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宦官使职制度对唐代后期政局有着巨大的影响。唐代的宦官借助内诸司使体系中的关键性使职,即神策护军中尉和枢密使掌握了唐朝的军、政大权,并不断地对唐廷发起冲击。而宦官本身的权力则来自于皇权,实为皇权的一种变态。此外,高级宦官之间的权力沉浮与争斗也是唐代后期宦官专权现象中不可不察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唐代的枢密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的枢密使戴显群唐代的枢密使是由宦官充任的内诸司使之一。在中晚唐宦官势力恶性膨胀以及政治中枢大权逐渐移入内廷的情势下,枢密使掌握了很大的权力。它与左、右神策护军中尉合称“四贵”,是宦官集团的首脑人物;它与外朝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翰林学士共同构成唐...  相似文献   

3.
《唐重修内侍省碑》所载唐中後期宦官内、外诸司甚详。其中高品、内养二院为处於内廷,供御前驱驰的使职机构。唐中後期宦官高品、品官、白身不再以散官为区分标准,而以服饰作为品阶高低之分。高品院所属殿前高班皆高品,内养院所属内养皆品官、白身。殿前高班、内养在职能上属於同一系统,在服饰品阶上存在上下之分,在空间上则囊括大明、太极二宫。二者实质上是唐初内侍省相关常规性职能在唐中後期的扩大,是与宦官内诸司并行的另一宦官使职体系。  相似文献   

4.
陈晓龙 《丝绸之路》2014,(22):21-23
宦官专权是封建政治的一大毒瘤。在宦官专权最为严重的汉、唐、明三朝之中,唯有唐代的李辅国一人平步青云,官拜宰相之职。他的出现开启了唐代中后期宦官专权的混乱局面,最终导致了唐朝的灭亡。而正是肃宗加强皇权的需要、官员监察机制的崩溃以及李辅国个人品行的恶劣和贪欲的膨胀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李辅国的专权。  相似文献   

5.
唐代宦官专权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始于唐玄宗对宦官的重用,安史之乱促使宦官专权局面的正式形成。宦官通过控制禁军和出任监军干预军权,通过担任枢密使和其他大量使职干涉政权,最终形成宦官全面专权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正>宦官是唐代政治舞臺上非常活躍的群體,一般認爲唐代宦官擅政肇始於玄宗開元、天寶年間,盛於安史亂後。除了影響深遠的宦官監軍制度外,開元、天寶時期宦官開始頻繁充任各種使職,奉使於全國各地,甚至西北邊陲的吐魯番地區也留有宦官活動的記録,不少出土文書都提及奉使西域的宦官。~(1)作爲皇帝家奴的宦官,爲什麽會逾沙軼  相似文献   

7.
公廨本钱制是唐政府实行的一种主要的官营高利贷商业,起初有着借以削弱和控制富商的目的。高宗永徽、麟德之前,公廨本钱制实行于京师诸司,置本收息以充京官俸料。之后,自京师推广到各地诸府州县,并在安史之乱后进一步得到发展,呈现出本钱来源更加多样、息利用途更加广泛、因事灵活设置、规模不断扩大的显特点。在经营管理上,安史之乱以前,尚书省刑部之比部司及内外诸司勾官构成公廨本钱的行政管理系统。安史之乱后,比部系统的管理职能削弱,中书门下、御史台以及由宦官掌领的诸司诸使诸军纷纷染指公廨本钱,表现出多头共管、经常变动的显特点。  相似文献   

8.
仆固怀恩叛乱给唐朝廷带来极大影响,为唐代吐蕃、藩镇内忧外患交织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叛乱原因主要是因宦官专权,造成君臣相隔,故宦官应对这场悲剧负主要责任;此外代宗临机失当也是原因之一。就深层而言,代宗本人对宦官专权局面的形成亦要负一定的责任,其以阴柔之道治国,姑息权宦,造成唐朝弊政层出。而要避免叛乱,内救危局,必须行德刑并施之政:铲除权宦,清直自守,恢复生产,信任忠直,远斥奸佞,申信义于天下。  相似文献   

9.
唐代宦官在佛教发展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于宦官们活跃于内廷,因而,其宗教信仰就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必然与皇族,甚而与整个朝廷政局都有着重大关系。本文拟探讨从建寺造像中所见唐代宦官的奉佛风气。其背后的原因,作者认为,佛典教理的吸引、唐代奉佛的社会环境和宦官的家庭熏染等,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深深地影响了宦官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宦官奉佛的动力和成因。  相似文献   

