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山东惠民出土一批北朝佛教造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山东省惠民县出土一批北朝佛教石造像。造像出土于惠民镇西南4公里的沙河杨村,该村位于沙河北岸。这批佛造像是一村民在其家中施工时发现,县文物部门闻讯后立即派人前往现场勘查,清理造像共17件,原均埋于地下深约0.9米处,属于一次集  相似文献   

2.
广元市豫剧团基建工地曾出土佛教石刻造像13尊,时间从北魏至唐代,其中北魏延昌三年造像、北周刘约造像碑对研究广元北朝石窟的分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高青县出土佛教造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6年秋,山东省高青县青城至周村柏油路西侧的排水沟(青胥沟)开宽加深时,在距地表5米处出土一批佛造像。县文化部门得知消息后,即将文物收回,并对出土地点作了调查。佛像出土处位于高青县胥家村东南方,在沿沟底南北长百余米的地段内,断断续续地暴露着乱石和残破石像,估计是一处寺院遗址。遗址南端距小清河仅30米,地势略高,整个遗址被黄河多年淤积沙土覆盖,除  相似文献   

4.
2002年5月,山西五台县豆村镇佛光村村民反映在古竹林寺旧址上发现佛教造像,忻州市文物管理处得悉消息后赶赴现场,清理发掘出佛教遗物4件,分别为两尊胁侍菩萨、一尊弟子及一个佛座,质地俱为汉白玉。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绵阳唐代佛教造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绵阳,唐代为绵州、巴西郡,隶剑南道,经济文化十分发达,至今绵阳境内尚存有丰富的唐代遗迹。其中,数量较多,保存较好的,当是佛教造象。这些造象计有16处,总计大小龛有上千龛,造像数千尊。有关这些造像,在色伽兰先生《中国西部考古记》一书和郑励佺、杨曾威先生《三台县千佛崖造像及赴岩之考察》一文中均有提及。1987年文物普查,我们查勘了这些造像,现将资料整理出来,并对有关问题作一些探讨,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1985年春,安塞县郝家坪乡新窖坪村出土一批佛造像。现收藏于安塞县文管所。佛像出土处位于新窖坪村西北方。在沿沟底西北长200余米的地段内,暴露粗绳纹板瓦、宋瓷片以及人骨。据当地老人讲:在此出土过铜香炉、铜钱、瓦盆等,估计是一处寺院遗址。遗址东南距小川河40米,地势高于河川,故保存尚好。这次出土佛造像共7尊,除两尊头部残缺外,其余5尊尚好。 1、唐显庆五年造像碑(图版肆:1)  相似文献   

7.
礼泉寺遗址出土佛教造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相似文献   

8.
洛川出土唐代鎏金铜造像洛川县博物馆于1981年从本县槐柏乡杨候村征集回一组窖藏鎏金铜造像48尊,其中各类佛像12尊,菩萨像34尊,罗像1尊,天王力土像1尊。这组造像工艺精美,体态轻盈而丰满。过去曾作过消息报道,现摘要作以介绍。一、佛造像编号02通高6...  相似文献   

9.
山东无棣出土北齐造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省无棣县水湾公社于何庵大队群众,在村东南坑塘边取土时,于距地表深约60厘米处发现七件石造像,其中四件有纪年铭文,为"大齐天保五年"、"天保八年"、"大齐天保九年"和"大齐天统三年"。这批造像均用汉白玉石雕成,制工精细。现分述如下。一、天保五年(554年)造像为一佛二菩萨,通高110、宽57厘米。主佛高56厘米,高肉髻,面相丰满,披圆领袈  相似文献   

