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华夏地理》2007,(10):158-169
轰动一时的华光礁一号沉船装载哪些珍品?船从哪里开出,计划到达哪里?因何沉没?宋代海上贸易的光辉岁月有多少因此见证?[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3.
“华光礁一号”南宋沉船船板中硫铁化合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硫铁化合物对海洋出水木质文物的特殊危害,通过 X射线衍射(XRD)、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和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手段,对“华光礁一号”南宋沉船船板残块中的硫铁化合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采集的样品中含有大量的 Fe和 S元素,并且其分布深度至少可达 4cm。两种元素的化学状态基本可分为铁的氧化物、硫铁化合物、硫酸盐和其它还原性硫四大类。其中,硫铁化合物主要以 FeS和 FeS2形式存在,并已部分氧化成硫酸盐。因此,在后续的保护处理过程需着重对其酸化过程进行控制,以有利于文物的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4.
八百年前,一艘满载货物的宋代商船,在航行到西沙华光礁时不幸触礁沉没。数百年来,它被浪击水冲、为石撞沙掩,与其他沉没于南海水下的无数残舟断楫,默默地倾诉着勇士未了的航海心路。直至21世纪,这艘定格在历史汪洋中的沉船,作为在我国西沙群岛的远海地区发现的第一艘古船,方被考古学家打捞出水。尽管它已满目疮痍,但洗去厚积的历史泥沙,黏结破碎的时代裂痕,它仍然是我们了解往昔的纽带。它力斩风浪的时代已经远去,但我们的祖先与海共生、与洋搏击的精神与文化基因,已成为我们民族血脉的一部分,代代相延。为了筹备关于"华光礁Ⅰ号"的展览,我们有了一次与海洋、与水下尘封的时空进行对话的机会。这艘古船幸而留存至今的斑驳痕  相似文献   

