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漆是我国的天然特产,也是世界稀有涂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地位.我国生漆主要产地是云、贵、川、陕、鄂等五省.汉口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公元1898年(光绪已亥年)张之洞督鄂设夏口厅以前,汉口就是我国生漆集散中心.  相似文献   

2.
“好漆清如油,照见美人头,摇起虎皮斑,提起钓鱼钩。”这是流传的验漆口诀,自从在雕漆大师文乾刚口中听到,这四句话多日来一直在我脑中久久徘徊。这里的“漆”指的可不是现在使用的化学涂料漆,而是大漆。割开漆树树皮,从韧皮部流出的一种乳白色液体,可以用来髹涂器物,称为“大漆”、“生漆”、国漆”或“土漆”。  相似文献   

3.
关于汉代漆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机 《文物》2004,(12)
漆树原产我国。三烯漆酚含量高的优质生漆更是我国的特产。除漆酚外,生漆还含有漆酶、树胶和水分等,其中的漆酶起催化作用,促使漆酚聚合成膜。漆膜光亮坚韧、耐磨、耐热、耐油、抗酸碱,而且具有优良的防渗性能。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逐渐学会用生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被称之为“漆器”。生漆(亦称土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戗金、描金等工艺品,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相似文献   

5.
漆器是指表面涂有生漆的各种工艺美术品,生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漆胶质及水分构成。漆器具有色泽明亮、光彩夺目、装饰自如、防腐耐酸、坚固耐用等特点,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兼具,是我国二种古老而优秀的传统工艺产品,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6.
罗黎 《文博》1989,(2):80-81,72
我国出土的木胎漆器,在制作工艺上一般分为制作胎骨、合缝、捎当、布漆、垸漆、糙漆等六道基本工序。其中布漆是将麻布糊贴在“捎当”后的漆器胎上。垸漆是在布漆之后的胎子上涂上鲜猪血或豆汁与其他辅料调成灰漆。这两层在已发掘的木胎漆器中可以看到,都已腐朽疏松,多数已不具备粘着能力,很容易与木胎和漆层分离。糙漆是在上灰漆后的胎骨上的漆灰和漆。好的漆器要上四次,第一次和第二次均为生漆,第三次用煎糙(熟漆),最后还要上色漆,加饰文图,贴嵌青铜、金、银等。该层耐久力强,抗各种腐蚀。大漆,分生漆和熟漆,为天然树脂。直接  相似文献   

7.
“(氵月)”及“(氵月)工”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氵月)",在云梦秦简、汉代漆器上的铭文以及汉代简、牍上都有发现;"(氵月)工",目前则仅见于汉代漆器的铭文中。对于它们的含义,曾有过几种不同的解释,本文试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即漆工艺的角度对此作一探讨。一 "(氵月)"及"(氵月)工"与水有关 "(氵月)"及"(氵月)工"在简文或铭文中都是同与髹漆有关的文字一起出现,因此需先从漆的性质进行讨论。我国古代使用的漆为天然漆(又称大漆、国漆、生漆等),是漆树的分泌液,现代分析测试的结果表明,漆中的主要成分是漆酚,此外还有漆酶、胶质和水分。其中漆酚含量的多少以及漆酚中某些化学基团的结构等,都是影响漆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山茶》2011,(2):169-169
不仅孕育了传统的生漆精制加工业和脱胎漆器的工艺传承.也催生了漆画的发展。事实上.与前两者相比.近十几年来.漆画更为繁荣.国内外的漆艺展览中.福州画家屡屡获奖。2010年冬,福州漆画家汤志义的墨荷系列之《沉默是金》在嘉德广州冬拍会就以44.8万人民币成交。早年学习油画的汤志义完全被漆的表现力折服.他将自己的工作室取名为“大汤坊”.  相似文献   

9.
<正>漆器,顾名思义就是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这里所说的"漆",不是现代所发明的化学合成品,而是漆树分泌的汁液,即"生漆",又称为"大漆"、"天然漆",将其涂刷在器物表面,干固之后会形成一层坚固、耐磨、耐热、耐水的保护膜。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漆器的国家,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就已经发明并使用漆器制品。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漆技艺逐渐成熟,成为中国传统工艺中独具魅力的重要门  相似文献   

