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柳弯 《旅游纵览》2023,(13):129-13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非遗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着重要意义。非遗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源,要通过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更要借助旅游开发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拓宽道路。因此,要深入分析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才能确定二者融合发展的路径。江苏省如皋市作为中国拥有丰富非遗项目城市的个案,有其独特性,但也具有大部分城市的共性,面临着文化挖掘、商品化、传播营销、观光体验等问题。本文以如皋为例,展开讨论旅游资源开发和非遗文化传承保护的关系,探寻更为合理的旅游开发模式,进一步推动非遗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解决其中问题不仅具有个案意义,也能够为其他地区的非遗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乡村旅游是新时代文化、旅游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的动态传承性和本土性深度契合乡村旅游发展,能够赋予乡村旅游独特的文化属性。本文选取非遗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濑江乡村旅游区进行分析,探讨非遗与乡村旅游融合的动力机制以及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3.
韶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故乡,是闻名遐迩的红色圣地,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其中的中国(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通过红色文化助力"非遗+研学"这一特色文旅融合模式,有效地推动了非物质化遗产的保护与活态传承。"非遗"研学可以提高研学旅游者非遗文化素养,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化了解湖南省文旅融合发展的特色模式,寻求促进"非遗"活化的新路径。以中国(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为例,笔者归纳出了七大文旅融合特色: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下非遗文化与红色文化相互融合、创新非遗研学旅游新形势、非遗资源展现新天地、研学教育多样化、互联网+激活非遗文化发展生命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再现非遗新样貌、文创产品凝聚文化内涵,以期为我国文旅融合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何秀芬 《旅游纵览》2023,(15):87-89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具有天然的契合度,也是文旅融合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带有市场效应和流量热点的IP为非遗与旅游的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本文以江西省非遗资源基础条件及非遗与旅游融合的机遇为出发点,对江西非遗与旅游融合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从理念、功能、产品、市场四个维度创新性地提出非遗与旅游的融合路径,以期推动江西“非遗+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芳  梁福兴 《旅游纵览》2023,(7):144-146
对于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利用是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话题,但在其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存在专业人才匮乏、资金投入难以支撑发展、非遗与旅游融合度不够、现代科技应用程度不高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光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策略:一是构建非遗人才培育体系,助推项目基地建设;二是加大非遗资源线索挖掘力度,健全经费保障机制;三是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促进文化保护传承;四是注重科技赋能非遗发展,构建智慧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6.
对于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利用是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话题,但在其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存在专业人才匮乏、资金投入难以支撑发展、非遗与旅游融合度不够、现代科技应用程度不高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光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策略:一是构建非遗人才培育体系,助推项目基地建设;二是加大非遗资源线索挖掘力度,健全经费保障机制;三是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促进文化保护传承;四是注重科技赋能非遗发展,构建智慧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7.
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天津市为例,运用RMP理论从资源、产品和市场三方面分析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情况,识别其在发展中存在的对非遗文化价值深度挖掘不足、非遗旅游产品体验性不足和非遗发展尚未形成合力等问题。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应当立足非遗精神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产业联动打造非遗IP和构建立体化的非遗旅游品牌传播体系,实现非遗历史文脉传承和非遗旅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旅游依托文化得以发展,文化依托旅游得以传承。步入新时代后,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成为未来旅游发展的新动向。本文首先对文化旅游、文化旅游产业、文旅融合的概念进行辨析,其次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关系、融合模式、融合机制、融合路径4方面进行研究综述,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张欢 《旅游纵览》2023,(4):111-114
我国在推进文旅融合、开发非遗文化旅游产业时,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如研究深度不足、缺乏多样化的宣传形式、传统人才缺乏等.为了更好地保护开发非遗文化旅游产业,笔者提出基于保护性原则,优化开发非遗文化旅游产业的主要策略,即从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角度优化运营模式,从系统性和精细化角度创新传播路径,完善基础设施,对非遗文化资源进行分类保护,采用循序渐进的活态开发方式,政府层面引导守正传承,加快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由此,希望能更好地守护传统文化脉络,秉承科学的继承、发展和创新理念,使非遗文化在传承历史文明的过程中为游客提供更具价值的重要旅游载体,让非遗保护和旅游产业紧密融合,互惠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于淑艳 《旅游纵览》2023,(4):133-135
