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言 《羊城今古》2002,(2):39-42
“南梁(毅文)北林(巧稚),医术高明!”这是一句在我国医学界流传了半个多世纪的佳话。我国著名妇产科专家、医学博士梁毅文早在40年代已是华南地区第一流的妇产科专家,她与北京的林巧稚、上海的王淑贞堪称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三大奠基人。明年11月,将是梁毅文博士诞辰100周年,届时广州  相似文献   

2.
追忆林巧稚     
1959年,我在中央党校工作,又要讲党史课,又要辅导其他课程,白天、晚上几乎都不能清闲。下半年,突然发现自己超过“经期”两个星期不见“月经”,怀疑怀孕了。趁着星期六回家,星期日上午去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检查。正好碰上林巧稚大夫,她高兴地说:  相似文献   

3.
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是国家级照片档案馆,也是国内唯一一家照片档案馆,拥有1000多万张照片,堪称图片宝库。“国家相册”栏目总导演李柯勇带领他的团队,从2016年9月开始。“掘地三尺,深入浅出”,从这1000多万张照片里取材,做成电视微纪录片《国家相册》,自开播以来,始终保持着期均约200095左右的浏览量,成为现象级的融媒体产品。  相似文献   

4.
《武汉文史资料》2020,(8):52-55
<正>近日,原籍武汉的旅英华人范榕先生给我发来一张晚清时期大智门火车站近景照,据称,这张照片由对武汉很熟悉的意大利建筑师马方济提供。范榕先生同时还提供了一本晚清时期京汉铁路全线开通的照片册,其中有张火车开进大智门车站的远景照,与这张近景照为同一场景。近景照主体部分为一层西洋式小型站房建筑,坡屋顶前出,由斜衬支撑形成风雨廊,门窗及房顶缀有欧陆配饰,大门前放有称重地磅。照片中点处站有两位洋人和一位外国传教士打扮的人,其身后站牌下方为中文"汉口  相似文献   

5.
四代师生情     
“斯文有传,学者有师。” 照片上的5人为四代师生,有70年的师生情。图中长者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地质学教育家乐森(王寻)教授;次为生物学教授马光灼先生;英语教师乐曼云及其两位学生马丽霞和周超英。  相似文献   

6.
由北京大学周南京教授主编的《华侨华人百科全书》十二巨册即将出版。这是一项异常艰巨的工作 ,但在周教授的领导下 ,聚集了老中青中国学者的力量 ,终于排除万难 ,完成了这一部空前的工具书 ,可喜可贺 !我愿意借这个机会 ,向周教授及所有的撰稿人致敬 !来自狮子城的祝贺$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廖建裕  相似文献   

7.
在新编出版的各类志书卷首,大多编设有本地特色图照的彩页,这是新方志在继承传统编纂形式上的一大创新。图照的入志,特别是照片的入志,以其直观的图象展现出各项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文字阐述的不足,使人一目了然;同时还以其独特亮丽的色彩和丰富内涵的画面吸引广大读者,使人赏心悦目,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志书“资治、存史、教化”的功能。入志照片如何更好地达到这一要求,笔者在此谈些浅见。  相似文献   

8.
20 0 3年 9月 1 3日 ,由北京大学华侨华人中心、“华侨华人学科建设研究”课题组主办的“华侨华人学 :学科定位与研究展望”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和暨南大学的专家学者 2 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我国著名的华侨华人研究专家周南京教授致开幕词。周教授在开幕词中简要回顾了国内关于华侨华人研究工作经历的过程 ,取得的成就以及面临的问题 ,他认为对华侨华人研究进行学科定位是这项研究工作进一步发展的有利契机。开幕式之后 ,与会学者就华侨华人研究工作的学科定位和学科发展的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9.
饕餮之眼     
1993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共拍摄了1,683,600多张照片,结果只用了1408张。摄影师Emory Kristof曾动用了15吨重的器材进行拍摄,而最后只用了6张照片。“我刚来国家地理时,”摄影师Bruce Dale说,“12个摄影工作人员中有8位离异。” “人们总是问我片子的光圈和快门速度,”摄影师Frans Lanting说。“我告诉他们;那张照片的曝光是43年又1/30秒。”…… 正是这些来之不易的照片成就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但我们所关注的不仅仅是照片,更是每张照片背后的中西文化……  相似文献   

10.
1989年10年28日,“美国曾氏宗亲会”、“旧金山华人文化中心”和“美国华人历史学会”在旧金山华人文化中心联合举办了题为“美国华人家庭史和族谱学”的专题讨论会,80位有关人士参加了这次会议。这种会议在旧金山湾地区是第一次,在全美则是第三次。第一次是1983年由“南加州华人历史学会”和“亚裔美国人研究中心”在UCLA举办的题为“美国华人家庭史”的讨论会。第二次是1985年由夏威夷  相似文献   

