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德博物馆收藏的几件古代铜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常德博物馆历年来征集和发掘出土了许多古代铜镜,现介绍其中几件。弦纹镜。1996年9月桃源县漳江镇战国墓(M12)出土。小桥形纽,镜背仅饰凸弦纹一周。直径9.8、缘厚0.15厘米。应为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2.
广西出土古代铜镜选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铜镜作为日常生活用品之一,在广西汉墓中出土的数量较多。50年代中期贵县发掘的一批汉墓,出土铜镜就达220多件。其中仅1954年贵县火车站发掘的98座汉墓,就出土了63件铜镜。在这批汉墓中,一般身分的墓主人大多随葬有1件铜镜,少数身分高贵的随葬2件。由此可见,汉代铜镜已是普通的随葬品之一。现从广西出土铜镜中选择部分精品,按类型及时代先后介绍如下。间隔式蟠螭纹镜 1956年12月贵县粮仓15号西汉墓出土。  相似文献   

3.
2001年秋,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发掘重庆巫山县江东嘴遗址,西晋大墓(M7)是本次发掘最重要的收获,该墓为券顶砖室墓,平面呈"凸"字形,有5人合葬。出土青瓷器皿、金银发饰、串饰、铜带钩、铜镜、铜弩机等30余件(组),出土器物的形制、种类与同时期北方地区晋墓所出十分接近,为研究西晋时期峡江地区的葬俗和生活习俗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4.
为配合市政工程建设,2009年12月至2010年1月,重庆市文物考古所(今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对位于重庆市合川区南津街街道的黄泥塝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清理汉墓2座、明墓3座。汉墓为东汉石室墓,出土器物共88件,其中铜镜、陶车的发现对于研究两汉制镜工艺、车制、交通工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发掘为汉代丧葬制度、汉墓的区域类型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5.
1991年秋,原南阳市文物工作队在南阳市东郊汉代宛城遗址东约1公里的市第二化工厂发掘了一批汉代墓葬。这些墓葬多被盗扰,其中一座编号为M10的单室砖墓中出土了1件具有鎏错金纹饰的铁镜。 M10为东西向,平面呈甲字形,墓室东西长3.05、南北宽3.1、墓道残长3.1、宽1.6米。随葬品除1件铁镜外,还有5枚五铢铜钱和少量陶器残片。现将铁镜介绍如下。这件铁镜出土时红色砂质锈层粘结较厚,经清理,发现镜背有用鎏、错金两种工艺装饰而成的纹饰。此镜直径16.4、厚0.2厘米,大扁圆形纽,纽径5厘米。纽外纹饰分主纹和地纹。主纹为粗线条凹面阴纹,采用鎏金工艺,纽外饰变形四叶纹,近缘处饰不规则连  相似文献   

6.
魏杨菁 《收藏家》2003,(11):23-27
中国铜镜的发展历史,从距今四千多年前的齐家文化开始,就像一条源远流淌的长河,其间无论是汉代的规矩镜、画像镜,还是唐代的瑞兽镜,花鸟镜,都以其多姿多彩装饰着这条铜镜的长河,使其熠熠生辉。而神兽镜又是这长河中另一朵绚丽的浪花,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中国铜镜发展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神兽镜是在铜镜背面以浮雕手法作出纹饰,主要装饰内容是东王公、西王母等神人和龙虎等兽形,故名神兽镜。其装饰方法有环绕,有重列,有同向,式样不同,风格却统一,反映了道家的神仙思想这一主题,因而神兽镜有别于同时期的规矩镜、夔凤镜而独具一格。特殊的题材、独特的技法,将中国铜镜的发展推向新的阶段。神兽镜出现在东汉中期,是东汉铜镜纹饰的一个种类,在湖北、江苏、浙江一带出土较多。这是由东汉延续到六朝时期的一种铜镜,从墓葬发掘的情况来看,由于东汉贵族墓少见,因而神兽镜在东汉墓中发现不多,而六朝的贵族墓中大量出土神兽镜。我馆(南京市博物馆)发掘的近四百座六朝墓葬中出上了百枚铜镜,神兽  相似文献   

