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党实施改革开放战略30年来.在我国逐步地建立起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武汉汉正街小商品市场(以下简称汉正街市场)的恢复开放,则是在这个改革大潮中最初的尝试,成功的范例,是武汉改革开放一大亮点,为武汉市乃至全国改革开放作出了积极贡献。当时,我作为武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亲历了这一重要历史事件,有必要作个历史回顾,纪念改革开放30年!  相似文献   

2.
老尼慈学.今年89岁,自10岁人汉口楱隐寺修行至今,已有八十载。这80年,我或亲历或耳闻目睹了武汉佛教界与共产党交往。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我被抽调到市方志办参与修佛教志和1986年我调至武昌莲溪寺出任住持的经历。让我从中了解到佛教界在武汉革命活动中一些贡献。在新中国建国60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初,国防设计委员会(1935年4月改称资源委员会)从航空救国亟需造就航空工程人才出发,会同中英庚款委员会、军政部航空署、航空委员会等机关,率先在武汉、清华两大学筹设航空讲座,随后又在中央、交通、武汉等大学设立航空工程学系。此举一方面培养了中国紧缺的航空工程人才,另一方面也初步奠定了中国航空工程事业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4.
迁居北京多年后,姚雪垠在一篇题为《我的心仍在武汉》的文章中还深情地写道:“我这一生住过好多地方,但住得最久的地方是武汉.我在武汉的年月大大超过我在故乡的年月.武汉可以说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在武汉受过教育,得到了锻炼,经了风,见了雨,也在风雨中做出了一点点成绩.如果在我所有的作品后面写上创作地点,武汉和湖北占有突出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姚雪垠在武汉历数十年之久,含辛茹苦创作了彪炳当代文坛的多卷本长篇小说《李自成》,但他与武汉的情缘却远  相似文献   

5.
马亮 《神州》2013,(17):19-19
近期,由武汉晚报联手武汉剧院、武汉京剧院、武汉汉剧院、武汉楚剧院、苏州昆剧院、福建省芳华越剧团、浙江绍剧艺术团,联手倾情打造了"京汉楚越绍昆群英会"暨中国优秀戏曲文化艺术节,在上演的这些经典国粹剧目中,不乏已经相当流行的经典作品,为武汉观众送上了一份演出盛宴。由于近期正在着手《楚剧图文志》一书的准备工作,所以对其中的楚剧比较关注。特意看了其中《经典折子戏专场》。  相似文献   

6.
往年陆宗达教授对我说:“去武汉张舜老门下求学吧,他学问大,治学严谨。”我跑到图书馆,在张老名下查到一堆书:《广校雠略》、《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中国古代史籍举》,《清代扬州学记》、《顾亭林学记》、《广文字蒙求》、《中国史论文集》、《清人文集别录》、《史学三书平议》、《中国文献学》、《周秦道论发微》、《说文解字约注》……我为张先生学问的博大而惊叹,难怪著名学者曹聚仁有言:“有人问我,在新中国,研究国故学的,还有没有如钱宾四这样通博的人?我听了不觉大笑……张舜微先生的经史研究,也在钱宾四之上。”(《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三联书店) 在考取先生的博士研究生后,幸得登堂求教。我一放下行李,便跑到图书馆。回来时,一位研究生告诉我,你们张先生来看过你。顿时,暖融融的,驱散了武汉早春的阴冷。作为蜚声海内外的大学者、中国历史文献学会会长,年逾古稀的张老走那么远的路,攀登几层楼看一个学生,我深知,这是先生寄予的厚望、前辈对我的希冀。  相似文献   

7.
王荣生  于洋 《纵横》2014,(7):19-24
跻身新中国第一批大学生 1949年,我17岁,已经在汉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武汉科技大学前身)读了两年书。同年5月16日武汉解放以后,我想去参加革命,于是去考湖北人民革命大学和中南军政大学本部,都被录取了,但哪个也没去成,因为家里不太同意。我家有四个人要去参加革命,除了我之外,我弟弟、  相似文献   

8.
正我出生于1949年10月,与新中国同年同月。改革开放恢复了高考,我以高中毕业生的身份破格考取了第一届的硕士研究生,1978年进入武汉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专业学习。1981年毕业,分配到中南民族学院,在民族调查时发现了女书。是改革开放改变了我的人生,是改革开放让我一生与女书结缘。邂逅女书1982年,我是中南民族学院的讲师,在都庞岭山区开展民族调查时,一位高龄老太太对我说,比她上一辈的妇女会写一种  相似文献   

9.
正武汉虽然不是我的出生地,但也是我的第二故乡了。自从1986年考入华中农业大学学习以来,我已经在武汉生活了约30年(中间去上海读博士3年,去法国学习2年,去澳大利亚访学半年)。从美丽的狮子山下,到烟波浩渺的东湖之滨,再到四季飘香的桂子山上,我在大武汉的怀抱中成长、成熟,也见证了武汉的巨大变迁。记得当初在华中农业大学上学时,到华农的公交车只有两条路线,一条是22路,到武昌火车站;另一条是55路,往武汉大  相似文献   

10.
在武汉的西郊金银湖畔,新建了一个赛马场,它是华中地区唯一的一个新型赛马场——“武汉东方马城”。首届武汉赛马节暨第五届中国速度赛马锦标赛,于2003年国庆节黄金周期间(10月1~6日)在这里举行。在赛马节未举行之前,我与小我一岁的长亲万生鼎先生(78岁),重游了解放前汉口的3个跑马场原址,同时也参观了新建的武汉东方马城。  相似文献   

