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史全生主编的《中华民国经济史》将于今年8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40多万字,是国内第一部研究民国经济史的专著。该书以中华民国政府统治区的经济为主要研究对象,旁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经济和帝国主义统治下殖民地经济,并开辟了民国经济史研究的新领域,如台湾殖民地经济等,详细阐述了各种经济形态的力量消长和发展规律、发展特点。全书体系严谨,重点突出,观点鲜明,文笔流畅,具有可读性与学术性。所用资料大多为第一手的档案资料和图书资料,是近年来民国史研究领域里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史学者研究地方经济史始于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之后,研究本地特色经济史已逐渐形成一股热潮。在当前阶段,经济史中的同地研究已占主要地位,成为研究的主流。这种现象可以称之为地方经济史研究的本土化或本地化,有利于研究者发挥优势,有利于中国经济史学科的深入发展,有利于发挥经济史学的社会功能。地方经济史研究的本地化,既是中国经济史学发展到当前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它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与动力。地方经济史研究本地化的发展为中国经济史学科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促进经济史学研究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学风更趋朴实,但在研究中也要避免由乡土情感带来的感情和理智平衡问题造成的陷阱。  相似文献   

3.
史语所学人是民国年间中国社会经济史领域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群体。所长傅斯年对学院化的经济史研究持包容立场。史学组主任陈寅恪与社会经济史也有所关涉。史语所中在中国社会经济史领域成就最大的当推与"食货"派渊源甚深的全汉升,何兹全、徐中舒、胡厚宣、劳干诸人均有独特造诣。他们的研究范围涵括上古、两汉和唐宋各个时段,侧重于商业、农业、财政领域。社会经济史成为史语所与20世纪国际史学新潮流的一个交汇点。史语所学人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具有实证化特点,与该所注重史料的学风相契合,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史学化,开辟出唯物史观之外的另一种学术路向。  相似文献   

4.
倪玉平 《史学集刊》2020,(1):31-33,20
新中国建立以后,对中国经济史学以至整个中国史学界影响最为深远的变化,就是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由于马克思主义重视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经济史研究被纳入并成为史学研究的主流。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文革”前,中国大陆史学界的主要注意力集中于对中国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上,尤其是有“五朵金花”之称的中国古代史分期、封建土地所有制、资本主义萌芽、农民战争、汉民族的形成等五个议题。古史分期的讨论,实际上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经济形态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的历史发展道路。农民战争的起因及其利益诉求,也是重在经济领域。封建土地所有制、资本主义萌芽,更是经济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和题中应有之意。这样看来,“五朵金花”中的四个议题都和中国经济史有直接的关系。由于问题意识集中,导致这一时期的中国经济史蓬勃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江沛 《史学月刊》2003,(3):102-108
2002年8月21-23日在北京举行了“中华民国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从提交此次会议的论文可以看出近年来民国史研究的几个基本特征:民国政治史在致力于突破,民国外交史因新史料的出现而凸现新意,民国社会史的研究日益深化,民国经济史的研究更加细化,民国思想文化与教育史领域的研究在不断拓宽,民国史料的不断发掘与学术史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史的研究,已经有很多的研究成果,而程民生教授的新作《中国古代北方经济史》,还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中国北方经济史》与其说是一部区域经济史,倒不如说是一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演变和南移的著作。全书共十一章,章章都和经济重心的演变有着直接的关联,如第一章“关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研究和思考”,第二章“文明的发祥与北方经济重心的形成”,第三章“秦汉北方经济重心的发展演变”,第五章“隋唐北方经济重心的鼎盛及南移的开始”,第六章“宋代北方经济的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而最代表作者见地的则是第十章…  相似文献   

7.
《六朝经济史》评介李天石许辉、蒋福亚主编的《六朝经济史》一书,近期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分为7章20节,32万字。全面、系统地探讨了六朝时期经济的发展及其规律特点。六朝时期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中国经济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历来为学术界所重视,...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的经济史研究中有不少亟待开拓的领域,中华民国经济史就是其中之一。中华民国经济史应该是中国经济史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因为它是旧中国最后约40年的经济史,直接与新中国的经济发展相关连。研究它,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旧中国的经济状况,而且有助于人们进一步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和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艰巨性,就是对今天的现代化事业也  相似文献   

9.
闵杰 《近代史研究》2007,(5):157-157
这套丛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与香港商务印书馆旗下的商务印书馆(香港)网上书店有限公司共同发掘近代史所图书馆馆藏、合作出版近代史珍稀文献计划的第一部分。丛书全部采用高精度扫描,字体格式均完全按原书原貌印行。本丛书包括三方面的书籍:一、中国近代经济史基本状况及相关统计数据这一部分所选图书,多为当年的权威性调查研究而今不易见者。例如1908年两湖总督署藏版的《中国经济全书》,系两湖总督署特意组织翻译的日本人著作,是对晚清经济的客观分析及民众经济生活的调查。民国初年农商部组织编纂的《中华民国第一至第四次农…  相似文献   

