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中国书画装裱的功能作用、重要性谈起,讲述我国现阶段书画装裱业的现状,及阻碍装裱事业发展的因素。为今后书画装裱艺术的发展方向,提出有关重视培养书画装裱人才和从业人员的待遇、等级标准;在面向二十一世纪,国家应从战略的高度予以重视,组建一个专门研究书画装裱的国家级科研院所,并将现代科学技术设备广泛应用于书画装裱中;等一系列与书画装裱相关的建议。让书画装裱更好地衬托中国书画作品,使中国书画艺术品傲立于世界美术之巅。历代书画家都十分重视书画装裱艺术,今天我们更应该很好地继承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传统书画装裱中,水是一种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成分。一方面,装裱要用水;另一方面,水又在大气中造成不同的湿度。这一切都始终作用于书画装裱;修复、保护的各个环节。为了引起同行对于水在书画装裱、修复、保护中的作用和影响的重视,也为了阐述的方便,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水(包括温湿度)的作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美学艺术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等审美艺术和审美意识。装裱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的艺术,使其能够达到更高的艺术美感。一幅完整的国画,要使其更为美观,以及便于保存、流传和收藏,是离不开装裱的。装裱美学则是通过研究美学内涵,结合书画装裱特有的理论,通过对艺术学、绘画学、装裱理论的研究,将近几年装裱实践操作总结出的实践经验进行整理分析,并归纳出有关装裱审美方面的一整套研究理论。  相似文献   

4.
唐卡是西藏绘画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其装裱与修复有别于中原传统的装裱而具有独特的工序和手法,因此在传统的装裱修复基础上,加大科技含量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八思巴》、《药师佛》两幅唐卡的实际修复为基础,阐述了唐卡装裱和修复的具体手法。修复和装裱的方法大致分为拍摄原貌以做对比;清理画心背面污布;贴补破洞和粘贴补料;托料;剔除废边等。除了以上这些方法外,还应当对西藏传统唐卡的起壳变形、烟熏的镶边、贴补部位、唐卡画心的加固等需要按照传统唐卡的装裱工艺进行修复,切不可照搬硬套接笔补色的国画修复方法。这样一来,在最大限度的技术可能的前提下,可以在实践中对唐卡修复与装裱的技术做出基本性的总结。  相似文献   

5.
一、丹阳裱画业历史沿革据史书记载,装裱技艺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在魏晋时期已经萌芽。南北朝时,装裱技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逐渐形成了装裱的基本形制——卷轴;到了唐代,产生了挂轴和册页两种新的装裱形制,这标志着中国书画装裱技艺初级阶段的告终。北宋宣和年间,书画装裱工艺已趋于完善,进入成熟阶段,装裱技艺及款式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书画装裱的起源谈起,阐述书画装裱和书画修复的作用与重要性及书画装裱行业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书画装裱行业发展的几点建议。为更好地将中国书画文物的展览研究,向世界传播作保障。  相似文献   

7.
碑帖拓本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献形式,是记录和保存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为研究中国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科技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学、历史和书法艺术价值。近些年,随着书法热潮的兴起,以及对相关文献材料整理研究的逐渐重视,碑帖的鉴定收藏与装裱修复日益受到学界关注,装裱修复的市场需求也随之进一步扩大。可惜的是,甚少有人知晓,碑帖的装裱当采用与书画装裱不同的操作技法。书画作品要求平整不出现褶皱,正确的碑帖拓本装裱方法则要求在装裱后仍保留椎拓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字凹凸状态。很多碑帖拓本就因为错误的装裱操作,文字被撑平拉大,丧失了原本的艺术韵味。对于这样的碑帖来说,如何将其恢复原有的立体凹凸,重新挖掘其艺术魅力,更是一个需要解决的修复难题。本次研究以修复宋拓木刻本《十七帖》为例,提出一个全新的碑帖修复与装裱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侯雁  方圆 《东方收藏》2023,(10):87-89
民国时期的书画装裱持续时间短、装裱材料简陋,因而尚未得到广大研究者的关注。文章研究了民国时期特殊的纸镶绫边、半绫装形制的装潢,并通过讨论来自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的民国时期书画作品,总结这一时期装裱的形制、用料及常见伤况。民国时期装裱由于采用纸质材料替换绫绢材料,对画心不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被再次收藏后通常会进行修复和重装,因此这一时期的装裱样式很难被完整地保存下来。文章将以《罗家伦行书对联》为例,对民国时期的书画装裱增补一些书面记录。  相似文献   

