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3年5月9日至12日。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与中共淮阴市委、中共盱眙县委,在淮阴市联合召开“纪念新四军军部移驻黄花塘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江渭清等新四军老战士和来自福建、浙江、湖北、河南、安徽、江苏、上海、北京等省市的研究工作者共6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22篇。  相似文献   

2.
<正>黄花塘是江苏北部的一个小村庄,地处淮安市盱眙县境内;黄花塘又是一个红色的名字,1943年1月至1945年9月新四军军部曾经移驻于此,华中抗战史在此写下了一段辉煌的篇章。2021年6月初的一天,在黄花塘,我遇到了一位76岁的老人,他叫刘华明,是开国将军刘毓标之子。对于黄花塘,老人有着特殊的情愫,这里是他父亲刘毓标战斗过的地方,更是他的出生地。提起父亲刘毓标,刘华明的心中流溢出无限的爱戴和敬仰:父亲刘毓标,从大山中走出,像无数开国将军一样,有着太多的传奇,太多的经典,如山,  相似文献   

3.
"黄花塘"这个在党史、军史上颇有历史意义的地方,位于江苏省盱眙县。抗日战争时期,它是新四军二师罗炳辉师长、谭震林政委领导的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1942年冬,日军在苏北进行大扫荡,原在江苏盐城的新四军军部,转移到淮南黄花塘扎营,一直到1945年8月日军投降,抗日胜利。黄花塘一带是一片平原,村庄面积很大,没有一幢楼房,除了极少数原是地主住的砖瓦房  相似文献   

4.
《大江南北》2022,(5):F0002-F0002
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驰聘大江南北,奋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1943年1月10日至1945年9月19日,华中局暨新四军军部在淮南抗日根据地黄花塘地区驻留2年又8个月的时间,是军部在一地驻留时间最长的。华中局暨新四军军部在黄花塘期间,坚决执行中共中央的方针、政策,领导华中抗战,巩固和发展根据地,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壮大抗日武装,直至夺取华中抗战的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5.
我是1943年9月,出生在淮南赊县黄花塘新四军军部医院的。母亲生我时,父亲匆匆赶来安慰了母亲几句,就又匆匆离去了。这可引起了奥地利医生罗生特的不满,他生气地说:“一个丈夫,一个父亲怎么可以这样没有责任感!”母  相似文献   

6.
皖南事变三烈士遗骸移葬南京始末文图/王辅一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以南15公里处的“三烈士墓”,里面安放着无产阶级革命家,新四军副军长(政治委员)项英、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参谋长周子昆三烈士的遗骸。它是由新四军演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后南京军区)...  相似文献   

7.
郭家宁 《纵横》2011,(5):21-23
1943年1月10日,新四军军部由苏北盐阜区转移到盱眙黄花塘。从此,这个小村庄便载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史册。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小村庄曾一度受到冷落。近20多年来,这里的“禁区”已经打开,人们才开始认识它的“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8.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华中地区的新四军立即向徐州附近的日、伪军发出命令,敦促日、伪军立即向新四军缴械投降。但是蒋介石抢先了一步,委任驻徐州的伪淮海省长兼保安司令郝鹏举为六路军总司令,所部编成四个师,两万余人,阻止新四军接收失地。  相似文献   

9.
秦秋谷 《古今谈》2005,(3):18-19,17
1940年底,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我随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的中共地下党支部,奉组织指示从国民党十九集团军总部撤退。我和部分同志由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主任李克农介绍去皖南新四军。我们先到金华,住在战时儿童保育会浙江分会(以下简称“分会”)。该会名义上是省长黄绍骇夫人蔡凤珍和常务理事黎沛华(曾任宋庆龄秘书,比较开明)领导,实际上是分会秘书兼《浙江妇女》月刊主编林秋若当家作主,她是“分会”的中共地下党、团支部书记,新四军秘密联络站的负责人。我们要通过林秋若介绍到新四军驻上饶办事处转往皖南新四军军部。  相似文献   

10.
新四军在江西期间的工作分为前后两个阶段:1937年7月7日至1938年4月4日,主要围绕新四军的改编组建进行工作;1938年4月5日至1939年3月南昌沦陷,主要以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名义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相似文献   

11.
熊河水 《南方文物》2001,(3):112-113
张勋公馆座落在南昌市西湖区三眼井友竹花园7号,建成于1923年,内有两栋西式洋房和一栋平房,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院中广玉兰树遮天蔽日,常青的女真和爬山虎四周环绕,给喧嚣的都市点缀宁静。1938年1月6新四军军部从武汉迁驻张勋公馆,正式对外办公,指导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开赴前线抗日。现张勋公馆由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管理使用。张勋(1854~1923),字少轩,号松寿,江西奉新人,行伍出身,北洋军阀。曾联名上奏请溥仪复位,带领“辫子军”炮制了“张勋复辟”,…  相似文献   

