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南涅水石刻馆位于山西省沁县县城西南的二郎山之巅,是一所以佛教石刻造像为主的专题性陈列馆。南涅水石刻是古代中原北方地区佛教造像雕刻的一个支脉,不仅雕刻技术精湛,内容丰富,历史跨度大(经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唐、宋七个朝代),而且造像形制独特,造像风格写实、逼真,生活气息浓郁,为我们今天研究佛教文化、雕塑、建筑、音乐、书法等艺术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
文博简讯     
《文物》1979,(3)
最近,在沁县文物馆,陈列了一批北魏石刻造像。这一批石刻造像,是1959年在沁县城北三十公里的南涅水公社南涅水大队村北出土的。从石刻的纪年文字来看,有从北魏永平三年(510年)到北宋天圣九年(1031年)跨越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等六  相似文献   

3.
李怀平  李春兰 《文物世界》2007,(5):34-35,37
山西沁县南涅水石刻历经北魏、北齐、隋、唐、五代十国、宋等六个朝代,一直延续至北宋天圣九年,至今已有1500年历史了。石刻内容集中表现了佛教人物、佛传故事、佛教经律、佛教文化艺术及崇佛故事等;形式上可分为塔形造像、个体造像、文字造像碑及刻像石四大类型。品种繁多,可组合移动,造像塔下大上小逐渐收分,五节七节叠垒成方柱形,单体造像多分为佛、菩萨、罗汉,形制不同于云冈和龙门石窟。  相似文献   

4.
孔望山摩崖造像中,除了唐代前后的佛教造像外,有少数为道教与世俗内容者,其雕造时代与佛教遗像有别。本文所要提出讨论的是摩崖中三尊最大的石刻造像。 这三尊大型大刻,曾有数文进行过论证,但由于考察方法不同,对其内容尚未统一认识。《文物》一九八一年第七期《连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调查报告》只是笼统地将其与周围佛教造像混为一淡;同期发表的《孔望山摩崖造像年代考察》一文,俞伟超、信力祥同志根据《东海庙碑》认为是道教造像;步连生同志在《文物》第九期《孔望山东汉摩崖佛教造像初探》中又认为是佛教造像;同期上,李洪甫问志在《孔望山造像中部分题材的考订》中,则论为世俗内容,并进而考证为“西王母”等。  相似文献   

5.
位于四川中江县苍山镇的大旺摩崖石刻造像,是一处重要的唐代摩崖造像。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该处摩崖造像进行了调查,对露出地面的20龛造像进行了编号、测绘,并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蒲江县位于成都市西南方,是成都市境内唐代佛教摩崖石刻造像最丰富的县,其境内沿长秋山分布着数十处古代摩崖造像,成都市物考古研究所准备与北京大学博学院、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单位合作对该县境内的佛教摩崖石刻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以利于当地物部门的保护和开发工作,促进我省乃至全国佛教石窟寺及摩崖造像的研究,促进中外化交流。因此,2002年1月,成都市物考古研究所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蒲江县管所联合先期对该县境内的摩崖石刻造像进行了初步调查。  相似文献   

7.
重庆地区元明清佛教摩崖龛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20世纪80年代的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显示,在重庆市范围内尚存有元、明、清时期佛教摩崖造像200余处,其中元代造像4处,明代造像60余处,清代造像180余处。这些晚期造像主要分布在重庆大足、潼南、合川、江津、荣昌、南岸等25个区县(图一),是研究唐宋之后石刻造像的珍贵材料。很久以来,由于晚期造像一直不被研究者和文物保护部门重视,许多造像  相似文献   

8.
房树辉  赵艳龙 《文物春秋》2013,(3):34-36,F0003
在2009年河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于平山县东林山发现摩崖造像一处,雕刻于一块天然巨型岩石上,共有造像13龛19尊,从雕刻技法和造型风格上分析,其时代应为宋金时期。在东林山西边有一座万寿禅寺,传为唐时天寿太子出家处,此东林山摩崖造像应与万寿禅寺存在一定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9.
北山佛湾,在大足县城北1.5公里,古名龙岗山。这里是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昌州刺史韦君靖为储粮屯兵而营建的“永昌寨”遗址。在寨内遗址的岩壁上,至今还遗存着唐、五代、宋等时期的摩崖石刻佛教造像六、七千尊。佛湾是北山摩崖造像最集中,数量也是最多的一处摩崖造像区域,摩崖造像开凿在高约7米,长约300米的自然弯形石崖上。石刻走向为南北向,分为三个自然段落,根据县文管所的编号,南从韦君靖像起,北至林俊诗碑止,共有290号。  相似文献   

10.
洛哇傍卡摩崖造像是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内发现一处重要的文物点,地处"唐蕃古道"与"茶马古道"交通要道之上,是一处有造像及藏文题记共存的摩崖石刻作品,其主要内容有佛像、佛塔及藏文题记。本文通过造像、佛塔及古藏文题记特征的比对,初步认为其年代为公元9~11世纪。洛哇傍卡摩崖造像、佛塔以及与佛教"戒律"相关的古藏文题记共存的现象,是目前所知的西藏境内摩崖造像中罕见的实例。  相似文献   

11.
四川摩崖石刻造像数量多,内容丰富,既有单纯的释教造像,又有释道合龛造像,还有佛、释、道三教合一的造像。本文拟就四川摩崖石刻佛教造像的主要题材内容,按时代顺序作初步探索,纰漏之处,祈望方家赐教。 佛教石窟寺艺术的题材内容大都来自佛  相似文献   