5.
对"华光礁Ⅰ号"出水的南宋沉船船体构件第1~6层板、龙骨、立柱等31个样本进行了树种的鉴定。结果表明:"华光礁Ⅰ号"船体木材树种有松科、柏科、樟科、杉科、大戟科等,松科居多;木材主要来自华中、华南地区,这些地区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造船用材产地。同时分析了该船不同构件所用木材的特点及来源,并对造船用材与树种进行了比较。"华光礁Ⅰ号"沉船构件用材表明,古代匠人非常熟悉各种木材的性质,并能根据材料的特性使用在船只的不同部位。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8件西沙华光礁I号沉船遗址出水瓷器进行表面凝结物去除、脱盐清洗和残缺补全等保护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XRD),对瓷器表面凝结物进行了成分分析;用三维视频显微镜对瓷器进行脱盐前、后的显微照相对比;对瓷器表面微孔内的物质,用扫描电镜分析(SEM)方法进行成分检测;用电导率仪测量瓷器脱盐过程中电导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出水瓷器表面凝结物,容易机械去除的样品,其成分主要是镁方解石及文石;不容易机械去除的样品,其成分主要是锰白云石及文石。瓷器微孔内的白色物质为含氯盐分。经两周时间的脱盐清洗,出水瓷器的脱盐电导率值降至较低水平。本工作结果可为西沙海域出水瓷器的后续保护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7.
含有硫和铁化合物的有机材质文物在海洋长期浸泡过程中会受到生物、化学等方面的侵蚀,发掘出水后从低氧的海洋环境到有氧的空气,这些化合物就会变得不稳定,可能会引发文物化学劣化,从而降低有机质文物的机械稳定性。目前世界上打捞出水的古代沉船大多为木质有机质材料,最著名的就是瑞典斯德哥尔摩的"瓦萨(Vasa)"号和英国朴次茅斯"玛丽·玫瑰(Mary Rose)"号沉船,船体木材由于积累了海洋中硫酸盐还原菌转化的还原硫化合物以及来自船体腐蚀铁螺栓的铁离子(Ⅱ)从而劣化。据研究,数吨的还原态硫化物聚集在瑞典Vasa号战舰船身的木材中,280吨的船体中大约有2吨的硫或硫酸存在。中国"华光礁Ⅰ号"南宋沉船船货有大量铁器,制造船只的过程中又嵌入了大量铁钉用于加固船体,这些铁质物出水前后都会对木质船体形成隐患。为了对"华光礁Ⅰ号"沉船进行保护,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批样品对船体现状进行科学评估,为下一步制定保护方案提供依据。通过对"华光礁Ⅰ号"船体选取一定数量的样品分析其含水率,并通过红外光谱仪(FTIR)、离子色谱仪(IC)、元素分析仪、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X射线衍射仪(XRD),分别对木材样品的分子结构变化、化学组分、离子含量、物相构成等进行分析,评估其现状情况。通过分析,发现"华光礁Ⅰ号"松木构件与正常现代松木含水率相比普遍较高,平均含水率为447.9%,与泉州湾宋代海船船体木材300%的含水率、宁波"小白礁Ⅰ号"船体木材210%含水率相比,"华光礁Ⅰ号"船体构件降解比较严重。"华光礁Ⅰ号"饱水考古木材1% NaOH的抽取物含量远高于现代木材,总纤维素平均含量仅占现代木材的27%,说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已被严重降解;木质素含量有所增加,灰分平均含量为现代松木的68倍。从红外光谱看出,"华光礁Ⅰ号"考古木材与现代松木相比木材化学成分和结构发生了变化,半纤维素严重流失,纤维素分子链有部分降解,分子链结晶结构遭到破坏。"华光礁Ⅰ号"木材浸泡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较高。ICP测试结果中铁离子含量很高,说明木材内无机化合物中主要含铁,结合浸泡液较高的硫酸根浓度说明船体内铁硫化合物还没有清除干净。XRD结果证实表明了铁硫化合物黄铁矿(FeS_2)以及针铁矿、硫酸盐的在船体中的存在。相比于其他文献,本研究的"华光礁Ⅰ号"沉船是目前热带地区出水的文物,高温高盐的热带气候下海洋出水含硫铁化合物的木质文物的保护及保存都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通过对"华光礁Ⅰ号"沉船构件现状进行的科学评估,沉船保存情况不容乐观,木材糟朽程度和破坏程度均非常严重,这是文物保护工作者必须面临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陈浩 《福建文博》2023,(3):40-46
老牛礁一号明代沉船发现于平潭海坛海峡,2005-2015年,福建水下考古工作队对该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探摸,确认了沉船的确切位置,初步掌握了沉船的保存状况,采集了一批出水遗物。2020年海坛海峡水下考古区域调查期间,对该遗址进行了重点复查,并取得了新成果。本文对沉船埋藏情况、船体保存状况及遗物分布范围有了更加准确、深入的认识,同时对出水瓷器进行了分类整理,并根据沉船位置推测,其沉没很可能与明代海禁政策之下倭寇海盗横行有关。  相似文献   

9.
<正>为保护海洋红港区基建海域内的水下文化遗产,受辽宁省文物局委托,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建调查队承担具体调查工作。2014年4月通过多波束、旁侧声纳、浅地层剖面仪、磁力仪等设备对规划海域划分出十一个区域,逐一进行大范围的勘探,最终发现一处符合条件的水下磁力信号,经潜水实地搜寻,发现少量出露海床的铁板、煤炭与木质船板,绝大部分仍深埋于沙  相似文献   

10.
华光礁Ⅰ号出水瓷器脱盐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光礁Ⅰ号"南宋沉船出水了大量的陶瓷器文物,本文利用电导率仪及离子色谱等方法,分析了相关样品的含盐量,同时对各种脱盐方法进行了实时监测,并最终筛选出了最为有效的脱盐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事件]用于整体打捞南海Ⅰ号的巨型沉井日前潜入海底,“南海Ⅰ号”整体打捞正式拉开序幕。此次打捞南海Ⅰ号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海洋考古项目,整体打捞的方式为世界首创。  相似文献   