10.
唐代宦官的籍贯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地统计了唐代宦官的籍贯情况,论述了宦官籍贯的分布规律。认为唐代宦官北方籍的人多于南方籍,在北方尤以关内道人数最多,并分析了形成这种分布状态的原因,指出所谓闽、岭为宦官区薮的传统说法,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1.
论唐代宰相中书门下二省制李在长达二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政治制度的演进呈现出许多历久不衰的规律,它们构成了超稳定的中国政治文化的体系,表现在中央政制上的宰相集体制可说是封建政治制度史的一个基本特征。可是,同属宰相集体制,历代却有各不相同的体制架构...  相似文献   

12.
新发现的《唐姜子荣墓志》系一位获谴流贬泰陵的左神策军宦官墓志。此前,唐代宦官获谴配陵的深浅轻重,未见明载,配陵之外还有哪些惩罚性管理措施,也不得而知。经过系统比较才发现,宦官配陵经常是数罚并用,但配陵之罚为主刑,介于徒刑和流刑之间,为管理宦官较为独特的处罚手段。但在宦官政治时期,对于宦官主政掌军肆意妄为的局面,并未发挥出具有震慑力的作用,相反以宦者任使成了神策军丧失民心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在宦官政治发达的形势下,唐代的内职诸使制度不断发展。唐代的内职诸使具有使职的特色,除处于最高级别的枢密使和宣徽使,其他内职诸使之间没有形成明确的高下等级关系。至五代,内职诸使之间逐渐形成明确的高下关系,并且随制度的发展更加严密化、系统化。在整个五代的变化过程中,以后晋为界限,前后王朝内职诸使的等级化现象呈现出不同的趋向。后晋之前主要以职务为主,后晋之后则主要以职阶为主。这种变化与整体内职诸使制度的外官化发展存在互动关系,因而体现于内职诸使的外官化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4.
陈晔 《文博》2011,(2):55-57
中国古代官制制度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昌盛的时期,其中央官制制度基本沿袭隋制,以三省六部制为核心,根据历史上封建国家中央官制制度发展的经验,汲取精华,之后衍生出具有决策、审议、执行、监察等功能的机构,共同组成唐代中央官制体系。唐代中央官制制度组织完备,分工明确,是封建社会发展至成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正>自洪武朝废除丞相后,明代宦官在政治制度与权力结构中日益处于重要位置。学界对此已积累了较多研究成果,主要探讨了明代宦官制度和权力的演进,以及宦官与教育文化、宗教信仰乃至民间社会之间的关系和表现。吴兆丰著《有教无类:中晚明士人教化宦官行动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是研究明代精英士大夫教化宦官的“化宦”认知和行动并评估其效果的力作。  相似文献   

16.
唐代宰相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政治制度,是唐代官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上承秦汉宰相制度,又直接因袭隋制,并随着封建专制制度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变化。其宰相制度演变之频繁,机构之庞大,宰相人数之多,制度之完善和系统,对加强封建中央集权作用之显以及对中外历史影响之深远,为世界历史所罕见。而这些纷繁复杂的特点,无不与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斗争密切相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斗争直接制约着相权的争压和演变,进而影响着唐代历史的兴衰更替。  相似文献   

17.
唐代神策军于天宝十三年由哥舒翰在磨环川设立,是一支由宦官系统掌握的军队。整体上看,神策军与宦官集团同兴同衰。本文以宦官势力的作用为切入点,考察神策军早期由边防军到中央禁军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枢密使一职始于唐代,五代、宋、辽、金、元各朝继承并发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非常重要的政治机构。但是,唐代的枢密使制度有别于其它各朝,担任枢密使职务的是宦官而不是士人。中唐以来,随着宦官专权局面的日益严重,枢密使作为内廷机要职务,传宣诏令,擅作威福,窃取政治实权,是加剧中晚唐宦官之祸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在中晚唐的政治生活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送礼是古今中外人们实现相互往来、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增进情感的共有方式。敦煌写本书仪《记室备要》给我们展示了一张宦官送礼物的清单,让我们得以更加深入了解唐末五代时期宦官送礼的大概情况,更加深入了解和认识唐代末期宦官生活的史实。  相似文献   

20.
科举制度与唐代教育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举制度与唐代教育危机任爽唐代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重大转折时期。与科举制度的推行相适应,教育事业特别是官学教育被纳入完全为封建官僚政治体系服务的轨道。这不仅使唐代教育事业因获得新的契机而一度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同时也因步入歧途而迅速导致了严重的危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