12.
豫北地区景明年间佛教石刻造像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北朝是中国佛教造像的鼎盛时期 ,然而各个阶段的造像风格却不尽相同 ,景明年间河南豫北地区的石刻造像所表现出的瘦削型“秀骨清像”风格 ,对北魏晚期的佛教造像影响极大 ,为佛教造像全面实现中国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以几件佛教石刻造像为例 ,对北魏景明年间豫北地区佛教造像题材和艺术风格作以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3.
位于泸县的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玉蟾山摩崖造像中有一些奇特现象:一是在众多的明代石刻造像中,古人精心地雕刻了一只裸露半身、座西向东、栩栩如生的巨型蟾蜍(俗名癞哈蟆)。这一蟾蜍地位显赫,居于号称“人天别境”的一方大石上,(图一)与众多的石刻造像一起共享信男善女的  相似文献   

14.
碧水寺在绵阳市区涪江北岸的碧水崖边,背依龟山,俯临涪江,风景秀丽。寺依崖而建,崖有唐佛教摩崖造像和金刚经,(图一)另有石刻观音像一尊。 造像分布在寺内凸出的巨石上。巨石东西长约10米,南北宽约8米。高约2.3米,壁面共有佛教造像十八龛,其中南壁二龛,即1号、2号龛;西壁十六龛,即3至18号龛。另有金刚经一方。龛皆为圆拱形,龛内造像大多为三尊或五尊。因年代久远,大部分造像风化剥蚀严重;面貌不清,仅1、4、5、16号龛和金刚经保存较完好,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资中县重龙山摩崖造像是一处规模较大、造像数量多而集中的石刻造像群。1982年12月和1985年4月,笔者两次详细考察了重龙山摩崖造像,对现有像龛进行了编号、测绘、拍照和记录。现将该造像群的概况和主要像龛作一介绍,并就有关的年代、分期、类型及特征等作初步的探讨。一、地理环境和概况资中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图一),属内江地区,东距著名的石刻之乡大足、安岳不到100公里,全县亦有多处摩崖造像。重龙山造像又称"北岩"造像,与县内其他几处造像,如东、西、南岩摩崖造像相比,为规模最大、雕刻最精、年代较早的一处。重龙山造像按编号共有一百六十二龛,保存较完整的约九十龛,造像一千六百多身。像龛的形制与四川地区的摩崖造像大致相同,主要是平顶敞口长方形或正方形龛,深浅不一,  相似文献   

16.
山东青州出土北朝石刻造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一 北魏三身像2002 年 1 月,青州市文物管理所接到举报,在青州市市府西侧的施工现场发现石刻佛教造像残件。青州市文物局立即派专业人员赶赴现场采取保护措施,同时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清理。共清理发掘出北魏时期的三身背屏式造像一躯(残)及残佛像数件。经过调查,确认这里是一处废弃的古代寺院遗址。遗址现场出土的砖瓦、石件大都埋在地面以下 1.5米左右,所出土的残石造像也在这一文化层中,其下为原始生土层。根据出土的砖瓦和瓦当看,应为北魏至隋唐时期的遗物。据当地群众反映,这里从前也出土过类似的石佛像残件,相传这一1995年扶风黄堆老…  相似文献   

17.
目前山西省现存摩崖造像67处。其中21处为北齐,仅11处存有确切的纪年题记。上寨摩崖石刻造像是这11处中最早的一处北齐摩崖造像,其造型设计和雕刻手法是在汉代雕刻艺术传统的基础上由粗简向精湛发展,超脱出了汉代石雕古朴粗略的技法,是艺术构思和雕刻技巧都进入一个更加成熟的表现。对研究中国美术史、佛教史、古代西服服饰史均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山东东平理明窝摩崖造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明窝摩崖造像位于东平县西北斑鸠店镇的六工山西峰南麓,是唐代古弥陀院所在,山脚至今还有建福寺遗址。值得注意的是此地附近有相当丰富的佛教艺术和古代文化遗迹(图一)。如二洪顶与云翠山、翠屏山的北朝摩崖刻经,洪范池的隋代舍利石函与宋代造像,司里山的北朝至唐宋造像与刻经,六工古山的现存遗迹和东平湖畔的石刻,等等。使这个不大的区域内文化古迹密布,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河南古代石刻艺术展作为河南博物院八大陈列展览之一,共展出古代石刻146件,展览包括两大内容──“世俗石刻艺术”和“佛教造像艺术”,其中佛教造像艺术展汇集全省石刻造像精华,展出自北魏至明清的雕塑计63件。这些石刻大多从全省各地征集而来,有些尚未发表过,现摭选几件予以介绍。 一、骆道明造像 刻于北魏孝昌二年(公元526年),高44厘米。(图一)石像由舟形大背光和长方座两部分组成,正背二面造像。碑阳造像三尊,本尊释迦牟尼面清癯,头微低,眉目清秀,嫣然含笑。圆项光,内浮雕二重莲瓣。手施无畏与愿印,身披双领…  相似文献   

20.
广西博白宴石山摩崖造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冬,笔者随玉林地区文物普查组在广西博白县普查时,于县城西南35公里处南流江畔宴石山发现一组摩崖造像。宴石山高约200余米,西面临水,摩崖造像雕凿在距河面高约15米的一处天然崖壁凹面上。雕刻面宽5.5、高3米,共有3个排列在一起的尖拱形佛龛。正中的主龛内为坐佛一尊,左右两龛均为一佛二菩萨。因是红砂岩雕凿而成,剥蚀严重,但整体形象还可辨认(见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