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考报考人数连创记录2005年高考大幕甫一拉开,中国教育部即公布了一组数字:据统计,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为867万名,全国高校计划招生475万,其中本科230万。867万!这是自我国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报考人数最多的一次,同时也是自2003年以来,连续第三次打破1977年的报考人数记录。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被文革耽误了学业的老三届们和众多社会青年走进考场,当年报考人数最终达到570万, 而录取人数只有27.297万人,录取比例只有21:1,不到5%。自然,这样的数字只有在那个特殊的年份才可能出现。此后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普通高考报考人数都在300万以下,录取比例徘徊在1/3以下。1999年的高校大规模扩招改变了这一状况。当年,全国参加高考的人数突破  相似文献   

2.
高考动态     
二○○一年高考简况 2001年江苏省高考报名290731人,录取200434人,录取率为68.9%,其中本科录取107445人,占报考人数的36.96%,占录取总数的53.6%。 2001年南京市高考报名21322人,录取16240人,录取率为76.17%,其中本科录取8156人,占报考人数的38.25%,占录取总数的50.22%。二○○二年高考信息 2002年江苏省约有高考考生30万人,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约为24万(含单独招生)。南京市高考预计约有24000人报考。  相似文献   

3.
●南京市2003年普通高校招生报名工作近日内圆满完成。据统计,报考总人数为24671人,其中:应届生22683人、往届生1988人。报考科类:普通类21395人,体育类421人,艺术类2853人。今年报名时间比去年提前了三个月。报名条件中规定考生必须参加省高中会考部门组织的综合考试。英语口语等级测试成绩作为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时的参考,并作为考生电子档  相似文献   

4.
1909年1月,年仅22岁的朱德,从家乡四川仪陇艰苦跋涉了70多天,于4月抵达云南昆明,报考了云南陆军讲武堂,但因他是外省人氏,又无当地老住户或大户人家介绍,虽然考试成绩均优,但没能被录取。半年后,朱德改籍云南省临安府蒙自县,再次报考,被顺利录取,入丙班步兵科。  相似文献   

5.
中国有个称呼:"老三届",指的是67、68、69这三年从高中毕业的学生。这些人毕业后恰好碰上"文革",高考取消。我只读过初中,没资格跻身"老三届"的行列,不过也获得一个头衔:"小三届"。跟"老三届"一样,也能参加高考。  相似文献   

6.
"老三届"专指文化大革命开始时1966年、1967年、1968年三届初中、高中在校生,他们大多出生于新中国建立前后的1947年到1952年间.1966年"文革"爆发时,他们的年龄都在14~19岁左右.当时全国城乡的在校中学生约有1250万人,其中高中生137万人,初中生1113万人.到1969年初,"老三届"学生已经基本离校.他们的分配方向是,家在农村的全部回乡,家在城镇的除少数进入工矿企业或参军以外,大多数人上山下乡,在"文革"以来下乡的1500余万知识青年中,"老三届"学生约占400万人.  相似文献   

7.
正我是"文革"期间高中毕业的,"老三届"是现今对与我有着类似经历的这一代人的通称。"老三届"人有着非同一般的特殊经历,这经历对我们来说,是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新中国成立以来,产生过数十届毕业生,但从来没有哪一届像"老三届"那样被人常常提及。当这批人在上世纪60年代升入高中或初中时,谁也没有料到"老三届"的称谓将从此伴随他们终生。它几乎成了一张全国通用的"身份证",不  相似文献   

8.
文革中大学招收工农兵学员,到1973年已是第三次了。那时,我在农村接受“再教育”已经进入第六个年头。那些年,作为一名“老三届”高中毕业生.我是多么渴望能够早日跨进大学的校门啊。但是,前两次我虽也曾动过报考的心思。由于政治条件不过硬加上“朝里无人”。最终都不得不颇有自知之明地自动放弃了。  相似文献   

9.
1941年,我在河南淅川上集的国立第一中学毕业后,为了抗日,就决心投考黄埔军校。第一次投考,我因身体检查不合格而未被录取。我不气馁,又第二次报考,这次以第一名录取,进了设在西安的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在正式进军校之前,还要先到入伍生团进行初期军事训练。  相似文献   

10.
1915年,王季青出生在沈阳市一个小商业户的家庭里。"九·一八"事变后,她的哥哥因为在东北军供职,随军撤至山海关内,将母亲、妹妹接到北平,在贫民区租了一间小房安身。母亲省吃俭用,供王季青在北师大附中上学。1935年夏季,聪慧好学的王季青同时报考北大、清华.北师大3所大学,结果是3所大学同时发来了录取通知书。王季青选择了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11.
据季羡林先生的得意弟子、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回忆,季先生小时候学习严重偏科,在考入清华大学时,数学只考了4分,而他的第一志愿填的居然是数学系!真令人难以想像。但就是这个分数,竟然被清华大学录取。不计分数,破格录取人才,在"厚德载物"的清华大学招生史上并不是新鲜事。当年的头号"读书种子"钱钟书,1929年报考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数学只考了15分,但他的英文、国文成绩都是第一名,英文还是个满分。  相似文献   