11.
恩师琐忆     
正我于1979年由黄冈县(今为黄冈市黄州区)考入沙湖之滨的武汉师范学院(今为湖北大学)中文系,1983年毕业留校,一直到2007年正式调到北京大学中文系,在武汉学习、工作了近30个年头,因此武汉是我的第二故乡。《武汉文史资料》向我约稿,该写的人和事太多了,我特别想写写恩师、曾经担任过武汉市政协委员的刘宋川先生。他是我本科阶段古代汉语课的任课老师,毕业时是他竭力推荐我留湖北大学中  相似文献   

12.
韩绍初 《世纪》2022,(5):30-34
<正>1931年,我出生在湖北省黄陂县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我的祖父韩惠安是民国时期武汉商界巨子、湖北商会会长、盐业首富。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逼近武汉,我祖父决心不为敌伪做事,隐姓埋名避战乱,迁到上海租界隐居。我少年时期就与父母分开,随祖父生活。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正随着祖父在香港,在南华中学念书。1951年8月,我由香港回到了武汉。当时大学高考期已过,偶逢武汉大学补招税务专业的大学生,我就应试考入了武大,确定了以税为业,一辈子为党干好税务工作的夙愿。从意气风发的专业税务工作者到中学教师1953年8月,因国家急需人才,我从武大提前毕业,因成绩名列前茅,又是共青团员,被组织选派到了当时税务工作的国家最高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作。我作为国家培养的第一批税务专业的大学生,受到了领导的重视和重用。  相似文献   

13.
我在武汉生活整整43年了.武汉的山山水水、一木一草都会引起我的回忆.武汉成了我第二故乡.1953年我从日本回国到武汉.对我来说武汉是陌生的异乡客地.武汉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辛亥革命首发于武昌、国民革命军北伐和武汉国民政府的成立、抗战初期的武汉会战等,这给我某种神秘感和莫名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正>价值认同感让我与武汉结缘199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开春之际,邓小平从武昌到深圳一路南巡。武汉随即被批准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这意味着,武汉站到了中国第二轮改革的潮头。这一年,香港新世界集团董事局主席郑裕彤先生北上武汉,放眼张公堤外的荒野说"可以在这里建一座新城",从此开启了汉港深度合作的先河。这一年,我加入了新世界集团,并因此  相似文献   

15.
热干面     
一个地方的小吃,其实是最能体现地方文化、地方风情、地方特色的。武汉的小吃之丰富多元,应该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的吧?我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单是武汉的传统小吃, 便有二百多种,真是不统计不知道,一统计吓一跳。这些个传统的小吃,其实应该算作是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应该在我们的保护之列的。但是,却很少有人去关心经理弘扬武汉的小吃文化。其中的缘由, 大概是我们中国的文化人,关心的都是天下之大事,比如“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人民还没得到解放,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至于我,从小大概是饿怕了,所以对小吃非常的感兴趣。说起来好笑,我小时候最宏伟的理想,就是有朝一日能够用一根竹签一次串三个面窝,让我一次吃个够。所以,当这个理想最后实现了,我就想写一本关于武汉小吃的书。架势拉开了,资料等身了,可是一写起来, 才觉得水好深。再加上自己也逐渐成了个文化人,逐渐地就被“水深火热”之类的天下事缠住了,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书即使写出来,谁跟你去出呢?现在的市场其实只需要一个宝贝:“方便面”。开水一泡,马上就一大碗,这样的“快速”食品, 是中国商家快速发财的宝贝啊。于是,写了十几篇后,就将《武汉小吃》的计划,封存起来了。今年初春,小琴来访,谈起这个封存的计划,小琴非常感兴趣。于是去寻找当年的旧稿,可惜很多已经遗失了。现将能够找到的,作为引玉之砖先抛出来,以期有同好慨然响应,纷纷投笔从吃,则武汉好吃佬之幸也,武汉文化之幸也。  相似文献   

16.
<正>我的同事2000年去武汉考察,回来说武汉是很好的投资的地方,建议我去武汉看看。2002年,我第一次去武汉。自此,中华煤气公司与武汉天然气公司展开了十余年的深度合作。武汉市居民管道气用户也从最初的50万户,至今发展到180万户。调研发现武汉市的能源需求非常大中华煤气与武汉燃气集团的正式合作在2003年。2002年6月,我第一次来到武  相似文献   

17.
<正>武汉是我梦想开启的地方,这座中国中部地区特大中心城市特别大气,特别令我敬佩的是百多年前,正是在这个城市,打响了举世震惊的首义"第一枪",使千年帝制轰然倒塌。武汉有"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我要在这里实现我的"赛马梦"。看好在武汉投资前景我从小在香港长大,在来武汉之前,我对武汉的印象仅仅停留在"是一个重工业城市,与沈阳很像"。我也听说过"大武汉"  相似文献   

18.
《武汉文史资料》2005年第7期刊载原武汉市计委副主任张孟林同志撰写的《武汉一中“地下学工组”回眸》的文章。我1945~1947年在汉口市一男中(现武汉一中)读书,阅读该文感同身受,使我对武汉解放前夕党领导的  相似文献   

19.
<正>将读书作为履职起点2017年,刚刚加入汉南区政协的我还是一个菜鸟,并不知道如何建言献策。我结合自己在本区工作几年的所见所闻,感到武汉经开区主要经济指标虽然连创新高,但极高程度地依赖于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重工业,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缺乏多元抓手。恰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再版发行,我决定从书中汲取理论精华,寻求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0.
<正>武汉近代医学教育,随着西医的传入而逐渐形成。西医中等学校肇始于1878年的武昌仁济护校,西医高等院校则发端于1902年创办的大同医校。大同医校是华中地区第一所专科医学院校,也是中国最早成建制的西医医学院之一,不仅开创了华中地区西医高等教学之先河,更为武汉培养了第一批中国西医医学人才,促进了湖北武汉地区近代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