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上海是一个永远走在队伍前面的摩登青年,在8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显露无疑,当张明敏、张行、费翔将《我的中国心》、《迟到》、《冬天里的一把火》陆续唱响全中国的时候,喇叭裤和老外在上海滩上蜂拥而过,神秘的HOTEL——上海宾馆拔地而起,泛着银光的卡拉OK机器在那些灯火辉煌之处夺人眼球,还有后来的早茶,永远标新立异地站在时代的前列。而永  相似文献   

2.
40年代《前线》排演在枣园文工团严正(编者按)1944年6月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军委总政治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全党学习郭沫若的学术论文《甲申三百年祭》和原苏联考涅楚克的话剧《前线》。通e。中指出:“……必须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与学习的态度,万万不可冲...  相似文献   

3.
林荫 《旅游纵览》2017,(8):54-60
<正>"在路上,我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这是杰克·凯鲁亚克在其作品《在路上》中的一句话。这本被誉为"垮掉的一代"的《圣经》小说,开启了美国公路自驾旅行的先河。在美国这个车轮上的国家,山姆大叔的子民们用车轮丈量每一寸土地,特别是那一辆辆高大炫酷的房车,为公路增添了别样的动感亮丽风情。Tourism Overview55  相似文献   

4.
他写出了汉城奥运会主题曲《手拉手》、意大利世界杯主题曲《意大利之夏》、刘德华的经典曲目《爱你一万年》……他就是"体育歌曲之王"乔治奥·莫洛德尔。如今,他和中国钢琴家孔祥东一起,为北京奥运会创作了《永远的朋友》——他要在中国续写传奇。  相似文献   

5.
提到张爱玲,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天才女作家。这位从小就能通读《红楼梦》的奇女子,以特有的张爱玲体书写了旧上海十里洋场一个又一个传奇,而且传奇似乎永远也不完。在时下一浪高过一浪的张爱玲热里,影视剧的拍摄一部火似一部,连带着导演、编剧和演员也跟着大热。而展现苍凉华美末世的张爱玲,在1940年代的上海,也几乎是一夜之间大红大紫,无人能出其右。这正应了张爱玲的话:“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相似文献   

6.
在2月7日上海《文汇读书周报》上,看到邵燕祥《一个难得的共产党员(读《永远的怀念——温济泽纪念文集》)》后,我即提笔写此文。因为文中提到了我,而我是绝不敢当的,故而必须表个态。 文中说:“他的老战友曾彦修说从许多方面  相似文献   

7.
中国观众最多的导演是谁?是谢晋。他执导的影片从50年代的《女篮5号》,到60年代的《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到80年代的《天云山传奇》、《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鸦片战争》……哪一部不是家喻户晓?他的影片充满着激情与反思忧愤,正是那种对真实人性与美好心灵的不断探索,使他拍摄的影片震撼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作为一个有着  相似文献   

8.
<正>20世纪20年代,上海是中国的文化中心、出版中心,史量才、黄伯惠、汪伯奇三大报人统领沪上报业。他们主持的《申报》《时报》《新闻报》呈鼎足之势。然而,拥有上海托拉斯“四社”(《时事新报》《大陆报》《大晚报》、申时电讯社)的张竹平横空出世后,却从根本上动摇了这一格局。  相似文献   

9.
对上海,我曾经写下过许多和我并不相关的文字。一座舞台般的空城,街上阒无一人,房子陌生。我梦中看到的上海永远如此。的确有点刻意,连潜意识也中了毒。1998年写《老上海》,最先是图片诱发了我,观察、援引、讽喻紧随其后。我在图片里倘佯,竭力修改梦中所见。那时候,许多人迷上了“上海考古学”。我觉得我有必要同他们划清界线。一年以后,我在《地图与肖像》中徒劳地辩解道:我写上海,“不是出自热爱,或不合时宜的怀  相似文献   

10.
赵元三 《江淮文史》2011,(1):52-69,1
上世纪60~70年代,在繁华的大都市上海,有一条短短的马路,虽然周遭便是人声鼎沸的街区,这里却总是格外安静。马路的两边,是一排排的西式小楼,虽然外表并不起眼,出入其间的却都不是寻常人物:柯庆施、张春桥、姚文元、徐景贤……这是什么地方?这些上海滩乃至中国的风云人物为何在此频繁出入?就让我们随当年的《解放日报》革命委员会第一召集人赵元三走进这神秘的康平路165号……  相似文献   

11.
周军 《文史月刊》2006,(2):33-39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了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进而引发了一场酝酿已久、波及全国、影响深远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它开创了全党思想解放的先河,其功绩永远彪炳共和国的史册……  相似文献   

