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汉族民系的客家创造了独特的客家文化 ,客家山歌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客家是一个历史范畴 ,又是一种地域现象。从文化地理学理论考察 ,区域文化的成型取决于主体文化要素的分别成熟。据此 ,确定客家民系与客家文化的成型期在明末清初。由于历史的原因 ,梅州客家文化与梅州客家山歌具有客家区域文化代表意义。中原文化与土著文化的整合造就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文化。这在梅州客家山歌的形成过程中有充分的体现。中原文化构建了梅州客家山歌的骨架。因此 ,梅州客家山歌的艺术风格、修辞方法、章法结构都留有“十五国风”以及迁徙途经的江南吴音印迹。客家山歌自明末清初始与吴歌分道扬镳 ,佐证了客家民系及其文化成型于明末清初说。土著文化填充了客家山歌的肉体并使其尽显地域个性。因而 ,梅州客家山歌中还大量存在土著民族的歌词、唱名、旋律及修辞方法。从过程来看 ,文化整合导致梅州客家山歌的形成也是客家民系长期的区域环境感应的结果。从模式与效应来看 ,梅州客家山歌的形成经历了前期的汉族低势位文化与土著高势位文化的整合、中期汉族与土著等势位文化的整合、后期汉族高势位文化与土著低势位文化的整合的不同模式。属于特殊的高低互位的文化整合模式 ,其效应是互相融合。  相似文献   

2.
《神州民俗》2007,(8):24-24
客家山歌素有被称为《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自唐代始,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客家人从中原南迁东莞后,为了躲避战乱和外人的侵扰,他们选择了以山为居。在山里田间艰苦劳作过程中,或遇到各种喜怒哀乐时,借歌声以宣泄。改革开放后,清溪客家山歌老一辈为曾醒、张焕为主,新一代以张健华为主的一班热爱客家山歌的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神州民俗》2007,(3):15-16
石岩位于深圳市宝安区北部。石岩客家山歌流传于宝安石岩一带。用客家话演唱。曲调与别地客家山歌有所不同,有自己独特的旋律,歌词一般是七字体,四句或五句。四句的是一、二、四句押韵。石岩客家山歌演唱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是个人自唱,或两人一唱一和,擂台斗歌则是最精彩、最激烈、最为群众喜爱的一种形式。[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文史月刊》2013,(4):F0002-F0002
梅州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演唱的民歌,流传于广东省东北部客家地区并流传到海外梅州籍客家人聚居地。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乡土气息浓郁。  相似文献   

5.
客家山歌是客家下层民众在山野间即兴唱出的原汁原味的民歌,被誉为客家文学的明珠。客家地区自古以来就盛行山歌,客家人通过唱山歌来反映他们的劳动生活、风土人情、社会风貌、男女爱情和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6.
客家山歌是移民化的产物。它包含中原音乐的韵致,又显露出岭南土音乐的特色,大多比较高亢,节奏较自由,具有浓郁的山歌风味,颇富情趣。客家山歌过去被人认为是“山野之歌”,不能登大雅之堂,只能在山野劳动中,男女青年互相对唱、倾诉,向往美好而抒发情感。在解放初,配合土地改革活动进行艺演出中,使用山歌唱腔编成短小的对唱剧目,逐渐演变成山歌剧、山歌电影。  相似文献   

7.
客家山歌是汉族客家民系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化艺术珍品。它既保留了客家祖居地——中原的化神韵,又有华南化的异彩,是客家地区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而客家话代表地区粤东梅州则成为中外闻名的“山歌之乡”。  相似文献   

8.
井冈山革命斗争历经的地区大都是客家人聚居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文化,无不烙印着客家人、客家山歌、客家文化的痕迹。炎陵客家山歌是炎陵客家文化最突出的符号,在思想教育创新、文化价值认同、井冈精神形成等方面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文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段刘娇 《神州》2013,(17):43-43
井冈山革命斗争历经的地区大都是客家人聚居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文化,无不烙印着客家人、客家山歌、客家文化的痕迹。炎陵客家山歌是炎陵客家文化最突出的符号,在思想教育创新、文化价值认同、井冈精神形成等方面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文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客家情歌中,有不少是两人对唱,他们常隔着山一唱一答,这就是客家地区有名的“隔岭对山歌”。这种对歌往往即景生情,见物联想,出口成章,如淙淙泉水一样清新朴素,回流婉转。  相似文献   