7.
江苏苏州浒墅关真山大墓的发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2年11月,苏州博物馆考古部发掘了浒墅关真山大墓(D9M1)。该墓棺椁均已腐朽,出土文物12573件,主要为玉石器、陶瓷器和天然海贝。玉器中有属葬玉的玉覆面,由虎形玉饰等8件玉饰组成。另有大量串饰、牌形玉片饰等,尤其是1万多粒油菜籽大小的玉珠,每粒均有钻孔。D9M1曾被盗掘,根据出土玉石器、陶瓷器的形制、纹饰,其年代应属春秋中晚期。此墓规模宏大,作者认为是吴王墓。洛阳联合考古发掘队1990年清理了元赛因赤答忽墓,此墓出土陶器多为黑陶仿古礼器,其中鸳鸯熏炉、象尊、驹尊等器造型古朴,制作精致。出土墓志志文内容涉及元末一些重要历史人物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有一定证史、补史价值。  相似文献   

8.
夏饷铺鄂国墓地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新店乡,2012年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发现发掘。M7、M16处于墓地中部,两墓并列,间距3米。M7出土铜、玉、漆木等随葬器物共309件,M16出土141件。根据墓葬位置关系、出土器物形制特征及组合关系等分析,可推测M7、M16为夫妻异穴合葬墓,M7为鄂侯墓,M16为鄂侯夫人墓。墓葬年代为春秋早期中段。M7、M16为研究两周时期鄂国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9.
铜镜是古人照面饰容的生活用具,在中国历史上沿用了数千年之久。汉代是使用铜镜最为普遍的时代,传世和出土的汉镜种类多样,铸作精良,纹饰繁缛,在中国铜镜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重要的是,汉镜上每每铸有铭文。仅《历代著录吉金目》采录的传世汉镜铭文就达600条左右,加上历年来发掘出土的有铭汉镜,其数量是相当可观的。可以说,汉镜铭文数量之多,是任何一个时代的铜镜都无法比拟的。汉镜铭文长短不一,少者一字,多者达百字以上。铭文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汉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对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社会习尚等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据笔者粗略疏理,较具社会历史价值的  相似文献   

10.
虢国墓地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区上村岭,于1956年被发现,经历过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两次大规模发掘,共发掘墓葬250多座,出土了33000余件(套)珍贵文物。出自M2012梁姬墓的59件(组)精美玉器的是我们这次的研究对象。本文采用宝玉石学和岩石学的研究思路和无损鉴定方法,对M2012(梁姬墓)出土玉器的材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肉眼观察颜色和受沁程度多样的59件(组)出土玉器中,56件(组)为软玉,1件为蛇纹石,M2012:95串饰含有绿松石、孔雀石和煤精,M2012:124左手腕饰含绿松石和玛瑙。大型仪器测试可以很好地鉴定出土玉器的材质,弥补了肉眼观察的局限,提高鉴定的精度和科学性。本研究丰富了三门峡虢国博物馆出土文物的研究内容,提高了出土玉器研究的科技含量,有助于出土玉器的分类命名以及文物等级的确定。  相似文献   

11.
夏饷铺鄂国墓地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新店乡,2012年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发现发掘。M19、M20处于墓地中部,两墓并列。M19出土铜、玉、陶等随葬器物共232件,M20出土铜、玉等随葬器物75件。根据墓葬位置关系、出土器物形制特征及组合关系等分析,可推测M19、M20为夫妻异穴合葬墓,M19为鄂侯墓,M20为鄂侯夫人墓。墓葬年代为春秋早期早段。M19、M20为研究两周时期鄂国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12.
王敏凤 《中原文物》2022,(4):126-130
洛阳伊川大庄M3是洛阳地区不多见的出土器物甚丰的小型刀形墓。出土器物主要有镇墓兽、武士俑、文官俑、马、骆驼、罐、铜镜等,发掘者根据铜镜的流行年代将墓葬的年代确定于不早于唐玄宗开元年间。然而根据墓内大部分器物特征,此墓年代应该在唐代早期,从而证明这种打马球的菱花镜早在唐代早期就出现。此铜镜体现了当时的文化思想和社会观念,折射出中西文化的交流与文明互鉴。  相似文献   

