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目次一前言二百济佛教寺院遗址的发掘概况三寺院遗址的分布及其与都城的关系四佛寺的平面布局及木塔的建造技术五陵寺、住宅献纳性质的寺刹六结语一前言自384年佛教正式传入百济后,汉城(今首尔)、熊津(公州)、泗沘(扶馀)等地陆续开始修建寺院。但从目前的发掘调查结果看,除扶馀地域外,首尔、公州等地并未发现百济时期佛教寺院遗址(图一)。迄今扶馀与益山地域共发掘寺院遗址十余处,似均为538年百济迁都泗沘之后  相似文献   

2.
《西藏人文地理》2012,(6):F0003-F0003
西山大觉寺.是位于海淀区西北阳台山东麓的一座千年古刹。寺院始建于辽代.时称”清水院”.后改“灵泉寺”.皆因寺内泉水而得名。金代时为皇窒巡幸驻跸之所.是金章宗完颜壕在位时的八大水院之一。明代宣德三年(1428年)敕资重修.成为一座皇家寺院。明清时期倍受皇家恩宠.曾多次得到重修扩建.寺院现主体古建筑格扁多为明清时期遗存。  相似文献   

3.
张俊 《中国土族》2013,(1):56-57
土族人信仰佛教,因此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三川土族地区历史上建起了很多有名的寺庙,至今存留的有朱家寺、文家寺、梧释沟寺、王家寺、赵木川寺、华尖寺、卧佛寺,附近还有藏东名寺卡的卡哇寺.这些寺院大都建于明清时期,有着数百年的历史.在三川地区众多寺院中,还有一座寺,鲜为人知,这就是"张家寺",当地人称之"张家孜格尔" (孜格尔,土语即寺院之意).  相似文献   

4.
清真寺小考     
清真寺在唐代称“礼堂”,宋代称“礼拜堂”.从元代开始,按“清真”之意,取名为“清教寺”、“真教寺”、“清真堂”等.到明清时期,“清真寺”已成为伊斯兰教寺院的通称了.只不过把地名  相似文献   

5.
陈豪 《四川文物》2020,(2):86-95
山西晋城市高平市金峰寺保存的元代碑刻为我们揭示了金元时期这一地区寺院间的互动情况。金峰寺的始建和位于高平城内的崇果院有关,后两寺互为甲乙,成为上下院。因修习同一法门,可从碑文"法眷"寺院的记载中得知金峰、崇果二寺和当地其它寺院的交往。又因助缘寺院修建、撰写碑记等事,二寺还与另一些寺院有联系,这些存在关联的寺院之间直线距离多不超过20千米。寺院互动主要由僧人建立、维系和发展,是金元时期寺僧人际网络和活动范围的反映,也有因地方官员和村民的疏请而建立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灵岩寺石刻造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岩寺位于山东济南长清县泰山西北麓的方山之阳,是隋唐时期著名的佛教寺院。唐李吉甫所撰《十道图》中,将灵岩寺与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当阳玉泉寺、南京栖霞寺并称为“四绝”。现寺院内保存着大量唐宋时期的珍贵文物。尤其是1995年,文物部门发掘清理了寺院内般舟殿、鲁班洞等遗址,发现了隋唐时期的建筑遗址,并出土有佛教造像,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笔者仅就1999年灵岩寺编辑委员会所编《灵岩寺》一书刊布的几件造像及方山积翠证明龛、神宝寺造像资料,并对灵岩寺进行了实地考察,获研究心得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新译出的资料对西夏时期的45个寺院名称进行了译释,认为西夏时期的寺院主要有官寺及家寺,家寺主要有皇家寺院及高僧大德所设立的私家寺院,官寺主要为帝王或国家举办全国性佛事活动佛教法会,西夏时期的官寺享有特权,并且规模浩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讨论吐蕃与归义军时期敦煌寺院的建置与沿革情况,分四个时期:吐蕃初期、吐蕃后期、归义军前期和归义军后期。吐蕃初占沙州,始有九僧寺三尼寺正常运转,后来兴善寺、安国寺、禅定寺恢复启用。但是兴善寺、禅定寺不久被废置或者改额。吐蕃后期,新建永康寺、永寿寺、圣光寺。重启三界寺和净土寺,此时敦煌官寺有十三僧寺五尼寺。永康寺、永寿寺是以吐蕃僧人为主的寺院,随着吐蕃统治的瓦解,两寺消失不见。归义军前期的近百年时间,敦煌一直保持有十一僧寺五尼寺。曹氏归义军时期的显德年间始建显德寺,969年前建乾明寺。敦煌官寺至此再次达到十三僧寺五尼寺的规模。除官寺以外,吐蕃时期和归义军时期还有一些民间寺院,如灵树寺、奉唐寺、龙光寺、圣寿寺、法门寺、端严寺、大悲寺、大业寺等。这些民间寺院与上述官寺存在什么样的联系,由于材料的缺乏,很难得出定论,有待深入研究。总之,不同历史时期,敦煌寺院的数量不同。弄清每一时期寺院的存续与废置,对于研究敦煌佛教历史以及写卷断代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1997年至2000年,奉先寺遗址发掘工作队对奉先寺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揭露面积1637平方米.发现的遗迹现象有殿址、水道等.出土遗物以砖、瓦等建筑构件为主.生活用品较少,多为瓷器.出土的十余件石刻造像弥足珍贵.奉先寺遗址的发掘为中国古代寺院建筑和佛教造像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0.
富原寺是古日本吉备国的佛教寺院。该寺院遗址出土的1件莲花纹瓦当,与隋唐东都洛阳城遗址出土的B型双瓣莲花纹瓦当相似,但又显个性特征。该瓦当应是对唐朝宫廷瓦当的仿效,是古代东方丝绸之路遗物。  相似文献   

