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宋前期重臣夏竦,亦为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古文字学家,流传至今的著作有《文庄集》和《古文四声韵》。夏竦别集主要有百卷本和36卷本两个系统:百卷本由夏竦长孙夏伯孙等人于治平二年(1065)至元丰二年(1079)间编订成册,有宋敏求序,仅为家藏;传至南宋绍兴十年(1140),刊刻于鄂州,请江邈作序,即鄂州本,曾被多人收藏,传至明代仅存残本。后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佚,兼以他书附益,得夏竦《文庄集》凡36卷,虽非原貌,却为现存夏竦别集之最早版本。清以降的各种抄本及影印本多出于《永乐大典》本。  相似文献   

2.
一、明修《元史》的缺陷及清代前期学者对元史的考证与补作洪武二年(1369)二月,朱元璋下诏修撰元史,说:“近克元都,得《十三朝实录》。元虽亡国,事当记载。况史记成败、示劝惩,不可废也。” (《明洪武实录》卷39)于是,以李善长为监修,宋濂、王祎为总裁。当年二月开始编写,八月就写完了除顺帝以外的本纪、志、表、列传共159卷。第二次重开史局,是在洪武三年(1370年)二月,到七月便完成了顺帝一朝的纪、志、表、传,并把两次所修合在一起加以编排,成为包括本纪47卷、志58卷、表8卷、列传97卷在内的,计210卷的官修《元史》,记载了自太祖成吉思汗元年(1206年)至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约160余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张岩 《文物天地》2020,(3):77-81
《陆宣公集》,唐代陆贽撰,吉林省博物院现存有三卷(十二至十三、二十二)二册,元刻本。一册为唐《陆宣公集》卷第十二、十三,分别为奏草卷第二、第三,另一册为唐《陆宣公集》卷第二十二,为中书奏议卷第六。此书于2014年入选第二批《吉林省珍贵古籍名录》,2016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相似文献   

4.
王懿荣(一八四五——一九○○年),字正儒,一字廉生,山东福山人。光绪六年(一八八○年)进士,以翰林擢侍读,官至祭酒,《清史稿》有传。著有《汉石存目》二卷《南北朝存石目》八卷、《天壤阁杂记》一卷、《翠墨园语》等书。王氏富藏古玺印,前蒙胡厚宣翁见赐其后人辑录复刊本《福山王氏劫余印存》一册,殆庚子之役藏印散失后仅存者。胡厚老所著《五十年甲骨文发现的总结》一书说,王懿荣于一八九九年首先发现甲骨刻辞,并断为是古代文字,是我国第一代甲骨学家。  相似文献   

5.
史学精粹     
《史学史研究》2012,(1):127-128
黄阿明:《张廷玉〈明史.太祖纪〉至正十三、十四年史事辨析》(《史学史研究》2011年第4期)明清史籍关于明太祖早期发家史中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存在至正十三年和至正十四年两大叙述系统。前者主要依据于《明太祖实录》,后者主要依据于《明太祖文集》。经过考辨,至正十四年叙述意见才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张廷玉《明史》最终采纳的是至正十三年叙述意见,而舍弃了至正十四年叙述意见,从而造成了《明史.太祖纪》在至正十三年、十四年史事记载上存在不少失考之处,点校本亦未作出校勘案语。由此一例,亦可提醒研究者在从事元末明初历史研究时务必首先仔细辨别史料的真伪情况。  相似文献   

6.
明清史籍关于明太祖早期发家史中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存在至正十三年和至正十四年两大叙述系统。前者主要依据于《明太祖实录》,后者主要依据于《明太祖文集》。经过考辨,至正十四年叙述意见才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张廷玉《明史》最终采纳的是至正十三年叙述意见,而舍弃了至正十四年叙述意见,从而造成了《明史.太祖纪》在至正十三年、十四年史事记载上存在不少失考之处,点校本亦未作出校勘案语。由此一例,亦可提醒研究者在从事元末明初历史研究时务必首先仔细辨别史料的真伪情况。  相似文献   

