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献》2014,(6)
<正>在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武周赵小是户籍》是唐代西州籍帐文书中比较独特的一份户籍类文书,很值得深入探讨分析。一方面,这件文书反映了唐前期户籍中的诸多问题,诸如对女性户主的称谓名称,户籍中"丁口虚挂"的现象以及唐代户籍管理问题,尤其是对"寡妇"这一群体户籍的管理方面。另一方面,这件文书也反映了唐代户籍制度在西州边远地区得到贯彻执行,这也说明西州是唐政府直接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长期以来,这份文书一直没有引起学界的关注,目前尚无学者对此做过专门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唐初西州的人口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贞观十四年,唐減高昌并於其地置西州後,为了加强对西州的控制,一方面把高昌王室及大族、百姓等不少人迁移至长安、洛阳,另一方面则从内地发遣罪犯充实西州,并於贞观末有计画地把雍州无地或少地的民户迁来西州。高宗即位後,由於西域政局不稳,唐又把高昌王室及大族等一干人马放还西州,从而使西州人口有了不少增加。但西州土地毕竟有限,不能容纳过多的人口。於是,大致在龙朔、总章年间,唐王朝又有计画地把西州拥有土地的民户迁出盆地,而重点是昭武九姓粟特人,一定程度体现了唐的民族政策。唐初西州人口迁移的这一变化历程,充分反映了唐王朝对经营西州的重视,从而使西州成为唐全力经营西域的坚固堡垒.  相似文献   

3.
貞觀十四年,唐滅高昌並於其地置西州後,爲了加强對西州的控制,一方面把高昌王室及大族、百姓等不少人遷移至長安、洛陽,另一方面則從内地發遣罪犯充實西州,並於貞觀末有計畫地把雍州無地或少地的民户遷來西州。高宗即位後,由於西域政局不穩,唐又把高昌王室及大族等一干人馬放還西州,從而使西州人口有了不少增加。但西州土地畢竟有限,不能容納過多的人口。於是,大致在龍朔、總章年間,唐王朝又有計畫地把西州有土地的民户遷出盆地,而重點是昭武九姓粟特人,一定程度體現了唐的民族政策。唐初西州人口遷移的這一變化歷程,充分反映了唐王朝對經營西州的重視,從而使西州成爲唐全力經營西域的堅固堡壘。  相似文献   

4.
法门寺地官出土的香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清理法门寺地宫文物时,发现有熏香品9件.据地宫内<物帐碑>记载,唐懿宗奉佛的香炉3件,唐僖宗供养的"香囊两枚,重十五两三分".这是唐代皇帝在宫廷使用熏香器的明证.  相似文献   

5.
《收藏家》2017,(4)
<正>荷包,又称香囊、香荷包、香袋、香包、锦囊、雄黄袋、茄袋、顺袋等,指佩于腰间的一些囊、带或装饰小品,可盛储随身使用的小物件和香料、烟料等,如钱荷包、香荷包(又称香囊或香筒子)、针线荷包、烟荷包、扇袋、眼镜袋、搬指盒、钥匙袋、手帕带及其它刺绣佩饰等。《楚辞·离骚》中称"帏",《礼记·内则》中称"容臭",汉代文献称"滕",因有香味,故又雅称"麋滕"。魏、晋、南北朝以及唐、宋以降的历代典籍诗文中,通俗地把它叫做"香  相似文献   

6.
稻子 《风景名胜》2008,(7):21-21
这个端午节,如果你碰巧去广东顺德旅游,那么也许你将有幸品尝到"天下第一粽"。今年的端午节期间,在广东顺德的某农庄,有着"天下第一粽"之称的"端午节粽子"在"南番顺龙舟文化节"上新鲜出炉。超过一万人品尝了这个小山似的粽子。这个"天下第一粽"的"第一"绝非浪得虚名,它的第一来自于它的庞大与沉重:体积达七立方米,重达三吨。数字足以说明问题。为了制作这只粽子,该农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新出土的吐鲁番文书,不仅为晋唐典制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而且对于中亚史研究,也赋予了追寻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的边际关系的珍贵凭证。吐鲁番文书中,突骑施记载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原来,当西突厥汗国于659年灭亡之后,8世纪崛起于碎叶川及伊犁河地区的突骑施,遂成为与西州紧邻的"邻藩"。在唐朝于中亚地区以"天可汗"名义领衔的防卫体系中,突骑施是西方的屏障。从文书中考见的突骑施与西州间金帛市马贸易的  相似文献   

8.
端午节是汉族的民间传统节日,开始于春秋战国时代,后来成为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共同节日。“端、初”同义,“午、五”相通,“端午”就是“初五”。民俗学者认为,端午节来源于古越人的图腾祭祀,插艾蒲,饮雄黄,挂香囊,禳灾异,辟邪驱恶,都是公共卫生的原始防疫。但是我国代代相传,端午节是纪念屈原投江自尽的受难日。龙舟是到水中去找寻屈原,粽子是给屈原的灵魂祭奠,屈原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受难象征,正像耶稣是以色列人的受难。  相似文献   