11.
喜闻"格萨尔30大将灵塔群及达那寺寺院建筑(宋元时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此,这座全藏区最著名的格萨尔风物遗址和惟——座"叶巴嘎举"寺院,也就成了海拔最高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地之一。2013年夏,当我第三次来到达那寺,仰望"格萨尔30大将灵塔群"的时候,13年前,我们首次走进这块宝地的诸多艰辛和收获又浮现在眼前。千年灵塔,我来了达那寺位于澜沧江上游腹地,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  相似文献   

12.
金光明寺是唐宋时期敦煌地区著名僧寺,本文从寺名来源、存废时限、寺院地址、佛寺建筑、经济状况、僧人规模以及人事升迁七个方面探讨了敦煌金光明寺的建置沿革和僧人情况。通过对敦煌文献和传统史料的梳理,我们认为其寺院名称来源于佛教经典《金光明经》,起讫年代在公元769年至1019年左右,寺址位于莫高窟,寺院建筑包括寺门、钟楼、大殿、禅院、禅窟、堂、仓和僧人临时性住房等,从吐蕃占领敦煌到曹氏归义军时期该寺经济状况明显改善,僧人数量显著增长,由徒众推选寺院三纲并经缁流领袖批准,在敦煌地区的影响力也大为增加。  相似文献   

13.
正张掖大佛寺位于张掖市甘州城区县府街东侧,与中心广场相邻,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区,也是甘州区博物馆所在地。据考证,寺院所在地最初是建于西晋惠帝永康元年(300)的迦叶如来寺,北魏时期,梁武帝下令灭佛杀僧,寺院被毁,成为废墟。西夏崇宗永安元年(1098),嵬咩国师在迦叶如来寺废墟下挖出了古卧佛像,随即产生了在此处修建寺院和塑造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临朐县境内的佛教遗址出土文物,已发表大关镇上寺院村明道寺舍利塔地宫、石家河乡小时家庄村白龙寺遗址两处,本次刊布另外四处,包括县城大佛寺遗址出土的30余件东魏、北齐石质造像中具有代表性的9件以及唐开元十八年(730年)经幢和金代鼓形座各1件;辛寨镇张陆河村张鹿寺墓葬出土的东魏兴和三年(541年)石棺1具;辛寨镇龙门山龙岩寺遗址出土的唐代石质菩萨立像残躯1件;临朐街道大谭马庄村西石门坊风景区内崇圣寺遗址出土的明代早期陶质带背屏佛坐像1尊。其中大佛寺造像较明道寺、白龙寺造像雕琢更加精细,为所属的青州北朝造像系统研究增添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5.
<正>大报恩寺遗址位于今南京市中华门外秦淮河南岸,南至雨花台,东至南京晨光集团厂区,西至雨花路,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图一]。2007至2018年,为配合“大报恩寺遗址公园”的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以揭露明代皇家寺院的面貌。其中,在遗址南区发现的一口清代古井(J26,图二),出土遗物丰富,是研究明清时期大报恩寺遗址的重要材料。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唐代诗人杜牧在《江南春》诗中咏唱:"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宝林禅寺就是其中一座寺庙。宝林禅寺位于江苏常州武进春秋淹城遗址西隅,它始建于公元527年,为南朝梁武帝萧衍营造的皇家寺院。东晋、南北朝、唐朝、北宋,是中国佛法最盛行的时期。而在南朝,当时宗教活动及庙宇修建情况都是非常活跃。由于当时小国政权分散,各国帝王都相继以此来修建成皇家寺院,祈福消灾。自南朝开始至今寺院庙宇都逾千年历史,随着国与国之间战乱,最后这些皇家寺院也随时代的兴衰而沉沦。  相似文献   

17.
近日,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发掘引起广大市民的关注,作为明清时期南京城的标志之一,大报恩寺自建成以来就有许多未解之谜,尤其是寺中的琉璃宝塔备用构件去向,至今仍是学者们争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邹飞  高晶晶 《敦煌学辑刊》2021,2(2):114-123
伽西亚遗址,位于今印度比哈尔邦哥达拉克普尔县西北2.5公里处,是佛教四大圣地之一——佛陀涅槃的圣地,以著名的涅槃寺和卧佛雕塑著称.1904年伊始,印度考古局对该遗址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古发掘活动,发掘了大量的佛教寺院遗址,出土数量较多的佛教遗物,为研究佛教艺术在北印度的发展提供了详细的资料,同时为该遗址作为佛陀涅槃圣地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也为古代印度佛教寺院布局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佐证资料.  相似文献   

19.
它是中国北方地区年代最为久远的佛教寺院;它共有房舍943间,其中古建殿堂638间,其建筑仍然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貌,是北京郊区最大的一处寺庙古建筑群,并且享有"皇家第一寺"的美誉。它就是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四面环山,占地面积2.5公顷的潭柘寺。  相似文献   

20.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为了维系自己的统治,吐蕃统治者在支持佛教发展的同时,还非常注重对寺院经济进行有效的管制,设置了专门管理寺院经济的官员如岸本、寺卿等,且吐蕃世俗长官如节儿、瓜州节度使甚至吐蕃东道节度使往往会同僧官如宫廷僧统、瓜沙都僧统、住持沙门和寺院纲管等一道共同对寺院经济进行核算管理。同时,吐蕃统治者还通过对寺属民户征税课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敦煌寺院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