非遗研学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活动,以传承文化,加强学生对于历史内涵的领悟为主要目的.本文就如何对非遗资源进行更加系统的梳理,并有效归纳海南省非遗研学旅游资源所具备的文化特点、历史内涵、空间分布等特点,进行相关探讨和研究.目前,非遗研学在开展活动过程中,普遍存在文化资源利用率较低、研学产品转化率不足等一系列问题.通过提出"一中心、多支点、大联动"的非遗研学基地建设,开展文化活动与旅游模式相结合,更好地带动非遗文化传承的同时,打造海南文旅融合发展的新高地,促进海南省自身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郝楠 《旅游纵览》2022,(20):107-109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旅游经济作为区域经济新的发展极,对目的地的形象推广与区域经济多元化发展均有重要意义。文旅融合为传统旅游区域提供新的发展方向,同时标志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进入新阶段。本文通过阐述非遗旅游美食开发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当前所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发展非遗旅游美食的创新策略,以期借助旅游资源开发升级提振地方经济,探寻非遗旅游资源开发与非遗美食资源保护的矛盾与统一点,最终达到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和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彭诗茗  余宜娴 《旅游纵览》2023,(23):176-178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在文旅融合和非遗传承的浪潮下,非遗研学具有弘扬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综合实践育人的价值内涵,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因此,探究成渝两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研学旅行融合发展的路径对两地同频共振深度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背景,从内涵价值、政策供给和资源特征三个方面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研学旅行融合发展的基础条件,以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顶层设计、师资队伍、产品开发问题为导向,提出实施路径与针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13.
非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非遗文化的输出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环节,乡村旅游也为非遗文化提供了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大众传媒的不断更新,以抖音、快手、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所构成的新媒体矩阵逐渐参与到非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中。新媒体矩阵打破了非遗文化传播的时空限制,拓展了乡村旅游文化的输出渠道,但发展过程中存在非遗传承人缺乏新媒体输出意识等问题。本文结合周村古商城与商河县鼓子秧歌文化等,提出培养新媒体思维、借鉴优秀典例、紧扣国家政策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吴静 《旅游纵览》2023,(17):194-196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非遗传承与利用对乡村旅游发展升级意义重大。本文首先介绍池州市非遗概况,其次探讨非遗融入乡村旅游的重要性,再次总结池州市非遗赋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从配套设施、人才培养、宣传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出池州市非遗赋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拥有着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红色文化资源,但两者一直处于独立发展的状态。鉴于其他城市在非遗文创与红色旅游融合方向的成功案例,本文分析吉林省非遗文创与红色文化融合的可能性,提出以红色文化为内核、非遗文创为表现形式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拥有着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红色文化资源,但两者一直处于独立发展的状态。鉴于其他城市在非遗文创与红色旅游融合方向的成功案例,本文分析吉林省非遗文创与红色文化融合的可能性,提出以红色文化为内核、非遗文创为表现形式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在提倡全域旅游的今天,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把"诗和远方"结合在了一起,为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将形成全新的资本运营模式和新的产业形态;我国的非遗资源浩若烟海,是我们文化和灵魂的"根"之所在,非遗资源与文创开发的深度结合,不仅是文旅融合的一个重要方面和重要抓手,也是文创产业创新发展的一个突破口。同时,非遗在旅游中的科学利用和创新应用,既有利于文旅融合的发展,也有利于非遗的保护、传承与传播。  相似文献   

18.
马惠娟 《风景名胜》2021,(2):0083-0084
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提出,依托跨区域的自然山水和完整的地域文化单元,培育一批跨区域旅游功能区,构建特色鲜明、品牌突出的区域旅游业发展增长极。深入挖掘和利用音乐类“非遗”资源特色优势,加强音乐类“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对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拓展旅游消费空间、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保护、传承、创新、发展音乐类“非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非遗是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文化旅游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既有利于非遗的传承,也利于提升旅游目的地旅游内涵。河北省承德市是国际生态旅游城市,又是历史文化旅游名城,非遗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影响着承德旅游业的发展。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调查承德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情况,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承德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融合存在的问题,提出承德非遗与旅游产业在空间、功能、产品、市场等方面深度融合,以期为建设新时代“生态强市、魅力承德”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孟庆轩 《旅游纵览》2023,(24):171-173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机构,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还拥有巨大的旅游资源价值。加强对博物馆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为文化遗产的传承、经济的发展以及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提供有力支撑。本文通过分析博物馆资源及其特点发现,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促进博物馆旅游资源开发:一是挖掘本地文化特色,开发优质文创产品;二是加强合作与资源共享,丰富旅游产品内容;三是博物馆牵手“非遗”,增强文旅融合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