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试论秦汉的黄金货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秦汉的黄金货币李祖德秦汉时期的黄金货币,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黄金正式宣布为法定货币;西汉时期黄金货币的大量使用;东汉时期黄金货币“突然消失”。一千多年来,人们对秦汉时期的黄金货币议论纷纷。有的人怀疑西汉史籍中的“金”都是铜或至少...  相似文献   

2.
古代货币起源和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实物货币时期——金属称量货币时期——金属铸造货币时期。我国早期的金属铸币还带有浓重的称量货币色彩,许多铸币仍以重量为单位,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釿布、寽布,以及一些以重量为单位的圜钱(长垣一釿等)、方孔园钱(两甾等)。至于秦汉时期的半两钱、五铢钱,更是将中国纪重钱币一直延续到唐初。自唐高祖武德四年铸行开元通宝后,以宝命名的各种宝钱取代了各种纪重钱并一直沿用到清末民初。  相似文献   

3.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有五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自商周至清,在三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古钱币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先秦时期、秦汉至隋时期、唐至明清时期。与世界各国古钱币相比较,中国古钱币除具备货币的基本职能外,还有独特的道德思想和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4.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古代货币的流通影响到了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如果以这一时期货币的出土资料为依据,研究环东中国海西、北、东三岸地区的陆路交通构成状况.就可以以这些交通道路的走向为依托,了解中国古代货币经济对朝鲜、日本等周边邻近国家产生的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黄娟 《中国钱币》2014,(6):19-26
20世纪80年代至今,秦汉钱币研究全面展开和不断深入。一方面,秦汉时期考古工作的蓬勃开展为钱币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钱币及铸钱遗物等资料1;另一方面,来自不同领域的钱币研究者分别从各自的角度对秦汉钱币进行研究,使得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很大的扩展与突破,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对这一阶段秦汉钱币研究著作及论文的梳理和研究,我们可以窥见近三十年来秦汉钱币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6.
南城孜遗址位于安徽省固镇县湖沟镇马楼自然村南。2014年~2015年,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遗址中清理战国秦汉墓葬七座,年代从战国中期延续到西汉早期。这批墓葬对于探讨皖北地区战国秦汉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变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黄金的货币性问题述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以黄金为币的历史源远流长,从春秋战国到新中国建立,长达二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黄金一直在我国货币制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我国货币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货币史学界、经济史学界以及钱币学界对我国历史上是否以黄金为币,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论和分歧。当前学术界普遍认同的仍然是彭信威、萧清等前辈货币史学家的学术观点,认为黄金自春秋战国时期进入流通领域,秦汉时期发展到顶峰,东汉以后,黄金的使用“骤然减少,而且它的货币作用也衰退了”。①部分学者因黄金作为货币的使用范围不够广泛,流通性远不及铜钱,故…  相似文献   

8.
一这里所谓“转折”,是指由自然经济向商品、货币、交换经济的转折,或者反之,由商品、货币、交换经济向自然经济的转折。我发现,在中国社会经济史上有三个转折点,兹先划出如下: 前6世纪公元1世纪公元8世纪(标志:前524) (标志:86—190) (标志:780) (约六、七百年) (约六、七百年)我这里划出的第一个转折点,意味着由上古期共同体自然经济向秦汉期古典经济的过渡。我这里划出的第二个转折点,意味着由秦汉期古典经济向中古期自然经济的过渡。我这里划出的第三个转折点,意味着由中古期自然经济向近古期商品、货币、交换相对发展的地主经济的过渡。这三个转折点,各有一个标志年代。第一个转折点的标志年代是公元前524年,这一年据说周景王铸大钱,使钱货子母相权。第二个转折点的标志年代是公元后86年和190年,前个年代是东汉章帝时  相似文献   

9.
知文明     
《大众考古》2022,(8):92-93
<正>中国史前至秦汉时期石玉器手工业的演进中国史前至秦汉时期石玉器手工业的演进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工业,是石玉器手工业的发生和形成期。第二阶段,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细石器工业,石玉器手工业从旧石器向新石器的转型过渡期,其年代大致是距今5万—1万多年间,  相似文献   

10.
秦统一后,岭南地区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从考古学文化看,秦汉时期较之先秦时期有相当大的进步,尤其是秦汉时期建筑遗址的发现,其崭新的面貌,是先秦遗址中不曾有的。本文将考古发现的这一时期的建筑遗址作一概述和初步探讨,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求教于学术界。 本世纪60年代初,先是在始兴白石坪发现了绳纹瓦遗存,当时划属战国时期。接着在英德连江口发现了以绳纹瓦为特征  相似文献   