9.
诱人的棕子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个热闹而又难忘的日子。根植于中华文明沃土的端午节,在这天回到了龙的传人的怀抱。伴随着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东方巨龙的子孙们开始尽情地以节日的独特方式欢度“端午”。人们身挂香袋,头上或家中插上菖蒲或艾叶,观赏那扣人心弦的龙舟赛会,或者参加那精彩纷呈的斗百草游戏。在这当中,人们自然也不会忘记吃那诱人的粽子。端午节吃粽子已成国人习俗,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龙舟赛会可以不看,斗百草之戏可以不参加,雄黄酒可以不喝,但粽子不可不吃。当吃着那可口的粽子之时,我们可曾想过端午节缘何吃粽子,粽子是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东汉立国缺乏宏规,关东、关西的断裂使得羌患得不到朝廷足够重视而持续升级,内郡武力的孱弱造成平羌战争接连失败。边防安全形势的恶化逼迫朝廷逐渐调整对西州地方势力的压制政策,西州武力再一次崛起。董卓继承这一武力,兵锋向阙,操控朝政,但董卓亦承负羌胡化西州兵的贪狼暴虐,只能破坏而无法进行任何建设。西州武力走向自我灭亡,东汉政权经西州武力的冲击,亦走向最终的覆灭。  相似文献   

11.
唐王朝统治西州时期,粟特人大量聚集于吐鲁番,他们依靠稳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语言优势,在西州地区立足并从事商业活动.西州的粟特人长期从事着三种贸易活动,即丝绸之路上的长途贸易,西域各绿洲之间的短途贸易,以及代表唐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间贸易.其商贸活动主要分为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两种,官方贸易包括入贡贸易和互市贸易,民间贸易则种类繁多.同时,粟特人的贸易活动与整个西州社会紧密联系,对西州乃至整个西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浑小弟一组文书看唐代早期健儿制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浑小弟一组文书看唐代早期健儿制度的几个问题孙继民吐鲁番阿斯塔那188号墓出土有一组与军人浑小弟有关系的文书。这组文书共有三件,第一件题为《唐神龙二年(706年)主帅浑小弟上西州都督府状为处分马料事》(以下简称《料状》)①,内容如下:[前缺]1有事至...  相似文献   

13.
贞观十四年唐太宗平定麴氏高昌,随即在吐鲁番之地施行邻保制度。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西州邻保组织积极配合里正等基层官吏按比户口、访捉逃户,承担逃亡农民的赋税和徭役,并在司法案件中成为重要的征询对象。此外,西州也存在由亲属代承课役、代输税钱的情形,表明连带范畴进一步扩大。邻保制为维护西州有效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实施的前提是6世纪初期"内徙断念"后吐鲁番地域认同的增强。  相似文献   

14.
有关敦煌文书的两则读书札记冯培红一、张议潮究竟有无收复西州关于归义军到底有没有收复西州这一问题,至今仍有不少疑问,有的学者往往还会简单地把西州列入到大中初年张议潮的收复进程中。①这一问题在研究归义军疆域及对外关系等问题上势必也要大大牵涉到。大中年间张...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等材料为依据,总计考证、补充十五位西州官吏的任职时间,基本涵盖了西州州级的重要机构,发现客馆一处——济弱馆,并初步判断该馆在天宝十至十三载即已存在,属蒲昌府辖区,在西州馆驿系统中级别可能较低。  相似文献   

16.
介绍八件高昌契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震 《文物》1962,(Z2)
1960年内,新疆博物馆考古队两次在吐鲁番县阿斯塔那北区发掘了北朝——唐代墓葬三十四座。全部出土物尚在整理中。这里选出契约写纸八件先予介绍:一、高昌时代(即公元640年唐灭高昌置西州以前)契约七件,共出于326号墓内。  相似文献   

17.
正康熙二十二年(1683)端午,两江总督于成龙过得热闹而清淡。经过近一年的整顿,江南官场馈送节礼的风气基本禁绝。于成龙和下属聚会一整天,竟没得粽子吃。其实,于成龙并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只知规矩的清官,他会交际,也很有人情味。于成龙平生不收老百姓的"火耗"银子,收赋税时也不在  相似文献   

18.
刘宁 《文博》2003,(1):57-58
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清理法门寺地宫文物时,发现有熏香品9件。据地宫内《物帐碑》记载,唐懿宗奉佛的香炉3件,唐僖宗供养的“香囊两枚,重十五两三分”。这是唐代皇帝在宫廷使用熏香器的明证。 熏香,在中国起源很早,《周礼·秋宫·翦  相似文献   

19.
《文物》2016,(6)
2010年,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入藏十余件吐鲁番地区出土的唐代文书,其中一件的内容是交河县要求盐城民众在指定日期接受县令貌阅的帖文。文书纸制,高28.5、宽67.5厘米,保存基本完整,正面钤四方朱印。全文25行,共380字。年代为唐开元时期。根据吐鲁番文书定名原则,该文书可定名为《唐开元年间西州交河县帖盐城为令入乡巡貌事》。这是目前所见唯一一件有关唐代貌阅的官方文书,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隋唐碑志的大量发现和出土,以及吐鲁番学研究的升温,学术界开始注意墓志中有关高昌与西州的资料,并做了不少工作,推动了吐鲁番学的发展。该文选取近年新见唐康子相、成公崇墓志,对其中有关高昌与西州的资料进行解读,认为:康子相参加过唐贞观十四年讨伐高昌之役,而他所以参加该役,与他原属东突厥系粟特人有关。成公崇曾被制授西州别驾,不久又兼西州都督府别驾,他所以被派往西州供职,与他先世原为金城人,与高昌麴王同乡里,与河西豪右有渊源有关。这些史料说明,有唐一代不管是讨伐高昌,还是治理西州,对于相关人员的选择,都是有条件的。近年新见唐康远、康固父子墓志也能证明这一点。这是研究唐王朝讨伐高昌、治理西州需要特别予以注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