12.
《炎黄春秋》2012,(7):93-94
今年第4期《五十年代初的上海报业转制:从民办到党管》一文所配发的照片,底部以文字说明:"上世纪50年代初上海发行的各种报纸,其中有《文汇报》"。这幅照片中显示的报纸,除《文汇报》外,还有《华美晨报》《导报》等。《文汇报》《华美晨报》《导报》都是创刊于上海"孤岛"时期的报刊,《文汇报》创刊于1938年1月,1939年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我在上海《报刊文摘》上读到该报摘编贵刊的一篇文章,题为《杨绛不起哄》,文中写道:1957年,吴晗、肖乾、浦熙修、姚芳藻都去鼓动杨绛大鸣大放,幸亏杨绛不起哄,……这几个人后来都被打成右派……这篇文章有两处失实: 一、我是1980年因编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去拜访钱钟书时,才见到杨绛一面的。在这之前,我从未见到过钱钟书和杨绛。1957年,我与浦熙修根本没有去鼓动杨绛鸣放过。 二、吴晗是北京市副市长,没当过右派,众所周知,吴晗是因为60年代写历史剧《海瑞罢官》而落马的,“文化大革命”就是从姚文元…  相似文献   

14.
11月初,在上海美琪戏院开幕的上海国际艺术节上,北京艺术家为申城观众上演了这次会演唯一根据现代小说改编的话剧,这就是三十年代在上海出版的左翼女作家萧红的《生死场》。据媒体介绍,它轰动了申江,成了这次会演中的“压轴戏”和“开锣戏”。演出在雷鸣般的掌声中结束后,许多观众不愿退出剧场,他们在思考、在回味。 我看了这些报道,衰老的神经被深深地震动了。 萧红的《生死场》和萧军的《八月的乡村》,这两部描写东北人民在日寇铁蹄下的苦难和愤起斗争的小说,是在他们夫妇三十年代中期辗转流亡到上海后,在鲁迅先生的支持和关…  相似文献   

15.
周七月 《炎黄春秋》2011,(12):67-70
当下,"唱红歌"几乎成为专业词汇。对此,我倒有资格说点往事。我是唱着红歌长大的一代,因为自打我会唱歌,普天之下就没有不红的歌了。我母亲王昆是以唱红歌为职业的歌唱演员,她从唱《秋收》《翻身道情》,歌剧《白毛女》……再到《农友歌》,虽然她当过几乎十年的"黑帮分子",但她这辈子没有唱过任何一首不红的歌。我父亲周巍峙从上世纪30年代就参加革命,先是在上海搞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以何立山的笔名写过《上起刺刀来》等一系列抗日歌曲;后  相似文献   

16.
《格萨尔》是至今仍活在藏族民众口耳之间的一部英雄史诗,它既是一种人类文明的活化石,见证着久远年代里那些已经只能存留于记忆中的历史事件;而其自身,也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掀起浪花。我们可能永远搞不清,当初这些诗章——《格萨尔》是由什么人、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首次、二次、三次……说唱?但从她的部章的不断增多,每部内容的不断繁复,我们总能真切感受到这些说唱者——《格萨尔》仲肯们不朽的身影!这些传承“仲”——《格萨尔》的说唱家们,在长期的说唱活动中,逐渐发现把头脑中出现的雄狮大王格萨尔及其英雄们的故事画出来,既能招徕和…  相似文献   

17.
武侠影片不仅是国内影坛的一大亮点.也是当今世界影坛上最富中国特色的电影种类。关于它的历史渊源.多有以上世纪80年代初《神秘的大佛》为开端,经《神鞭》《武当》至《少林寺》形成高潮。殊不知早在此前的20年代末,上海明星影片公司经理张石川主持摄制的《火烧红莲寺》,就点燃了武侠电影这把火,且成燎原之势。  相似文献   

18.
诗人绿原的乡愁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有一个名字会被人们永远地记住:绿原。早在20世纪40年代,弱冠之年的绿原便以一组政治抒情诗震动文坛。80年代初,又凭借诗集《人之诗》、《人之诗续编》的出版引起世人的关注,作品被译成德文、马其顿文等多种  相似文献   

19.
在上世纪20年代末.上海已成为国内的金融中心,也是远东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金市的黄金交易量仅次于伦敦和纽约二大金市,成为世界第三大金市。杨荫溥《中国交易所论》中讲到标金市场:“上海金业交易所……为吾国之最大金货市场。非特为上海,及全国之金融界所瞩目,即欧、美及日本金融界,亦因受其交易之影响,而特别注意。故吾国之谈标金交易者,恒以上海金业交易所为主体市场也”。  相似文献   

20.
王德彰 《文史精华》2011,(12):56-60
中国广大电影观众,特别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观众.一定不会忘记《林海雪原》中的白茹,《秘密图纸》中的方丽,《不夜城》中的张文铮,当然也不会忘记这些银幕形象的扮演者——师伟。是的,作为20世纪60年代青年观众心中的偶像.师伟的名字永远是响亮的、温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