10.
广西上林出土佛教铜造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7年8月,广西上林三里镇三里村村民在附近山上劳动时,于距地面约20米高的山崖平台处,挖得一批共18件铜佛像。现存上林县文物管理所。上林发现的这批铜佛像,是目前广西地区已知唯一一批数量较大,时代较早的出土铜佛造像,对研究佛教文化在广西的传播、发展有重要意义。我国早期造像的成批发现,多见于北方山东、山西、河北、甘肃及内蒙古等地,而南方地区较少见,华南一带更几为空白。故这批出土造像的资料价值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1.
1212。4、K方形H厂造像3143、砂石弥动造像西安北郊出土北朝佛教造像  相似文献   

12.
2002月5月,山西五台县豆村镇佛光村村民反映在石竹林寺旧址上发现佛教造像,忻州市物管理处得悉消息后赶赴现场,清理发掘出佛教遗物4件,分别为两尊胁侍菩萨、一尊弟子及一个佛座,质地俱为汉白玉。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杨波 《收藏家》2009,(3):35-40
山东的济南、青州、高青、诸城、临朐、博兴等地佛教遗存丰富,历年来出土北朝造像数量甚多。山东石刻造像艺术融汇中外,兼采南北,发展序列完整,地域特征鲜明,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1996年10月青州市龙兴寺遗址出土的窖藏佛造像,数量之大、种类之多、雕凿之精美、彩绘贴金之富丽,震惊世界,  相似文献   

15.
平凉地处陇东地区,为古丝绸之路重镇。北魏时期佛教文化发达,佛教石窟和石刻造像丰富。尤其是孝文帝迁都以前的佛教石刻造像,为研究早期佛教艺术和了解丝绸之路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6.
山东青州出土北朝石刻造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一 北魏三身像2002 年 1 月,青州市文物管理所接到举报,在青州市市府西侧的施工现场发现石刻佛教造像残件。青州市文物局立即派专业人员赶赴现场采取保护措施,同时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清理。共清理发掘出北魏时期的三身背屏式造像一躯(残)及残佛像数件。经过调查,确认这里是一处废弃的古代寺院遗址。遗址现场出土的砖瓦、石件大都埋在地面以下 1.5米左右,所出土的残石造像也在这一文化层中,其下为原始生土层。根据出土的砖瓦和瓦当看,应为北魏至隋唐时期的遗物。据当地群众反映,这里从前也出土过类似的石佛像残件,相传这一1995年扶风黄堆老…  相似文献   

17.
1978年10月,林县城北11公里的姚村乡史家河村出土一尊唐代释迦牟尼造像。现收藏在林县文化馆。石刻造像通高90厘米,长方形双层束腰须弥座长42、宽32.5、高36厘米,佛像部分高54厘米。须弥座下层束腰处雕八个负重力士,鼓目突睛,或坐、或蹲、或跪、或爬,各具形  相似文献   

18.
山东诸城出土北朝铜造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岗 《文物》1986,(11)
1978年5月,山东省诸城县林家村镇青云村农民在村内取土时,于距地表深1米处发现一陶罐,内藏铜造像6件,铜狮1件。现简介如下。 1.太和十四年(490年)造像为单身立佛像(图版捌:1)。通高11、像高6厘米。佛高髫,长面,着通肩大衣,手施无畏、与愿印,赤足立一圆座上。座下为四足床。佛身后有舟形火焰纹背光。背光后刻铭文"太和十四年益□□□为二□□身修一躯□□□"(图一)。 2.太和廿年(496年)王女明造像  相似文献   

19.
论山西唐代佛教造像的艺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我国之后,经过数百年发展,在南北朝时期已成为我国民众的一种普遍信仰,佛教文化的发展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艺术瑰宝。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王朝频迭的时代,社会动荡,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人们纷纷寻求精神寄托,佛教得到迅速发展,与我国的道、儒二教并驾齐驱。南北朝时期的惠民县素有“燕津门户”之美誉,交通便利,政治地位显要,是佛教活动的重要地带。从南北朝到唐朝时期,虽历经三次较大的灭佛运动,但由于佛教倡导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拒绝奢华和浪费,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故在当时民众中仍然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