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艳燕 《沧桑》2010,(1):227-228
郭象升是近代著名的学者、教育家和藏书家,一生尤喜批书,留下的题跋批校文字异常丰富。本文辑录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渔洋山人精华录笺注》郭象升所作题跋、批校,对之进行梳理分类,加以评释,以期对王士祯诗文的艺术特色、《渔洋山人精华录笺注》的版本源流及郭象升的学术思想等方面的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郭象升是近代著名的学者、教育家和藏书家,一生尤喜批书,留下的题跋批校文字异常丰富。本文辑录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渔洋山人精华录笺注》郭象升所作题跋、批校,对之进行梳理分类,加以评释,以期对王士祯诗文的艺术特色、《渔洋山人精华录笺注》的版本源流及郭象升的学术思想等方面的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渔洋山人精华录》评点辑录[清]乔载繇评点刘汉忠辑录《渔洋山人精华录》十卷,清王士祯(1634-1711年)撰。清康熙年间王氏门人侯官林佶手书刻本,为有名的“林佶四写”之一。今藏广西柳州市图书馆的一部有清人乔载繇评点。乔载繇,字止巢,号信斋,室名妙华...  相似文献   

4.
梁章钜的《读渔洋诗随笔》,记述师友对于王士禛诗歌的评论,是研究《渔洋山人精华录》的重要文献。本文考证此书的撰著时间,并阐释其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
杨焄 《文献》2007,(3):116
王士禛是清代前期诗坛的盟主,也是当时知名的藏书家.他对于经手之书,常写有题跋,加以评骘或考订.清人刘坚曾辑有《渔洋书籍跋尾》(《啸园丛书》本),近人陈乃乾又有《重辑渔洋书跋》(中华书局1958年版),今人王绍曾、杜泽逊在此基础上,将纂辑范围扩展至王氏文集、笔记,以至诸家簿录,汇为《渔洋读书记》一书(青岛出版社1991年版),所得读书评跋多达六百四十篇,数量可称富赡.  相似文献   

6.
《二十四诗品》前人笺注有多种,本于前人所注之外续有所获;或有可助理解义之材料,亦并录以备考。  相似文献   

7.
清代柳宗元诗的批点本明显增多,除了柳集专集的评点之外,还有不少选本评点,其中包括一些手批本,如汪森所评《韩柳诗选》等;还有以同一选本为底本的不同评点者的手批本,如以汪立名所辑的《唐四家诗》为底本,就有王庆麟、黄二梧与张鸣珂等人的评本。他们的批点注重对柳诗的风格、诗法等的评点,其中不乏精到的见解;尤其是,在手批本中的一些序跋、题识中包含着批点者、刊刻者的诸多批评,且有的批本还录有许多诗话中的批语,它们为我们今天解读、研究柳诗提供了很好的参照。  相似文献   

8.
孙斯亿,字兆孺,号云梦山人,明代岳州府华容县诸生。据陆可教《云梦山人孙兆孺墓志铭》记载,孙氏生于嘉靖己丑(1529年),卒于万历庚寅(1590年),得年六十二。所著有《云梦山人集》《园屋集》《鸣铗集》《浮湘》《南岳》《中州》《北游》诸稿,所编缉有《岳州府志》《华容县志》《刘氏族谱》《金石总录》诸书。孙斯亿则与王世贞、吴国伦、陈文烛等诗文唱和频繁,且为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遗憾的是,据笔者了解,孙氏所著散佚,存世不多。经多方搜罗,得其诗22题38首、文3篇。  相似文献   

9.
孙斯亿,字兆孺,号云梦山人,明代岳州府华容县诸生。据陆可教《云梦山人孙兆孺墓志铭》记载,孙氏生于嘉靖己丑(1529年),卒于万历庚寅(1590年),得年六十二。所著有《云梦山人集》《园屋集》《鸣铗集》《浮湘》《南岳》《中州》《北游》诸稿,所编缉有《岳州府志》《华容县志》《刘氏族谱》《金石总录》诸书。孙斯亿则与王世贞、吴国伦、陈文烛等诗文唱和频繁,且为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遗憾的是,据笔者了解,孙氏所著散佚,存世不多。经多方搜罗,得其诗22题38首、文3篇。  相似文献   

