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揭示两项重点:其一,文选学当有“选注”与“选学”之别。此二目可谓自清人徐攀凤《选注规李》与《选学纠何》二书始,其由选注而选学之分界点,当即“选评”,以康熙年间之选学大家何焯居关键地位。直至晚近黄季刚始厘清此二词之概念。黄氏认为何焯治《选》之方法兼合文义与文章评赏,即合一炉而冶之之选学,有别於清儒诸家“摭拾琐碎,支蔓牵缀”之选注。其二,选注当有“古注”与“今注”之别,而《文选》善注所保留之旧注,又当有“古注”、“旧注”之别。此中究竟,不惟关系善注真貌以及古注真相,尤关系《文选》宋本刊刻之源流考辨。本文试举扬雄《羽猎赋》之古注为例,并参之其他第二十三例古注现存之貌,略探《文选》古注与今注、古注与旧注相混之课题。  相似文献   

2.
《文选》李善注中保留了很多旧注,其中以赋类为最多,体现出唐前为赋做注的兴盛。本文对李善注中收录或提到的旧注逐一辨析,考察其概貌、真伪、引书及特色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晓娅 《收藏家》2012,(1):7-11
“屏风”最早或称为戾,《文选·张衡·东京赋》:“负斧戾。”薛综注:“白与黑谓之斧;戾,屏风,树之坐后也。”《荀子·儒效》:“负康而坐”,也就是背靠屏风而坐的意思。  相似文献   

4.
《文选》李善注引书数量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选》李善注引书数量考辨刘奉文《文选》李善注(下文简称李注)是《文选》的权威注本。李注对《文选》的传播以及后世选学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对李注的研究,也已成为选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了,对李注引书的研究,则是李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李善学识渊博,熟...  相似文献   

5.
日本金泽文库旧藏平安中期古写本《文选集注》残卷二十余卷。光绪间罗振玉影印出版,题为《唐写文选集注残本》。集注之次序依李善、钞、音诀、五家(即五臣注)、陆善经排列,亦时附编者案语於後。日本选学泰斗斯波六郎於《文选诸本的研究》中云:“此本所引之钞、音诀,虽均不知何人所撰,却堪称惊人之秘籍。特别是陆善经注,彼我书目一无所记,彼国之人且已久不问其名,诚不可不谓珍贵之极。”又於《文选索引序》中云:“《文选》  相似文献   

6.
《文选》为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所编选,故习称《昭明文选》。《文选》原为三十卷,后因唐人李善注份量很大,引书约1700种,析为六十卷。《文选》共选作品700多篇,有赋、诗、骚等各种文体达38类。所选作家作品,除屈原、宋玉、李斯等少数作家外,绝大多数是汉、魏、晋及南朝宋、齐、梁各代的作家作品,因而成为保存汉魏六朝文学的重要典籍。由于《文选》编选时间早,各种文体多,选录精审,内容丰富,故王运熙先生称之为“我国现存最早,影响最深广的一部总集”。像《文选》这样重要的古代文学名著,本来早该有注译本出现。但由于《文选》字…  相似文献   

7.
《文献》2014,(4)
<正>日三条家藏《五臣注文选》第二十卷残卷,为今所见仅存的单本五臣注钞本,昭和十二年(1937)东方文化学院影印一轴,列在《东方文化丛书》第九①。1980年天理图书馆印入《善本丛书汉籍部》第二卷,由八木书店出版。对于此本学术价值的考辨和叙述,先后曾有张寿林《唐写文选五臣注本残卷跋》②、饶宗颐《日本古钞文选五臣注残卷》、游志诚《五臣注原貌》③、傅刚《文选版本叙录》④、王立群《现代文选学史》⑤等著作。日本斯波六郎《文选索  相似文献   

8.
《三都赋》唐前旧注被李善收入《文选》之中,关于旧注的注者,历史上存在以下几种说法:张载注《魏都赋》而刘逵注《吴都赋》《蜀都赋》说,臧荣绪和李善等持此说;张载注《蜀都赋》而刘逵注《吴》《魏》二赋说,綦毋邃等持此说;左思自注说,见于《左思别传》;张载、刘逵并注《三都赋》完篇说,主要见于近代学者。左思自注说及并注三篇说于情理皆有不通处,应非史实。余下两种说法虽各有所据,然通过文本细读,可知臧荣绪和李善的说法更为可信,即张载注《魏都赋》而刘逵注《吴》《蜀》二赋。  相似文献   

