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实录》载:"高祖始定腰带之制。自天子以至诸侯、王、公、卿、相,三品以上许用玉带。"玉带在唐代才正式出现于职官的冠服制度中,成为朝廷礼仪用带,文献中多有关于当时朝廷对玉带使用制度规定及其具体使用的记载。本文将从玉带使用方式、艺术特色、文化内涵以及玉带本身艺术等方面,对唐代玉带的社会地位作以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职官制度是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最重要的典章制度之一。蜀汉承袭汉代官制,但因其国情,与汉制又不全相同。本文通过对刘备当益州牧、汉中王时的职官构架,蜀汉王朝职官以及地方职官等方面的分类总结统计,整理出了蜀汉职官制度的大纲和基本体系。最后,又指出蜀汉官制的特点,如多承汉制,相权过大,官宦子弟入仕太便,文官武称,高位低职普遍等等。  相似文献   

3.
1970年南京市博物馆考古人员在南京北郊中央门外张家洼明洪武四年汪兴祖墓中清理出一副镶金托云龙纹玉带①。。这副玉带做工精细,型制特殊、纹饰精美,不仅是中国玉雕工艺的杰出作品,也是迄今所见明代职官最高规格的赐授王带,出土后影响很大(图一)。近几年曾在美国、新加坡等国展出,并著录于《中国玉器全集》、《中国美术全集》、《中国文物精华辞典》等大型图录中。在这副玉带出土27年后,我们对它进行进一步观察研究,又获得一些新的认识。关于汪兴祖玉带(一)、汪兴祖玉带的现状及其结构复原江兴祖玉带采用上等和闻玉料制作,玉色…  相似文献   

4.
朱金龙 《收藏家》2016,(7):73-74
中国古代崇玉、赏玉的观念深入人心,佩戴玉器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玉带饰是独具一格的玉器品种,是古人服饰腰带上的玉饰件,既有实用功能,又有装饰功能。从唐代开始,玉带饰与国家礼仪制度相结合,形成一套严格的玉带使用制度,成为封建社会冠服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代统治阶级用以表示职位高低、地位尊卑的礼仪用器,也是用来区别佩戴者身份、等级和财富的象征。  相似文献   

5.
王斌 《沧桑》2009,(1):19-21
辽代玉带在中国古代玉带发展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继承发展唐代玉带的同时又对金、元、明代的玉带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方面辽代玉带借鉴吸收中原汉文化、西域文化精华,另一方面继承本民族的游牧文化传统,使辽代玉带在形制、纹饰、雕刻技艺等方面呈现包容性和创新性的特征,是研究中国古代玉带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1970年10月,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了10副保存完整的唐代玉带銙,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这是唐代玉带銙数量最多、最完整、最集中的一次重大发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唐代玉带銙考古的认识,为研究唐代革带制度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本文试从其样式、形制、纹饰主题、工艺技法、使用制度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等方面加以考略。  相似文献   

7.
论元明清时期的西南少数民族土司土官制度与改土归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羁縻职官制度既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职官制度的主要形式,也是以皇权统治为核心的封建王朝实行的基本民族政策。元明清时期的西南少数民族土司土官制度是诸朝历代羁縻职官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和集大成。土司土官制度既是皇权统治下二元结构的职官制度,也是最终将少数民族纳入统一职官制度管理的一种过渡和准备。土司土官制度始于元代,盛行于明代,衰落于清代,其残余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土司土官制度的兴衰始终与改土归流活动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史载"周氏以降,选无清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魏、北周时期选官制度发生变化的一面,但却忽略了其时选举制度依旧注重门第与官分清浊的一面。西魏、北周时期,九品中正制依然是占据着主导地位的选官制度,并在维护关陇士族和当朝勋贵的仕宦特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时职官制度仍有流内与流外之分,"九命"与"九秩",就是在北魏"九流三清"和"勋品流外"官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是北周官分清浊的重要表现形式。西魏、北周的清浊观念也十分显著。"周氏以降,选无清浊",并未全面、真实地反映当时选官制度与职官制度的实情。  相似文献   

9.
试论春秋时期的家臣职官系统及其职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臣在周代主要指管理卿大夫家政的私家臣属.西周时私家"官事相兼",家臣设置相当原始,迥异于天子、诸侯"官各有人"的职官制度.随着春秋时王权与君权式微、卿权强盛而"政在家门".卿大夫之.家"呈现出一级国家政权面貌,家臣职官及职司呈现出制度化、完备化和系统化的趋势.一般来说,春秋时家臣有两套职官系统,即家朝上的家宰和邑朝上的邑宰等职官系统.随着西周春秋时期权力结构中卿权向君权的转变,家臣职官制度又成为战国官僚制度的重要渊源之一.  相似文献   