7.
贺铸自编《庆湖遗老前集》九卷起于元祐三年,初编成于绍圣三年,后有所增补。《后集》编自元符二年,然毁于战火,仅存《后集补遗》一卷。《庆湖遗老集》初刊于绍熙三年,绍熙四年又补刻《拾遗》、《补遗》二卷。元、明无重刻本,清康熙中有刊本,今已不存。刻本今仅李之鼎宜秋馆刊本。《庆湖遗老集》著录版本分为二十九卷本、二十卷本、九卷本、十卷本和五卷本。今存版本几为抄本:明抄本三种;清抄本约二十余种。明、清诸本皆源自南宋绍熙刊本,篇目、编次基本相同,以晚明小草斋抄本,清初曹溶、蒋继轼、吕葆中藏抄本为善。  相似文献   

8.
八十年代初发现的辽宁省图书馆存罗振玉旧藏明抄残存六卷本《乐府新编阳春白雪》,有元代戏曲家杨舜臣、马致远、王大学士等十三人的佚作二十五套。这是继《笔花集》和九卷本《阳春白雪》之后元人散曲又一次新的发现,其重要性自不待言。这些曲作由陈加同志辑录,以《<全元散曲>补遗》为题,揭载于《文献》1980年第2辑。对这些初次发现的佚作,辑者根据某些残曲  相似文献   

9.
唐释慧琳撰《一切经音义》的成书年代,过去或日成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或日成于元和五年(810),一直没有定论,因二说皆为孤证。今本得《册府元龟》卷五十一《帝王部·崇释氏二》所载一条慧琳于元和三年三月向朝廷进献该书的资料,证实该书撰成于元和二年可无疑义。《宋高僧传》之“五年”说,或为字误,或为传闻异词。据《册府元龟》此条,尚可知《一切经音义》为该书原名,而《大藏音义》等乃为后起之别名。复可知,慧琳《音义》原本尚有《目录》三卷。  相似文献   

10.
一贵州地方志的纂修,始于宋代,有《思州图经》、《黔州图经》。元大德六年有李京《乌撤志略》四卷,杨士奇文渊阁书目载有元代《贵州宣慰司志》,书皆不传。明代流传下来的有一四一八年(永乐十六年)沈勖撰《普安州志》十卷和一五三四年(嘉靖十三年)题田秋撰《思南府志》八卷。二书皆藏天一阁,有中国书店影印本。今存属于通志性质之书,有嘉靖中(或云宏治时纂)贵州宣慰使司儒学教授赵瓒撰、金陵沈庠删正  相似文献   

11.
《春秋诸传会通》二十四卷,元人李廉辑,至正十一年(1351年)虞氏明复斋刻本。李廉,字行简,庐陵人,元史无传,志乘笔记均遗之。杨士奇《东里集》载:“廉于至正壬午(二年)以春秋举于乡,成进士,官信丰令,遇寇乱守节死。时南北道梗,未及旌褒。明初修《元史》时,故交无在当道者,有司又不知采录以闻,故史竟遗之。则廉忠义之士,非以空言说经者矣!”杨士奇,名寓,字士奇,江西泰和人。生于至正二十五年,卒于明正统九年。早孤力学,授徒自给。建文初被荐入  相似文献   

12.
元代四川出现了两位声扬朝野、名闻遐迩的著名书法家邓文原、虞集。 邓文原(1258—1328年),字善之,一字匪石,绵州(今四川绵阳)人,人称邓巴西。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行中书省辟为杭州路儒学正。延祐四年(1317年)升为翰林待制,后任地方官,有政绩。至治二年(1322年),召为集贤直学士兼国子监祭酒,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追封南阳郡公,谥文肃,亦称邓文肃。《元史·邓文原传》  相似文献   

13.
原谱已載本刊上期,茲补正数事于次: (一)关于孝祥卒年系从《張氏信譜传》。按《宋史》本传謂:“請祠,以疾卒(《于湖集》附录《張安国傳》作“会以疾終卒”),孝宗惜之,有用才不尽之叹。进显謨阁直学士致仕,年三十八。“末二語如仅指致仕之年,原与谱传符合。然須移置“請祠”句下始更明確。王質《于湖集序》(《雪山集》卷五)云:“岁己丑,某下峽过荆州,公出其文数十篇……是岁公歿于当涂之蕪湖。”又說:“往会于荆州之杞梓堂……后四月  相似文献   

14.
<正>清代学者孔广森的生平,清钱仪吉《碑传集》卷一三四《孔广森传》(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1993年,第4007页)作:孔广森,字众仲,又字顨轩,孔子六十八代孙,袭封衍圣公传铎之孙、户部  相似文献   