13.
安吉历史悠久,文物遗存丰富,迄今出土的铜镜近300件,而以汉代铜镜为大宗。现精选出部分汉代铜镜加以介绍。1.蟠螭纹镜1998年5月良朋上马山D10M2出土。圆形,半球形弦纹纽,盘螭纹圆纽座。外围4个绳纹圆圈带,间以一圈铭文带,篆体铭文为大乐富贵,千秋万岁,宜酒食。圆圈外伸出对称的4  相似文献   

14.
长治市博物馆收藏的历代铜镜崔利民(长治市博物馆)自从70年代以来,我馆收藏了大量的历代铜镜,既有征集品,又有出土品,其中有些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现将其部分介绍如下:一汉代铜镜日光连弧纹镜2件。一件直径7、缘厚0.7厘米。圆钮,连珠纹钮座,座外饰...  相似文献   

15.
李则斌  王会峰  齐军  田长有  白继  陈刚 《东南文化》2013,(1):51-69,127,128,130,141
江苏盱眙大云山江都王陵为一处保存比较完整的西汉诸侯王陵园,M9与M10为陵园内规模最大的两座陪葬墓,均为竖穴岩坑墓,出土大量铜器、铁器、金器、漆器、玉器、琉璃器、石器、陶器等。根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可推测两座墓的墓主人应为江都王刘非的妃嫔,其中M10的墓主人应为文献记载中的淖姬。这两座墓的发掘将为汉代诸侯王陵陪葬墓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并将进一步推动汉代诸侯王陵陪葬制度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张鸿亮 《文物》2022,(1):4-17+1
2011年10~12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平乐镇天皇岭村南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共清理西汉墓24座、东汉墓7座、唐墓2座,其中两座西汉墓(编号M26、M27)保存较好。两墓均为单室土洞墓,置双棺,出土陶器、陶模型明器、釉陶器、铜器等。M26出土的陶井,井栏四壁模印图案,较为精美;两墓出土的清白镜和昭明镜具有西汉晚期的典型风格。洛阳地区的西汉墓葬多位于今洛阳市区周边,其他区域所见西汉墓葬材料较少,本次发掘有助于全面了解洛阳地区西汉墓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4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吉县博物馆联合对安吉县天子湖工业园区的一处汉代土墩遗存(编号D14)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D14为椭圆形土墩,现存封土南北长33米、东西宽25米,经发掘清理汉代土坑墓葬6座(M1、M3~M7)、六朝窑炉2座(Y1、Y2)、明代墓葬1座(M2)。六朝窑炉为马蹄形窑,产品为青砖;明墓为长方形双室墓,出土青花瓷碗2件。汉代墓葬皆为竖穴土圹墓,年代为西汉早、中期。6座汉墓可分成三排、四组。面积最大的甲字型墓葬M7位于  相似文献   

18.
李国平  李媛媛  丁明洪 《东南文化》2006,(6):34-41,I0002
发掘的3座宋墓出土了墓志、紫定瓶、砚台、铜镜、钱币等,其中1件定窑酱釉瓶完好无损,瓶体造型简洁典雅、匀称柔和,为定窑瓷器中难得之珍品。  相似文献   

19.
1972年在陕西乾县发掘的唐乾陵陪葬墓章怀太子李贤墓出土一件有铭文的鸟兽纹铜镜,该墓的发掘简报中未作报道。镜厚胎平缘,半球形钮,钮座双线方格内饰莲瓣纹,主要纹饰为鸾鸟、凤凰、龙、麟组成的鸟兽纹。其外有楷书铭文一周:"鉴若止水,光如电耀,仙客来磨,灵妃往  相似文献   

20.
秦让平 《文物天地》2020,(5):102-105
2011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六安市城东经济开发区发掘了两座战国晚期楚墓,编号分别为2011LDJLM566、2011LDJLM585。这两座战国墓出土各类文物共计200余件,包括铜镜5件,其中1件素面且残破,另外4件则保存完整、纹饰精美,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两座墓葬的发掘简报中对几件铜镜做了简要的介绍[1],本文将对其中保存完整的4件进行详细描述。M566:4,六山纹镜(图一至图三)。双弦纹桥形纽,圆纽座,宽平素缘,镜面近平。主纹区等距布列6个"山"字,顺时针方向倾斜,"山"字中间一竖较长,直通主纹区外边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