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溥 《纵横》2004,(12)
●陈子坚的传奇人生陈子坚的传奇人生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历史画卷:从共青团员到共产党员;从年轻的国民党南京市党部常委到朱德的经理部长;从追随杨虎城到战斗在抗日前线;从策动部队起义到解放后的遭遇……这些人与事的交织令人感到生命的厚重与历史的沧桑。  相似文献   

2.
正回忆七七级高考,不知从哪里写起?回想我当年参加七七级高考,是由部队推荐参加的;上大学的机会,也完全是部队给我创造的。我就由此写起吧。人生抉择吉林大学中文七七级整整80名同学中,有8位同学来自部队—可谓"十者有其一"。我也是这8位穿军装同学中的一员。这八位同学大多  相似文献   

3.
又一次“五一”假期,我一家人到赣南去旧地重游,经历一次意外的重逢。那天,我向朋友借了一辆“三菱”越野车,由我女婿驾驶,从万载县城出发直驶赣南,一路风驰电掣,青山绿水快速后移,薰风阵阵灌吹入车,令人心旷神怡。几个小时目的地———于都县以她秀丽的面貌呈现在我的眼前。当晚亲友已安排好食宿,略事寒暄,洗浴整顿已近午夜。兴奋的心情使我无法入眠,忆起上世纪50年代我从部队转业到此地,坐落在贡江边的县城仅一条街,一支烟没有吸完就走遍了县城。在这里我度过了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岁月,饱尝了多少酸甜苦辣,留下令人难以忘怀的记忆啊!目睹县…  相似文献   

4.
<正>我和英奇相识时间不长,却结下了很深的友谊。他是一位军人,为人坦诚、热情、忠厚,骨子里透出一种军人所特有的坚毅。他在部队工作30多年,从基层连队一直干到总部机关,无论工作怎么  相似文献   

5.
郭明进 《文史天地》2014,(10):75-79
正我生于1936年,祖籍中国福建省同安县,童年随父母侨居越南太原市谋生。1947年2月,由于战事紧张,全家从太原逃难到高平。1947年10月我11岁时,在越南高平省安平镇逃难中遇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又称两广部队,代号越北部队)。当时我二叔、三叔、大哥都在这个部队,我和祖母、母亲、婶婶、二哥、三姐6个人也参加这个部队并随部队回到祖国广西。1948年我随部队到云南,以后一直在  相似文献   

6.
正我是在部队大院里长大的孩子,父母都是南下军人,父亲在解放战争时期冒着炮火,救过首长的生命,从小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我和哥哥、妹妹立志长大要像爸妈一样,成为一名解放军。然而,命运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16岁那年,父亲不幸因病离开人世。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医生这个行业。我要当一名医生,一名好医生!于是,我毅然决然报考了医科大学,从此开启了漫长艰辛的医学生涯。1983年,我以优异的成绩从医科大学毕业了。  相似文献   

7.
<正>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朝鲜族参战军人采访录(四)1.全炯振采访时间:2010年11月7日。采访地点:延吉市依兰镇实现村新一老年公寓。我今年83岁,1946年我17岁时,参军编入朝鲜义勇军第五支队政治部,主要从事印刷前线部队的消息,传发给部队和群众的工作。1947年,我自愿申请去前线部队,到敦化编入东北民主联军敦化独立五团。此后到吉林时,部队内蔓延传染病,在那里治疗后拒绝回家,继续留在部队。1948年4月,我们编入东北人民解放军独立六师。当时我们驻军在长春南部离建国大  相似文献   

8.
正我生于1936年,祖籍中国福建省同安县,童年随父母侨居越南太原市谋生。1947年2月,由于战事紧张,11岁的我随全家从太原逃难到高平。10月,遇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又称两广部队,代号"越北部队")。因为当时我的二叔郭汉(又名郭星汉、郭良采)、三叔郭天世、大哥郭明华都在这个部队,于是,我和祖母、母亲、婶婶、二哥、三姐6人便也参加了这个部队,并随部队回到祖国广西。1948年我随部队到云  相似文献   

9.
正1930年我出生于吕梁岚县,1953年赴朝。1952年11月,我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军第1师第1团在青海接到了入朝参战的命令。我跟随由军、师、团首长组成的前沿指挥所作为最后一批入朝部队,从青海乘汽车急赴沈阳军区接受任务。后从通化跨过鸭绿江到了朝鲜境内的西林里接管友军阵地防务。驻守马良山1953年初,我1军大部队从青海出发,到兰州坐火车经安东(丹东)过江到达朝鲜阳德车站。各师团前沿指挥所带部队进入预定阵地,和美国联合军正式开战。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一名政协委员,我见证了改革给普通百姓,尤其是给残疾人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线油漆工人,到主持街道经济发展,再到专职残疾人事业,我的工作经历和人生轨迹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掀起了一个又一个小浪花。在这场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伟大变革中,我的故事或许微不足道,但是我愿意用我的人生履历,为这场伟大变革做一小小注脚,以折射出这个不朽时代的炫目光影。  相似文献   

