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马王堆三号西汉墓出土的陆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物》1979,(4)
1973年底,在长沙马王堆三号西汉墓椁室北边箱西端,出土了一套陆博(图五)。在同墓出土的"遣策"中,有八枚简还记载了陆博及其用具。现在,根据"遣策"的记载对照出土实物,谈谈这种古代文娱用具。遣策:博一具(图一一:7) 关于陆博,本作"六簿",又作六博。《说文》"簙,局戏也,六著十二棋也。从竹,博声。"扬雄在《方言》中云:"簿,谓之蔽,或谓之箘,秦晋之间谓之簙,吴楚之间谓之蔽,或谓之箭里,或谓之簙毒,或谓之(?)专,或谓之(匚尊)璇,或谓之棊。"在近代编纂的《辞海》一书中,载六博:"古代博戏,共十二棋,六黑六白,两人相博,每人六棋,故名。"又云六箸:"古代博具"。"一具",可能就是指整个一套陆博的用物而言,即包括博局(棋盘),  相似文献   

2.
<正>第十一站——能站:能站在今通河县浓河镇浓河屯,位于松花江左岸支流浓浓河河口。浓镇因浓浓河得名。《经世大典》记作"然站";《析津志》记作"捻站"。"捻"大概意思是天鹅起落的地方。《析津·辑佚·天下站名》载:"不牙迷,一百(里),捻站"。清祁寯藻《三姓山川记》载"浓浓河自大青山发源,东南曲流二百余里入松花江,自河口至三姓一百五十  相似文献   

3.
正灵蛇山,这座古志书记载的闽西"第一山",是今人研究古代闽越族蛇图腾必提的名山,千百年来蒙着神秘面纱。它究竟在何方?近日,笔者结合文献记载、田野探寻和族谱记载,试着破解这个难题。现知最早记载灵蛇山的文献,为北宋初地理总志乐史撰《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二"长汀县",其载"灵蛇山,在州南三百八十里"。~((1))北宋中叶《元丰九域志》卷九"长汀县",载县之山水唯此"有灵蛇山、鄞江溪"~((2))一句,略后欧阳忞《舆地广记》"长汀县"所载与此  相似文献   

4.
唐代卢言《卢氏杂说》载:“玄宗命射生官射鲜鹿,取血煎鹿肠食之,谓之热洛河,赐安禄山及哥舒翰。”(《太平广记》卷234)清王士禛谓安禄山部下有骁勇善战之精卒谓之“曳洛河”,热洛河为“曳洛河”字音相近之附会(《池北偶谈》卷24)。今人王子辉研究唐代饮食,定热洛河为“唐代宫廷专用食品”(《仿唐菜点》第234页)。但都未说清“热洛河”究竟为何义?玄宗为何要将鹿血煎鹿肠取名为“热洛河”?据《资治通鉴》,“曳落河者,胡言壮士也”,  相似文献   

5.
据史料,我国的假日制度始自距今2000多年的西汉。《汉书·郑当时传》载:"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休沐。"《汉书·万石君传》也载:"每五日洗沐归谒亲。"所谓"休沐"或者"洗沐",唐《初学记》解释得十分清楚:"休假亦曰休沐。汉律,  相似文献   

6.
正黄陂,据《水经注》载:汝水渡藉邑世谓之黄城,水曰黄水。水积为陂,世谓之黄陂。其区域北依大别山南麓,南临长江,北高南低,东北丘陵,中部岗状平原和南部滨湖平原,即与汉口毗邻。我的出生地,旧称黄陂县西李集大彭家砦,这片有岗、有冲、有塘、有堰的丘陵地带即是我的家乡。所谓"岗",即地势较高,不易储水之地,适合冬种小麦,夏种棉花、花生、红苕等旱作物;所谓"冲"(冲田),即两岗旱地中间  相似文献   

7.
试论郑州商代城址——隞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文献记载,商代自成汤居亳到盘庚迁殷,曾有过五次迁都,其中仲丁迁都于"嚣"或"隞"。古本《竹书纪年》载;"仲丁即位,元年自亳迁于嚣"。《史记》《殷本记》载:"仲丁迁于隞"。"隞"和"嚣"为同音字,所指的应该是一个地方。隞都,据《括地志》载:"荥阳古城在荥泽西南十七里,殷(即商——作者)时隞都也"。古荥泽即今郑州市西北约十五公里  相似文献   

8.
古钱     
沈郎五铢钱《晋书·食货志》:"晋自中原丧乱,元帝过江,用孙氏旧钱,轻重杂行,大者谓之比轮,中者谓之四文。吴兴沈充又铸小钱,谓之‘沈郎钱’。"钱文"五朱"二字横读,面有外郭。钱径1.9厘米,重约1.15克,有传形。但传世"五朱"钱不得均定为"沈郎钱",近年东汉末期墓亦有出土,可见"五朱"钱铸行的上限不得晚于东汉末年。传世又有"五金"钱,径1.9厘米,重1克,与"五朱"钱近似,多传形(图一)。  相似文献   

9.
程弓 《黑龙江史志》2012,(24):55-56,58
<正>第三站——上京城:上京城位于今哈尔滨市阿城区阿什河乡白城村"金上京会宁府遗址",过去称之为白城,以金尚白而得名。《辽东志》记作"海胡站尚京城",《全辽志》记作"海胡站上京城",两志所述意思相同。据《金史》记载,金熙宗皇统六年(1146年),"上以上京会宁旧内过窄,役五路工匠,  相似文献   

