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胡锦涛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  相似文献   

3.
公民的政治参与是指公民自愿地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的行为,体现了现代社会政治民主化的必然要求。人民群众是政治参与的主体,政治参与的途径是具体参加政治运作过程。增强公民合理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强化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基层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最根本的实践。  相似文献   

4.
论民主政治     
民主政治是当今世界的政治主流。民主政治相对专制政治而言,它能使社会治安形势长时间地获得好转以及使社会获得持续发展。要实现民主政治必然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的相对稳定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先决条件。要实现民主政治,必须反对超然至上的政治权力,从而使各种政治权力趋向均衡。  相似文献   

5.
刘少奇作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行了多方面的思考和探索:致力于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出了民主化的口号;大力宣传培育民主精神;参与建立基本的民主制度,推动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自上而下的系统建立,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重大作用;倡导民主建设必须以保障人民权利为重点,确保人民民主权利;注意民主建设与法制建设的结合,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民主运行机制,要求扩大政治参与,加强对权力的制约等。  相似文献   

6.
吕建中 《攀登》2006,25(3):86-88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有赖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的原则;有赖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对权力的社会制约和社会监督制度,实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7.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增强全民的民主意识,营造浓厚的民主氛围;二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和关键;三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人才,他们的立场、观点和世界观影响和关乎着国家的命运和前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内化大学生的灵魂、主题、精髓和基础四个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何艳波 《神州》2013,(4):142-142
党的十八大从我国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出发,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出了总体要求,作出了重要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才能解放思想、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继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0.
林怀艺 《攀登》2004,23(3):9-12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本质需要通过多样化的实现形式才能表现出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我们必须重视探索和丰富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周四选 《攀登》2008,27(5):36-3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内核.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支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在深入研究和尊重其形成和发展规律基础上,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整合法律、政府、舆论和社会组织等要素,合力构建,争取早日达成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李连峻 《攀登》2008,27(5):151-153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新闻媒体担负着重要责任。新闻媒体及其工作者要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穿到宣传报道之中,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冯宏良  李璐 《攀登》2007,26(2):6-8
经济自由与政治秩序的整合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经由经济自由推动而产生的新的权利诉求,能够成为塑造新的政治系统与制度体系的价值基础;二是政治系统与制度体系能够包容和吸纳这些新的权利诉求,并能以持续更新的政治秩序为经济自由的生长和新权利诉求的产生提供条件。这种价值整合在政治操作层面的现实策略,就是要形成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良性互动的结构。  相似文献   

14.
周道华 《攀登》2006,25(6):13-16
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观的高度,科学说明了经济社会发展中带有规律性和方向性的问题,为我们认识和解决社会主义的民生问题,提供了思想原则的指导。这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人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一致;坚持市场经济二重性的辩证法;坚持社会整体发展与个人发展相协调;坚持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完善相统一,不断推进民生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韩振峰 《攀登》2010,29(6):56-5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其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导向性、建设性、批判性、继承性和创新性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王继宣 《攀登》2011,30(2):12-16,26
辛亥革命以来的100年,是对"民族、民权、民生"这个时代性、历史性重大课题求解的100年。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是3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他们的理论与实践,分别为求解这个课题做出了伟大的历史性贡献。今天,我们要在百年求解的基础上,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求解,并做出无愧于前人的解答。  相似文献   

17.
贺全胜 《攀登》2005,24(6):85-8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理论层次非常鲜明的新课题,它涵盖着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的理论形态。研究这一理论构架及其建设基础,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This is a response to Adam Danel's critique of my model of ethnic democracy. Danel argues that the model fails as an ideal type and as a comparative tool because ethnic democracy does not exist anywhere. I show, however, that there are indeed quite a few cases of ethnic democracy, although some are partial and some historical, including Estonia, Latvia, Northern Ireland from 1921 to 1972, Macedonia from 1991 to 2001, interwar Poland, Slovakia, and Malaysia. Danel does not address the real functions of the model as a theory of the emergence and stability of ethnic democracy and as a conceptual scheme for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ethnic democracies. The theory accounts for the developments of ethnic democracy in these states and for the conditions for its success and failure. Danel also tries to show that Israel is a Western liberal democracy by overstressing its liberal traits and the non-liberal characteristics of Western democracies. I argue that Israel's ideology, design, policies, and practices as the homeland of the Jewish people, most of whom are not its citizens, and as the “property” of the Israeli-Jewish majority, means that it has a second-rate ethnic democracy and as a state and society does not qualify as Western.  相似文献   

19.
历来的墨学研究者各自提出了自己的核心论。总结了各种墨学核心论的思维模式及其所重构墨子思想结构的模型,使人考虑墨子思想体系并不是单一核心的思想体系,也不是杂多思想要素凑合的体系,墨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由天志、兼爱、尚同三大思想要素构成的“集合核心”。三者既各自成体系,又相互关联,构成墨子思想的完整体系。对墨子思想体系核心的思考,体现了“一”和“多”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0.
李晓平 《攀登》2007,26(6):53-56
意识形态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加强和谐社会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主导地位;必须充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建立合理的利益整合与矛盾调节机制;必须加强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营造有利于社会和谐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