9.
装裱是我国一种特有的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一幅好的书画,只有经过装裱才便于收藏、张挂和欣赏。因此,装裱技术的高低,绫绢色彩的选择与装裱形成的设计,会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艺术效果。特别是历代古旧字画,由于在流传中保管不善,往往虫蛀鼠咬,霉朽断裂,或长期埋于地下而朽烂叠粘,需经精心修补装裱,才可恢复其原貌。下面结合个人的装裱实践,对古旧字画的装裱技术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0.
传统书画装裱和机器装裱是目前两种主要的书画装裱技术,本文对两种工艺的装裱材料进行对比,通过超景深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形貌,利用红外光谱分析纤维构成,对材料进行人工老化,并测试材料的柔软度、撕裂度、pH值及可逆性等,比较两种装裱技术对书画的保护性能。结果发现,从工艺上来讲,机器机裱不利于书画本身的保护,特别是对珍贵的书画文物还应当采用传统装裱技术进行保护修复。  相似文献   

11.
由中日装裱的比较想到中国装裱的出路于书大书画装裱,是我国古代书画艺术家和裱画师傅们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而创造出的一种保护书画、装饰书画的方法。装裱的历史相当悠久,据史料记载,它起始于东晋,至南朝刘宋时,始有装裱名手专事其职,为皇室裱褙。一千多年来,装...  相似文献   

12.
装裱是保护拓片的重要手段之一,长期以来,拓片装裱的样式呈卷、轴、拓本的形式而存世,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就装裱拓本时的“断字”做法提出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今的书画修复案例中,保留具有古旧气息的优秀原装裱,将其与残破的画心一起修复的方式正日益增多。本案例为宜兴博物馆馆藏的一件《吴昌硕篆书八言联》需要保留原民国装裱进行修复。画心与原装裱皆有严重折痕、断痕,甚至断裂,天头处有缺损,包首与覆背老化酥脆。通过对材质、病害状况、原装裱特点的分析研究,为达到最佳修复效果,采用分离画心与装裱,分别进行修复再组合的方法,并在组合还原时对原装裱的不佳之处进行改进与微调,使其既恢复原有面貌,保留典雅的时代气韵,又有利于今后的收藏与保护。  相似文献   

14.
谈苏裱     
一幅好书画,一定要有好的装裱,唐朝内府书画,都有装裱名手的签章。宋徽宗所藏的书画,引首旁也都有木印黑字的装裱人名花押。褚遂良装裱顾长康的"清夜游西园图"、米襄阳装裱王大命的帖,说明装裱和书画,唐宋以来就是珠联璧合不可分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装裱书画,是我国具有民族传统的一门特殊艺术。书画必须经过精心装裱才便于欣赏、收藏、流传,字画装裱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作品的效果,而浆糊的制作是最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6.
宁刚 《四川文物》2002,(4):99-101
张彦远首次阐述了装裱的重大意义,总结了他亲手装裱书画的体会和见解,对唐初以前的装裱历史也作了记载,是考证装裱历史的重要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7.
装裱艺术探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装裱是我国一门古老的技艺,它不仅对中国的书法、绘画作品进行美化和装饰。更重要的是对古代书画物起着积极的、决定性的保护作用。如果没有装裱艺术。我们要想见到明代以前的书法、绘画,几乎是不可能的。装裱对中国古代书画物的保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装裱艺术源远流长,有关史料散见于古代献之中,至今没有一部完装的史籍,本对装裱的起源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浅谈古代书画装裱技艺及“宣和式”装裱万董强书画的装裱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书画妙墨,上古精品,经装裱后始宜于收藏和欣赏。古代书画精品,如破损残缺,虫蛀霉烂,经过重新精心装裱犹如病得良医,枯木逢春,其貌、气、韵、神犹存,可使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得...  相似文献   

19.
传统书画装裱是我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古谓“三分画,七分裱”,装裱通常与书画作品构成整体而得以展现,故其多以实物形式传世并为人所知、所赏,与其相关的理论类文献相对较少。后人多从古代绘画著述或各类史料笔记中对装裱理念窥探一二。试通过对历代涉足书画装裱理念的绘画著述进行梳理,比较其中关于装裱的观点,并从技术方法、取材用料、艺术审美等多方面分析中国书画装裱的历史发展、风格沿承等。  相似文献   

20.
纸张与浆糊是书画装裱的重要材料,其性质影响着裱件的整体美观与保存寿命。日本继承了中国传统的装裱样式,并结合自身的文化艺术特点发展出独具特色的装裱材料——和纸与古糊。在挂轴装裱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性质的和纸与浆糊,体现出日本对传统装裱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同时,古糊与和纸结合使用,相得益彰的成功经验,对我国传统书画装裱工艺的继承与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