11.
正初到中南海1961年,我准备去北京过年,当时我已经从部队转业到青岛工作。1月30日我收到七妈邓颖超的来信。她在信上说:"我们同意你来北京和我们一起过年。我们前几年也不在北京,我身体不好,以往都在南方。今年是在北京,所以同意你来。"第二天,我又收到七妈的一封信。  相似文献   

12.
正我是一名军转干部,在部队先后6次荣立个人三等功,曾多次指挥和参与湖北地区的抗洪抢险和处置突发事件战斗,获得军内外一致好评。2014年,我服从部队安排转业到地方工作,任武汉四新生态新城管委会土地管理局副局长。2018年3月,我主动请缨担任江夏区山坡街群星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在农村,我一扎就是两  相似文献   

13.
1953年5月,干校毕业后,我所在部队已受命到了战火连天的朝鲜,我只好一人从西安辗转来到朝鲜三登。  相似文献   

14.
《百年潮》1999,(2)
我原在广州军区宣传部工作。1962年11月初,部队刚刚传达完党的八届十中全会精神,领导上找我谈话,通知我调到陶铸办公室当秘书,并立即去报到。从军队转到地方,这对我是一次很大的变动。第二天我先到中南局,办公厅要我立即到陶铸家里  相似文献   

15.
袁志柱 《旅游》2013,(1):70-75,3
我喜欢旅行;喜欢在路上。作为一名旅行地理摄影师,记录相遇的美景胜地,不仅是职业所向,更是我内心所至。从水韵山色的江南到千里冰封的北疆;从大山深处的苗寨到漫漫西部的黄沙大漠;我用手中的镜头记录着那山、那水、那人给予我的每一份感动。经历的美好记忆,温暖着自己前行的脚步。我敬畏自然界的万物生灵,那是人类的朋友;我穿行在偏僻的山野乡间,只为那原生态的传统遗产,拍摄下它渐行渐远的背影。于是,只有旅行着,我心得以沉静;只有前行的脚步,丈量着心与梦想的距离……在这知天命的日子,唯有相机给我快乐;唯有摄影让我远行;我喜欢在路上,怀揣梦想,享受着与众不同的人生……  相似文献   

16.
1958年5月,我从部队转业到老家湖北黄陂县武装部。在武汉军人招待所休息之际,我和同住的沈阳军工厂团委陈书记一同去观看天堑变通途的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是当时中国在苏联专家  相似文献   

17.
1939年后,区党委调我到应城县抗日第四支队任副支队长兼支队总支书记。支队长张文津,政委刘慈悄在我到任前就调走了。因为应抗是一支统一战线部队,在隶属关系上,是国民党五战区下属的一支县级部队,但其中有许多共产党员,有的部队是我党掌握的,而四支队是以分散在钟祥各地的6支小队伍为基础,加上应抗教导队、修械所组成的。组建之初,需要巩固和发展,因而调我到这个支队加强党的领导。5月间,党为了开展鄂豫边区游击战争和建立鄂豫边区敌后游击根据地,派李先念同志率领一部分武装南下到鄂中。6月6日陈少敏同志率领一部分武装南下(…  相似文献   

18.
调入中央文革办公室李宇锋(简称:李):您是什么时候调入中央文革办公室的?李传俊(简称:俊):我是天津人,长在北京,1962年2月入党,大学文化程度。1966年8月我在北京军区装甲兵部队任机要参谋,总政通过北京军区调我到中央文革小组办公室(后改为办事组)工作。那时,军委三大总部和军事院校搞运动,所以总政只能从野战部队调干部充实到中央文革办事机构工作。从全军各部队调来的有宋伟、田会贞、高长山、张根成等,包括记者站记者  相似文献   

19.
1951年7月,我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高级步兵学校(现石家庄陆军学院)毕业,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三兵团第三十六军一○六师后勤处工作。到部队才知道,我所在的这支部队是在傅作义起义部队的基础上整建制改编而成的,我党只派进了少数政工干部,又招募了少数新兵和“学生娃”,上至兵团,下至连、排,所有的军事干部和90%以上的战士均是起义人员。经过短期整训,1951年9月9日,我们这支队伍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相似文献   

20.
<正>学者的一生要经历小学、中学、大学和研究生阶段,在此过程中,遇到好的老师引导和指导是人生的幸运。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与李德仁老师相识,由此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一)1982年,我从华东地质学院(现东华理工大学)本科毕业,并作为优秀毕业生留校任教,主讲《航空摄影测量》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