11.
艾和 《神州》2012,(33):197-198
客家山歌是岭南传统文化的代表,在客家人中世代传承。由山间田野小曲走进都市文化殿堂。是客家人的历史,文学,生活,客家山歌在每个历史阶段都相应地呈现出文化形态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客家民间学是民间化的一朵鲜艳的奇葩,深深地扎根在客家民系这块肥沃的土壤里。客家民间学成为当地风土人情的话题,引导和教育了世世代代的客家人。客家人的道德观念、生活习性、宗教信仰等都深深受其影响。同时,它更多地左右和教育了众多客家妇女,客家民间学与客家妇女的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反映了客家各种女性形象及其化内涵。本重点从客家民间学,如山歌、俗语、谚语等入手阐释客家传统女性形象并分析其成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客家研究宗师罗香林的《粤东之风》,是他一生中出版数十部著作中的第一部著作,便成为传世之作,为客家山歌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小荷才露尖尖角,便显示了他横溢的才华。我是去年才读到一位朋友的手抄本,如果能在十多年前,在我动笔写《客家山歌知识大全》之前能够读到它,我想,我那部拙作一定会写得比现在这个样子更好一点。  相似文献   

14.
叶剑英是地地道道的客家人。他的故乡梅州是闻名中外的“客都”,是“客家大本营”。他日常生活中一直讲客家话,经常还即兴唱山歌。其祖辈虽然是经商却都通晓诗书,是典型的客家诗书之家。自1897年出生到1916年冬去南洋,叶剑英在故乡梅州生活了20年时间,期间上过私塾,进过新式学堂;既接受民主革命思想的启蒙,也深受客家传统化的教育和客家人环境的熏陶。  相似文献   

15.
客家音乐是中国民族音乐的一支奇葩。它根植于客家民众之中,产生于客家民众的生产、生活,反映客家民众的思想感情,深受客家民众的喜爱。客家音乐包括客家山歌、汉曲、客家采茶戏、民间小调等。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施“化梅州”战略的今天,继承和发展客家优秀的传统化,特别是发展客家音乐的问题,已显得非常突出。本就发展客家音乐问题,提出几点看法,以求教于专家学。  相似文献   

16.
客家山歌是我国民歌之一,它根植于劳动人民之中,反映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的思想感情。客家山歌的曲调在客家人聚集地特别是梅州市七县市来说,就有30多种。如:梅县的梅城、松口、雁洋、丙村、畲坑、松源山歌;兴宁市的水口、石马、罗岗、罗浮山歌;五华县的长布、水寨、华城、安流、周江山歌;大埔县的青溪、西河、高陂、银  相似文献   

17.
林汉筠 《神州》2012,(15):30-31
凤岗镇位于东莞市东南部,是客家人聚居的主要镇之一。全镇户籍人口2.4万中,有80%为客家人。凤岗又是一个著名的侨乡,祖籍凤岗的华侨分布在世界36个国家和地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祖籍风岗的华侨华人有3万之多。凤岗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民俗文化更是多姿多彩,客家山歌就是其中的文化代表。  相似文献   

18.
《神州民俗》2010,(9):39-40
客家竹板山歌自清代乾隆年间随着汉人中的一支客家人从广东省的陆河、海丰、陆丰等地迁入而流行,20世纪30年代,海丰经常有歌手到斗门区白蕉等镇传授山歌创作和演唱技艺,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艺术。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30年代的广东,最积极从学术上论证客家人的汉族血统的客家学者,非罗香林(1906—1978)莫属,一直到今天,罗香林仍然被视为“客家学”的奠基人。罗香林是在民俗学兴起的浪潮中培育出来的新一代学者,他于1926至1932年间在清华大学历史系就读时,和许多年轻学子一样,深受民俗学研究的吸引,从此开始了他对客家山歌以及后来对客家历史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李小燕 《客家研究辑刊》2001,18(1):52-55,33
对于客家歌谣、传说和俗语的研究,尤其是对于客家山歌的研究,学术界的研究者可谓不少,取得的成果亦不可谓不多,但多数研究是从欣赏的角度出发,而通过客家歌谣、传说和俗语来透视客家传统社会的农业生产、经济生活等方面事象的还不多。笔者不揣浅陋,草拟此文,意欲通过对《十二月耕田歌》、《四月荒》等有关传说与歌谣以及一些民间俗语的分析和描述,来展示客家传统社会的农耕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