9.
胡克家《文选考异》纠谬正讹、考信存真,堪称《文选》校雠史上的最高典范,但囿于时代与版本所限,其当日所见仅一宋刻尤袤递翻本和袁本、茶陵本,对《文选》各版本间的交叉讹混认知不清晰,未能真正厘清各版本的演变之迹,致使其多将版本流传过程中造成的异文误认为是尤袤所增添、修改。又因除李善注和五臣注之外,从未见及其他唐人《文选注》,如日藏古抄本《文选集注》所援引汇录之《钞》《音决》与陆善经注等,故而多将版本间的淆乱现象归咎于"五臣乱善",抑或是对李善注释义例认知有偏差而导致判断失误,在具体的参鉴过程中需要认识其时代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文选》五臣音钩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由南朝梁萧统编纂的《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学总集。《文选》由于其内容丰富,选录精审,故而长期以来深受人们重视。注释、研究《文选》者自问世半个世纪以来就世代不衰,早在隋唐之际,为其作注的音义工作就盛行于世。据史书记载,萧该、曹宪、公孙罗、许淹等皆撰有《文选音义》,但惜均已亡佚。现存较为完整保存下来给《文选》注音的材料,一般认为只存《文选》李善注。由于李善注主要采取的是微引式的训诂方式,因而保存了不少旧文,旧注,其中有不少是已亡佚的古籍,故有极高的文献价值。但因李善注往往“释事而忘义”,所以其…  相似文献   

11.
本文择傅山的评点学典型例之一,通览其评点方法,归结其评点优劣,一可有助集部评点学之参考,二可提示新文选学走向以“阅读作品”为中心的新研究法,此即申论傅山评点学的价值所在。其中包括揭示傅山“主客兼顾”的评点学方法,乃注重阅读作品的“性灵感受”,并加入知识的印证;而其常用的“互见法”,每能见人所未见处,提出重要之见解,有助於《文选》的解读;同时兼用理校法,调和了李善注“释事”与五臣注“释义”的特点。整体而言,傅氏是把《文选》当作文章解读品赏《文选》作品,回归到萧统选文“事出沉思,义归翰藻”的文学标准,符合入选作品的性质。总之,傅山的《文选》研究法是以“评点”形式呈现。但又兼取“注疏学”的特点,故而傅山的评点代表《文选》评点学的里程碑,可视作文选学从“注疏”到“评点”的一次转折关键,启导明末清初文选学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金陵局本《史记·吴王濞列传》:“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益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饶。”王念孙《史记杂志》云:“‘益铸钱’当依《正义》作‘盗铸钱’,字之误也。《文选·吴都赋》、《芜城赋》注引此并作‘盗’,《汉书》亦作‘盗’。”张文虎《校刊史记集解索引正义札记》亦持此说。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据王、张  相似文献   

13.
《后汉书》卷四十下《班固传》引班固《东都赋》云:“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西荡河源,东澹海,北幼幽崖,南朱垠。殊方别区,界绝而不邻。自孝武所不能征,孝宣所不能臣,莫不陆水,奔走而来宾”。这里的“朱垠”所指何地?《后汉书》历代注家都付之阙如...  相似文献   

