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商周时期玉鱼的数量众多,按型制大致可分为直身、弧身和拱身,按功用则可分为装饰类、丧葬类和工具类。结合出土情景分析可以发现,丧葬类玉鱼在形制上较为随意,而作装饰与工具来使用的玉鱼则有一定规律可循。作头饰的多为直身型玉鱼,而作项饰及佩件的则多为弧身型玉鱼。工具类玉鱼主要用作刻刀、觹及耳勺,作刻刀与玉觹的为直身和弧身型玉鱼,作耳勺的仅见直身型玉鱼。  相似文献   

2.
何簋为西周军事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铭文记载了周公平殷乱后,命何治理三族,并赐予何采邑。三族不仅是军事组织,也是采邑上的农业人口。这与商周时期兵农合一的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3.
《文物》2017,(4)
<正>本文所言的纵置提梁铜卣,指的是器体呈椭圆形、提梁方向与最大腹径方向垂直的铜卣。商周时期的纵置提梁铜卣,由于数量较少且发现或保存地点较为分散,虽然以往曾有学者简要提及,但尚未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目前所知的商周时期纵置提梁铜卣的型式与年代、起源与功能、时空分布特征及背景原因、使用者身份等级等问题进行探讨。一型式与年代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所知考古发掘及传世收藏的纵置提梁铜卣共46件,其中考古发掘品13件,未经正式考古发掘但出土地点明确  相似文献   

4.
铜方尊是起源于商代晚期殷墟青铜文化的一种青铜酒礼器,最早出现于殷墟青铜器第一期,方形的设计与方鼎、方爵、方卣及陶方形圈足器、方尊形器有关,与圆形铜礼器相比,方形铜礼器的使用者等级更高,身份更尊贵。殷墟青铜器第三、四期,随着殷墟与周边地区之间的交往,以及商末周初的战争与民族大迁徙,铜方尊传播至周边地区,西周早期,出现新的器形与装饰风格,西周中期发展至顶峰,并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5.
田蕊 《文物春秋》2020,(1):30-33
献簋又被称为"楷伯簋",历来研究多以该器铭文中的"楷伯"为重,而其中所记载的"献"并不为人熟知。文章以"献"为中心,结合甲骨文及考古材料,探讨"献"的身份及其部族源流,从而认识商代光族和殷遗民的相关历史,了解光族殷遗"献"从商人到周人转变过程中折射出的商周文化融合以及华夏民族不同分支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情况。  相似文献   

6.
《文物》2015,(8)
<正>本文所谓大型单体建筑是指没有院落的大型独立建筑和大型院落式建筑的主体殿堂部分。目前,商周时期形制规整、单体规模较大的建筑已发现较多,为我们研究其平面布局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综合考察此类建筑可见,商代和周代的大型单体建筑在平面布局上差异较大,为两种建筑风格,表现在堂室、台阶、门、墙、柱网结构、回廊、柱础及散水等诸多方面,体现出明显的时代性或地域性特征。一堂室的差别从堂室的平面布局来看,商代大型单体建  相似文献   

7.
李倩 《文博》2012,(3):43-49
立鸟形耳簋是一种以立体鸟形作簋耳装饰的簋形,鸟形耳造型灵活别致,加上这种簋的器体往往也铸造精良,刻画繁缛华丽的纹饰,使得簋整体极具美感。立鸟形耳簋是借鉴了商末周初的兽首鸟身形觥鋬的造型特点,在西周簋类器地位上升的背景下产生的。经过成康时期兽首鸟身形簋耳的进一步发展,至昭穆时期发展成熟。这种特殊的簋形,昭穆时期有12组(14件),夷历时期所见3件,说明昭穆时期是其繁盛期,在晚期有所复兴,但鸟耳形态上的生动性已减弱,体现了衰落的趋势。由于其具有清晰的发展脉络及明确的时代特点,对西周铜器断代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本文即以立鸟形耳簋为主题,尝试研究,以理清其发展线索,突显其时代特点,以为断代工作服务。另一方面,由于耳部造型极具动感,整体美学价值非凡,值得诸位关注。  相似文献   

8.
<正>簋是古代用来盛放煮熟的黍、稷、稻、粱等饭食的食器,其器形一般为圆腹、圈足。带着盖子可以保温;两边有把手,方便携带;底下有腿,还能在底下生火加温,设计很是科学。古人在吃饭时多是席地而坐的。簋就放在席上,古人可以直接用手从簋里取食物,有点现在手抓饭的感觉。在山东省邹城市博物馆内陈列着一件西周时期的铜簋,这件铜簋上面有盖、下面有腿、旁边还有两个青铜把手。它通高25.5厘米,口径20.5厘米,底径21.5厘米,腹径25.5  相似文献   

9.
商周铜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中有一类“铜泡”,形制多为圆形,中部隆起,有沿且沿上多有穿孔.由于该类器物有自铭,一些学者结合铭文和文献材料,将其定名为“易”,并指出其基本功用[1].本文则主要从考古材料出发,力图通过铜易形制、组合、分布地域等方面的分析,揭示其在商周时期发生、发展与流布过程,以及在分期断代上的意义.一、铜易的类型铜易是一种通过沿面上的钉孔装配在漆木盾上的器物,根据其形制的不同,可以分为三型:A型圆形圆顶易.圆形,有沿,中部隆起,直径基本在7.5 ~15.3厘米,以10厘米左右最为多见.沿上或有两组对称的钉孔,每组1到2个;或有三组等分的钉孔,每组也是1到2个;也有个别的只有—组钉孔,或为不规则分布的几个钉孔,甚至有的顶部正中还有一钉孔,用于固定.钉孔的形状多为圆形,也有方形或长方形的,还有极个别菱形的.  相似文献   

