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世文献记载秦代历史地理的资料很少,难以窥见其全貌,有关其地方设置的郡县情况更是不清。但近几十年大量考古出土的秦文物涉及到秦代的历史地理,就为研究秦郡县问题提供了重要史料。本文利用秦文物和战国秦汉城市考古等有关资料,结合文献、考证秦薛郡设县情况.以补史书之缺佚。  相似文献   

2.
战国晚期韩国疆域的变迁,史书记载有阙。本文根据传世文献与出土的兵器、货币等战国文字资料,详细梳理了战国晚期韩国上党郡与南阳郡等主要领土的变化情况,不仅印证了《史记》等书记载的长平战后韩国固有上党郡的记载,纠正了已有研究中的某些疏误,而且从中得知"南梁"、"襄城"等城邑直到韩王安时仍未入秦,补充了史书记载的阙佚。  相似文献   

3.
传世文献记载秦代历史地理的资料很少,有关其地方设置的郡县情况更是不清。但近几十年大量考古出土的秦文物涉及到秦代的历史地理,这就为研究秦郡县问题提供了传世文献所不能见的重要史料。本文就是利用秦文物和战国秦汉城市考古等有关资料,结合文献,首次考证秦代在燕地五郡的设县情况,以补史书之缺佚。  相似文献   

4.
《中国历史地图集》作为政区地理研究的集大成者,由于历代地理与政区的变化复杂、文献记载的缺漏与歧异等原因而使该书存在着一定的疏误。不断出土的战国文字资料,不仅可以提供各诸侯国疆域变迁的内容,还包含大量的县一级的地名资料,可以据此对《地图集》第一册“战国时期”所收录的地名资料进行补正。本文在纠正《地图集》的几处失误之外,还补充了120余个战国时期的县名,为研究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地理沿革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5.
《战国时期韩国疆域变迁考》补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时期各国疆域的变化比较复杂,加上史料记载有缺漏,给研究战国史造成了许多不便,尤其是三晋各国的疆域变迁,前人虽有一定的整理与探索,但限于材料,许多问题还说不清楚。最近,《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3期刊发了李晓杰先生《战国时期韩国疆域变迁考》(以下简称李文),对韩国疆域的变化作了比较细致的梳理,为考察三晋疆土的变化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李文主要依据《史记》等文献,没有更多地注意古本《竹书纪年》中的有关韩、魏领土变化的记载(只引用了五处),对考古资料也注意得较少(文中仅引  相似文献   

6.
清华简《系年》记载周初到战国前期的历史大事,对于楚国时事掌握较为清晰,叙事却不站在楚国的立场;通篇以楚文字抄写,但个别文字具有三晋特征,文本形成应与三晋地区有关。《系年》叙述各国早期历史阶段,取材特别偏重秦国与卫国。借此可以分析作者的思想倾向,同时结合战国前期的局势,探讨成书背景及相关问题。《系年》篇的作者可能与吴期有关。  相似文献   

7.
正传世古籍文献都不同程度存在着误勘情况,即使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校勘工作的中华书局1959年点校本《史记》和2013年修订本《史记》仍存在一些疏漏。大量出土的秦汉考古文字资料可以对其进行更好的勘误和校读。本文利用战国秦汉时期的简牍、玺印资料校勘《史记》中一则涉及历史地理史料,具体如下。《史记·曹相国世家》:"高祖二年,拜为假左丞相,入屯兵关中。月余,魏王豹反,以假左丞相别与韩信东攻魏将军孙遫军东张,大破之。因攻安邑,得魏将王襄。  相似文献   

8.
一、凉山文物事业简况及发展优势凉山历史悠久,很早以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历代中央王朝都在凉山设置郡县进行管理。据史料记载:“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西汉武帝使司马相如“通零关道,桥孙水,以通邓都”(《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唐、宋、元、明、清历代王朝在凉山都先后设置了郡、州、司、府以及路、卫、厅、县等。凉山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有、汉、藏、回、蒙、苗等十余个少数民族,族是凉山的主体民族。凉山各民族都有其丰富的文化积淀。在加强民族地区文物保护工作中,我州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文…  相似文献   

9.
<正> 杨宽先生撰《战国史》,其附录中所列《战国郡表》,谓魏国曾设置有河西、上郡、河东、方舆、大宋等五郡。河西为郡,所根据的是《史记》的《吴起传》和《匈奴传》。上郡为郡,所根据的是《韩非子·内储说上篇》和《史记·匈奴传》。方舆和大宋为郡,所根据的是《史记·楚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古文献记载的编钟编列与等级,将考古出土的编钟资料与文献记载对比,认为《周礼》记载编钟的"乐县"形式是有的;但是《周礼》记载编钟的"乐县"等级与考古发掘所见到编钟组合形式不完全符合。本文论述了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认为《周礼》所载是战国以后的理想化模式,不是西周时期的礼制。编钟的组合规制与贵族的财力、国力有密切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音乐的发展,编钟的组合形式也变得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1.
楚国领土幅员广阔,雄踞南方,在战国文字当中,已出土的楚文字资料是最丰富的。战国楚简是近年出土文献中最引人注目的考古发现,有着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是对楚文字中的地理资料却少有专书进行系统的整理。而吴良宝教授《战国楚简地名辑证》(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以下简称《辑证》)的出版恰好弥补了这一缺憾。  相似文献   