11.
新编纂出版的各类志书卷首,大多编设具有本地特色的图照,这是新方志编纂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图照的入志,特别是照片的入志,以其直观的图象展现出各项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文字阐述的不足,使人一目了然。同时,照片的入志,还以其独特亮丽的色彩和丰富内涵的画面吸引广大读者,使人赏心悦目,从而大大增强了志书的“资治、存史、教化”的功能,也说明了新方志照片入志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认为,续志的照片编辑,必须力求达到全、新、特、美的要求。一、入志照片必须突出一个“全”字,全面反映各项事业的发展历程选择照片入志,应立足于“全”,广泛收集能反映各项事业发展的照片,这样做本身就符合志书记载一方之全史的体例特征,可以用图象展示各条战线的发展变化。当然,要把各项事业都反映在有限的方寸之中,显然也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必须采取分门别类的办法,突出重点,选择最具有典型意义、最具有代表性的照片入志。在编排方面,我们也应独具匠心,使入志照片给人留下最为直观的深刻印象,以增强志书的可读性。二、以新时期的照片为主,突出“新”字,反映时代前进的步伐我们所说的“新”,是要站在时代的角度,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风貌,体现历史前进的...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 1991年春国际比较文明研究大会在美国宾州期夸堂(Scraton)大学召开,美教授米考(M.Melko)提供如何把人类文化分类时,用东亚一词,包括日本在内。日本明治大学教授腾贵立即指责说,应当用儒家或者中国。米考答辩说:“用东亚一词有如说西方文化拜占庭文化为罗马文化边缘的意思”。腾贵说:“是的,日本文化是中国文化的边缘。”这使我回忆1987年秋在日本京都大学国际形而上学大会上讲阴阳辩证一元观时,日本九州大学松延庆二教授、东京大学今岛从夫教授忽然站起来说:“日本欠中国一千年文化债”。今天的日本人已代美国人为天之骄子,但仍然以日本为儒家文化国度而自豪,是要人猛省的。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后,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肩负着对内宣传和对外宣传的双重任务,作为全国的“消息总汇”,新华社一方面要让中国更多地了解世界,同时要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新华社历来重视国际报道。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各个根据地报纸的国际新闻都是由新华社提供的。那时候国际消息来源主要是根据抄收的塔斯社和西方通讯社的材料编写的。新中国成立后,形势在迅速发展,我国正以崭新的姿态大踏步地走上国际舞台,新华社必须跟上形势,走向世界。1953年新华社虽然提出了大力发展国外分社和“内外并重”的方针,但对外报道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充…  相似文献   

14.
“童子功”     
1957年,台北复兴剧校,一群儿童正在练习京剧的手势,中间夹着一个美国面孔, 形成幽默的画面。复兴剧校是台湾专门教授京剧的学校,一些老师是由大陆去的著名艺人。学童自幼即开始学习基本功,要求严格,不少家境贫寒的父母将孩子送去剧校, 以习得一技。至于洋人学艺,多是成年后的个人兴趣,像照片中的白人儿童从小“混迹”梨园,实为罕见。  相似文献   

15.
老陈以E-mail发来三帧照片,原来是福州屏山顶上最近刚刚落成的镇海楼。两张主体照中,一帧为白日照,雄伟厚重;一帧为夜景,绚丽柔和。另一帧则是楼前的“北斗七星”造型小园,也极雅致轻盈。一时牵动起归乡之情思……  相似文献   

16.
《风景名胜》2011,(10):30-30
这张近日由绿色和平组织提供的照片显示,绿色和平组织破冰船“极地曙光号”的成员帮助艺术家约翰·奎格利在北极海冰上完成的艺术作品——残缺的达芬奇名作“维特鲁威人”。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组珍贵的历史照片.是60年前震惊中外的“紫石英”号事件的主角——英舰“紫石英”号的留影。照片清楚地表现了60年前贸然驶入长江,不听警告.被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击伤搁浅镇江江面的英舰紫石英号的形象,有远景,有近景,有全身照,有局部照。  相似文献   

18.
由河北大学历史研究所与中国宋史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国际宋史研讨会暨中国宋史研究会第九届年会”,于2000年8月2-5日在河北省保定市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有67人,其中日本学者8人,美国学者4人,韩国学者5人,中国台湾地区学者7人,中国大陆学者43人。8月2日上午开幕式,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河北大学教授漆侠先生致开幕词,日本学者梅原郁教授、美国学者田浩(HoytClevelandTillman)教授、韩国学者金渭显教授、台湾大学王德毅教授分别介绍各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宋、辽、西夏、金史研究的状况。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王曾瑜先生代表“邓广铭学术…  相似文献   

19.
我从省政府参事刘铁轮学长那里得见一张“贵州留日学生时敏同志会”的照片,摄于清光绪32年(公元1906年),照中15人,有着西装的,有着中山服的,还有一位女士,据老一辈的人说这是约来的秋道女侠,个个神采奕奕,照片保存90年之久、犹见这些黔人先辈眉宇间的英飒之气。铁轮学长说,这15入中只识得有李公复、雷长卿、张协陆、陈幼苏和二排左起第四人铁轮的父亲刘应炫先生。这张照片应当是一件历史资料和珍贵文物,历经90年后,能见到前辈在海外读书和从事推翻满清封建王朝活动时的飒爽英姿,真可以教育和鼓舞今人的奋发上进之情。应煌先辈…  相似文献   

20.
此文登载的这张照片,是16年前在政协礼堂郭秀仪常委拉着笔者照的。 记得是1985年4月,在政协礼堂三楼大厅举办全国政协委员书画展,在展览会开幕式后,郭秀仪大姐拉住我,带有点埋怨的口气说:“王处长,您为我落实了房产政策,很感谢您,请您吃饭,您不同意;请您到家里坐坐,您也不来。今天,我只要求您陪我照张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