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案例介绍昕昕(化名),男,5周岁。小班入园后,他的言行举止引起了我的注意。集体活动时,他的小屁股很难坐在椅子上超过3分钟,总是扭来扭去。大家排队如厕后都回到了座位上,只有他还在回来的路上,一会儿在蹲在床边摸着什么,一会儿躲在玩具柜后面,有时甚至会兴奋地爬上桌子。  相似文献   

2.
张复 《百年潮》2012,(10):53-60
20世纪80年代,我曾陪父亲张仲实到周扬家看望周扬。之后,又几次访问过周扬夫人苏灵杨。20多年过去了,记忆中的许多事情都已淡忘,但当年看望周扬和采访苏阿姨的场景仍历历在目。下面,将我所知道的周扬的情况写出来,与大家分享。陪父亲看望周扬1984年3月,在首都文化界举行的一次座谈会上,父亲与久未见面的周扬会面了。此前的1978年,父亲在解放军301医院住院时,周扬曾偕在301医院住院的周立波一同来看过父  相似文献   

3.
正"叮铃铃!"这节是科学课,同学们伸长脖子,巴望着科学老师的到来。过了一会儿,老师来了。可与众不同的是,老师拿来了一个袋子,班上立刻炸开了锅,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老师先清了清嗓子,说道:"大家先静一静,你们知道什么是‘小孔成像’吗?"还没等老师说完,下面有人喊道:"那什么是小孔成像?""下面我们做一个实验来理解。"老师故意卖了个关子,神秘地说,"请大家看大屏幕。"  相似文献   

4.
周扬的悲剧     
刚好在建国初期(特别是“胡风事件”前后)迷上文学的一代人(如我),周扬简直称得上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总是那样敬心诚意地聆听他的声音,按他的指导来“校正航向”。历经这运动那运动,直至顶峰运动──文革,脑袋渐渐清楚,迷信彻底瓦解.又复为他的反思感动,为他的结局震惊。由于这种背景,对李辉的长文《是是非非说周扬》自然倍感兴趣。二十多位知情人,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评说一个人,歧见纷出,是当然之理。但不约而同地都说到“周扬的悲剧”。造成悲剧的原因,有人着重时代因素,有人着重斗争局势,有人着重政治品质,有人着重…  相似文献   

5.
周扬自二十多岁就步入左翼革命阵营,担任“左联”党团书记。1937年从上海来到延安,作为文化艺术界的领导人,周扬一直为毛泽东所倚重。在“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周扬一直是中国意识形态的最主要的领导人之一,并被称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权威解释者、执行者。周扬的是非功过,需从历史的氛围来看。在党内政治生活比较正常的情况下,周扬在思想上的睿智和理论上的卓识是他人难以企及的。但是,当党内政治生活不健康、指导方针存在着严重失误的时候,周扬也难置身事外。他不但竭力宣传执行“左”的理论,而且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严重伤文、伤人。经历了“…  相似文献   

6.
夏天的天气     
正夏天的天气像一个调皮、任性的小孩子,一会儿晴,一会儿阴,一会儿刮风,一会儿下雨……真是变幻莫测。当他平心静气的时候,那丝丝微风轻轻地从你脸颊旁吹过。当他高兴的时候,那涨红的脸颊就像个大火球似的,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当他要不着玩具大哭时,倾盆大雨就像那一串串晶莹的泪珠哗哗地从天而降。当别人看他哭得伤心哄他开心的时候,他就会一边挂着泪水不停地抽泣着,一边张开小嘴露出开心的笑脸。这就是夏天常见的天气——东边日出西  相似文献   

7.
面馆酒吧     
问一个在西安住过几年的朋友:那埋皇帝的古都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面馆。他说。彼时我们正坐在一个酒吧里,等着看一个小乐队演出,周围是蠢蠢欲动的年轻人。大家谨慎地互相打量,拿捏着不卑不亢的眼神,既想示好,又不想过于  相似文献   

8.
名的马克思主义艺理论家、无产阶级革命化运动的先驱、党在艺战线的卓越领导人周扬逝世已经十多年了。人们虽然没有为他建纪念馆、树纪念碑,而在长沙新建的毛泽东学院大厅里,周扬等5位名学家的雕像,屹立在毛泽东身边;在北京毛主席纪念堂展出的历史名画《良霄》里,周扬再现在创建新中国的50位伟人的阵营中。周扬的名字和光辉业绩永远镌刻在中国人民革命和中国化事业的史册上,他的思想品德、精神风范永远留在人民心中。  相似文献   

9.
郝怀明 《百年潮》2004,(4):21-26
编辑<周扬文集>之事,始于1980年夏.80年代初文艺界许多人都在出文集.周扬从30年代起,直到他逝世,除"文革"动乱被迫中断工作,入狱接受审查外,一直担任着思想文化界的主要领导职务.  相似文献   

10.
谢冬兰 《文史天地》2009,(10):80-81
在提前失去德国总理职务后,格哈德·施罗德似乎比以前更加繁忙了——他扮演起了全球“玩”家的角色。因为,人们一会儿看他穿着运动短裤在德国博尔库姆岛与当地人打网球,一会儿又见他在瑞士的沙地球场与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的罗马尼亚籍冠军伊利耶·纳斯塔塞配对挥拍。他还出现在瑞士苏黎世机场,为一台纪念品自动售货机主持启用仪式,  相似文献   

11.
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无产阶级革命文化运动的先驱者、党在文艺战线的卓越领导人周扬逝世已经十多年了。人们虽然没有为他建纪念馆、树纪念碑,而在长沙新建的毛泽东文学院大厅里,周扬等5位著名文学家的雕像,屹立在毛泽东身边;在北京毛主席纪念堂展出的历史名画《良霄》里,周扬再现在创建新中国的50位伟人的阵营中。周扬的名字和光辉业绩永远镌刻在中国人民革命和中国文化事业的史册上,他的思想品德、精神风范永远留在人民心中。  相似文献   