10.
《文博》2014,(6)
新近发现的戚簋,是西周中期后段之物。簋铭中第一次出现"霍使",未见诸史书记载,它应该是古代传驿的一个特殊分支。"霍使"的发现为研究西周职官制度和传驿制度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正>关于辽代职官考核制度的研究相对薄弱,多为通史性的著作,对于辽朝的考核制度论述较为简略。⑤论文寥寥几篇,多侧重于职官犯罪及其处罚方面。⑥考核是检验官员任职期间治民理政的实绩,而监察则是监察官员在履行职责中的非法之举,考核与监察是职官考核制度的两个方面,一剑双刃,二者互为补充。因此本文把职官考核与监察制度合并而论。  相似文献   

12.
唐代流外官的管理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流外官的管理制度任士英引言隋唐时期,因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过渡,与三省六部为主体的行政格局相适应,确立了完整的职官制度。其表征之一,乃是承魏晋南北朝以来职官分流的趋势,正式形成了相互间存在着有机联系的流内、流外两大职官系统,并为赵宋以后职官制度的...  相似文献   

13.
贾正之及其妻蔡氏墓志详细介绍了贾正之及其亡妻蔡氏的生平,职官及北宋后期的一些历史事件,是探讨北宋后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姻亲、职官、书法艺术等方面的重要实物数据。  相似文献   

14.
曹龙 《华夏考古》2021,(5):91-98
武太出身官宦家庭,唐武周时期曾担任过皇帝近侍及唐昌县令等职务.其墓葬发现于陕西西安高陵区,发掘出土的墓志对于武太生平职位、唐代职官体系及爵位制度等方面的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唐宋白麻规制及相关术语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研究》2007,(6):148-155
职官术语在历史文献中使用频繁,是特定历史时期的职官制度与一定语言形式相结合的产物,其含义特定、单一。要读懂这类术语的含义,首先必须搞清该术语所流行的时代及其相关的制度。"白麻"是唐宋时期流行于官场的制书名称,围绕它还产生了一批与白麻书仪制度相关的术  相似文献   

16.
《收藏家》2017,(8)
<正>玉带在古代服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常由鞓带、尾、带銙、带扣四部分组成。玉带銙是玉带的组成部分之一,形制以方形、拱形等为多见,其上多装饰龙纹、兽纹、花鸟纹、人物纹、植物纹。玉带上带銙块数的多少和纹饰的不同,代表官阶和身份的差异,同时也反映出不同的时代风格。本文以西安博物院藏玉带銙为例,择其佳者,供同好赏析。一、唐代玉带銙唐代玉带銙多呈方形和长方形,也  相似文献   

17.
漫谈玉带饰     
袁伟 《收藏家》2003,(6):52-58
玉带是一种饰玉的束腰器。带饰的种类很多,除玉外,尚有金、银、铜等,然而尤以玉带饰最受古人的重视。一条完整的玉带由四部分组成:一是供给扎玉饰用的革或绸缎制成的带(古称鞓);二是结扎在玉带两端形如圭状的铊尾;三是其它结扎玉饰即带板(古称銙);四是供佩戴时用的带扣。玉带虽系腰间之物,却是古代统治者显示职务高低、身份尊卑的象征,是古代礼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后来玉带  相似文献   

18.
伪满政权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而产下的"怪胎",为了巩固和发展这个历史上的"怪胎",日本关东军曾颇有用心地制定了一整套的职官制度,军事职官任免制度也在其中,对军事职官的任用采取日满两系并用的方针,由日系控制实权,而后针对升迁混论、系统庞杂现象,对军事职官的任免又采取了"本职位制"、"停年制"和"考科制"等几种形式,以此牢牢把握军事大权,独自操纵和控制殖民地的军队,通过日本人对任免制度的实际掌控,达到控制整个满洲政权的目的,充分体现了这个伪满政权的傀儡性和殖民性。  相似文献   

19.
春秋时期已实行多种制度对职官进行考核.如复事制、社会调查、巡视制、上计制等。春秋职官考核制度承西周之制,并有发展。春秋职官考核制度与西周最大的区别有三方面:一是考察的主体不同。西周担任考察百官的主体是周天子.而春秋已变为各诸侯国各自进行考核与管理了。二是考核的对象不同。西周考核的对象是各个诸侯与西周王朝中央与地方的属官.而春秋则变为各诸侯国的属官。三是考核方式的不同。春秋考核方式除沿袭、改造西周之制并有创新。除把巡狩与述职改为巡访与复事,叉实行上计制与社会调查、巡访与复事制多种考核方式,构成春秋时期职官考核制度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20.
刘迪香 《史学月刊》2008,(4):131-133
一 使职与巡阅使的设置及其研究现状 使职官是历史研究的重点之一,它作为官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事者必不容不究心"(吕思勉语).民国前期使职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巡阅使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