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日本是举世公认的经济大国。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提出了争取做政治大国的目标,制订并实行了从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迈进的国家战略。 (一) 日本向政治大国迈进的要求,是和其经济大国地位、资源贫乏的国情、大民族主义抬头、以及国际形势变化有着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
政治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对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日本而言,是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难得契机,再加上国内新国家主义的鼓动驱策,其政治大国目标清晰,政治大国战略选择日益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日本在对外贸易收支中“黑字”不断扩大,成为“黑字大国”,给世界经济带来深刻的影响,引起世界各国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日本本身也不得不考虑实行政策调整。探讨当前世界经济中的这一重大现实问题,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潜心发展,日本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军事大国”。日本积极扩充军事实力,努力发展核武技术,不断强化日美军事同盟关系,在“半遮半掩”中,已在“世界军事大国”的危险道路上越滑越远。这不能不引起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5.
浅析冷战后日本外交的几个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东欧巨变、两德统一和苏联解体,战后持续半个世纪的冷战宣告终结,美苏共同主宰世界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呈现出多极化趋势。为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在新的国际秩序中争取有利的地位,世界各主要国家加紧调整本国的内外政策。经济大国日本急欲利用冷战后“战略半径拓宽,外交空间增大”①的有利时机,摆脱“政治侏儒”的地位,成为政治大国。此时日本战后型外交路线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日本外交进人转型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一、外交决策呈现出集权化趋势 战后长期以来日本的外交决策实行的是…  相似文献   

6.
战后日本国宪法自1946年11月3日公布以来,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在这期间,日本在和平宪法下,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由战败到复兴、重新崛起。现在,日本正以经济大国为依托,积极向政治大国迈进,成为国际政治中举足轻重的力量。然而,这部新宪法自诞生以来,日本国内各种势力围绕它的斗争,特别是关于“放弃战争”的第九条的争论从未停止过,且异常激烈。可以说,宪法第九条的历史,就是战后日本的政治史,宪法第九条是战后日本宪法的最大争论点,也是日本国宪法的最大特色。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及国际形势的变化,日本…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中日关系摩擦不断,危机四伏。随着日本迫不及待地加速其从经济大国迈向政治大国、军事大国的步伐,作为这个岛国的邻邦、饱受其侵略蹂躏之苦的中国,透过历史的血泪,深刻地重视审视中日关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真正吃透东洋人”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战后日本经济在严重的战争破坏的基础上,实现了高速增长,成为“经济大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技术发展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实事求是地研究战后日本的技术战略,从借鉴的角度探讨其经济教训,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无疑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21世纪的中日两国存在着更直接的共同利益,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大国中国和经济大国日本共为利益相关的东西邻国,这就是思考未来中日关系发展的出发点,无论从经济方面看,还是从政治方面看,“中国威胁论”都是不能成立的,在东亚一体化的过程中,中日两国责任重大,理应做出贡献,中日关系一定会发展得更好。  相似文献   

10.
梁胜文 《沧桑》2009,(1):99-100,102
品牌不仅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近些年来,我国已成为公认的世界“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品牌大国”、“制造强国”。中国品牌特别是中国名牌发展的总体水平与中国经济和贸易的发展程度很不相称,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品牌建设总体上还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中国经济要真正走向世界,必须加强民族品牌建设。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企业要强化品牌意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创造出更多的中国世界名牌。  相似文献   

11.
牛丽娜 《沧桑》2011,(6):94-97
冷战后,大国化成为日本主要战略目标。与此同时,因环境外交成为世界各国关注重点,日本也将其作为大国化战略重要组成部分,从各个外交层面积极行动。我们不能否认其对全球环境改善的积极作用,但也应明确大国化战略是其深层动因,且存在殖民主义弊病。  相似文献   