10.
玉虎是商周时期比较重要的一类玉器,文献上称为琥。《周礼》将它作为礼玉,列为六瑞之一。但先秦文献中缺乏对琥具体形象的记述。历代经学和金石学家对琥也不甚了解,例如清代吴大澂就曾将1件东汉至六朝常见的玉豚误认为琥。我们现时所能见到的玉虎,差不多全是出自墓葬中的发掘品,因此对玉  相似文献   

11.
吴爱琴 《史学月刊》2008,(3):124-126
商周时期是我国服饰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作为其组成部分的发式,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呈现出了在发式文化形成时期的多样性特点.这种多样性不类同于历史上的其他时期,为了美的需求在同一发式中做成千变万化的发型,而是指截然不同的发式类型并存的状况.  相似文献   

12.
■公簋及其铭文对研究晋国早期历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文章认为■公所属族是作为殷商遗民而随唐叔虞封唐迁徙而来,并随晋侯燮夫迁徙于晋。族为商代重要族氏之一,与商王朝联系紧密,其地望近于戈族地望,在陕西泾阳附近。■公簋中的唐伯和■公均非爵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比较全面地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对四耳簋进行了类型划分,经过认真地分析研究,得出四耳簋是西周初年出现的,主要流行在西周穆王以前,分布地域相当广泛且为周人、商人后裔及其他方国的高级贵族共同使用的一种特殊形式的青铜簋的结论,同时指出四耳簋是周人重食文化的产物,填写了四耳簋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龙口市出土西周铜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二铜簋腹内底部铭文图四 铜鬲图三 铜簋铭文拓片(约2/3)分裆明显 ,三袋形足中空。鬲颈以下饰绳纹(图四)。徐家村铜簋制作精美 ,纹饰独特。根据铜簋的形制、纹饰及铭文的特点 ,再结合一起出土的铜鬲的特征 ,这两件铜器应是西周时期的遗物。山东省龙口市出土西周铜簋@马志敏$山东省龙口市博物馆!馆员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在殷代青铜冶炼技术已发展到高度发达的阶段,铸造技术已比较完善,这方面情况已被许多考古资料和出土文物所证实。为了进一步研究殷代青铜冶炼技术和铸造技术,我们对安阳殷墟大司空村南、豫北纱厂西墙外86ANSM27墓中出土的殷代青铜簋标本做了金相分析,以便通过青铜合金的微观组织,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为殷商历史考古和科技史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6.
正2008年,成都金沙遗址"青羊兴城建"地点[1]出土了1件铜簋(ⅤT0105(5)∶2)。器身整体作盆形,敞口,宽折沿上仰,方尖唇,斜弧腹,圜底近平,高圈足,足壁微内敛。腹部以细小阳线斜方格纹衬地,中间填充乳丁纹,乳丁呈小尖刺状。口径22.1、腹径18.4、腹深7、足径14.4、足高4.5、通高12.3厘米(图一、二)。铜簋出土时口部有残损,似为自上而下施加的外力所致。通  相似文献   

17.
李晶 《收藏家》2007,(8):75-78
簋是古代用以盛放食物的器皿。根据文献和器物自铭可知,其用途类似现在的大碗,古人用它盛放煮熟的黍、稷、稻、粱等饭食,在宴飨时席地而坐,簋放在席上,用手到簋里取食物。簋的形制一般为侈口、圆腹、圈足。商代簋多无盖,无耳或有二耳。西周和春秋的簋常带盖,有二耳或四耳。因鼎专用以烹饪或盛肉食,而簋则专以盛放黍、稷食粮,所以簋、鼎多搭配使用,相得益彰。从考古发掘资料看,簋除了作盛食器外,也作温食器。商周时期,簋  相似文献   

18.
《收藏家》2021,(3)
正浙江商周时期的兵器有钺、铍、剑、戈、戟、?、矛、镦、镞等,其中钺的数量较少,共收集到4件青铜钺,2件半环形玉钺。一、青铜钺根据不同的形制特征,可将青铜钺大体分为宽圆刃斧形钺与风字形钺二种。(一)宽圆刃斧形钺共2件。其一,乳钉纹钺(图1),1974年湖州市废品仓库拣选。长方形直内,刃部延展成半圆形,侧角上翘。两肩下有二枚乳钉、一对方穿。钺身中央有一凸缘的大圆孔。通长19.4厘米。  相似文献   

19.
商周时期有没有青铜农具;在出土的青铜器中哪些器类属农具;铜农具在各类农具中占多大比例,这些问题都是考古学界长期以来所争论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由于一些地区铜农具的先后出土,更引起学术界的关注。笔者近年来对上述问题作了点探索,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根据甑部和鬲部是否相连将铜甗区分为联体甗和分体甗两大类,每类中进一步根据甑腹和足部特征区分为圆腹三足、方腹四足和圆腹无足三小类,每小类中根据口部、腹腔、下部形态、耳部特征进一步分型,每型下根据具体变化的部位划分式别,是使用类型学方法对商周铜甗形态演变脉络的细致梳理。在类型学分析基础上,将商周铜甗的演变划分为八期,动态考察了商周铜甗的演变特征,提出商周铜甗的发展可划分为萌芽阶段、繁荣阶段、过渡阶段、转型发展阶段和衰落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