12.
杨夏月 《沧桑》2013,(2):184-187
战国是一个特殊时期,它是中国历史从大分走向大合的阶段,各诸侯国都在新与旧的交替中经历着战争的惨烈与变法的阵痛。在这一历史节点上出现了一批特殊人物——战国策士,张仪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史记》和《战国策》中有大量关于张仪的文字记载,张仪的事迹在二书中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明显的不同。从文本出发归纳张仪形象的共性与差异,可以进一步探究司马迁在《史记》创作中的内在动因与深刻用意。  相似文献   

13.
关于秦始皇的历史事迹,出土简牍证实了史书的某些记录,但也有不少史书未载的新资料。秦简记载秦始皇、秦二世进行过大赦,秦代赦免制度已经形成。岳麓秦简中有"禁伐湘山"和要求官府"毋苛徭"的律令。北大汉简《赵正书》记录了经秦始皇同意而传位胡亥的内容。这与《史记》等传世文献所记载的秦始皇"久者不赦""伐赭湘山""暴虐天下"以及胡亥改诏诈立等完全不同。《史记》等传世文献遗漏了不少关于秦始皇的重要资料,对秦始皇史迹的记载并不完全真实。研究秦始皇甚至秦史不能仅凭或者偏信传世文献,需要将传世文献与出土简牍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14.
战国之初,晋国分为三,这三国成为这一时期政治军事斗争的积极参与者。关于韩、赵、魏三国在战国时期的活动,历来主要依靠《史记》和《战国策》中的记载去了解。而《史记》的战国部分矛盾之处较多,《世家》、《六国年表》和《列传》之间的不相吻合处,前人曾有过不少质疑。《史记》和《战国策》之间,亦有不相吻合处。这些疑点是研究战国史久欲解决的问题。自  相似文献   

15.
马洪良 《史学月刊》2007,(3):121-125
《史记》所载战国历史曾取材于《战国策》,学者对此多无异义。赵生群先生则认为今本《史记》与《战国策》所载多有差异,如人名不同者即有20条之多,意在否定《史记》对战国历史的记载曾取材于《战国策》。然今考之,这20条中,包含有28对"不同"的人名,其中14对本是同一人,其余的14对人名虽异但也各有原因。可见,《史记》取材于《战国策》之说不能轻易否定。  相似文献   

16.
绵阳市特色乡镇概况 绵阳是四川省地级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带。绵阳古称“涪县”“绵州”。据《元和郡县志》《华阳国志》《直隶绵州志》等记载,绵阳最早的县级政区建置为汉高祖六年(前201)设置的涪县,属广汉郡;自此后.市境相沿各代均有州、郡、府等县以上政区建置。从隋代后,政区建置逐渐稳定,形成市境中部以今市区...  相似文献   

17.
“南夷夜郎”两县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西南夷列传》中,“罢西夷,独置南夷夜郎两县一都尉”,记载了汉武帝对西南夷措施的变化。“南夷夜郎两县”是指在南夷夜郎的地城中设置两个县。“南夷夜郎”不是县名。这两个县是汉阳县扣朱提县。  相似文献   

18.
今本《史记》校读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刻本产生于北宋淳化五年 ,与唐以前的写本文字多有不同。《太平御览》是北宋太平兴国年间编写的一部类书 ,引用了大量的唐以前文献 ,《史记》是其中之一。本文据《太平御览》所引《史记》异文 ,考证了刻本《史记》文字的某些讹、误、衍、夺 ,为今人正确利用《史记》提供了根据。  相似文献   

19.
关于南北朝时期陕州的历史沿革,《隋书·地理志》没有记载。《元和郡县图志》卷六《河南道二》陕州条下记载为:“后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年),置陕州,以显祖献文皇帝讳‘弘’,改为恒农郡。十八年,罢陕州。孝武帝永熙中重置,西魏文帝大统三年,又罢州。周明帝复置,屯兵于此以备齐。”又据《魏书》卷106中《地形志中》陕州条记载:陕州,最初设置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年)”,治所设于“陕城”(今河南陕县境内),“领郡五,县十一”。孝文帝又于“(太和)十八年(494年),罢陕州”。可以认定,《元和郡县图志》卷六《河南道二》陕州条记载的北魏…  相似文献   

20.
县,作为我国地方行政区划,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肇始于周,推行于秦,此后历代沿袭并不断完善,直至现今。但由于正史地理志对汉代以前的绝少记载,因而在古方志和新方志中周秦时代的县就成了空缺。一些古县沿革多仅从汉代开始,未能追溯县源,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早在西周时我国就有了县的设置。汉代应劭的《风俗通义》即曾从宏观角度有所论述。谓:“周制天子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周礼·地官》称西周一县之长的名称与职责为:县正,掌颁发政令,征收田赋,处理争讼。但到底有过哪些县,史籍文献却无记载。 东周初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