10.
经济史研究的“生态取向”就是以生态意识或生态理念为指导来研究经济史的范式和趋势。以往学界特别是经济学学界在经济史研究中严重忽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环境史的兴起促进了这一局面的改变。环境史(Environmental History)也有称“生态史”和“生态环境史”的,对不同称谓学界也有不同的内涵阐释。是一个外来词,现已为国内多数学者认同和接受。近年来,环境史在中国似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学界将焦点进一步深入到其主旨关怀与学科体系构建及其对相关学科的影响上。众所周知,环境史研究以生态学为理论基础,生态学正日益深刻地影响着其他诸多相关学科。如今,历史学科的许多研究领域,包括城市史、全球史、社会史、农史等等,都出现了“生态转向”的趋势。经济史与环境史的关系最为密切,经济史研究要追踪学术前沿,不能不对环境史研究发展的大势做出回应。当下经济史的传统论题有待拓展,研究范式面临着挑战,经济史研究的生态转向是突破现有研究瓶颈的途径,这也是未来经济史研究的学术增长点。以生态学意识和理念来研究经济史,可以形成一门新的学科——“生态经济史”。  相似文献   

11.
中国茶业经济史研究的断代透视——唐、宋茶叶经济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孙洪升我国的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业经济在古代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重大作用。直至今天,茶业仍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唐宋时期是中国茶业经济史上茶业发展兴盛的时期,对这一时期的茶业经济进...  相似文献   

12.
农村、农业、农民始终是我们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而中国经济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农村经济发展史的演变历史。理解我国农村经济史的发展历程,就是对中国社会本质的了解。本文拟从学术的角度出发,从大量的具有代表性的论著中提炼出三种能够反映中国近代经济史发展实质的理论,为当今中国的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认识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玉茹 《清史研究》2020,122(6):139-141
<正>社会经济现实和理论的发展都提出了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和经验总结的课题,清代是中国传统经济的集大成,同时又是向近代经济转变的起点,因此清代经济史研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理论和方法对研究的深入具有重要的意义。经济史理论与方法是每个经济史学人都面临的问题,长期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对这个问  相似文献   

14.
正20世纪末以来对宋史研究进行整体的学术史回顾的论文已不下20篇,对国内外宋史研究作了系统总结,特别是包伟民对21世纪以来的南宋史研究,李华瑞、田晓忠等对宋代经济史研究作了整体或年度回顾,包括了对南宋经济史研究的系统梳理,显示出南宋农业、手工业、商业、海外贸易、交通等经济重要领域的研究都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研究成果较为全面地揭示了南宋经济的发展状况,改变了南宋经济史研究相对薄弱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二十年来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的新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近代中国乡村经济史的研究可谓异军突起 ,大有成为显学之势。究其原因 ,主要是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中国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要求学术界对中国农村经济的历史渊源做出科学的说明。因此 ,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不仅受到历史学者的高度重视 ,也引发经济学者、社会学者的浓厚兴趣。特别是 80年代中期社会史研究兴起后 ,更加注重下层民众的社会经济生活 ,这为近代乡村经济史的研究注入了新鲜活力。 80年代以来 ,有关研究可称繁富。据不完全统计 ,陆续出版的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著…  相似文献   

16.
法国近现代经济史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坚 《世界历史》2000,(4):107-114
一、法国近现代经济史研究的发端虽然有关法国经济史的著作可以追溯到 16世纪 ,比如布代和勃丹关于货币和价格的研究等 ,但它真正成为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却要晚得多。法国的经济史研究是步德国后尘的 ,比德国要晚得多 ,甚至晚于英美。在 19世纪 80年代 ,斯特拉斯堡 (当时被德国吞并 )和柏林成为经济史研究的摇篮 ,古斯塔夫·冯·施末莱成为经济史研究重要的奠基者。在他之后 ,德国的历史学派通过德国社会学家韦尔纳·桑巴特和马克斯·韦伯的著作成为欧洲乃至美国史学界的主导。德国在 1893年创办了第一本经济史的杂志。而当时的法国经济和历…  相似文献   

17.
面对新世纪的开端 ,中国现代经济史的研究出现了跨越近现代分期、放宽放长研究视野的趋势 ,纵观 2 0世纪中国经济的文章、专著不断问世。近年来 ,随着中共中央的西部开发决策 ,探讨与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历史、特别是西部建设经验教训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一、关于中国现代经济史的分期在纪念改革开放 2 0周年和纪念新中国成立 50周年期间 ,学术界曾普遍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50年分为前 3 0年和后 2 0年。研究证明这种分法不够确切。赵德馨提出 ,新中国的经济发展明显呈现出 1 949— 1 956年、 1 957— 1 978年、 1 979年以后三个发展阶段。经济…  相似文献   

18.
刘秋根 《史学月刊》2005,(11):98-105
《中国北方经济史》以经济重心的转移为主线,探讨了先秦、秦汉至明清时期中国北方经济的兴衰及经济重心的演变过程。从总体上来说,《中国北方经济史》既是一部运用历史区域经济地理方法对北方经济进行考察的力作,更是经济重心南移问题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相似文献   

19.
正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史研究被认为是新时期史学研究发展的突破口。甘泉同志的研究重点转到这一领域,他和方行、宁可先生共同主持"中国经济史断代研究",成果即后来的多卷本《中国古代经济通史》。我从20世纪80年代调到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以后长期在《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工作。我和甘泉同  相似文献   

20.
黄永豪著《米谷贸易与货币体制:20世纪初年湖南的经济衰颓》是近代中国经济史研究的一部创新之作。从世界经济来看,自19世纪70年代起国际白银价格下跌,促进各国贸易增长,中国虽然贸易增长但经济却日渐衰败,黄著以湖南为例重构了此种状况形成的历史过程。该书尝试通过对区域经济史的整体研究,回答世界经济史学术脉络下的问题。循此研究视角,黄著对禁止米谷出口、近代湖南航运发展、地方财政以及货币体制等问题做了新的阐释,从不同角度推进了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黄著虽有可改进之处,但其对区域经济史进行整体研究的尝试,为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