11.
《四川文物》2021,(4):70-84
北京地区瓮棺葬出现于大坨头文化时期,并在战国秦汉时期广泛流行。按墓葬的年代,大致可分为五期,大坨头文化时期、战国时期、战国晚期到西汉早期、西汉时期、新莽到东汉早期。瓮棺葬的空间分布情况与北京地区战国秦汉城址的考古发现较为一致。从被葬者的构成和葬具来看,儿童瓮棺葬和成人瓮棺葬有明显的区别,尤其特别的是路县故城考古发现成人瓮棺葬,还发现瓮棺葬埋入道路等特殊葬俗,为探讨战国秦汉时期北京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文化传播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由科教文图书出版社出版的田秋平《战争货币》一书,叙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晋东南根据地内各县银号票、上党票号票、冀南银行票等战争年代发行流通货币的历史。详细描述了抗币与敌伪币的较量,反映出货币这一特殊“武器”在战争年代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钱币大辞典·秦汉编》于1986年4月开始组织编写,于1998年12月正式出版,历时近13年,这是组编者和参与编写者在开展这项工作之初,均未曾料到的。(秦汉编)收录秦汉400余年间铸行的各种货币,并及战国时期秦国的半两钱和汉时西域(今新疆地区)的汉伍二体钱,共收词目973条,图版4748件,是我国首部以百科全书式的编纂方式编纂的系统介绍秦汉货币的大型工具书。该编在秦半两钱、秦汉半两钱、汉半两钱、汉五铁钱等的分期断代和秦半两钱的流通区域方面,以及在秦汉钱币的铸造工艺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代表了当今中国秦汉钱币研究的…  相似文献   

14.
在秦汉地方行政结构中,内郡与边郡在行政职能、吏员设置、民族构成、法律制度上存在着诸多差别。研究秦汉边郡,对于探索秦汉时期边地制度与内地制度相互影响融合的规律、秦汉边疆治理、民族关系、秦汉国家结构发展变化、地方行政机制的运作规律等有重要的意义。本世纪初,西北简帛的发现,极大推动了边郡研究。进人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外学者在前人的基础上,分别从秦汉中央政府分层次、差别化治理,边郡防御系统,边郡职官设置,屯戍,文书运行等不同方面探讨了秦汉边郡的情况。笔者根据搜集到的相关论著,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秦汉边郡研究做一简要综述,以期对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有所裨益,疏漏之处,祈望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5.
2004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新校址的27座秦汉墓葬,年代跨度从战国到西汉晚期。其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体现了秦文化对中原地区的影响,为研究秦汉时期关中地区与中原地区文化交流以及中原地区丧葬习俗的演变提供了宝贵材料。  相似文献   

16.
出土铁钱的修复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舜强 《文博》2001,(4):78-80
早在秦汉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铁质货币。铁半两就是目前我国发现年代最早铁钱。两汉以后,我国许多朝代都相继铸制了铁质钱币,直至咸丰年间,清政府还在铸制各种大小铁线。我国历代遗留下来的铁质钱币,是研究我国古代初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其中不乏珍稀之品,为钱币研究者所珍爱。因此对于铁制钱币尤其是出土铁钱的保护,也就成为文物修复得与保护工作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汉集灵宫为武帝求仙所建,汉华阴县为高祖八年更名设立,二者均位于华山北麓。《水经注·渭水》对其地望记载明确,本无争议,但近人研究却逐渐将其位置相互混淆。汉华阴故城年代稍早于集灵宫,二者性质、年代和功能均存在较大差异。2010年,秦汉离宫别馆考古队调查华阴市境内,在此发现并详细调查了杨家城、瓦渣梁等10处秦汉时期遗址,采集到大量可供断代的遗物标本,为解决华阴境内秦汉时期遗址的性质提供了科学、详实的资料。其中杨家城遗址通常被认为是汉"华阴故城遗址",但通过本次调查发现该遗址年代较晚,与文献记载的汉华阴县城不符,反而与汉集灵宫在年代和地望上非常吻合,应当是汉集灵宫遗址所在。考古队在杨家城遗址以东还发现了另外两个重要遗址—瓦渣梁与黄埔峪遗址,通过研究,发现这两个遗址当分别为汉华阴故城和华山祠所在。  相似文献   

18.
苗健 《新疆钱币》2002,(3):27-29
秦汉货币的产生和发展,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化的演变有着重大影响。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群雄割据的局面,开始创建统一的封建专制国家,并实施中央集权体制;西汉加以巩固和发展;新莽和东汉渐次削弱而趋向割据。为了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秦汉王朝采取过许多政策措施,在货币方面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尚杰 《东南文化》2013,(1):23-30,127,129
狮雄山遗址位于五华县华城镇东南约2公里处的塔岗村,2011-2012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五次调查、勘探和试掘,发现了秦汉城址以及大量与城址相关的遗迹和遗物。此次考古工作区分出了秦代晚期和南越国时期的遗迹单位和典型器物,为岭南该时期考古学断代研究增加了新内容;狮雄山秦汉城址的发现和对城址布局、结构的认识,为秦汉城址类型的研究提供了新材料;封泥的发现为解读城址的年代与性质提供了新证据;为探索南越国建立之前赵佗经营龙川的历史提供了新线索;亦为说明秦汉帝国的疆域和政治版图形成增加了新史料。  相似文献   

20.
从古至今,张家川都是经济贸易的集散地,商品货币经济比较发达。1986年至1989年9月,有关部门先后五次在当地的窖藏和墓葬中发现古钱币,出土秦汉至明清时期铸造的各类半两、五铢等钱币共计近万枚。从大量古钱币的出土发现以及民间的大量收藏来看,历史上张家川经济繁荣,并进一步证明张家川历代行用货币均以中央王朝货币为流通体系。同时,这些古钱币的发现和出土,为研究该地区的历史文化特别是货币经济,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一手实物资料,对促进张家川经济、金融事业的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