10.
正(一)和顺县榆水辨析《读史方舆纪要》和顺县"榆水"条注:"在县西。《水经注》:‘榆水有二源,一出梁榆城西大嵰山,谓之北水,东南流经城东南注于南水;南水亦出西山,东南流经梁榆城南,合于北水。’志云:梁榆水今出县之石堠岭,流经县东南合于清漳。"(3)据此,似榆水即梁榆水。今传典籍记和顺县榆水当以此为最早。按照《读史方舆纪要》附注行文体例而言,一河二名一般标明"亦谓之△△""或谓之△△""一名△△"等。如,文水"亦谓之文谷水"(4)。可是《读史方舆纪要》为何不明说榆水又名梁榆水呢?  相似文献   

11.
<正>贺次君、施和金先生点校本《读史方舆纪要》卷62载:"(靖远卫)东北至宁夏中卫二百五十里。"(中华书局,2005年,第2963页)靖远卫即今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县城,中卫即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该书所载两地距离仅"二百五十里",颇为可疑。乾隆《续修中卫县志》卷1载"(中卫)西南至柴薪梁靖远县界二百里"。柴薪梁,今名"柴辛梁",位于靖远县北部东升乡的柴辛村附近,地处靖远县与中卫市交界地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古代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有"三江既入,震泽底定"的记载。意思说,三江是震泽排泄入海的重要通道,三江畅通,震泽就不再有壅塞之虞。震泽,即太湖。三江所指,历来说法不一。《吴越春秋》载:浙江(钱塘江)、浦江(浦阳江)、剡江(曹娥江)为"三江"。韦昭《国语》注:松江(吴淞江)、钱塘江、浦阳江为"三江"。《〈尚书·禹贡〉择文》引顾夷《吴地记》载:松江、娄江(浏河)、东江为"三江"。当今学者大多依照《吴地记》的说法。  相似文献   

13.
龙、凤同为四灵之一,是中国南北两大图腾崇拜。中国古书上常常龙凤共提,《艺文类聚》卷九十八载"应龙游于华泽,凤鸟鸣于高冈",卷六十四载"天降丹鸟,既序孝经,河出应龙,乃弘周易"。《太平御览》卷五十七载"枯泽非应龙之泉,平林非鸾凤之窟"。但在汉代龙、凤形象最终演化成南北两大图腾崇拜的融合,呈现出三大改变。  相似文献   

14.
宋曾巩墓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南丰县莱溪公社杨梅大队周家堡村社员,于1970年冬在县城南郊七公里的源头村崇觉寺侧取土时,发现宋曾巩墓志铭。我们随即前往调查,并于1972年5月,将该墓志运省博物馆妥加保存。据《大明一统志》载:"曾致尧墓,在南丰县南一十里龙池乡。子易占袝葬。曾巩墓在南丰县南一十里。"《江西通志》载:"赠谏议大夫曾致尧墓,先葬南丰县东固,后改葬龙池乡。王安石志铭。"《南丰县  相似文献   

15.
宋本《忘忧清乐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刻印本围棋专著。围棋有悠久的历史。汉代扬雄《方言》:"围棋谓之弈,自关而东,齐、鲁之间,谓之弈。"班固《弈旨》;"北方之人谓棋为弈。"而汉代以前的文献,《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条称"弈者举棋不定",《国语·晋语》称"累棋二十,上加九鸡子"。这里的"弈"、"棋"含义分明:"弈"指的是玩围棋游戏,即下围棋;  相似文献   

16.
《安徽钱币》2007,(1):25-25,27
《唐会要·泉货》载:"武德四年七月十日,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其词先上后下,次左后右读之。自上及左回环读之,其文亦通,流俗谓之‘开元通宝’。"《唐会要》卷八十九载:(开元通宝)"其钱文欧阳询制词及书,时称其工,其字含八分  相似文献   

17.
正所谓"棘币",是因其形状很像两个"朿"字并排,其是否曾为货币,一直是钱币爱好者关注的问题。旧谱中早有"棘币"非币的说法。鲍康、李佐贤合编《续泉汇》:"此品未必属泉币……姑存以备异品"~1。丁福保编著的《古钱大辞典》在列出"棘币"等的图形后,影印本本身的"编者识"加以说明:"旧谱第一种谓之钱牌第二种谓之汉厌胜第三种谓之棘币第四种谓之藕心钱第五种谓之罄币实则皆为古代之铜器非币也不宜收入钱谱今存之  相似文献   

18.
<正>南宋梅应发开庆《四明续志》卷3《诸县浚河》载:"宝祐五年冬,以水利局命法曹掾赵良坦董其事。"此处"水利局"当为"水利司"。笔者遍检宋代的相关文献,除此一条之外,并未发现有"水利局"的机构名称设置,如《宋史》卷15《神宗本纪二》:"诏罢都大制置河北河防水利司。"又如《宋史》卷468《程昉  相似文献   

19.
盘道     
《收藏家》2014,(1)
<正>道,《说文》写作,形声字,初从"",后来演变成了"辶",都是指行走的意思;从"首",是最初的发声,也表意,大约到了太史籀统一六国大篆书体时变为从"导(导)",发音才与近代仿佛。《易》曰:"一阴一阳谓之道,"《尔雅》释:"一达",也就是从头开始行走。盘者,旧写作盤、槃等,有环绕的意思。从木说明自古就有木盘,笔者就藏有一大一小两个黄花梨木盘,原有个木胎漆盘,缘冬季不易保管而最终放弃了。据研究,上古时人将泥条紧紧环绕  相似文献   

20.
时节 孩子     
正时节,也就是四时的节日。《吕氏春秋·尊师》里这样写:"敬祭之术,时节为务。"宋代欧阳修在《初至夷陵答苏子美见寄》诗里曰:"时节同荆俗,民风载楚谣。"时节,比一般的日子更丰富,也更让我们产生联想与追寻。最近大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四集的片名就是"时节",讲的是时节与美食的关系,我却隐约体悟出了时节与孩子的某种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