12.
房列曙 《江淮文史》2022,(3):143-157
<正>新四军是由南方8省红军游击队改编组成的抗日武装,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力部队之一。新四军军部于1937年12月25日在湖北汉口成立,1938年1月6日迁至江西南昌。4月4日军部从南昌出发,5日进驻皖南歙县岩寺,5月7日移驻太平县麻村。  相似文献   

13.
严晓燕 《百年潮》2022,(10):90-91
<正>《新四军历史丛刊—救死扶伤》一书中记载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军部移驻泾县之后,军医院虽然条件简陋,但以正规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吸引国内外一些著名人士参观访问。1939年,史沫特莱到达皖南新四军军部实地观察后,称赞说:“我看过许多军队医院,特别是国民党军队的医院,他们的条件好,医生多,但工作马虎,不负责任,医院乱而脏,许多士兵死于非命,  相似文献   

14.
徐君华 《铁军》2023,(12):17-19
<正>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纪念日,特发此文以志纪念。我们都知道新四军战斗在华中敌后地区,这个“华中”是抗日战争时期一个特定的地理概念,它是一个随形势发展而变化的地域概念,有别于地理教科书上的“华中”。在毛泽东和党中央指导下,新四军由小华中走向大华中,显示了新四军发展的历史轨迹,是新四军抗日反顽斗争的胜利成果。国民党当局最初划定的新四军活动地区是:第一、第二支队在长江以南的芜湖以东,高淳、溧水、金坛以北,丹(阳)金(坛)公路以西,东西不过百余公里,  相似文献   

15.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新四军从游击兵团逐步发展为正规军团。这一转变是新四军全军将士共同努力的结果。作为新四军军长,陈毅在新四军正规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对陈毅在这方面的贡献论述如下。一首先提出“游击兵团”和“正规军团...  相似文献   

16.
叶剑英对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的特殊贡献陈广相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作为中共驻南京、武汉的代表,为南方各边区红军游击队改编和新四军的组建作出广特殊贡献。1937年8月9日,叶剑英根据党中央指示,与周恩来、朱德由西安飞抵南京参加国民党召开...  相似文献   

17.
竹沟镇位于河南省确山县城西35公里,介于桐柏、伏牛两大山脉之间,扼豫鄂两省之咽喉,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就建立了党的组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我党在南方八省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主要地区之一。抗日战争初期,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队留守处及中共中央原局、中共河南省委又一度驻在这里,使这里成为领导中原抗战的指挥部,支援前线的总基地,被时人誉之为“小延安”。在这块富有光荣传统的革命圣地,刘少奇、张星江、仝中玉、王国华、彭雪枫、李先念、徐海东、罗炳辉、刘子久、张震、  相似文献   

18.
黄启量 《铁军》2022,(7):19-21
<正>自1937年10月新四军成立至1947年1月新四军番号撤销,新四军军部驻地多次迁移,多达数十处,跨越5个省的20多个市(县)地区。军部暂驻湖北武汉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铨叙厅于9月28日发出通报,宣布“任命叶挺为新编第四军军长”。10月12日,国民政府正式颁布改编南方8省的红军游击队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的命令。10月23日,叶挺赴延安面谈,他从南京出发,经武汉、西安,于11月3日到达延安。他的到来受到了中共中央领导人的热烈欢迎与接待,毛泽东亲自在门外等候。9日,叶挺离开延安于13日回到武汉。当天,他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军部暂驻武汉,  相似文献   

19.
《铁军》2016,(12):F0002-F0002
长兴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坐落在苏浙皖三省交界的浙江省长兴县煤山镇温塘村,馆舍原系清成丰年间王家民宅。1943年底,新四军十六旅挺进苏浙皖边,开辟郎(溪)广(德)长(兴)抗日根据地。1945年2月5日苏浙军区成立大会在长兴温塘村练兵场召开,粟裕任司令员,军区司令部,政治部机关驻地仰峰岕,原十六旅改编的军区第一纵队司令部移驻温塘村王宅。1961年温塘旧址被公布为浙江省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6年建立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旧址文物保护管理所。  相似文献   

20.
据悉,阜宁县计划投入300万元重建陈集镇停翅港村新四军军部旧址。皖南事变后,新四军最初于1940年在盐城市泰山庙重建军部。抗日战争时期就有“陕北有个延安,苏北有个盐阜”的说法,但重建不久就遭到当时侵华日军驻扬州司令部几十万军队的围剿。为保存革命力量,于同年7月迁至阜宁县陈集镇停翅港村。该村境内有数十亩芦苇荡便于隐蔽,反击日军的扫荡。1941年4月至1942年12月期间,重建后的新四军在此发展壮大,将毛主席头像搬上纸币的江淮银行也是在这里诞生。刘少奇、陈毅、黄克诚、张爱萍以及曾山、洪学智等老一辈革命家就在停翅港村指挥新四军与日军斗争数年。由于战争年代的人为破坏,加上半个多世纪风雨沧桑的自然损坏,军部旧址已经不复存在。近年来一些曾经在盐阜地区战斗过的新四军老战士,纷纷提出恢复“新四军军部(停翅港村)旧址”的愿望。(小咏摘编)新四军军部停翅港旧址将重建@小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