10.
正漆器髹饰技艺(徽州漆器髹饰技艺),黄山市屯溪区的传统手工技艺。其利用当地盛产的生漆作主要原料,掺以绿松石、珊瑚、青筋蓝、朱砂等,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而制成,古称菠萝漆器。漆器髹饰技艺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即誉满全国,有"宋嵌徽器"之称。髹饰技艺丰富,有镶嵌、刻漆、描金彩绘、磨漆、堆漆五大类,其中螺甸漆、菠萝漆、脱胎彩绘漆、漆砂砚等漆器颇负盛名。主要品种有家具、容器、日用品、文具、艺术品以及乐  相似文献   

11.
姑苏水乡,河网交织,素有水乡泽国之美称。据史籍记载,唐宋时的苏州城内,就有河道七纵十四横,长达82公里,有桥梁300余座。唐代时都是木桥,髹以红漆,故白居易有诗曰“红栏三百九十桥”。老苏州的桥星罗棋  相似文献   

12.
为了用现代化学分析手段来剖析“南海Ⅰ号”漆器的髹漆工艺,以“南海Ⅰ号”出水的3片不同髹漆工艺的漆片为例,采用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共聚焦拉曼光谱仪(Raman)等科学测试仪器进行研究,从髹漆的层数、显色材料的成分、漆膜的成分、漆灰的结构和成分、胎体的结构等方面来深度剖析“南海Ⅰ号”出水漆器残片的结构及制作工艺。表面显微观察显示漆片花纹精致美观,细部处理到位;截面显微观察显示剔红样品共有9层,分别是外漆5层,内漆1层,内外漆灰各1层,胎体1层;剔犀样品共7层,分别是外漆3层,内漆1层,内外漆灰各1层,胎体1层;褐漆样品共6层,分别是外漆和内漆各1层,内外漆灰各1层,内漆灰中加杂1层编织物层,胎体1层。拉曼测试结果表明3块漆片中红色显色材料为朱砂(HgS),黄色显色材料为雌黄(As_(2)S_(3)),黑色显色材料为炭黑(C)。样品中内外漆灰成分为羟基磷酸钙[Ca_(5)(PO_(4))_(3)(OH)]、石英(SiO_(2))和水合草酸钙[CaC_(2)O_(4)(H_(2)O)_(2.375)]等常见物质。漆膜的成分是生漆中添加了少量的石英颗粒,没有添加桐油作为助剂。  相似文献   

13.
出土古代漆膜老化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是最早使用大漆的国家,几千年来我国人民创造了出无数精美的漆日用和工艺品。在宋以前,无论是帝王家还是寻常百姓家,漆器占了人们生活日用品的很大部分,这主要是由于大漆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耐水性等物理化学性质。我国对生漆的利用据古书记载就有四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许多古代书籍有关于漆的记载,如《韩非子·十过篇》、《山海经》、《齐民要术》、《本草纲目》等。从考古发掘中也已发现大量的不同时期的漆器。对漆膜及其老化的研究毋庸置疑对漆文物的保护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自然而然成为漆文物保护中的一部分。 大…  相似文献   

14.
刘向上 《文史春秋》2009,(11):19-21
在今天的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北营村北、素有南北“黄金水道”之称的京杭大运河旁,有一座古朴肃穆、松柏环绕、巍峨壮观的神秘陵园,它就是苏禄国东王墓,是我国国土上惟一一座外国国王的陵墓。苏禄国东王墓具有近600年的历史,是中菲两国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京杭大运河文化长廊上重要的旅游景点。  相似文献   

15.
在今天的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北营村北,素有“南北黄金水道”之称的京杭大运河旁,有一座古朴肃穆、松柏环绕、巍峨壮观的神秘陵园,它就是苏禄国东王墓,也是我国国土上惟一一座外国国王陵墓。苏禄国东王墓具有近600年的历史。是中菲两国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京杭大运河文化长廊上重要的旅游景点。  相似文献   