12.
试论日本自民党政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世纪是人类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日本在这个世纪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世纪前半叶,日本完成了资本主义工业化,随后发动对外侵略战争;后半叶,完成了经济复兴和经济大国的任务,并开始向着政治大国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3.
“大国崛起道路的历史比较”会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健 《世界历史》2004,(4):134-137
2004年3月26—28日,在苏南小镇吴江召开了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和上海世界史学会联合主办的“大国崛起道路的历史比较”研讨会。京、宁、沪三地的众多知名学出席了会议。此次会议将世界历史研  相似文献   

14.
新现实主义认为国际关系中的单元在“无政府”的系统结构下进行互动,因此,安全成为对外政策的首选。中日之间的互动也是如此。自20世纪7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到2011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中日双方虽然经济方面的互动取得很大成就,但安全等领域时却没有形成良性互动。中日关系正如新现实主义所描述的那样,依旧是以各自“自助的”即安全至上的双边关系。这种关系会随着中国的崛起,东亚权力的变更,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
八十年代开始,日本经济的发展采取“技术立国”的新战略。这是由当前日本政治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国际地位决定的。日本战后几十年来,大量引进了世界各国的先进技术,加以改良和提高,并应用于发展新产品,使许多部门的出口产品在数量上居世界第一位,质量上也居世界第一流,促进了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并在国际上成为“经济大国”。但从1973年石油冲击以后,能源成本不断提高,使过去支持日本经济迅速增长的化学、纤维、钢铁、造船、炼铝等工业走下坡路,其产品逐渐失去了竞争能力,占世界市场50%的汽车工业前景也并不乐观。只有电子、电脑、咨询、机器人等工业继续增长。近年  相似文献   

16.
自民党干事长中川秀直,可算是日本对华“政经分离派”的“帮主”。“谋求建立和谐社会、成为经济强国的中国,对日本不是威胁;争取成为政治大国的日本,对中国也不构成威胁。”3月中旬,日本自民党干事长中川秀直在访华时讲的这番话,让人看到,这是一位希望改善日中关系的日本政要。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国经过40多年,变成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大国。日本的外贸顺差已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而且,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债权国,拥有世界财富的1/10。它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到1990年预计要超过美国而跃居世界第一位,国民生产总值的人均收入超过一万多美元,也在世界上名列前矛。日本为把自己的经济、政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的中日两国存在着更直接的共同利益,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大国中国和经济大国日本共为利益相关的东西邻国,这就是思考未来中日关系发展的出发点.无论从经济方面看,还是从政治方面看,“中国威胁论“都是不能成立的.在东亚一体化的过程中,中日两国责任重大,理应做出贡献,中日关系一定会发展得更好.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前半期 ,日本是亚洲的侵略大国 ;2 0世纪后半期 ,日本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经济大国。无论是在日本对外侵略和掠夺的历史上 ,还是在经济贸易的扩张活动中 ,东南亚地区在其对外战略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而这一地区人数众多、又拥有经济实力的华侨华人的动向 ,也始终是日本朝野关心和感兴趣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 ,他们对这一庞大群体的调查研究从未中断 ,发表论著之多亦堪称世界之最。但是 ,由于语言文字障碍 ,国内读者对日本研究华侨华人的实况还知之不多。 80年代以来 ,笔者虽曾多次在国内外刊物撰文 ,评介日本出版的华侨华人研究成果 (包…  相似文献   

20.
抗战期间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呈现类似二律背反的特点:一方面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在抗日战争和创建联合国等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另一方面则是这种提高的有限性和表面性,在英、美等西方国家看来只不过是给了中国一个“礼节性”性的位置。这种现实大国与虚幻大国的矛盾与罗斯福的对华战略有直接关系,但主要还是取决于中国自身因素,即中国国力特别是经济力的不足,以及中国在事实上没有摆脱不平等条约体系的束缚。中国人民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付出了巨大而艰辛的努力,但在很大程度上这种地位还是西方大国出于其战略利益的一种给予。只有完全排除这种“给予”因素,中国才能真正获得大国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