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逝世并安葬在中国已经400多年了。他生前曾3次来过南京,并在南京买房购屋,广交朋友。如今,南京还留有他的故居和他所制作的世界地图。融入中学第一人,堪与玄奘相媲美中国人首次走出国门,到西方去取经,当推玄奘。而外国人到中国来传教,努力学习中国文化并有大成者则为意大利人利玛窦。利玛窦堪与中国唐代高僧玄奘相比,除了主观动机以外,  相似文献   

2.
利玛窦拉开了中西文化双向交流的序幕,他与之后来华的西方传教士汤若望、南怀仁等,在中国传播西方文化的同时,也积极把中国文化传播到西方,由此西方的思想、文化、科技,诸如语言学、地理学、数学、天文学、美术等传入中国,而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文化也流入欧洲。这一段中西文化在平等地位上交流的历史,倘从世界史范围内加以考察,将因其辉煌而深远的影响,让我们寻回文化的自信和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3.
明南京城墙设计思想探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认为明代南京城墙的平面为“南斗星”与“北斗星”的聚合形态,这一形式是朱元璋、刘基等人在明初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下确立的。  相似文献   

4.
5.
南京明城墙砖应有指定的烧制地点并有相应的组织机构。  相似文献   

6.
夏寒 《东南文化》2007,(1):40-48
南京地区明早期的贵族、勋臣墓葬主要为官方营建,双层仿木结构墓葬仅出现于洪武初年,很快单层前后室砖墓成为主流。沐英家族因其特殊的地位,始终保持了横前室加并列后室的形制。太监金英墓仿帝陵采用了前、中、后三室形制,明显逾制。都城北迁之后,该地区大型砖室墓数量减少,面积也减小了许多。  相似文献   

7.
利玛窦世界地图是东西文化交流的重大课题。自20世纪初到现在, 对此课题各国学者都做过不少深入的研究, 但总体看来, 对其传入朝鲜半岛的情况和影响研究不够深入全面。本文根据有关资料和成果, 探究其传入朝鲜半岛的史事, 考察目前地图在韩国的收藏情况, 并对它们带给朝鲜半岛的影响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利玛窦奉耶稣会之命前来中国传教.1582年8月到达澳门.是年传教士曾三度被允许进人中国,但未能建立居留点。经过一番活动.传教士于次年10月在肇庆取得立足之地。广东这次“对外开放”。并非因为大明帝国的国策有什么改变.更非如某些论者所说的广东一些地方官特别开明.整个过程不过是一场行贿与受贿的博弈.这就注定耶稣会士的中国之行必定焦头烂额.而且最后必定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9.
南京城于洪武元年正式动工,先后二十几年,最后完成于洪武末年。据最近几年的实地调查,共有33府行省、12州、150县和7镇提供了城砖,并有兵部、工部系统的造砖以及犯人造砖等。在制砖材料上当时一些县已开始了石膏砖的制作,也有用瓷土烧制的瓷砖。  相似文献   

10.
关于南京明城墙的建造年代,相关史料的记载或有疏漏、或相矛盾、或语义不详,造成了后世对明南京城墙建造年代的多种说法。本文根据史料并结合实地勘察,提出南京城墙建造的起至时间为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至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前后共计39年。  相似文献   

11.
论明代南京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南京城,城垣走向根据防御需要和地理形势而定,城门的设立以方便出入和商业往来为目的,并由市区、宫城区、沿江军事区三大区域组成。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南京市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今南京市博物馆)先后发掘了一批古墓,其中有两座带纪年的明代墓葬,(图一)现将这两座明墓简报如下。 一、蒋王庙明代薛显墓 该墓是1974年5月于南京市太平门外发现的,(编号为74NJJWMM1,以下简称为M1)它距明歧阳王李文忠墓约300米。 1.墓葬形制 此墓所在地势为一小土山,但土层较浅,2米以下即为风化岩石,墓葬即砌建于岩石中,上部封土厚约2米。 墓为双室拱顶墓,方向304°,系用长0.41米、宽0.20米、厚0.10米的青砖砌成;砖与南京城墙用砖…  相似文献   

13.
明早期功臣陵墓石刻制度主要参照了南宋时期的品官石刻制度,除了文献记载的石刻种类和数量明显反映了等级差异外,石刻的高度、石马障泥纹样、控马者的身份等都显示了等级差异。就是同一组石刻群中,文官武将石刻也是前后有序,左右有别,等级分明。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南京总统府是否明汉王府遗址提出质疑,并沿着诸多的史料记载,根据明清志书所绘的官衙、府第和街道等处的方位图示,以理清南京总统府所在之沿革变迁。  相似文献   

15.
南京唐家山孙吴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岳涌  张金喜 《东南文化》2001,(11):37-43
唐家山吴墓是一座较为典型的东吴时期的砖室墓,其对研究南京地区六朝墓葬的分布及丧葬礼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张纵  施侠 《东南文化》2005,(4):62-66
通过对南京自唐至明这一时期文献记载及遗存的园林旧址的探赜、勾沉,并参照今人的一些著述,以皇家园林为契入点,对以私家园林特别是诸多宅园为主的故址、风貌、建园、修葺、重建等状况加以阐述,体悟文人诣趣、构景理式的隽永况味,并于片鳞半爪间窥其全貌。  相似文献   

17.
《南都繁会图卷》,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明代南京城市的经济及社会生活景象,具有强烈的时代和地域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