10.
《文献》2014,(3)
<正>东北师范大学(以下简称"东师")图书馆藏有自明万历年间至民国时期的《说文解字》33种,其中刻本23种(含珍贵批校本3种),抄本1种,石印本2种,铅印本1种,民国时期影印本5种。本文拟对3种珍贵批校本做简要评介。一、朱叔鸿过录惠氏父子批校本《说文解字》惠栋(1697-1758),字定宇,号松崖,人称小红豆先生,清代著名经学家、吴派创始人。主攻易学,兼及史学、语言文字之学,有《易汉学》、《周易述》、  相似文献   

11.
《东吴三惠诗文集》整理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吴三惠诗文集》指清代学者惠周惕、惠士奇、惠栋三人的诗文集。三惠之诗文集。传世者有惠周惕《砚谿先生诗集》7卷、《文集》1卷、《砚谿先生遗稿》2卷,惠士奇《半农集》3卷与惠栋《松崖文钞》2卷等。笔者此次整理,除将以上诸集校勘标点外,还辑得《东吴三惠佚文辑补》5卷.《东吴三惠诗文集有关诸家序跋与提要》1卷及《东吴三惠重要传记材料》1卷。本文即对诸集之版本、内容与整理过程进行说明与述论。  相似文献   

12.
唐女郎鱼玄机的诗歌至少在五代时已集结行世,约刻於南宋中晚期的临安陈氏书棚本《唐女郎鱼玄机诗》是至今保存下来的惟一宋刻本。在书棚本之前,当有一个与之差异较大的本子,这个本子部分地为《唐人万首绝句》和《才调集》保存了下来,但错讹尤多。明清及民国的刻本或影印本都是据书棚本或书棚本的临写本而来。诸本中,以书棚本为最佳,流行最广。其仿刻本中,以清沈恕、沈慈刻本,江标刻本最为逼真。明本改窜最甚,然也有可取之处,如所补缺字,就为他本所不及。《全唐诗》本虽有讹误,然又是收录诗篇最全的本子。叶德辉仿刻本还将诸家题跋和卸章以宋体字适录。当代整理本有两种,但在利用底本或校本上都有缺憾。故对其版本的源流梳理和优劣比勘,对校注《鱼集》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般若经典总纲的《金刚经》历来备受关注,其版本之多、注释之丰不失为众经之首。在众多注疏校笺当中,李小荣、卢翠琬2021年在巴蜀书社出版的《金刚经集注校笺》(以下简称校笺本)将《金刚经》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此书以朱棣《金刚经集注》(以下简称集注本)为底本,以杨圭所编《金刚经十七家释义》(以下简称《十七家释义》)和洪莲修补增订重刊的《金刚经五十三家注》(以下简称《五十三家注》)为参校本进行校记笺注,其开拓之功有三:前言部分考辨众说确定《集注本》的版本沿革情况;笺注部分逐一考辨注家生平,辨析注文的出处与引用情况;校记部分通过对比同一注文不同本子的异同,以不同文献交互佐证,全面而详尽地纠正了《集注本》文字和引用问题。《校笺本》以跨时空的文献梳理法和跨学科的考据法将《金刚经》和《集注本》研究推上了新的研究维度。  相似文献   

14.
清·朱溶撰《忠义录》一书,在整理过程中所收集的有关资料,加以归纳。对其人其书略作评述,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一 朱溶,字若始。其家族于“三吴颇著”,世称朱、张、顾、陆。其先辈朱仁,苏州人,徙松江之华亭,赠刑部郎中。仁生鼐,正德进士,夏言数称其贤,擢刑部郎中。《松江府志》载其传略,叙及先辈,称溶“博综群籍”,值修《明史》,聘入明史馆。时名士争工诗词,史才绝少。朱溶潜心史籍编纂,认为“子长天才纵逸,未易涉笔;范史工(釒柬),渐近华美。惟班史谨严、精洁,宜奉为程式,馆臣俱委重焉”。又说“暇复纂有明死事诸遣迹,为《忠义录》、《表忠录》及《隐逸录》”。毛奇令“《忠义录》序”也说“间尝厕史馆编纂前代史文”,北南丧乱,相继死其事者,每忆而书之,久之成帙,曰《忠义录》;并指出《忠义录》已被清修《明史》所“采择”。 溶父朱岳,金山卫学生,遣嘱“著书载难死诸公”,“若始涕泣拜受后,遂弃诸  相似文献   

