等传世文献遗漏了不少关于秦始皇的重要资料,对秦始皇史迹的记载并不完全真实。研究秦始皇甚至秦史不能仅凭或者偏信传世文献,需要将传世文献与出土简牍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9.
两周之际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大的转捩点,它不仅是西周与东周的分界点,而且标志着周王室从此失去了对诸侯的统治,开启了"政由方伯"的时代。由于传世文献记载的简略与芜杂,导致对这一段重要的历史知之甚微。值得庆幸的是,近年公布的清华简《系年》中对两周之际的历史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对重新认识这段史事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研读《系年》,可以对西周灭亡的原因,周平王东迁的年代以及所谓的"二王并立"等历史事件,得出一些新认识。另外,将清华简《系年》与传世文献对比,可以发现后者对两周之际的史事的记载基本上是言之有据的,但其中的一些细节显然有失实之处,而《系年》正可补正其阙。  相似文献   

10.
<正>岭南地区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秦汉以后,长期以来对岭南古代文明的认知多来源于对历代存世文献中相关文本信息的读取。然而必须指出:岭南古史的书写传统,在记载取向上存在着两个背景与定位不同的文献系统:一是传世文献,以传统正史为代表的一系列基于政治史的整体叙述视角并致力于梳理王朝兴衰  相似文献   

11.
在传世文献和出土墓志中,都有康氏以会稽为郡望的记述.有学者认为,其中的会稽是指河西会稽郡.通过对传世文献和出土墓志中相关记述的考证,更可能的情况是,会稽应指秦汉至唐一直存在于江南的会稽郡.在此基础上,可以对粟特康氏会稽郡望形成的事实基础进行了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12.
秦代县的长官称“县今”,不仅为传世文献所记载,也为简牍等考古资料所证实。传统说法不宜轻易否定。  相似文献   

13.
新发现的药元福墓志为研究五代史提供了重要的新史料,其记载多有可与传世文献互相发明之处。借助药元福墓志提示的信息,活跃于五代的药氏,应出自沙陀三部落,根据墓志可对其族属源流及沙陀化的过程作一些推测,并有助于重新认识沙陀族群构造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李鑫 《文史月刊》2022,(11):70-71
<正>在先秦传世文献中,“邑”是区别于自然生长的一般性村落的特有名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了特有的含义。在最早的传世文献《尚书》中,“邑”主要指代的是王朝都城或“类都城”,如“夏邑”(《汤誓》《多方》)、“新邑”(《盘庚》)、“商邑”(《牧誓》《酒诰》《立政》)、“大邑周”(《武成》)、“新大邑”(《康诰》)、“洛邑”(《召诰》《多方》)、“新邑洛”“天邑商”(《多士》)。而如果结合殷墟卜辞所载,“邑”的指代就出现了多义性。但无论“邑”的早期含义如何,其在整个先秦时期所表现出的政治属性是十分明显的。  相似文献   

15.
李浩 《文献》2023,(1):87-101
新见柳宗元七世祖柳庆与夫人裴丽华的夫妇合祔志,与柳氏家族的其他新文献和传世文献往复比较,可以提供一些新史料,订正史籍的一些讹误,弥补一些缺漏,深化并细化已有的北朝隋唐文学研究。这两方首次披露的贞石录文,可映证南北朝时期士人的迁徙流动,回溯柳氏“西眷”的北归;订正柳氏家族叙述中的一些问题,对柳氏家学等相关问题提出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七)所收《武王践祚》,实为两种战国"简本"(甲本和乙本)的合抄。传世本则是参考了这两种简本,合编整理而成。与甲本相比,乙本在叙事及文字上更接近于原始的记录,成文应早于甲本。但甲本与乙本之间并没有直接的文本传承关系,应是两系文本发展的不同形态。参照乙本,可以推测《武王践祚》的原初结构,并不包括武王勒铭段。从文献体裁及文章内容看,甲本及传世本的这一段文字,应是合编自其他文献。《武王践祚》三个本子的比较研究显示,早期文献在流传过程中,不仅存在着文字的增饰、丢失与改动等现象,同时还存在着同种文献不同形态的合编整理甚至是不同文献的合并现象。这对我们认识早期文献形成及流传的特殊性,并进而讨论早期文献的史料价值,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敦煌文献和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大量俗语词,从这些俗语词中可以发现许多传世文献不载的新词新义,这是从事敦煌吐鲁番文献语词研究的主要目标.此外,敦煌吐鲁番文献俗语词还可以帮助我们理清词义发展脉络、丰富古书通假材料,并可以佐证前代语言学家成说,这在汉语史研究中同样具有极大的价值.本文即考释了四组敦煌吐鲁番俗语词,并从中揭示出其丰富的汉语史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从阴阳书到明堂礼——读银雀山汉简《迎四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比对传世文献,缀合银雀山汉简《迎四时》残篇,发现其与《皇览》所引礼书,是相同内容文献在不同时代的传本。然而,两者在目录学分类上却分别被归入阴阳书和儒书。这不仅是文献本身在思想学术体系中的地位变迁,也反映了儒学吸收和整合阴阳学说的过程。本文尝试围绕这个问题,作一些关于汉代学术史的推论。  相似文献   

19.
先秦佚籍是成书于先秦时期且已经亡佚的、至今只有吉光片羽或残篇断简传世的文献。它涵盖面广且数量庞大,主要有三方面来源:其一,传世古书中征引;其二,《汉书·艺文志》中著录;其三,地下出土的简帛(牍)。深入挖掘先秦佚籍对研究目录、版本、校勘、辨伪、辑佚之学的学术价值及文化内涵均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推进文献学研究,而且对正确、全面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传世文献关于成汤灭夏之役的记载既比较零星又互相矛盾。上博楚简《容成氏》的相关记述优于传世文献,但有一个比较关键的字未识。通过拆分及与相关诸字比较,试图将其释作“京”,读作“亭”,并认定其为“庭”字的通假,进而重构出成汤攻占夏都之后,在最主要的“中庭”举行的“革命大典”。出土文献与考古资料的对读,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个关键字的释读问题,也对说解二里头一号宫殿的遗迹现象颇有帮助,从而为重构成汤灭夏之役提炼出一段重要史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