15.
元代黄公望《溪山雨意图》真迹(图一、图版伍),见于明代朱存理《铁网珊瑚》画四,陈继儒《妮古录》卷二,张丑《清河书画舫》戌集,汪珂玉《珊瑚网画跋》卷九;清代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画卷一八,顾复《平生壮观》卷九,吴升《大观录》画卷一七,安岐《墨缘汇观》画上等书著录。水墨画小卷,作平远景,正象《大观录》所描述的:"沙坡层叠,俱作棘枝小草,小松细笔剔针(按松皮也用细笔作圈);远山一带小披麻皴,烟树茅舍,杂树蒙茸,笔墨在畦径之外"。按其自识云:"此是仆数年前寓平江光孝时,陆明本将佳纸二幅,用大陀石砚、郭忠厚墨一时信手作之。此纸未毕,已为好事者取去,今为世长所得,至正四年十月,来溪上足其意。时年七十有六,是岁十一月哉生明识"。下钤白  相似文献   

16.
《钤山堂集》(明)严嵩撰.因严的声名狼藉,此书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只列《存目》,故其传本不多.其善本情况,据《中国善本书目提要》所载有二:一是北京图书馆的36卷;二是美国国会图书馆藏的40卷本.对这两种刊本,王重民先生比较看重国会本,理由是《钤山堂集》为“随刻随印,故传本卷数不同”;国会本系“晚出,最为完备”.在《提要》里又介绍了国会本的简况,更列出湛若水、张治、王廷相、唐龙、刘节、黄绾、崔铣、孙伟、王维桢、杨慎、赵贞吉计11人曾为该书作序并附其年代.其中赵贞吉作序的年代——嘉靖38年(1559)为最晚.  相似文献   

17.
治明史者,有以朱元璋曾依附于韩宋政权(年号龙凤),而认为吴朱政权的官爵当“皆受之于宋”,如明末清初之史学家钱谦益云:朱元璋“渡江(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以后开帅府,丙申(公元1356年)为吴国公,以逮于称吴王。凡有拜除,皆出龙凤之命,如蕃镇承制故事。国史多忌讳,皆没而不书。”(《牧斋初学集》卷一0一)。清早期史学大家徐乾学(曾任清官修《明史》总裁)也举出一些例子,说“太祖(朱元璋)之兴,其官爵皆受之于宋。”(《憺园集》卷一四)。  相似文献   

18.
明太祖洪武二年二月丙寅,诏修《元史》,以宋濂和王祎为总裁。宋濂以“博极群书,为文醇深”著称于世,是明代“台阁体”文风的先驱;王祎于奉使招谕云南时壮烈牺牲,列名《明史·忠义传》。他们二人,一个是文学上的成就掩盖了史学;一个是气节掩盖了史学,他们虽然撰有《元史》和其他史著,但是史学史上很少谈到他们。本文预备谈谈他们的史学成就。(一)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又号龙门子、玄真子,先世为金华潜溪人,至濂时迁居浦江,遂为浦江人。他自幼英敏强记,初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后又游柳贯、黄(氵晋)之门,二人皆亟逊谦,自谓勿如。元顺帝至正年间,元廷大臣拟荐擢濂为将仕佐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自古以来,布衣人史馆,乃儒者之特选,被认为非常  相似文献   

19.
廪君三题     
川东鄂西的巴族与廪君有密切的关系,由于《后汉书·南蛮传》的记载带有神话色彩,真伪参半,往往使人看法不同,现就廪君有关问题,作如下探讨。一、廪君史料出于汉末廪君史料主要见于《后汉书·南蛮传》,李贤注中说廪君筑城以前的材料,并见于《世本》。《世本》的古本有三种,即刘向的二卷本(最早校定本)、东汉初宋均的七卷本、东汉末宋衷作注的四卷本。《史  相似文献   

20.
一、《明史》卷161《况钟传附朱胜传》:朱胜“超迁江南左布政使”(中华书局点校本第481页)。按:“江南”误。据《明史》之《职官志》及《地理志》云,明设十三布政司,其中无“江南”布政司。“江南”当作江西。《英宗实录》卷347天顺六年十二月壬午条云:朱胜知苏州,“几九载,擢江西布政使,赴任卒于道”。二、卷315《云南土司传·车里》:正统“六年,麓川宣慰思伦发叛,诏给车里信符、金牌,命合兵进剿”(第8157页)。按:正统六年,思伦发已死多时,不得如传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