12.
人们都知道孙犁是个大作家,但他的雅号"典型"却鲜为人知。 那是1938年夏,经北方局批准,冀中、冀南、冀西合办了一所抗战学院,院址设在深县旧州原来的第十中学,7月招生,8月开学。抗日是人心所向,一时间,北平、天津、保定的流亡学生,三五成群,纷纷前来报考。学员入学年龄不限,有十二三岁的,也有  相似文献   

13.
1927年4月,徐悲鸿从法国回到国内。 同年8月,19岁的吴作人从苏州一所中专学校毕业后来到上海,打算报考上海艺术大学的建筑专业。可当他看到上海艺术大学招生广告中,校董的名单里有徐悲鸿的名字时,便毅然报考了该校美术系,因为他对徐悲鸿仰慕已久。20多天后,吴作人便收到了上海艺术大学美术系的录取通知书。  相似文献   

14.
正一、进入大学我是1964年8月考入贵大外语系学习的。虽曰考,但在那个“亲不亲,阶级分”的特殊年代,主要还是看出身,看家庭成分。我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的录取通知书,上面赫然印着:根据你的“政治、健康状况、考试成绩和报考志愿”,录取你入我校外语系学习。政治是放在首位的,是决定录取与否的关键。我们年级就没有一个地富出身的同学,同级中文系还有3名保送入学的解放军战士,那当然是政治条件极好的了。那时高考分数是  相似文献   

15.
王梦奎 《百年潮》2012,(12):11-15
我1964年在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报考本校国际政治系研究生被录取。后来没有读成研究生,被分配到中共中央宣传部。持证报到后才知道,是到中宣部和《红旗》杂志编辑部共同主办的《内部未定稿》工作,行政编制在红旗杂志社。对内对外都称《红旗》八组,因为先前《红旗》杂志编辑部已经设有哲学、政治、  相似文献   

16.
郑光路 《文史月刊》2010,(10):69-69
<正>1970年,我在邛崃县前进公社当"知青哥",每天挣两毛钱的工分。破草屋、常无粮,是千百万知青的寻常景况。我们这一代人,被称为"老三届",就是指1966年"文革"爆发时在校的三届高中学生和三届初中学生,据统计总人数大约为  相似文献   

17.
<正>1977年10月,停顿11年的高考招生重启。这一年全国有570多万学子从工厂、从农村、从军营报名参加高考,最终录取27万余人,录取率不足5%。安徽省当年15万多人报考,录取8000余人。挟拨乱以生、沐改革以长的七七级,与稍后半年的七八级,是教育界率先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2022年是恢复高考后首届大学生(七七级)毕业40周年,他们命运的转折点与国家命运的拐点几乎同频,如同一个标签,被人们长久关注。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的百年校史上,被破格录取的仅有两人:一个是知名的历史学家吴晗,他报考清华时数学考分为零分,另一个是因写《围城》而蜚声文坛的作家钱钟书,他报考清华时数学考了15分。但这两个人皆因超人的天赋和卓越的文学才能,而被著名的清华大学慧眼相中破格录取,成了清华校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两位人物。2003年国庆节前夕,一个名叫张业超的考生又在清华大学的校史上留下了浓抹重彩的一笔:这个特殊的考生,在高考时只考了556分,而清华大学的录取  相似文献   

19.
正名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固然以内在因素为首要,然亦多有外缘背景。章士钊曾云"名士亦须拉缆人",历史上很多名人都是凭借相互间的提携、扶持而跻身名流。1917年,梁漱溟报考北京大学,没有考上。但是,前一年梁氏曾在《东方杂志》上发表文章《究元决疑论》,以近代西方学说阐扬印度佛家理论。蔡元培读后,认为他功底很好,前途无量。当他得知梁没有被北大录取时,甚为惋惜,说:"梁漱溟想当学生没有资格,那就请他到北大来当教授吧!"于是,梁漱溟被聘来北大主持印度哲学讲习。试想,如果当初没有蔡元培的"不拘一格录人才",何来日后的"一代大儒"梁漱溟?语言学家、文学家、文学批评史家郭绍虞先生早  相似文献   

20.
《新疆人文地理》2018,(1):160-160
新疆文化出版社面向全疆各族少年儿童征集以"中国梦我的梦""我的理想""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疆篇章"为主题的儿童绘画作品,每幅画须配相关短文(文、画可以不同一人),篇幅不限,大小不限,形式不限(铅笔画、腊笔画、水彩画、油画、国画均可)。短文可是小作文,也可以是小诗歌、儿歌,字数不限。绘画作品(含文字)择优将在2018年3月在新疆美术摄影艺术馆举办"100个新疆孩子的中国梦"儿童绘画展,并出版《100个新疆孩子的中国梦》彩色图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