12.
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环境状况良好,石质文物上生长的珊瑚多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文物上可见碳酸盐沉积物,形成的海洋结垢物主要为不同组分比例白云石和文石的混合物。遗址清理工作要对文物表面生长的珊瑚进行保护,而对于形成的碳酸钙凝结层、藻类和微生物污染物,可使用水下液压打磨机、空化射流枪等工具进行清除,微生物污染的清洗也能对海洋大型污损生物的防控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浙江宁波渔山小白礁一号沉船的考古调查与发掘,是近十年来浙东地区最重要的一次水下考古科研活动,考古发掘所获出水遗物也为东南沿海晚清海上交通史提供了宝贵资料。根据对小白礁一号沉船出水遗物中的两种舶载贸易品——宁波鄞西石板和景德镇民窑瓷器的分析可以推断,小白礁一号沉船应是一艘前往日本长崎从事贸易的清代海船,在其沉没前的最后一次海航中很可能曾经行宁波镇海口和舟山普陀。  相似文献   

14.
1985年8月中旬,罗伯特·巴拉德就要完成他此次探险的最终目标了。当克诺尔号考察船带着他发明的海底探险机器人阿尔戈,朝着泰坦尼克沉没的大西洋海域前进时,巴拉德有时间回顾他在到达这一刻前的漫长道路。这一切都是从一个小男孩的童年梦想开始的……  相似文献   

15.
正5月18日至8月25日,"大海道—‘南海一号’沉船与南宋海贸"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该展览由广东省博物馆、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共同主办。展出400余件"南海一号"沉船文物及馆藏相关南宋时期文物,这批文物涵盖了从1987年第一批调查发现搜集的代表性器物到2019年最新发现的成果。展品类别涵盖了陶瓷器、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众多水下沉船打捞出水,随船货物或船上大都发现了铜钱,如韩国新安沉船出水铜钱28吨之多[1],"南海Ⅰ号"出水铜钱23000枚,"南澳Ⅰ号"也出水大量铜钱等。"华光礁Ⅰ号"沉船出水后一直未曾发现铜钱,2019年,在对沉船保护实验室进行改造过程中,偶然在龙骨末端榫卯处发现了堆积在一起的几枚铜钱,其中一枚只剩下锈蚀物痕迹,其余6枚表面富集凝结物或者锈蚀物,清理后钱文"开元通宝"字样清晰可见。6枚铜钱保存各异,有两枚被白色物质黏合在一起,上面一枚直径28、厚4.86mm,下面铜钱直径26.25、厚5.4mm,重20.81g(含粘合剂),表面被黑色和黄色锈蚀层覆盖,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依据福建漳州二垄窑和皇家舰长礁沉船与万历时期遗存之间的共存关系,提出"南澳Ⅰ号"应是万历时期的沉船。随后,通过"南澳Ⅰ号"沉船出水遗物与一系列的考古纪年材料的对比推断该船的年代在1581~1588年。在此基础上,尝试对沉船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海防形势以及可能的航线进行了分析,最后就两处遗存的年代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据统计,约有300多万艘沉船分布于大洋底部。随着全球“打捞沉船热”的升温.加强对人类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遏制与打击“海底挖宝”的行为.开展科学的考古发掘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的强烈呼声。福建平潭碗礁I号清代沉船遗址.来自景德镇的几万件精美青花瓷器甫一发现即惨遭盗掘。国家博物馆和福建省有关部门闻讯紧急组成了前所未有的由34名水下考古队员组成的考古队.在2005年台风肆虐的季节,进行了艰苦危险的水下发掘.清理出水景德镇官窑瓷器17000余件。  相似文献   

19.
由于长达800余年的水下环境浸泡侵蚀",南海Ⅰ号"沉船船体木材降解、损坏严重,加之船载货物数量巨大,文物材质种类多样、货物叠积密集,其发掘及保护的模式尚无先例可循,发掘现场船体保护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应充分重视发掘现场船体的稳定性保护,维持船体的稳定性,为今后的全面保护修复工作做好基础性工作,是"南海Ⅰ号"发掘阶段现场保护的重点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20.
广东汕头市“南澳Ⅰ号”明代沉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4~7月,对广东汕头市南澳Ⅰ号沉船进行发掘。发现的船体纵长约27米,有17道隔舱板和16个隔舱。发掘出水各类遗物1万余件,以漳州窑青花瓷为大宗,应为漳州窑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的产品,沉船所属年代与此大致相同。南澳Ⅰ号沉船的发掘为研究不同地区间的物质文化交流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