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将迎来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帝制走向共和,无疑是巨大的历史贡献。一个世纪过去,共和仍在“走向”中。中国人到底学到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社会进步了多少?需要在纪念中反思并展望。  相似文献   

2.
护国运动中的革命派与投机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史天地》今年第一期《蔡锷与唐继尧谁是护国运动首功》一文,认为护国运动的首功是唐继尧而非蔡锷。事实上,从辛亥革命中的云南“重九起义”到“护国运动”(非仅指护国战争),蔡锷的功劳都在唐继尧之上。蔡锷一直是辛亥革命和护国运动中的革命派,而唐继尧不过是投革命之机而成长起来的地方军阀。历史事实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辛亥革命中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成果,成为临时大总统。其目的并不在维护共和,而是处心积虑地消灭革命力量,自己像封建皇帝那样独裁专制。1912年底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占压倒优势,袁世凯就在1913年3月国…  相似文献   

3.
<正>宣统三年(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了武装起义,成功地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的新纪元,史称辛亥革命。山西是响应辛亥革命的第四个省份,10月29日太原辛亥革命起义成功,其实也得益于清道队队长杨沛霖的“开门献城”,成为民国初期太原城的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4.
冯夏根 《安徽史学》2000,1(3):63-66
在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中,民族主义是产生最早、宣传最多、影响最大的思想。在辛亥革命前,孙中山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满清封建专制统治。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强调“五族共和”、“五族一家”,……  相似文献   

5.
《丝绸之路》2011,(7):80-80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开创了民主共和的新纪元。为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特举办《中山杯》全国书画大展。  相似文献   

6.
《青年杂志》创办之前,陈独秀已经亲身经历了清末革命党暗杀清朝权贵、辛亥革命、清帝退位、民国成立、“二次革命”、袁世凯滑向帝制自为……短短几年时间里,走马灯似的政治剧目让他越来越看不准未来的时局。那时,大家都觉得封建专制推翻了,民主共和了,中国有希望了。可是现实的发展总是与期待的理想格格不入。就像鲁迅在《小杂感》里调侃的:“革命,革革命,革革革命,革革……”  相似文献   

7.
1911年,经过十余年酝酿的共和革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武昌起义引发了举世瞩目的辛亥革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帝制就此终结,中国历史由此走进一个新纪元。在这背后,历史不应该忘记长期投身革命的仁人志士,尤其是在国内人士近代化意识不足的情况下给革命以强劲支持的近代留学人。作为孙中山家乡——原香山县重要组成部分的今珠海,对共和革...  相似文献   

8.
傅济锋 《安徽史学》2007,1(3):120-122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权,成立了民主共和政府,使得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专制政权进行深入斗争的同时,在民主革命阵营内部,妇女还未完全从封建制度的奴役下解放出来,为争取平等参政权,女界展开了新一轮的抗争.  相似文献   

9.
民主共和一直是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奋斗的目标,辛亥革命打破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帝制,为共和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与实施提供了契机。虽然在西方行之有效的民主制度在中国往往变形走样,但一心独裁的统治毕竟也不敢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只能悄悄地偷梁换柱,逐渐地将民主共和转变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的服饰改革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统治了270多年的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同时,辛亥革命也推翻了在中国几千年以来的以等级标志为核心的服饰体系。就这一方面而言,“辛亥革命划时代性的最明确的在服饰上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与民主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启超与民主党曾业英民主党是民国初年一个自居为第三党的议会政党。它的前身主要是共和建设讨论会,1912年春夏之交开始酝酿改组民主党,10月27日正式宣告成立,次年5月29日与共和、统一两党合并为进步党,前后经过约一年零三个月。它推举汤化龙为干事长,马...  相似文献   

12.
试述“中华民国度支部兑换券”吴筹中我收集到两张罕见的“中华民国度支部兑换券”,其中十元的仅见一张,一元的亦甚少见。兹阐述此票的历史背景于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创立,孙中山先生任临时大总统,当时各地金融呈紊...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国4年(1915)12月25日爆发的护国讨袁运动,是一场匡扶民国,再造共和的伟大革命活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童要地位。这场运动策源于云南,首义予昆明i其声威之浩大,气势之磅薄,为全国所震撼。终于以一省孤军,战胜袁逆数倍之强敌,并于1916年3月22日迫使其放弃帝制,恢复共和。这是继辛亥革命之后2.--次以民主的力量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4.
有关段祺瑞在辛亥革命中活动的评价,学术界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单宝《段祺瑞“三造共和”平议》一文认为,段在客观形势的推动下,思想确实有了转变,并以实际行动加快了当时形势发展的进程,其缔造民国之功应予肯定。而李开弟《段祺瑞“三造共和”述评》一文则主要以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中的一段话为依据,提出了与此相反的商榷意见,认为段曾于1912年1月1日领衔通电主张君宪、反对共和,常  相似文献   

15.
民初的两个“四川银行”和两种“四川兑换券”张善熙1.民国二年至七年的“四川银行”(1913—1918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四川响应,张培爵、杨庶堪起义于重庆,成立“蜀军政府”,以张培爵、夏之时为正副都督,宣布独立,同时,省议...  相似文献   

16.
论有贺长雄与民初宪政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贺长雄在袁世凯扼杀共和民主制度,一步步走向专制独裁,乃至复辟帝制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独特作用。他完全抹杀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事实,杜撰所谓的“国权授受说”,从根本上否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确立的“国民主权说”,并以此作为袁世凯抛弃民主共和制度,复辟帝制的法理依据。民国2年后宪政体制的演变就是在有贺长雄杜撰的这个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有贺长雄的言行体现了当时日本帝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和意志,他名义上是中国国家元首聘请的法律顾问,但实际上扮演着“阴谋政治家”的不光彩角色。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它不仅结束了中国传统的封建君主旧制度,而且带来了现代的共和民主新制度;它不仅提高了国民的民族认同,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夷夏之辨”民族旧观念,创立了“五族共和”的政治体制,完成了中华民族由自在实体向自觉实体的转变过程,也开辟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新纪元。金冲及先生在他的新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写道:人们常说辛亥革命将清朝政府改称“民国”无非只是换了一块招牌,但是不能小看这块招牌,换不换这块招牌区别很大。  相似文献   

18.
一次戏剧界国民外交运动的“长征”黎远明抗战时期,桂林曾进行过一次举世闻名的、到南洋各地巡回演出的、戏剧界国民外交运动的“长征”。一早在1938年4月6日台儿庄大捷后至同年10月26日武汉沦陷前的这段时间里白崇禧和李宗仁在武汉商量,要派军委会政治部第三...  相似文献   

19.
<正>1911年10月14日,诞生于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炮火之中的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湖北临时警察筹办处",首创中华民国警政建设之肇端,"民国警政,此为始基",在中国警察史上,尤其是在推翻封建帝制、走向民主共和之后的近代中国警察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士锲 《江淮文史》2001,(4):24-34
“无量金钱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1912年3月,袁世凯窃据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图谋“帝制自为”,残害革命党人,蔑视议会,独断专行,致使辛亥革命的成果只剩下一块“共和”招牌。1913年7月,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领导发动反对专制独裁、维护共和政体的革命战争,因它是辛亥革命的一次补课,故史称“二次革命”。在这次革命中,涌现出名的“讨袁四督”,安徽都督柏蔚即是其中的一位中坚人物。本对柏蔚领导安徽“二次革命”的曲折生动的经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