16.
<正>一引言何谓"漆"?中国古代对"漆"字定义很早,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对"桼"字释曰:"桼,木汁也,可以髹物,从木象形。桼如水滴而下也。"从漆字可以看出,漆是从漆树上割下来的白色液汁,称之为"生漆"、"天然漆"、"大漆"等,主要成分为漆酚。漆树是一种多年生落叶乔木(图一至图三),中国是漆树的原产地,至今漆林分布极广,主要分布于甘肃南部至山东一带以南各地(图四)。天  相似文献   

17.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境内山岭耸峙,素有“东南山国”之称。封闭的地理环境。阻碍了福建与中原江淮的经济文化联系。福建早期经济开发滞后。商品交换长期处于以物易物的原始状态。根据有关史籍记载及存世实物。福建铸钱的历史始于唐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为用现代化学分析手段来揭示古代漆器的髹漆工艺,对六件宋代温州漆器残片成分和髹漆工艺进行了分析。在利用现代化学分析方法,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体视显微镜等对漆器残片漆膜成分展开分析。结果表明,红色漆膜的主要成分是朱砂(硫化汞),黑色漆膜的主要显色成分可能是炭黑;漆膜结构劣化降解明显,存在多种微缺陷;漆膜中成膜成分是生漆;截面分层明显;银扣漆器中的扣体成分是锡和二氧化锡的混合物而不是金属银,应命名为锡扣漆器;戗金和描金残片漆灰部分的X射线粉末衍射的分析结果表明漆灰层中有添加动物灰的做法。  相似文献   

19.
盱眙东阳汉墓两件木胎漆器髹漆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苏盱眙县境内的东阳秦汉古墓群是一处重要的秦汉遗址.迄今为止,墓葬出土了大批精美的漆器,为了解汉代广陵国髹漆工艺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为了解其髹漆工艺特点,采用了切片技术、X射线衍射光谱(XRD)、X射线荧光光谱(XRF)和傅立叶红外吸收光谱(FTIR)等分析方法对其中两件木胎漆器进行了分析研究.漆膜切片显示素色漆器的漆膜由漆灰层和黑色漆层构成,而彩绘漆器由三层结构组成.分别为灰地、底漆层和色漆层;XRD图谱发现漆灰层中的填料主要为石英(AiO2)和钠长石(NaAISi3O8),漆膜中的红色颜料为朱砂(HgS);红色漆膜的XRF显示了其主要元素是Hg和S,包括Ca、Si、Cu和Fe等微量元素.漆膜的FTIR分析数据显示漆膜中在1630cm-1和1576cm-1处存在着可能是苯环骨架振动的红外吸收峰.研究结果说明了本地髹漆工艺主要分为三个步骤:1)髹漆灰,漆灰层是由生漆调和研磨成细粒的钠长石矿物构成,它能制作出厚度约0.1~0.2 mm薄漆灰层;2)髹底漆,厚度约为0.02~0.09 mm;3)彩绘,红色漆膜中的颜料为朱砂,朱砂含有微量的Ca、Si、Cu和Fe等杂质,表明其来自矿采.  相似文献   

20.
为了改良漆器漆膜的性能,古代漆工在制作过程中通常向生漆中加入干性油等添加剂。为了确定生漆及添加剂的种类,本工作采用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作为甲基化试剂,利用热辅助水解甲基化裂解气相色谱质谱(THM-Py-GC/MS)技术对所选的参考样品进行分析,然后将成熟的方法和实验条件应用到古代漆器的分析研究中。在古代样品中检测出了3-十五烷基邻苯二酚(C15)、3-十五烯基邻苯二酚(C15:1)等来源于中国、日本地区种植的Rhus vernicifera树种的生漆的特征热裂解化合物,确定了所用生漆的种类。另外,本实验在古代漆器中检测到了棕榈酸、硬脂酸、庚酸、辛酸和壬二酸等脂肪酸,推断该漆膜中添加了干性油。利用三维视频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发现古代漆器采用了在胎体上依次髹漆灰、底漆和色漆的髹漆工艺,其中漆灰主要由漆液和钠长石、石英调制而成,黑色漆膜的呈色颜料为含铁化合物,揭示了古代漆器的髹漆工艺。该研究结果不仅增强人们对古代漆器制作材料和工艺的科学认知,而且为保护漆器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