12.
周扬的名字,我老早就知道了,直到1940年6月,在延安的一次集会上才第一次和他相识,但也没有同他交谈。四年之后,党中央决定成立延安大学,下辖行政学院、鲁迅文学艺术学院和自然科学院三个学院,任命周扬为校长。我于1943年在“抢救运动”后从西北局调到行政学院接受甄别。1944年甄别结束,党组织没有让我回西北局,决定我到延安大学工作,成了周扬的部下有一年多的时间,这是我与周扬第一次同事。以后又几次相处,但时间都很短。抗战胜利后我到北平办《北平解放报》后,重返延安,参加几个地区的土改,1948年到中央宣传部。1954年周扬…  相似文献   

13.
1983年11月初,有人看望丁玲,发现她特别高兴。来人自然感到诧异。丁玲开始笑而不答,后来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来人还是不解,她才神秘地说:“等着看这几天的《人民日报》吧!”来人困惑不解而去。11月6日,《人民日报》登出了周扬答新华社记的章。该实际上是周扬对他所发表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一的自我批评。那时,正是党内对周扬的“人道主义与异化论”猛烈批评之际,也是周扬在艺界大权旁落之时,同时也是丁玲再一次为自己的历史问题结论向中央申诉、中央正在审理之际。  相似文献   

14.
问一个在西安住过几年的朋友:那埋皇帝的古都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面馆。他说。彼时我们正坐在一个酒吧里,等着看一个小乐队演出,周围足蠢蠢欲动的年轻人。大家谨慎地互相打量,拿捏着不卑不亢的眼神,既想示好,又不想过于彬彬有礼,怕暴露出好学生、小白领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5.
古时候,传说天仙、凡人和龙都住在一个地方,不分什么高低贵贱,大家一起上山捕捉野兽,采摘果子,又一起玩乐,互相通婚。那时,天地不分,洪水经常泛滥,人们年年遭灾,受苦受难,东奔西走,日子过得很悲惨。为了挽救人间生命,繁衍子孙,盘古王想尽一切办法,经过九千九百九十九年的修炼,制造出一把开天劈地的大板斧。他力大无穷,肩挑两山,日行万里,任什么事物都不能阻挡他。有一天,他独自一人坐在  相似文献   

16.
日本友人池田大作,在赞誉周扬是永远留在记忆中的人的同时,也对他的夫人苏灵扬说过这样的话:“我想她也一定被非神的人捉弄,并经历过悲惨的命运,但她那谨慎、庄重、微笑的表情上,却丝毫看不到饱经风霜的痕迹。在那急风暴雨般的咒骂声中,周先生能度过草昧时节,我从其背后看到这位苗条的夫人的支持。”也可以说,就是池田先生这样一段赞语,促使我设法去了解周扬和他的夫人苏灵扬。我想,他们肯定是值得人们大书特书的。抱着这一想法,笔者采访了周扬、苏灵扬的女儿周密和曾担任过周扬秘书的露菲同志。以下是谈话记录: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物理老师,是个外地人,讲课时普通话里还夹着一些方言。在学习浮力时,他总爱把“悬浮”讲成“xian浮”,因此这个词也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印象。阿门(以我班的“捣乱王”著称,每当他“受审”时大家总是齐声祈祷:阿门!)也每天有事没事嘴里就唠叨:“xian浮”。今天又是物理课。阿门因为坐在最后一排,他是越听越无聊,越无聊就越犯困,后来就索性趴在桌子上了。脑子里浑浑沌沌的,也不知道碰见周公没有,嘴里倒还一直自言自语:“xian浮,这个xian浮啊……。”物理老师在讲台上抑扬顿挫地讲着。过了一会儿,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题,大家都埋头开始奋笔疾书。老师背手踱到后排,突然听到一曲  相似文献   

18.
夏日交响曲     
正瞧!雨婆婆来了,她敲着锣,打着鼓,不一会儿,雨便"哗啦啦"地下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太阳公公便撕开了压着天空的乌云,整个世界重新亮了起来。雨过天晴,那令人厌烦的知了又在树上"知了,知了……"地乱叫,吵得世界都不能安宁。就连荷塘中的青蛙也"呱呱"地叫着和知了一块儿起哄,还跟着那难听的歌曲跳起了舞,它一会儿从这片荷叶跳到那片荷叶,又从那片荷叶跳到这片荷叶,"跳跳王"的名称非它莫属了。听!这是什么声音啊?原来是小朋友的笑声。打  相似文献   

19.
陆布衣 《风景名胜》2014,(7):172-173
浙江。桐庐。新合。雪水云绿茶艺馆,用过中餐后,我上三楼休息。正迷糊朦胧间,只听得窗外玻璃有咚咚声,一下又一下,似敲窗。睁眼一看,几只小鸟,叽叽喳喳,似乎想从窗帘的隙缝间寻找什么。一会儿在交流,一会儿啄着玻璃,是和我打招呼吗?是要和我交流吗?是想在窗外建个巢吗?不是很确定,但我没有打扰它们,只静静地盯着它们看,任它们热烈而欢快地讨论着。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第3期《炎黄春秋》刊有《"异化"问题的讲座和周扬的遭遇》一文,追叙了周扬同志晚年的一些遭遇,读了令人感慨万千。文中插了一张照片,文字说明是"1983年4月8日周扬与人民日报同志交谈"。我初看时有点诧异。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我在报社文艺部工作,除十年动乱时期外,同周扬同志常有接触。多次听到他在大会小会上的报告和讲话,报纸文艺宣传计划和重要的文艺评论请他审阅,在他晚年也有不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