15.
赵四方 《清史研究》2020,120(4):125-136
有关惠栋托名王应麟著书一事,曾引起清中叶以来的许多学者关注。除《左传贾服注》与《论语郑注》外,清代学者还指认惠栋托名撰集另一部著作——《尚书郑注》。前两部著作由惠栋撰集,为今日学界所认可,但由于后一部著作鲜有人知,遂使其托名问题成为疑案。本文以清代文献中有关惠栋"托名"的说法为基础,据段玉裁所见的惠栋辑本《尚书郑注》和惠栋《九经古义》中的相关案语,论证出上海图书馆、国家图书馆藏旧题王应麟所撰的清钞本《古文尚书》即惠栋托名之作《尚书郑注》。经校对分析后,可以确定上图、国图藏本《古文尚书》属于同一版本系统。这一系统存在多种钞本,李调元刊刻《郑氏古文尚书》所据的"原本"即为其中之一。惠辑本《尚书郑注》曾在清代学术界广为流传,李调元对该著的订补与刊刻之功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16.
《尔雅》为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的训诂书。自汉迄于宋,研究《尔雅》最有成就的著作当推晋郭璞的《尔雅注》和宋邢昺的《尔雅疏》。北宋以前,经注与经疏的雕版皆分别单行刊刻,而到南宋始合注疏为一书,《尔雅》正如此。王应麟《玉海》云咸平四年(1001)九月,邢昺上《孝经》、《论语》、《尔雅》正义诸书,十月九日命杭州镂板,是应为《尔雅》单疏本的刊刻之始。 《中国版刻图录》中收录宋刻宋、元、明初递修公文纸印《尔雅》单疏本图版一幅。并附说明曰:“传世《尔雅》单疏宋刻本有三帙。1、黄氏士礼居藏本。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即用此本,  相似文献   

17.
《邺中记》一书,据《隋书·经籍志》记,为晋国子助教陆翙所撰。原书已佚,其佚文散见于各书,较早见于隋人所撰类书;今较多收录于隋虞世南《北堂书钞》(《书钞》)、唐欧阳询《艺文类聚》(《类聚》)、唐徐坚《初学记》、宋李昉《太平御览》(《御览》)、宋乐史《太平寰宇记》等书。惟今存之佚文,颇有兼记高齐事迹者,当非翙书原文,《四全书总目提要》以为,“殆翙书二卷惟记石虎之事,后人稍摭《邺都故事》以补之,并为一卷”。此论殊是。今存《邺中记》辑本有数种,繁简非一,少者仅录数条,而以清初辑散见于《永乐大典》中者为最详,共录七十四条,其辑本“以石虎诸事为翙本  相似文献   

18.
《文献》2017,(4)
新见的方苞、姚范、张裕钊《杜诗评点》为姚永概过录本,底本是郑沄玉勾草堂本《杜工部集》。三色笔过录,方苞批点为黑笔,姚范批点为红笔,而张裕钊批点是绿笔。三家皆有圈点,但每首诗歌的侧重各有不同。批语只有方、张二家,两人批杜之作,既重视源流,也论风格、气韵。从批评对象看,有综括全诗的旨意,也有对字句的辨析。相对而言,方苞批语,虽稍显简略,但要言不烦,而张裕钊更侧重于杜诗风格、诗法技艺的全面评析。  相似文献   

19.
《文献》2016,(4)
在《白莲集》现存各本之中,柳佥抄本直接抄自宋本,价值最高;何焯藏明抄本直接源自柳佥抄本,最接近柳佥抄本原貌,又经何焯据杨南峰家抄本校勘,不仅改正了柳佥抄本一些明显讹误,并可由其校勘记推知杨南峰本面貌;冯班家抄本、《四部丛刊》本、曹氏书仓本与柳佥抄本异同颇多,可能均出自辗转传录,而非直接抄录自柳佥抄本,然柳佥抄本之阙文,三本皆备,亦不失资证价值;张氏藏清抄本和顾一鹗跋本皆来源于冯班家抄本,辗转抄录,讹谬多些;毛氏汲古阁刻《唐三高僧诗集》与柳佥抄本虽时有异同,然其为现存《白莲集》最早之刻本,亦不可忽;《全唐诗》和《唐百家诗》亦悉录僧齐己之诗,可与《白莲集》互见,并增补遗诗。  相似文献   

20.
正《尔雅古义》(十二卷)是清代黄奭所辑两汉南北朝时期的犍为舍人、刘歆、樊光、李巡、孙炎、郭璞、沈旋、顾野王、施乾、谢峤等十家《尔雅》亡佚古注凡500余条而成。《尔雅古义》乃黄奭继承江藩、余萧客、惠栋等三代先师未竟之志,以显古人之旧说,是书在黄奭辑佚诸书中"用功最为精细者",影响也最大,价值也最高,颇能代表黄奭的辑佚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