14.
《樊川文集夹注》是杜牧诗集的最早注本,引用书籍文章繁多,达三百种左右,此次新辑出《唐宋诗话》《茶谱》《遁斋闲览》《吴录》《天宝传歌录》《运历图》等6书的部分佚文;揭示出《夹注》引书注释的注中带注、注释详尽、征引广博、以杜注杜四个特点;还通过引书,探索了杜牧以史学为基础、尤重汉晋史以及精熟《文选》、推崇李杜的知识世界,为深入认识杜牧其人其诗打开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汉书·司马迁传》没有具体交代司马迁的死因、死期,这就给后人留下了附会的空隙。裴骝的《史记集解》引卫宏《汉书旧仪注》说:“司马迁作《景帝本纪》,极言其短及武帝过。武帝怒而削去之。后坐举李陵,陵降匈奴,故下迁蚕室。有怨言,下狱死。”王肃也有“投而削之”之言,其言当是本于《汉旧仪注》,但不言“下狱死”事。至于葛洪《西京杂记》所记,其言与《汉旧仪注》一字不差,显系抄自该书。对于上述说法,前人多不相信。颜师古注《汉书》,征引诸家之说,至为详博,对于此说却弃而不录。清人王鸣盛以为此说“与情事全不合,皆非是”。王国维亦力驳卫宏、王肃之说,以为“此二说最为无稽”。后来的一些关于司马迁生平的著作,如口人泷川资言的《太史公事历》,李长之先生的《司马迁的人格与风格》,季镇淮先生的《司马迁》,对《汉旧仪注》之说皆摒而不取,但也都不曾对其加以驳斥;二王虽有所辩驳,却又都语焉不详,所以这个问  相似文献   

16.
《史记索隐》是史记三家注中引书最丰者,保存了大量唐代以前的文献。前贤程金造认为《史记索隐》虽引征丰富,然规律未严,以致读者核检原书多有不便。文章通过对《史记索隐》所引四百多种书籍耙梳比对,整理出其具体引书体式四种十一小类,考得《索隐》引书规律四种:儒家经典及其他经典书籍之本书皆以书名、篇名出,不列撰者;传注之书多以撰者出,或附以书名、篇名;撰者无可考或无定论者,皆以书名出;凡不列书名、撰者,未言明引文出处者,皆以意取,而不直接引用原文。并据此为《索隐》述补引书凡例。  相似文献   

17.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是当代《左传》研究的扛鼎之作,是学者研读《左传》的重要参考。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其引文亦存在不少疏误,而其中尤以引书之误为多。文章通过对“杨注”引文的仔细研读,发现其引书之误有76例,并将其归纳为六大类:书名误;作者误;引书简称误;混淆同作者著作误;因简称相同而混淆作者之误;其他等。对“杨注”疏误之处进行勘误及考证,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杨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尚书·金縢》有一段话;“乃卜三龟,一习吉.启龠见书,乃并是吉.”伪孔安国《传》是“三兆既同吉,开龠见占兆书,乃亦并是吉.”陆德明《经典释文》:“龠……马(融)云:‘藏卜兆书管.”’孔颖达《疏》对《尚书·金縢》正文“启龠见书,乃并是吉”的解释是“占书在于藏内,启藏以龠,见其占书,亦与兆体,乃并是吉.”孔颖达《疏》对伪孔安国《传》“三兆……是吉”的解释是“郑玄云:‘龠,开藏之管也.’开兆书藏之室以管,乃复见三龟占书,亦合于是吉.王肃亦云:‘龠,开藏占兆书管也.’然则占兆别在于藏……略观三兆既已同吉,开藏以龠,见被占兆之书,乃亦并是吉……”  相似文献   

19.
注《尔雅》之孙炎有二,出于郑门者,为魏之孙炎(字叔然)。关于孙炎的师承,历来有两种意见。其一,孙炎为郑玄再传弟子。胡元仪,《北海三考·师承考》次孙炎于再传之列,《续修四库全书提要》亦云:“郑君虽未注《尔雅》,而得再传弟子孙叔然之注,正可补其未逮。”张舜微、王利器两先生亦主此说。其二,孙炎为郑玄的弟子。持此说者为郑珍,其《郑学录·弟子目》列孙炎于王经后,宋均、程秉前。我们同意后一种看法,理由如下: 第一,对《三国志》中孙炎的原始记载处理不同。《三国志王肃传》云:“初,肃善贾马之学而不好郑氏,采会同异,为《尚书》、《诗》、《论语》、《三礼》、《左氏》解,  相似文献   

20.
《文选》五臣注的纲领和实践──兼与屈守元先生商榷陈延嘉1992年8月于长春召开的第二届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拙文《论(文选)五臣注的重大贡献》(收入赵福海主编《文选学论集》,1992年时代文艺出版社)引起争论。传统选学一直褒扬李善注而贬斥五臣注,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